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莫家拳系列之三:胸怀天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莫家拳被誉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原称“六度阴阳掌”,它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莫家拳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和朴实大方的南拳风格,以腿法见称,其所谓“一腿胜三拳,手长尺七、脚长三尺,放长攻出,凌空飞踢,拳重百两,脚重千斤力。”

莫达士所传拳术,因战阵所需,招式狠辣,动辄取人性命。其后族人拳术也多用于军阵之中,因此狡诈多变,为性命相搏之利器。

莫达士以武名世,在清朝初年的动荡时期,组民团以保境,举梅州乡进士(注:《莫氏家谱》及祠堂神主牌记为“保境义士举梅州乡进士”)。

套路

徒手套路:74式莫家拳、21式人字张拳、28式白虎拳、39式桥头拳。

拳法

莫家拳有二十多套拳。拳种有黑虎拳、豹拳、箭拳、串花拳、拉长拳、黑虎拳、十字豹拳、箭拳、串花拳、开口拳、下山拳、铁拳、八面拳、回龙拳、五虎拳、六合拳、风虎拳、等二十多种套拳。

拳法特点为斜身肩半吊马,步法灵活,手法紧密,攻防结合,拳势勇猛,刚劲有力, 步法灵活,软硬兼施,长短配合,正所谓拳行如虎势,脚踢似龙威。

有歌诀曰 :“拳行如虎势,脚踢似龙威。身灵步活力,长短劲俱齐。”

脚法

莫家拳成为广东五大名家之一,是以腿法见称。

腿法有:撑鸡脚、虎尾脚、穿心脚、钉脚、过门连环脚。

它的基本理论是“一脚胜三拳,手长尺七,脚长三尺,放长攻击,凌空飞踢。拳重百斤力,脚重千斤力。”

棍法

棍法有钓鱼棒、龙虎棍、鸣州棍、二郎棍、盘龙棍及莫家大钯等。

传承过程编辑

内传

〔一传〕传于有潼湖打仔之称的莫定儒、莫亮儒及莫大昌。

〔二传〕石水口村莫黎胜、莫林、莫延年,元冈村陈堂公,徐屋村徐皮铁。

〔三传〕莫亮、伙岗村莫群亨。

〔四传〕莫钖计(1957年莫在广州擂台比赛荣获冠军)、莫丁贵(1935至1943年期间任教於星洲)、林荫棠(学自莫亮,其子林仲文曾任教於广州二沙头武术馆,林仲伟则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莫创(居香港流浮山)、莫海(1949年曾任教元朗山下村)、东山村姚立、姚逢润、莫龙富、姚裕。

〔五传〕在香港有莫坤雄、莫炳扬、莫德裕、张永辉、黄华安;大陆有林仲文、林仲伟等人。

〔六传〕姚大东(现任香港中国国术总会副主席及多间中小学龙、狮艺国术班总教练),另还有多人在国内教授。

(第八代)莫玉林 莫发光 莫永传 莫访通 等等。。。

(第九代)莫冠忠 莫远彪 莫焕键 莫立成 莫应良 莫焕聪 莫勇飞 等人。。。

(第十代)莫善庆 莫立庭 莫颖邦 莫析宇 莫泽智 莫国柱 莫泳轩 莫冠钟 莫俊杰 莫泽希 等等。。。

外传

莫家拳早期不外传,只传给族人,到莫亮、莫清娇等人将拳术外传,才创下“南

莫家拳 (2张)

