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七套:【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08节 高清 【视频+文字对照】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7套—【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欲令正法重现    当推首楞严大经

若欲忏悔灭罪、或欲行出世善法、立大功德

欢迎随喜倡录大佛顶首楞严经

法施需及时、良机不可失

把握胜缘 千载难逢

大佛顶首楞严经

慧律法师主讲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讲  题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日  期:2009.05.24-2009.05.30  高雄文殊讲堂

内容概述——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无修是本来面目,你不修就很糟糕,你没有机会转、转识成智了。所以,为什么叫做不捐修证之功呢?意思就是:还是要微密观照,对初学佛法的人,还没有到达佛地,就是要转识成智。【既知性真,可起圆通之行,】所以,全性即修,全修在性,行就是修行,即知道我们的性真,所以,记得!一定要起圆通之性,用本性修行就是圆通之修,虽修,无有能修所修;虽无有能修所修,处处是修,可起圆通之性。因此只有见性的人,才能了悟诸佛菩萨的心,叫做圆通法门。【而入平等之门;因缘、】二乘人的因缘,外道的【自然,皆成戏论,故俱非之。总明五阴虚妄,本无实体,】我们这个色受想行识,为什么虚妄、本无实体?父母亲没有生我们的时候,我们到底在哪里?你有没有想到,爸爸、妈妈没有生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不是小孩子的时候,还没有出生,我们到底在哪里啊?就算我们出生了,好好的分析色受想行识,本无实体可得。如果你观想一下,把一个人用盆子端起来的话,这是头发,这是手足,这是心脏,这一盘是肝脏、胃肠,好!把人用小小的盘子分开来,大肠、小肠、血液,一个人二十个小盘装起来。把这二十个小盘凑起来,就变成一个人;把这个人分开来,就变成二十个小盘子,每一盘装一点点,这个变成人。你有没有想想看,什么叫做五阴虚妄,本无实体可得?【其体即藏性,】但是,如果你体悟到,没有实体就是空,体就是不可得,当你体悟到本空,就了悟了藏性。噢!法法本空,法法皆是藏性,永恒就显现出来。所以,生命在找什么?在找永恒的慧命,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在寻找永恒的觉性和法身慧命,这个就很有意义!一个人如果见性,他的生命就化作佛的心,他的生命就完全有意义,因为他活着,处处都是觉悟,处处都可以施舍,平等的心施舍佛法,因为他的生命转变成最大的意义,就像佛。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见性,他的生命就会化作没有任何的意义,吃饱饭、穿衣睡觉、打扮漂亮,衣服找好穿的名牌,再来就找朋友聊聊天,看看棒球,看电视,电视没看完就给电视看,因为他睡着了,电视一直演,他睡着了。众生的生活就差不多都是这样子过一辈子。【若以微密观照,照见五蕴皆空,则破五阴,而超五浊,自可顿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与观音把手共行。】所以,古时候禅宗里面讲:与其求观音,不如自己当观音;与其求观音菩萨,不如求自己。这一句是勉励的话,意思是说外面的观音菩萨是增上缘,固然很好,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性是亲因缘。【故下阿难请示修门,如来第一义中,即教以澄浊就清,入涅槃义。】澄浊就清就是我们一下子修行,这个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色、受、想、行、识配合五浊,慢慢学佛以后,哇!心就清了,内心里面的阳光就出来了。入涅槃义,涅者不生,槃者不灭。【然一切众生,名为五蕴众生,故以澄浊,为先务焉。】什么叫做澄浊?这个“浊”就是五阴产生的烦恼,五阴、五根对五尘所产生的欲望,不但身体色受想行识混浊,外面的财色名食睡也让你混浊,所以,澄浊为先务焉。底下师父公告你,你只要遵守下面师父所讲的,你一辈子都会快乐,一辈子!一、把生命单纯化,把五欲六尘淡泊化,如果不能远离,记得淡泊。你只要平实、平淡、平凡,你只要记住一个“淡”字,就接近第一义谛。淡,吃饭的时候,味道不要太浓、太重,淡就健康。记得!朋友之间稍微淡一点,不要太近,朋友之中,永远会互相护持你,淡一点。你饮食再淡一点,不要太辣、不要太咸,淡一点。你的卧室淡一点,不要用那一个床铺几十万的,那晚上怎么睡得着?棉被用那个很贵很贵的,要记得!能用、能睡得着就行了;房间不要睡太大,房间太大,阳气出去回不来。所以,古时候,皇帝睡的这个房间是很小的,不是很大的;很大,这个热气出来回不来!我们了解,什么事情如果把这个“淡”字摆在前头的话,朋友淡一点,饮食淡一点,什么事情都很淡,对身体好、对身心好,五欲六尘淡泊一点;饮食淡味一点;朋友不要太腻在一起,要不然就会起冲突,就开始了,要淡一点,互相尊重。这个“淡”字蕴藏着一切的真理,快乐就来,把复杂的简单化,生命就会快乐。再来,很重要的,讲话不要有杀伤力,讲话不能有攻击性,切记这一点!为什么?你伤害他,他有一天一定就会伤害你;你有攻击性,他有一天就会攻击你,他就一定会反作用的。我们念过物理学的都知道,譬如说你用手拍桌子,你手会自己很痛!所以,我们自己伤害到别人,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要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因此生命它是一种艺术,是很重要的,因此你讲话当中,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平常淡泊五欲六尘,这个快乐它就降临。幸福其实很简单,只是因为我们把它弄得很复杂!【又一念中,皆具五阴,一念执着,执则成碍,便是色阴;觉知苦、乐,领纳在心,便是受阴;缘虑此境,于中想像,即是想阴;刹那变灭,不得停住,即是行阴;历历不昧,了了分明,即是识阴。】诸位!我们就是在这个五阴当中一直重复打转。【据此则五阴举体即是一念,一念举体即是五阴,若能观无念者,便是破阴下手工夫也。又奢摩他,微密观照,】后面这四行你认真看,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通,下面这四行贯通,修行无往不利!又奢摩他,微密观照,【照此五阴一一相妄:】底下这几个字好好的注意看一下,【色阴如影像;】影像就是不实在。【受阴如阳焰;】春天照出来的阳光,产生海市蜃楼;【想阴如梦境;】梦境是不实在的。【行阴如电光;】刹那闪电,刹那生刹那灭,比喻行阴。【识阴如幻事。】为什么?识是本性的影子,所以,识就是摄取外面的影像,还误认为有一种实体,这个就是识,识就是阴影,分别心、执着心,就是多余出来的生命的负担。其实,识阴如幻事,意思就是:执着心如幻,分别心如幻,颠倒的心还是如幻。【不执实有,则本有如来藏性,不被五阴之所盖覆,自可亲见首楞严定体,不生不灭之妙真如性矣。

