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关于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冯兴旺 张延华 曹三利 于新亚

(北京正富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论述了混凝土出场前的的生产制备质量控制和现场管控过程中影响混凝土突出的坍落度含气量和成品表观质量等问题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了不同因素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为进一步保证轨道工程混凝土质量,提出了改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原材料;试验检测;质量控制;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建筑、建材行业作为建设的主力军,商品混凝土更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建材之一,混凝土生产是一个多环节、长工艺加工链的过程,质量控制是高质量工程的重中之重。

混凝土质量控制是指在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满足各项质量指标而实施是一系列序工序、工艺、过程的控制措施和质量保证行为。

为了在混凝土生产制备过程中有效地实施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组织质量的保证体系,现对一些关键工序以及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和主要影响工艺环节分析做出进一步论述。

1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质量是材料科学与施工技术的共同产物,涉及材料和施工两大领域,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生产制备、运输和浇筑振捣养护,在这些工序当中,无论哪一个环节执行落实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更甚至到工程事故。因此,质量控制措施应覆盖生产和施工全过程,现主要针对商品混凝土出厂前生产企业的制备、控制环节分析主要影响环节。

1.1 原材料质量的影响

   混凝土从生产到浇筑需要诸多环节的质量管控。最基本的原材料进场、取样试验检测、堆放分仓使用、生产搅拌、开盘检测、运输浇筑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是否符合、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首先必须做到产前控制,必须对原材料质量高度重视,要制备合格高质量的混凝土要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以下材料指标,对混凝土质量有着显著和直接的影响。

(1)水泥

水泥是组成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重要材料,也是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之一。水泥品种、活性、安定性、凝结时间、标准用水量等指标对混凝土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应根据施工条件和工程性质要求的特殊性合理选用。

(2)骨料(砂、石)

砂石材料在混凝土中起到骨架和填充作用,同时所占体积和质量比例最大材料因此对混凝土工作性和质量影响相当显著,应当重视一下重要技术指标:立方体强度、含泥量(石粉)、级配、粒径粒形、细度模数、坚固性、吸附性等。

尤其近几年国家对环保监察的力度加大,以及材料市场需求相对较大,导致建筑市场天然河砂几乎短缺,作为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不得不采用人工砂、机制砂进行生产,人工砂不具备天然河砂的粘附、颗粒坚固、流动性,加之进场检测方法标准相对滞后,单一的依靠传统的必试试验项目往往无法更准确有效的反应砂石真实的基本性能,导致生产波动较大调整频繁。

(3)外加剂

外加剂是一种可降低用水量、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密实度、流动性、和易性,改善混凝土施工工作性的功能性材料,现在市场普遍都采用聚羧酸复合高性能减水剂,保持坍损,凝结时间,硬化速度,含气量,干燥收缩等性能是外加剂的重要指标,由于原材料的不稳定性导致外加剂的应用更为重要,因此根据不同的季节、胶凝材料、砂石料、不同的工程技术指标需求采用适宜的品种和掺量。

(4)掺合料

掺合料是另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是发展现代新型混凝土不可或缺,可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和质量的重要材料,但本身与外加剂水泥的匹配性直接决定着胶材强度和性能,是微集料填充,参与二次水化和滚动效应的主要功能材料,可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并调节水化速度和水化峰值,改善微观结构,提高密实度和降低收缩性,增加混凝土耐久性,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和满足特殊技术指标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功能性材料。

掺合料的种类较多,但普遍用于大量混凝土生产的主要为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石粉、硅灰等,其中以粉煤灰影响较大,粉煤灰材料本身取决于煤的品味、燃烧的充分度、电厂采用的燃烧工艺和收尘方式,由于不同地区粉煤灰货源分布不均匀,利用率有限,大部分地区的优质粉煤灰明显不足供应矛盾日趋加剧,因供需矛盾加剧及现行业标准的不足,导致市场出现许多劣质粉煤灰,进场控制难度较大,有时单靠现有的技术规范难以制约,一度处于不受控状态,不合格或者劣质粉煤灰应用到混凝土结构当中,不仅不能起到润滑助推二次水化,反而会降低混凝土质量,甚至埋下质量隐患严重影响结构耐久性。因此选用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厂家显得尤为重要。