拳五大名家”的名号。另外,一些外姓人士以姻亲的关系也得到传授。以上列二传陈堂公为例。陈本为东莞常平元岗园村人,家世业农,因与邻村群农争水,被围抠至重伤,陈妻莫少娴技击,持锄击败群农,翼之归。陈羞为妇人庇,遂愤而学拳,终得“无影脚”秘技。陈堂公后为东莞武技第一人,从学者四百多人,徐皮铁则其弟子。陈堂公有子名火胜,女名金姑,俱得其夫妇真传。时有罗浮僧人闻其名,欲与火胜较量,金姑争为先。僧笑虐,有轻视金姑意,争斗中袭其私处。金姑怒起,以手伤其目,僧遂目瞽而去。后咸丰年间,西洋火器日精,火胜亡,“无影脚”秘技遂绝传。(注:无影脚善行诡道,先以双手攻敌迷惑敌人,然后出脚伤敌。此技后辗转传至洪拳武师黄飞鸿,遂名昌于天下。)

关于莫清娇其人,本人在《莫氏家谱》中无法找到其名。考校各地传说及年代,窃以为莫清娇即莫达士侄孙莫振蛟,也即有些传言中莫家拳的创派人海丰莫遮蛟。用国语或客家话念读,莫清骄、莫振蛟、莫遮蛟其音极为相近。

其他可能误传的人名如:莫达树即莫达士,莫定如即莫定儒,莫黎胜即莫林盛等等。

练习方法编辑

练习过程

第一年练习拉单枝茅竹,用四尺长的大茅竹,在上端入第二节开一小孔,放三个小铜钱在竹筒内,下端入地90公分,用沙土或水泥固定便可完成。入钱的作用,在于拉击打竹杆时,便发出向声,用力大小与内响声成正比例,这样能提高练习者的兴趣。练习打单枝竹,能增强手指力,和上下肢肌肉与骨骼的抵抗能力,使肌肉结实,骨质增厚、硬度等。都有良好的效果。

第二年练习抛沙包(约3~5公斤)。主要锻炼眼明手快、准确有力,对加强指、腕、臂力、都有良好作用。

第三年练习抛、石屐到至今有400年历史 对(15公斤~20公斤)主要是练行马步,举石锁(重量10~20公斤)。抛举石锁的目的,在于发展全身力量为。动作有单手上举、双手上举、前平举、侧平举、抛接动作、旋转摆动等……,静止动作,做手倒立和劈叉动作等。

第四年腰部缠沙腰带(重量20~30公斤)。进行负重练习,以增强腿部力量与弹跳力,对提高身体素质很有帮助。

第五年打大沙包(重量80~100公斤)。其目的使身体获得全面训练。如手力、腰力、腿力的提高,有良好的效果。初打大沙包时要注意用力方法,由轻到重,姿势要正确,运动量由小到大,先上肢后下肢,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以免过度疲劳,造成筋骨劳损或受伤。

第六年打莫家木人桩,是编成拳谱进行练习的,手足并用联合动作。

拳谱

其拳谱列举如下:

