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预拌混凝土生产及使用中的误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高亮,王宇

(保定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河北保定 071000 )

摘  要:对于预拌混凝土在生产和使用中常见认识误区和错误做法,从混凝土供应商的角度来表明观点并进行分析。减少模糊概念,减少质量影响因素。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误区 

预拌混凝土在我国的生产和使用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的历史更为久远。在此期间,我国有关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经过了多次的编制和修订。并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随着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新技术问题,由于预拌混凝土具有区别于一般混凝土的特殊性,从搅拌生产到工程实体验收,之间的影响因素众多,而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使混凝土结构质量出现问题。分析其原因,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认识上和理解上走进误区采用了错误和做法而给工程带来的损失。下面就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  水泥用量的概念

大家谈到水泥用量的问题时,就会牵扯到很多。其实矛盾的生产,主要是由于有新的拌合物(掺合料)的出现,到底掺合料是否属于水泥。关于这个问题,《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55-2000中4.0.4条款附表4.0.4中规定了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对于预拌混凝土而言最大水灰比为0.60、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7.1.2对于抗渗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7.1.2附表中规定了抗渗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7.3.2对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也对水泥用量和水泥及矿物掺合料总量做了规定,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应大于550kg/m3;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600kg/m3。7.4.3中对于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也对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最小用量进行了规定,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0;泵送混凝土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小于300kg/m3。因此经常会有人认为水泥用量就是单指配合比通知单中的水泥一栏里的数据,他不会认为矿物掺合料也包含这与水泥同等的作用。

例:粉煤灰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就是一种可以取代一定量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后期的强度增长作用,在《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90中第4.1.4条款及附表4.1.4里规定了粉煤灰的超量系数,根据粉煤灰的等级来划分的Ⅰ级为1.1~1.4、Ⅱ级为1.3~1.7、Ⅲ级为1.5-2.0。第4.2.1条款及附表4.2.1中规定了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拿我公司来说在配合比设计中先是计算水泥用量,然后对照GBJ146-90中的第4.2.1条款及附表计算出粉煤灰能够取代多少水泥用量,接着在对应其4.1.4条款及附表中所对应的粉煤灰超量系数(我公司所采用的粉煤灰为Ⅰ级或Ⅱ级)乘以替代后的粉煤灰用量得出最终单方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用量,在于配替代后的水泥用量相加后的结果就是单方混凝土中的水泥及矿物掺合料总量,在去对应是否JGJ55-2000中7.3.2条款的要求。到工地后技术人员还要跟监理人员和甲方技术人员进行解释,在解释时总会觉得比较困难,经常会感到有些人员对这些标准和规范理解的不是十分的清楚有一些曲解。

混凝土是为建筑工程服务的,能够满足使用功能的混凝土才是符合要求的,而不是说凡是满足水泥用量的混凝土才是工程的需要。若是水泥用量满足了标准要求,质量仍然出现问题的话谁来承担责任。每种新材料的问世,不可能都伴随着标准颁布。每一本标准和规范在其颁布之前,都应该通过大量的试验进行验证、施工现场经验教训的积累、区域的差别加上广泛征求意见都很重要。只有这样编制出来的标准才会有指导作用,另外就是我国的标准修订或更换的周期偏长,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跟不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要求。

2  大坍落度便于施工

当下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大多都是采用泵送作为施工方式,也就是说预拌混凝土基本上都属于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该如何确定?就我公司来说坍落度并不是越大越好,泵送顶板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60±20mm、泵送墙柱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80±20mm。而到了施工现场对于甲方施工人员就是大了好,省事省力呀!站在一边不用振捣就能够填充整个结构模板的混凝土坍落度最好。这就是目前的现状,包括泵送施工人员都这样认为,因为泵送容易。事实证明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绝大多数的堵泵现象都是因为坍落度过大而产生的。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中第3.2.4条款及附表针对泵送高度规定了混凝土的坍落度值,基本上坍落度在140~180之间是合适的,之所以高层泵送的坍落度偏大,主要是因为高度及混凝土的自重增大,为了把混凝土推到高处,泵车的泵送压力要进行调整增大泵送压力,在高压的作用下混凝土的流动性、扩展度将会变差,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坍落度必须增大。加之现场人员加水问题屡见不鲜,我公司接触的一些工程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罐车不管坍落度到底如何必须先加水,不加都不让你进场。在有就是使用托泵向下打的施工部位如:垫层、基础等,布管距离长、弯管多的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后易堵管,基本上多出现在泵送距离长泵压大或在弯管处。堵泵会影响施工进度,严重的导致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甚至报废。所以施工时要根据现场实际的情况控制坍落度,不要追求越大越好,那样的话只会给工程埋下质量隐患。