生产制备混凝土首先应该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严格执行现有国家标准和规范,对于进场原材料必须真实有效的进行准确实验,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基本保证和重要条件,是科学的措施和正确的技术理念,原材料质量和混凝土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产生重大影响,合格的原材料是制备合格混凝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换句话就是原材料合格不一定混凝土合格,混凝土不合格也不一定是原材料不合格,还有配合比设计、生产计量设备、过程质量控制。

1.2  配合比设计主要参数的影响

除上述原材料质量外,配合比的设计、试拌、确定,也是影响混凝土的重要因素,主要原材料和工程技术要求确定后,选择一套最佳配合比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环节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论是计算、凭经验还是试配确定,过去的路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配合比的主要参数,取值越接近最佳状态,配合比就越科学、越合理。

(1)水胶比

水胶比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重要指标,两者之间必须兼顾,以满足工程施工质量为前提,水胶比的选择应尽量在合理范围之内,避免出现一味追求低水胶比而导致混凝土过粘板结,或者大水胶比出现混凝土出现泌水,砂线等现象。

(2)砂率

砂率是影响混凝土施工性能最明显的一个参数,砂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取值越高,比表面积增大,对外加剂的吸附较大,可能导致凝结时间延长,强度也会降低,反之则出现粗骨料较多,石子外露,和易性较差有可能导致泵送管道的阻塞,不易振捣施工。应在保证混凝土不泌水,有足够保水性和流动性的情况下取中间值。

(3)水泥用量和单位用水量

水泥用量和用水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与水胶比相辅相成,用水量以能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即可,一般可通过经验法选择用水量,水泥用量无论是从节能节材,还是混凝土体积安定性和经济性考虑,不能想着水泥越多越好,用量太高往往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富贵病”满足强度和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即可。

2 生产制备过程控制

这个过程主要就是混凝土出厂前影响混凝土性能的,跟混凝土质量相关的人员岗位的动态管理,其中主要涉及到质量的相关主体人员。

2.1材料控制(铲车司机、验料员)

原材料的优与劣可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主要表现在原材料变动过大,监控不到位,质量不同的原材进行分类堆放,建议对于不同砂石最好采用分类堆放,充分均匀的方式进行有序的生产,不同质量的砂石原材进行明确准确的存储,不同质量要求的施工单位进行合理的调配,收料员当发现有新材料进场时,必须通知试验室及时取样,进行原材料的基本性能的实验,确保原材料合格受控范围内,试验室结果必须及时有效的反应质检部门。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予以退厂,不可为混凝土质量埋下质量隐患,铲车司机必须听从指挥,并且提高质量意识,发现料场有明显变化,必须及时通知验料员,待确认后方可上料。

2.2开盘控制(质检员)

质检员当料场反馈材料变动通知时,必须及时到后料场查明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严禁想象办事,一切以数据说话,或采取分类处理(单机组使用,或匀化,退货),开盘时必须确认选用配合比的正确性,核对原材料是否与现有的原材料是否一致,核对无误后方可开盘,首次开盘生产必须留样检测基本性能试验,对于有驻场监理的,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旁站。如出现基本性能时坍落度大小,含气量、混凝土温度不符合要求时,通知技术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并详细记录。

2.3运输和现场(技术员)

对于出场的混凝土,调度员应密切关注车辆运输时间、现场等待时间、浇筑时间,出厂的混凝土应派发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质量的跟踪,到达现场后首先进行混凝土到场状态和易性,与出场时的开盘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包括坍落度的变化,温度的测量,施工的工作性和泵送的阻力观测,同时查看已经完成的结构实体的养护和外观质量,并及时做好数据汇总。

结语

混凝土质量控制涉及到的因素较多,控制难度大,技术复杂,质量控制应控制应该覆盖生产和施工的过程,不能只强调其一。

(1)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生产制备、开盘检测等工序都应高度重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连锁的质量缺陷,甚至质量事故。

(2)由于现在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特殊原材料的市场短缺,加之现有标准检测原材料方法的局限,但质量永远重于泰山,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退厂,不可马虎大意,必须严把质量大关,铸造精品工程。

(3)合格的混凝土产品是保证结构质量合格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只有合格的混凝土产品才能制造出合格的混凝土结构,但对于合格的混凝土工程不一定只取决于合格的混凝土质量,因为还有施工质量的因素也是相当重要,合格的混凝土产品如果施工阶段不按规范和标准操作,也可以造成结构混凝土质量不合格。

(谢谢,于总的分享,欢迎大家留言)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