莫家拳图

⑴放桥初起用穿心。练法:预备姿势先桥手,接着进步引手用前蹬腿。

⑵左右过门侧脚临。练法:左、右托肘,接着用侧身腿。

⑶直进正间双夹掌。练法:插步前进双拨掌的同时,接着用正面双夹掌。

⑷回桥带马对胸心。练法:向左转体180度右撩掌,接着左转体90度左虎爪,紧接上步右拳。

⑸冲掌冲拳兼搭颈。练法:左撑掌,右冲拳,接着左右摆拳。

⑹左右双肘姿势沉。练法:进步左右双顶肘,接着转体右跪臂。上步双攻桥。

⑺过门两度连环脚。练法:用左、右截肘的同时,接着用左、右钩连脚。

⑻不若上桥窃脚光。练法:进步用后弹腿的同时,接着右推掌(手脚配合用力,协调一致)。

⑼移步转桥分两边。练法:用沉桥运手向左拉手,接着右转体向右拉手,右冲拳。⑽左右引手须向前。练法:迫步左右影手,接着下撩掌。

⑾强者摩桥能跌势。练法:进步右臂拳,接着向右拉手,左转体右勾拳。

⑿无疑后蹬出庭边。练法:向左转体90度的同时用左脚向后蹬腿,接着左虎爪右冲拳。

⒀前进也应跟一步。练法:进步挑劈掌的同时,向右横扫拳。

⒁方知标脚不迟延。练法:跃进一步用平射脚。⒂为胜两重双叠掌。练法:左弓步左双夹掌、右弓步右双夹掌。

⒃难比擒拿捉脚先。练法:进步上引手的同时,接着右手向下抽腿。

⒄前进冲肩真势重。练法:右手上挑劈的同时,接着进步同右肩向前撞击。

⒅稳如磐石也无全。练法:靠身时用前肘撞击,接着右扣、左劈、冲右拳(连环动作)。

⒆退步不如铁扫堂。练法:提左膝,接着落步的同时,用右腿向前扫。

⒇重重起脚势冲天。练法:接前扫堂腿转体180度蹲撑用左脚向后蹬出(虎尾脚),继之向左翻身向上跃起用右蹬腿。初学打桩时,先练单动作,后练联合动作,先练手法、后练腿法,应先慢后快。

相关阅读编辑

历史记载

据《广东省志.体育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由福建来广东的少林寺慧真禅师传给惠州府海丰县莫蔗咬(字达士),后传给惠州伙岗村的莫清骄(字大昌,即莫振蛟)、莫四季、莫定儒。经过他们切磋琢磨形成莫家拳。他们5人是为莫家拳的第一代传人。至今,莫家拳在伙岗-桥头一带代代相传,盛极一时,还涌现出著名的武术拳师和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现今,莫家拳主要流传在惠州、东莞、广州、佛山、顺德等地,并已流传于香港、澳门、东南亚(星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英国、美国等地。

清朝末,石水口村“莫家拳”传人莫黎胜在香港用“冲天脚”打败俄国摆擂者,为国争光。习武成才的石水口子弟莫包连,曾在清末担任水兵(海军)舰长。清光绪二年(1876年),石水口从小习武练功的武秀才莫雄谋被清朝皇帝钦点为丙子科武进士(蓝翎进士)。解放初期,被誉为广东武术五大教头之一的大洲村人莫敬湖(莫照容、莫侠俦)就曾在广州、茶山镇南社村开馆授徒。上世纪80年代,桥头镇文德中学开办 “莫家拳”班,由石水口村莫宁乐老拳师任教,省体委还曾派人来莫氏三村(大洲、石水口、岭厦)专门为老拳师录像。解放前,桥头莫姓四、五十岁的男子皆习过莫家拳棍,大洲村莫柏许、石水口村莫黎胜、莫宁乐、莫德裕便是其中出色的代表。

伙岗莫氏十五世祖莫达士生三子,长乔锡,次定儒,三亮儒。定儒精通武术,因火岗村在惠阳潼湖岸边,故号称“潼湖打仔”,恩赐登仕郎、候选州司马;亮儒赋性刚劲,兼收武备,名闻四乡。定儒又生三子,即琼璋、凤璋、兰璋。琼璋为乡举人,正当生平,性直淳厚。凤璋、兰璋赋性刚正义重,授修职郎、外省州左堂等职。定儒孙莫鸾翲,精于歧黄,远赴西藏,精修密宗佛法,著《藏芗述录》传世。亮儒三子尧璋,赐登仕郎,四子瑞璋,术卜易命理,兼收武备。莫达士之兄莫硕士,号华岳,赐登仕郎,子通儒亦赐登仕郎,孙莫振蛟,曾孙莫礼杨赐修职郎,这些人都精通“莫家拳”。