坍落度是混凝土质量的外在表现,也是混凝土品质的重要指标,质量监控的很大部分都是在控制坍落度的稳定性。然而目前施工的实际坍落度都偏大,主要体现在搅拌站在客户要求范围之内控制好坍落度,而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具体操作的施工队为了施工方便,要求的坍落度都偏大,有时施工队还擅自对商混进行调整。造成了一些退回事件的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工程本身还造成了损失和浪费。

我公司对坍落度的控制是由施工方根据相关的设计要求,提供一个合理的控制范围,具此先经过试配选定配合比后在进行生产的。我公司还设置了质检平台,混凝土出厂前要由质检人员检测坍落度合格盖章后才能出厂,(河北省内唯一设置质检平台的商混公司)。商混到达现场后不经技术人员同意不允许任何人对其进行调整,如需调整的由技术人员进行或反厂调整。

3  试块不合格就等于混凝土质量以及工程实体不合格

混凝土试块分为抗压试块、抗渗试块和抗冻试块。不合格的试件多为抗压试块是指达到养护龄期的强度值达不到设计强度100%的情况。(1)多出现施工现场留置的抗压试块,由于现场的试验环境、设备和人员等原因,如:试块是否正确规范。包括拌合物的拌和、装模、插捣、排气等方面。(2)就是养护的问题,养护条件比较严格,实际作的怎么样?养护室的温湿度条件保持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现场的同条件试块是否和实体一样接受养生,其实冬季施工时现场同条件试块600℃·d龄期的养护问题不容忽视。(3)试验设备的问题,试块在做抗压试验时所用的压力机的影响因素是很大的,指的是加荷速度是否符合规定,试块摆放的位置是否垂直居中,受压面积是否标准等。(4)人为因素,主要是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术素质问题。

(例:我混凝土公司在某市的几个工程中发现甲方(施工方)在某试验室做混凝土试块强度的委托试验,现场的同条件试块不管是28d还是600℃*d的试块检验后合格,然而在试验室标准养护室中养护的标养试块到28d受检时却出现了不合格的情况,只要是不合格质检站就下整改通知,实体钻心取样试验。还有某工地的C30标养试块试压后的强度值才达到C15的强度,根据工地技术人员反映其试验室的温湿度远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试块试压破坏后,内部还有大量未经过水化反应的胶凝物质。后来甲方技术人员使用回弹仪进行回弹检测,其实体强度已达到设计强度C30的130% 。),更有甚者就是某工程地下C35混凝土标养60d委托龄期试块,试验后居然才达到设计等级的60%,可是现场同条件试块都已经达到170%了。所以说试块不合格,并不能代表混凝土自身质量不合格,也不能代表其实体结构不合格。

4  混凝土质量稳定就代表质量控制好

混凝土出厂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注重按标准规定批次留置强度试件,仔细观察和分析每100盘或一个工作班同配合比混凝土强度情况。一般商品混凝土公司是按照月度为一个评定周期,按照各个等级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经过统计得出的平均值和均方差是作为调整配合比的重要依据,平均值的大小反映了富裕系数的多少,方差的大小代表这质量波动的多少。

我公司检测混凝土强度情况并没有按同一强度等级每100盘混凝土留置试块,而是每开盘一次不同的配合比不同强度等级都要对混凝土进行抽样,留置3d、7d、14d、28d试块。强度统计和分析是按照季节为调整周期进行评定的,基本上均方差在1~3之间。必须要做到及时分析和调整,优化配合比设计,确保质量的情况下节约成本,做到以质量为前题已降本为目的的管理方式。

5  亏方就是商混公司责任

混凝土施工中出现亏方现象是供需双方都不能认可的事情。出现亏方现象后基本上需方都会认为是供方应付的责任。对供方而言就是想尽一切来证明自身没有问题,证明自身是以诚信为本,顾客是上帝的企业。亏方问题多是计算错误、突发情况、人为因素造成的。如:对一个结构部位进行体积计算时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导致的亏方。如:浇注时模板跑了。如:在打灰时有其它部位同时用灰,现场并没有另行要灰导致亏方。如:在泵送施工时泵车的灰斗及泵管中至少存有1~2m3混凝土。还有的就是在商混公司销售人员去结量结算时故意说亏方问题,想少付款。例:我公司在施的某个工程报的使用量为30m3到施工停止时供应量为36m3施工方竟然说亏方4~6m3。我公司针对此问题制订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措施1、公司内设置了电子汽车衡,对出厂的每车混凝土进行称重(毛重~皮重),并且随车打印过磅单。措施2、公司定期安排对搅拌站进行计量校正。措施3、随机调取单车的生产计量记录表进行检查。措施4、对于有质疑的工地我方也表示理解与配合,可以让其设专人到公司去监督或抽测打灰。措施5、同工地技术人员一起测量实际体积。