在座诸位,学佛跟不学佛,我随便举几个例子,你就不一样,有一个先生,他每天喔,都一定要吃鱼,他老婆如果一天没有煎鱼给他吃,他就掀桌子、掀椅子。后来他才听到了佛法,内心起惭愧心。我就告诉他:你掀桌子、掀椅子,所付出去的代价,比吃那一只鱼的营养还多!你吃那一只鱼来消化营养,还不够你掀桌子、掀椅子的营养的能量!他说:唉呀!以前就没有学佛啊,就卡在那个观念啊!他老婆一天没有煮鱼、没有肉,活不下去了,现在真的好啊!他老婆感谢师父感谢得不得了,感谢之情溢于言表,非常感恩。每天就看他老公的脸就都一直吓坏了,为什么?没有鱼肉,他就翻脸了,每天三餐就像上战场一样。煎了那个鱼肉烧焦了,他也骂,肉少一点也骂、鱼少一点……她说:跟这个老公生活在一起,他没有死,我会先死!就为了那三餐,现在很好了,我告诉她:你老公现在对你有没有很好?很好,感谢恩师啊!感谢“稳输”(恩师之台语谐音)我说:要稳赢啦,不是稳输。她说感谢师父感谢得不得了,这个生命、整个家庭全部改变了!