代表人物

莫德裕,男,1943年出生,石水口村人,8岁拜师学艺,现任香港武术联会传统武术顾问。

莫柏许,男,1942年出生,大洲村人,12岁拜师学艺,先后师从李丁桂、莫侠俦(莫敬湖、莫照容),自拜师学艺以来,孜孜不倦,学而不厌,同时潜心研究莫家拳技艺,终有所成。他精通莫家拳拳术,尤其擅长棍法,其亲手撰抄的《莫家拳棍谱》已保存近50年,成为当今人们研究莫家拳的重要资料。他一生酷爱武学,曾先后在深圳宝安、茶山南社、企石莫屋、石排等地教习武功,现应桥头镇大洲村委会之邀,在村中担任武术教练,负责教授本村子弟莫家拳。他深谙莫家拳心得,多年来拳不离手,一生广授众徒,为莫家拳的传承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85年曾应省体委之邀到省电视台做节目专访,2007年,东莞日报、东莞电视台、东莞电台都相继对莫柏许进行采访报道。

比赛活动

莫柏许教学

2008年春节、2009年春节广东省、市摄影家协会都相继组织多名摄影爱好者到大洲社区进行莫家拳表演摄影创作比赛,特别2009年春节,由省、市摄影家协会、南华师范大学摄影系、香港艺术摄影家协会等组织各界摄影爱好者200多名到桥头镇大洲社区进行举办全国摄影大展“桥头莫冢拳”主题创作比赛。

传承问题编辑

在影视剧的助推下,洪拳创始人洪熙官早已家喻户晓。洪、刘、蔡、李、莫,是广东五大名拳,莫家拳正是与洪拳齐名的一大拳术。在莫家拳的发展壮大历程中,惠州仲恺高新区沥林镇伙岗村是一个关键地区。莫家拳创始人祖籍在伙岗村,伙岗村又是莫家拳的盛行地,历史上“家家习拳术,辈辈出高手”,涌现了一批著名拳师和武进士,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目前伙岗莫家拳逐渐式微,拳师全都年过花甲。

东江时报讯“ 日前,在2014年国家‘文化遗产日’期间,莫家拳传人及代表一行9人受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博物馆邀请,飞赴上海参加“交流武术技艺保护文化遗产——— 2014年中国武术博物馆传统武术展演活动”。据了解,沥林伙岗村正宗莫家拳目前以申报惠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后继乏人

莫家拳本是代代相传,但是许叔的儿子和孙子已经不会打拳了,他还一度十分担心那本《棍谱》该传给谁。“大洲村和石水口村是桥头镇内莫家拳最盛行的两个村子,现在功夫好的拳师已经很少了,剩下的也都是超过60岁的人。1986年,跟我一起被省、市体委录下武术表演录像的莫罗坤师傅也不在人世了。”许叔感叹说。桥头镇文广中心的李小汶说,据初步摸底,桥头全镇能称得上拳师的莫家拳师傅只剩下二三十

桥头镇

人了。其实,不单单桥头如此,就连香港也面临同样的窘境。莫德裕说:“上世纪70年代,我在香港莫家拳国术总会担任教练,平时都有二三十人来学习。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来学了,国术总会也名存实亡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武术的防身功能淡化,年轻一代学武兴趣大减,众多武术门类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莫家拳也一样。现在每到春节期间,大洲村表演麒麟舞,舞麒麟用的是莫家拳功夫,麒麟舞之后也有专场的莫家拳表演,敲锣打鼓、爆竹声声,甚是热闹。但是问题的严重性也正在于此,桥头莫家拳目前尽管招式还在,但是实战能力大减,逐渐嬗变为表演性质的“花拳绣腿”了。事实上,桥头镇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在申报莫家拳为省级非遗的《申报书》上如此陈述,莫家拳经过几十年演化,逐渐成为和麒麟舞融合在一起的表演活动项目,离真正意义上的武术已经越来越远,并归纳了原因:第一,,使得莫家拳完全停练,莫家拳传人产生断层;第二,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得到了发展,但却使原生态的莫家拳,不但失去了生存的环境,还缺乏足够的保护措施。