我公司的这几项措施得到了业内人士、施工方和甲方的好评。希望对大家也能有所帮助。

6  外加剂的减水率越高,掺量越低的最好

外加剂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是很普遍的,外加剂用好了,对于改善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以及长期性和耐久性能,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反应的使用不当时,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产品质量。伴随着外加剂技术的不断发展,品种的多样化,使用和功能不一。作为商品混凝土公司的技术人员,为了使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挖掘技术潜力,降低成本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技术人员一直以来对于外加剂的使用来说,就是单方掺量越低越好,所用外加剂减水率越高越好。其实不是的。这是对问题考虑不完全的一种表现,控制成本以及降低成本的途径有很多,但是总归是使混凝土单方原材料成本最优化为目的,同时也要考虑对生产环节的影响,也就是配合比的生产和使用的是否合理。以液体减水剂为例,若保持减水率不变,降低掺量,为保证减水性能,就必须提高外加剂中的含固量。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溶解度,在温度和浓度一定时,部分有效成分可能无法溶解,即便能够溶解,浓度很高,液体就会变得粘稠,在输送管到中的流动速度也会很慢,影响工作效率,低温时也可能形成结晶堵塞管道。而对于减水的问题,单单只追求较高的减水率的话,及容易对混凝土造成泌水、离析。高减水率的高效减水剂仅适合高强混凝土的使用,对于普通混凝土来说,在使用了较高减水率的外加剂后,新的混凝土拌合物状态较差,不便于质量控制和生产使用。

7  采用二次掺加外加剂的方法对混凝土进行流化的认识误区

二次掺加外加剂对混凝土进行流化的做法在高温季节被商品混凝土公司使用较为广泛。这是一种应急解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有效方法。但不宜在正常生产过程中采用。因为二次掺加外加剂的时间和数量都不便于控制,当混凝土中的水泥已经部分水化,混凝土呈现松散状时,即使在进行流化也是无济于事了,罐车到达现场后及时发现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时,可以掺加,由谁来加,加多少,怎样来控制。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罐车上携带桶装外加剂,由司机来添加。这种方法是极为危险不可取的,因为司机并非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做正确判断和操作。以我公司为例,专门制定了《关于二次添加外加剂的操作规定》以下为主要内容:

7.1  适用情况

(1)由于气温、压车、运距较远、工地耽搁等造成坍落度损失以及生产控制等原因造成的现场混凝土坍落度较小,不能正常泵送和施工的情况下,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严禁任意向罐车内加水,而采用对混凝土二次添加外加剂进行调整。(2)混凝土在工地耽搁时间过长——出厂超过4小时,对混凝土拉回或另行处理。

7.2  用量

(1)遵从技术人员指导,少量、逐步添加,调整到基本合适为宜。(2)对于粉剂每m3混凝土添加量不超过0.5kg,液体每m3混凝土一般不超过1kg。(3)粉剂一般每车添量在2袋(0.5kg/袋)以内进行调整,特殊情况添量不超过上条限定范围。

7.3  使用方法

(1)把外加剂从罐口加入,高速旋转5分钟以上,至罐内混凝土匀质,如仍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在掺量范围适量再次添加,至能够施工,但不能超过最高限量。(2)从罐口倒入粉状外加剂后,可在罐口少量冲水进行溶解,然后搅拌。

7.4  注意事项

一般由现场调度、技术人员添加,如调度、技术人员不在现场,与技术人员联系,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添加。切不可随意添加、过量添加,否则造成质量事故由违章操作者负责。外加剂存放于试验室,需要使用者,到试验室领取,并填写领取记录表。如有剩余或没有使用请及时退还试验室。

8  结束语

在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认识误区以及采取的错误做法还有待于商讨,任何一项不妥当或错误的做法,都可能会给混凝土的质量带来隐患或事故。任何一条不明确的规定,都可能引发纠纷。任何一条建议或经验和教训和积累,都可能帮助同行们解决问题。我们不担心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在于我们能够正视以及正确的理解这些问题,并积极的去解决问题。作为一名预拌混凝土公司的质量技术人员,我也曾经在这些问题上有过错误的理解和认识,后来也是经过大家的集体分析和讨论才有了正确的理解,希望大家也能在遇到或碰到问题后能够和同事以及同行在一起多分析多讨论,看谁理解的正确全面,最终统一思想纠正错误认识。

 

参考文献:

[1] 王振铎、王伟、王庆《关于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的讨论》(J).混凝土,2005(2):24-28.

[2] 、韩素芳《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失准原因分析》(J).混凝土,2008(5):1-2.

[3] 戴会生《预拌混凝土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的认识误区探讨》(J).混凝土,2009(2):106-109


作者简介:高亮,土木工程专业,长期从事检测管理工作。

单位地址:保定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