有一个小姐,她的男朋友住在美国,到了这个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节庆到了,那一张卡片没有寄到,不晓得是邮差寄丢了,还是她男朋友在美国太忙,或者是她美国那个男朋友有出什么状况,都不知道,今年没有收到Merry Christmas贺年卡、圣诞卡都没有,这个小姐心情很不舒服,每天就开始一直妄想,想想看:他是不是旁边有女人,为什么不重视我,她就非常不愉快,就是为了那一张卡片。寝食难安,吃不下、睡不着,晚上抱着那只Hello kitty就因为缺少那一张卡片,那一张贺年卡、圣诞卡,简直就像要她命一样的!经过了很长时间,有一次我在讲经,她来了;她这是后来才描述的,后来才听了师父的开示,我就告诉她:这一张贺年卡,想清楚喔,它是一张白纸,这一张纸上面印有花花绿绿的,喷上金葱粉,还有立体的。你想想看,这是一张白纸,这白纸你把它用搅碎机搅碎以后,没有了!她说:不是,我要的不是这一张啊,是他的心啊!我说:他的心在哪里?在里面还是在外面?他变心你有办法改变他吗?她说:没有办法,所以,她说她很难过,慢慢慢慢听了师父开示:生灭无常,这个如梦幻泡影的世间,慢慢慢慢,后来就解脱了。到第二年我又碰到她,说:妹妹啊!你这一张卡片有没有寄来啊?她说:法没有来去啊!哇!境界那么高!来无来相,她背师父的名词,她说:来无来相,去无去相,一切法不可得相;那一张是幻!喔!妹妹你好厉害,我知道你是背的,不过背得我听起来很舒服!你看,就一个观念改变过来,不需要那一张了。所以,生命它是一种观念,只要能够转变过来就解脱了。初  会五阴即藏性竟。】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到这里一个段落。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文卷第二终

诸位翻开《楞严经义贯》;明天带这一本来,《讲义》不必带来。有的人就问师父说:师父,你这个《义贯》只是把它念一遍,简单解释一遍,我们看课本不就行了吗?我说:不一定,有时候有更进一步的领域不一定,只有好处没坏处。再来,你们现起有课本看起来容易,我们将来制造出VCD、DVD,散播到全世界的各个华人的手中,也许他们手中并没有《楞严经》这个资料,至少他们还有字幕可以看。所以,为了利益更多的众生,我们还是要把《楞严经义贯》,就简单的浏览一遍。

所以,时间上,我们就会比较快一点,不会像《楞严经讲义》那个文言文,有一个年轻人告诉我说:师父!那个《楞严经》很深啊!都看不懂啊!我说:为什么?他里面都是“言文言”。我说:难怪你看不懂,你这一句话都讲错了!我读书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统统背过,没听过“言文言”,你现在是在讲什么?反正他年轻人,可见这个文学的程度真的是很差,糟糕!现在年轻人,古文都看不懂,只会打电动玩具。

554

第二章   一切法本如来藏

经文:“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要会归一真。

注释

一切浮尘”:】就是【一切虚浮无根不实之尘境。】为什么?它一定会败坏。如果我没有学佛,我今天会走的路线,我自己在猜测,如果没有出家当法师,我会是走什么路线?我可能会是电视台综艺节目里面的主持人,不骗你,真的。我对这个很有一套的;有时候我看那个节目的综艺主持人,我看那个脑筋不会比我好,反应也不会比我快,真的!要不然要做什么呢?