桥头镇传授

举办训练班、出资赞助、筹建协会、筹办武馆……近年来,桥头镇村两级展开了拯救广东名拳的系列行动。桥头莫家拳成功申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是未来的路还很长,怎么样把莫家拳的真功夫保存下来,而不是仅供表演的花拳绣腿?此问题牵动着各界人士的神经,发源地沥林伙岗村人代代传承 正是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夏日的晨曦洒落一地,桥头镇大洲村文化活动中心内,几个老拳师带着30多个中小学生在打莫家拳。白T恤、黑裤子、红腰带,或打黑虎拳、或踢旋风腿、或劈关公刀、或舞长龙棍,胸前的“莫家拳”三字抖动,这群老人孩子打得虎虎生威,有板有眼,引来众人围观。67周岁的莫柏许,大洲人,被桥头人称为许叔,他是莫家拳第五代正宗传人,练得一身好功夫,先后在深圳宝安、茶山南社、企石莫屋、石排等地教习武功,1986年还被省、市体委录下武术套路录像作为教学材料,现在担任桥头莫家拳武术队总教练,给学生、青年传授莫家拳。

成立协会

大江东去,淘去的不仅仅是泥沙,作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的莫家拳也在逐渐落幕,该怎么办?桥头镇村两级、莞港两地同胞共同努力,拉开了一场拯救民间文化瑰宝的大行动。早在1986年,当国人还不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何物的时候,桥头区政府已经拨款2万元,在桥头文德中学开办了一个业余武术班,传授莫家拳。在桥头政府的支持下,桥头镇大洲村对莫家拳进行了大力的民间保护工作。桥头莫家拳武术队队长莫培桂说,2000年开始,大洲村恢复了中断几十年的培训基地,组织老师傅给年轻一辈传授拳术,并拿出真金白银支持莫家拳表演和完善基地配套,从最初的3万元/年增加到2008 年的18万元/年。

2007年起,桥头镇政府开始把莫家拳向省有关部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9月,在桥头第一小学成立培训基地给学生传授莫家拳。调查摸底、整理材料、构建保护方案、展开保护行动,经过系列的努力,桥头莫家拳终于跻身省非遗名录,为后续大力保护取得了通行证。桥头的行动吸引了香港同胞的目光。祖籍桥头石水口村的莫德裕最近频繁往返于莞港两地,给桥头子弟传授更为纯熟的莫家拳。他说:“香港没人学了,现在桥头有人学,我不想让莫家拳失传,所以就回来交流交流。”李小汶说:“我们准备在桥头镇所有中小学的体育课上普及莫家拳,只要感兴趣,人品还可以,都可以报名学习。同时,我们正在筹建莫家拳协会和武馆。协会9月份可以成立,武馆争取今年内开馆,这次武馆培训的是格斗型的莫家拳了。”

破解保护难题

对于桥头的保护行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俊华教授说,与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同,武术遗产没有整体保护遗产生态的需要,可以通过学校、武

莫家拳学习 (2张)

馆这些机构来推广。先大量培养普通学员,从中发现好苗子,进而来重点培养,路子是走对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许智能说,关键是要保护好传承人,目前国家、省级非遗传承人都有补贴,市一级的传承人,市财政也将给予补贴。另外,桥头镇可在举办运动会的时候加入莫家拳表演和比赛,引起年轻人的兴趣。时代变了,莫家拳的用处不大了,所以年轻人就不学了。那么现在大举保护行动下,怎么样来保证学员的积极性,进而提供足量的后备传人呢?广州市武术协会高级教练、广州市武术协会莫家拳会会长张国琛说:“关键是要解决学员的出路问题。有了好出路,大家才有学拳的动力。比如,我们林荫堂国艺院正在筹划几部关于莫家拳一代宗师林荫堂的影视作品,武功高强的莫家拳学员可以参演其中的角色,这就解决了出路问题。相对而言,桥头政府可以动员的资源更多,比如,可以成立一个奖励基金,给取得重要武术比赛成绩的运动员重金奖励的话,那么他们练习的动力就大了,也可以组织各类的比赛、表演。另外,还有两个重要问题是,一要使用规范教材,不要千人教千式;二要注意武德,打架斗殴绝对要严禁。”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