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唐山传奇:承上德意∕响水听箫∕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榛子镇,位于今河北省滦县西北部,地势平坦,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少量丘陵以果树、烟草为主。

交通方便:哈、京秦电气化铁路和102国道、唐丰公路、迁唐公路、京沈高速公路在境内通过,有狼窝铺、石郎庄两个火车站,并于1990年实现村村通油路。

工业发达:2003年建榛杨工业区,重点发展壮大水泥、建材、钢铁、玻璃制品、啤酒饮料等企业。

商业繁荣:是京东“开、稻、倴、榛”四大古镇之一。

 


3500年前,榛子镇系荒僻深幽荆榛遍地之所。那时这里荆榛遍地,杂草丛生,七缠八绕,自然成阵,如入迷宫一般。放眼眺望,方圆数十里不见一丝烟火,间或更有狐兔横行、野狼嚎叫,令人不禁毛骨悚然、畏葸不前。

南北朝时期,这里渐有村庄聚落。



金时,在滦州设节度使,领四县,义丰、马城、乐亭、石城,设二镇,榛子镇、新桥镇。

《滦县志》载:“金以李邦基为榛子监酒。”

《滦县志》又载:“宋朝曾遣使如金,要求金主归还平滦三州,辽前宰相左企弓上诗:君主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金主故未还平滦之地。”

可见,此时的榛子镇已是驻有重要将领,信使往来的地方了。信使每天从榛子镇乘船出发,转而骑马,到山海关传送文件,当日能匆匆返回。是人留诗曰:

 

舟船络绎接榆关,行李匆匆日往还。

篷背秋霜榛子镇,码头春色杏儿山。


 

明朝,榛子镇设立了巡检司。

清朝,由于皇廷每年回奉天(沈阳)祭祖,遂修筑御路,并设立“急递铺”,传送公文,且在道光年间在榛子镇设立了巡检署。

民国时期,改巡检署为滦州第十区警务分局。

 


比榛子镇历史更为古远的,是比赵州桥早380年、距今已经一千八百多年镇东龙湾河上的响水桥

响水桥前身为临水桥,始建于曹魏明帝太和五年(公元231年)。

《滦州志》有载:“镇城东北偏山、桃谷、龙湾之水如万马自天而下,澎流飞泒,皆汇于临水桥,桥创自魏明太和五年,迄今千有余禩······

明万历十五年至十九年期间,重建临水桥,取“万里同天,承上德意,宣布中外,绵绵流行,千万年如一日”之意,改名承流桥。

康熙五十一年复修,嘉庆八年(1803年)再次重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开始,乡民捐资改雕石栏杆。



响水桥为三拱石桥,桥南北长16米,东西宽约5.7米,高约6米,桥面铺筑矩形条石,桥面净宽4.8米。

桥面两侧各有石栏柱8根,高1.5米,平顶均为28厘米见方,各雕有不同形态的荷花图案,有的含苞未放,有的莲瓣盛开。

响水桥三个石拱构成。中拱高4.8米,净跨3.6米,两个侧拱各高4.5米,净跨2.6米。拱体采用精工巨石垒筑而成;中拱的东西两面顶部分别雕有镇河神像和龙首图案。立体透雕的龙首,双目炯炯,双角峥嵘,龙须两缕,龙口含珠,一幅威严慈和之像,是北方难得的雕刻精品,。

桥体两侧各有八字翼墙,长13米、高5.4米,各镶嵌一石雕神龟头像,以镇河水,同时起到“标识安全线”的作用,。

桥下,溪底用山石迭砌而成五步台阶,唤做“水簸箕”。

水簸箕每层之间落差40厘米,第一层纵宽4米,第二层4米、第三层2米,第四层3米,第五层淹没于水下。流水从近两米的高度,连落五步台阶,形成五级小瀑布,发出的响声相互叠加,水大时,声如挟风雷;水小时,声若奏钟磐,故附近的乡民形象的称其为响水桥。

 


因早先在离桥不远处的龙王庙前,有一座名叫“石人一品箫”的巨石浮雕,所以,承流桥便有了“响水听箫”的意境,被列为古滦州十八景之一。

1948年冬人民解放军炮车从桥上隆隆驶过;1953抗美援朝凯旋的志愿军坦克铁流威武穿过;又经过了1935年、19371976三次破坏性地震,响水桥仍屹立不倒,充分显示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才华。

        2012年,该桥被唐山市评为二级保护文物。


据传乾隆年间(1736-1795)皇帝携重臣刘墉(1719-1804)等去盛京(沈阳)祭祖时曾路过榛子镇。

当至镇西三里烂石山时,皇帝见遍地黧黑嶙峋的怪石零落散布满山坡,即令左右问此山何名,答曰烂石山。皇帝脱口呤出:

 

“烂石山、山上石、稀烂棒硬。”

 

内阁大学士刘墉,至响水桥畔,听见叮咚水声,得知此桥为响水桥后,随即对上下句:

 

“响水桥、桥下水、翻滚冰凉。”

 

君臣大笑,脍灸人口的佳句流传至今。 

喂~~~点个赞再走!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