幻妄称相”:“称”,】就是【权称,假名。但有幻化虚妄权称其相而已,而实非有相。

义贯

佛言:“阿难,汝”今“犹未明”了“一切”虚“”无根不实之“”境,】为什么不实?因为它一定会败坏,你所执着的五欲六尘,一定会败坏!【”如“”如“”之“”,皆实“”真心本性“处出生,随”即于本心“”而“灭尽”,一切生灭不离自心自性,唯自心现量,此外更无一法可得。是故一切生灭,但有“”化虚“”权“”为其“”而已,故其相乃属假名;然其相虽妄,而“其性”实乃“真为”本“妙觉明”之“”,全体皆真。非但浮尘其体是真,“如是乃至”一切众生之当体“五阴、六入”,甚至“从十二处,至十八界”一切有为法,皆于“因缘和合”之时,则“虚妄”而现“有生”起之相,而实无生;】缘生就是无生。【若“因缘别离”之时,则“虚妄”假“”为“”,而实无灭。】本不生,当然就无灭。【一切众生“殊不能知”世间一切“生灭”与“去来”,皆“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遍“”满之“妙真如性”;于此本“性真常”之“”若“求于”(想要找)“去、来、迷、悟、生、死”之相,皆“了无所得”,如虚空华。

556页

诠论

这一段是总结论。在此如来明示根、尘、识、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法界一切全体皆真,】为什么?因为完全是用心性,真就是涅槃,涅槃的妙心就是真心,我们用的就是妄心,学佛就是要找到真心,用那个真心过日子。【更无虚妄,故是一真法界。】一真就是绝对,进入了绝对空,绝对的法界。什么是佛,拥有绝对的智慧、绝对的平等、绝对的自在。【其中若有因缘妄相,须知其相虽妄,其性乃真,故无少法可舍,亦无少法可得。如是乃至一切去、来、迷、悟、生、死、涅槃,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随缘幻化。若了于此,即能悟得三世如来密因,】如来密因就是不生不灭藏性。【而随法界性,起菩萨万行,速即证入首楞严三昧,作大佛事,究竟坚固。

又,此段虽为一切上文之总结,然亦是总起一切下文,因此是上下文之枢纽。从此以下,为佛广明分别详释为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为“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因为这才是本经最甚深、最枢要的宗旨,】也就是接下来两上月的课程,诸位!是开悟见性的关键。【】(也就)【是“如来密因”之所以为如来密因之所由】来【。举要言之,本经之学者,能不能悟了,就看对在以下这一大段经文,是否能够悟入。(当然,若最上根器人,可能于此总论,即已契入。)】根器利的人,即已经契入了。下一堂课你就不用来了,不用带那二本书那么厚,就可以在家睡觉、吃粽子了;如果还没有开悟,还是要来。

557

第一节   五阴本如来藏性

经文:“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注释

五阴”:“阴”,】就是【覆盖之义。】会覆盖我们的本性、真性。【因为色、受、想、行、识能覆盖真性,故称为阴。又,“阴”为积聚之义,因为这五法可积聚有为之法。】这个“阴”要改成“蕴”,“蕴”才是积聚义,《阿含经》的“蕴”,这“阴”是上面,“蕴”才是积聚义。

如来藏”:“如”,为不变、不动之义,指真心不变之体。“来”,为真心随缘之用。故“如来”二字,即真心之体与用:其体不变,而能起恒沙妙用,是即如来。“藏”之义有三:一、宝藏。一切众皆具如是真心,而此真心具足一切如来性德,故是如来性德之宝藏。二、藏者,密也,以此真性甚深不可思议,凡愚不可了知,故有如秘密一般暗藏起来,唯有契入如来真智者,方能得其宝钥而开启、明见之,故名此真性为“藏”。三、此真性亦是三德秘藏之义。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以具如是如来秘密三德,故称为“藏”。

妙真如性”:“妙”,即不可思议之义,以此真性一体而具足万用,万用而不离一体;又此体虽具万用,然其本体则恒常不变,不生不灭,故称】为【“妙”。“真”者不虚、不妄。“如”者不变、不动、不坏。

义贯】   

本节从略。

诠论

本经真正是最无上、第一义谛了义之经。因为五蕴在权教大乘及小乘中,皆是污染、败坏的,】你看小乘就是:不净观,这个色身不清净;苦观,这色身从头到尾都苦。二乘人讲:这个色身、五蕴身,是污染的、败坏的,【为万苦之源、轮回之本。然而那是因为众生智慧未开,贪染太甚,如来为调伏其心,令离贪染及缘于五蕴而起的一切凡夫、外道恶见、邪见,故说此对治、苦切之调伏法,令得远离。譬如人生病,发高烧,不管如何,第一须先退烧;】要先退烧,不退不行,要不然头壳烧坏了!【烧退之后,再讲调养等令体力、精神恢复之法。】没有先退烧,继续烧,四十度、四十一度,完了,精神异常,这后半辈子就麻烦了!【五蕴亦如是,为众生病中之大热恼,】身苦,心也苦。诸位!没有学佛的人,哪一个人不苦?我们那个同学的妈妈,住在新竹,她一辈子的感受就是苦,她每次都说:我不要做人,我宁可去做一条狗,我宁可去做一只猫!活到那一种程度,苦到实在不晓得怎么来形容!【】(所以,)【如来称之为“五阴炽盛苦”,此病为急病,须先对治;治好了五蕴热恼,身心清凉之后,才谈得上调理及增长之法。

是故本经为根熟众生,于五阴热恼清凉之后,所修习之无上法;令得返照五阴本来不垢不净,为如来藏之妙真如性;是故了此理者,即不复如愚夫于此五蕴身心上贪著、或于】(或者在)【色身上虚用功夫,而美名之曰“藉假修真”,】诸位,不能离相,统统不能讲叫做修行,离相才是真修行人。【如道家者流,或某些密法之末流。亦】(也)【不会如二乘之憎此身污染可厌,急急欲舍之而去。根熟众生,了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不须贪爱、亦】(也)【用不著憎恶;】出生就是这样子了,诸位!好好的活下来,我常勉励大家:人生要不虚此行,我们知道人生总归难免一死;但是,要死得有尊严,死得要有意义,生命,记得!要不虚此行,就是要活得非常有价值和意义,不要白白的来到人世间转世投胎来,而不懂得学佛,白白的过了一生。坐在那边也不晓得要做什么,发呆,真的呢!有一次电视问一个影星、歌星,访问,他说:你现在拍不拍戏了?他说:我不拍戏了。记者问说:不拍戏你平常做什么?他说:我平常就去窗外看看远处的星星,再来闲着没事就发发呆,再来,偶尔就看看电视。记者问:那再来你要做什么?他说:我不知道要做什么。她就不知道啊!我在电视上看到记者访问这个影星,退休的影星,我觉得他讲出一切没有学佛的人,百态里面的极终就是这样,心中无佛,不知道要学佛。他就是这样,退休以后,或者是下岗以后,不知道要做什么,看星星,晚上睡不着,结果就什么?数羊。第1只羊、第2只羊,我们以前同学就有人在数羊,睡不着数羊,结果旁边的人都睡不着,都问他说:你那只羊死了没啦?你不睡我们要睡!没办法那羊都不死,整个旁边的人没有一个睡得着的,没有一个人睡得着。有一次大家给他放安眠药,他晚上睡觉前都会喝少许的水,就放安眠药,他就一下喝下去,旁边的人就讲一句:搞定了,今天羊死了!真的睡着了!所以,住在宿舍里面,什么怪事都会有,数到隔壁睡不着。底下,【如是远离一切愚夫二边之法,契入中道圣旨,如实知见五阴全体皆真,无有一法可取、无有一法可舍;如是了知,更依大佛顶总持门精修,长养圣胎,故能究竟转染为净,转凡成圣,而得五阴为全身舍利、金刚不坏之体。三世诸佛菩萨皆依如是妙因而修行、证悟,故称为“如来密因、诸菩萨万行”。行者如是知见此密因,修如是行,亦得速证得大佛顶本尊三昧,契入如来藏性,圆满法身。

1.色阴本如来藏性

经文:“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注释

譬如有人”:比喻一念未动、本心清净之人。

以清净目”:】就是【无妄之目。

观晴明空”:】就是【湛寂之空,】比【喻真理。

唯一晴虚,迥无所有”:本自清净,纤尘不立;比喻如如理中无有十法界、依正可得。】相才论十法界;性就是一真,记住!相论十法界,性唯是一真。

其人无故”:没】有【来由的。以无缘无故,故称“无明心动”。

瞪以发劳”:“劳”,】就是【病也。眼睛瞪直了,久了以后,眼睛劳累而眼花,此现象称为眼之“劳相”。

别见狂华”:“别”,】就是【另外。

复有一切狂乱非相”:“非相”,】就是【非实之相,妄相。此】(这个是)【指内外四大生灭、老病死等粗相。

义贯

佛言:“阿难,譬如有人”,一念未动之时,“以清净”无妄之“目,观”湛寂之虚“”,则见“唯一晴”明“”空,此外“迥无所有”,纤尘不立(无有十法界依正染净凡圣可得。)“其人”忽然无缘“无故”而“不动目睛,瞪”直眼睛“以发”生因过度“”累所产生的错觉现象,“则于”原来一无所有的“虚空”中“别见”有“狂华”于空起灭,“复有一切狂乱非”实之“”出现。一切众生“色阴”之获得,“当知亦复如是”,纯为自心虚空所生之空华劳相,本无所有,乃无明劳相所生;虽生,亦毕竟无体可得。

注意那个“无体可得”,为什么叫做无体可得?就是穷究到究竟,你会发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叫做无体可得。“体”就是永恒,这个无体就是:要找到一种永恒的东西,你找不到,这个色身,你找不到永恒的东西;这一栋建筑你找不到永恒的东西,都是钢筋、混凝土、砖块砌成的;山河大地,你要穷其体性,没有永恒体性可得。所以,无体就是没有永恒的意思,你找不到一种永恒的东西、体性,所以,它一定会败坏,喔!原来万法败坏,就在败坏的当下,放下假相,真心就显。所以,你体悟到无体,真体就显现,因为没有东西可以执着。

经文: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睛空号清明眼?

我先把它解释一下,贯串起来,原文你才看得来。阿难,是诸狂华不是从虚空而来,这个狂华、空中的华,也绝对不是从眼睛冒出来。如是,阿难!如果这个空中的华是从虚空自己来,即从空来,就应当从虚空而入,如果有出有入,当然就不叫做虚空,虚空是绝对的,虚空并没有出跟入。空如果是非空,就是变成有实体了,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因为它是实体的、实心的,不是空。虚空是以包容,它现在非空当然就是实体,实体没有办法包容,自不容其华相起灭了。如阿难你是实体的,当然你的色身就容不下你阿难的本人了。如果是既从眼睛跑出来,因为眼睛是有能见性,即眼睛出当然就从眼睛入了。意思就是说:眼睛是能见性,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这个华的性质是从能见的眼睛跑出来的,当然就应当有见性的功能。若有见性的功能,去即华空,去的时候就是华空,旋合见眼;也就是说:去的时候在空中显现这个华,华有能见性,所以,回过头来就会看到你的眼根,这是理所当然的,大家知道眼根是能看嘛!若无见者,变成无情物,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出去会障碍虚空,当然反过来,若无见就是无情物,假设这个空中华是无情物,那么,回来就一定会障碍到你的眼睛。又见华的时候,就表示这个华已经离开了眼睛,那么,目应无翳,眼睛应当没有毛病,眼睛没有毛病,为什么又看到虚空当中的华?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所以说:云何,为什么要到晴空万里叫做清净眼呢?眼睛、清净眼看不出虚空的华,叫做清净眼呢。

注释

非从空来,非从目出”:“来”与“出”一样,都是生的意思。

若有出入,即非虚空”:虚空一相,并无内、外之别,所以不能说“从空出、从空入”。否则,若说“从空出”,是从空的那一部位出?又若说“从空入”则到底入到哪里去?所以说,若能说“从空出、入”,则这个空就不是真的空,而是个有内】空还【有外】空【、有畛(畛zhěn:井形田沟上的小路。泛指田间的路。)域的实体了。 “畛域”,就是界限。有界限、变成有实体了。

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空若不是真的空,而是个实体,就不再能容纳那些华相于其中起灭了。因为唯有真的空,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