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预拌混凝土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的认识误区探讨(完结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蓝色字免费订阅,与专家教授携手复兴混凝土

搅拌站的、试验室的、开搅拌车的以及门口扫地阿姨都在围观的公众号~

8、冬期施工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必须做保温措施

某些施工单位一直认为冬期施工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即可不做保温措施,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对于掺防冻剂的混凝土,仍然需要必要的养护。原因在于防冻剂的主要作用除降低水的冰点外,还参加水泥的水化过程,改变熟料矿物的溶解性及水化产物,并且对水化生成物的稳定性起作用。

当混凝土中含有适宜的防冻剂含量,气温降至设计温度时有30%~50%的水变为冰,对混凝土质量没有坏影响。防冻剂对冰的力学性质有极大的影响,这样生成的冰,结构有缺陷,强度很低,它的结构呈薄片状,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显著的损害。

在低温或负温下硬化,强度增长比常温下慢得多。对这类混凝土养护的基本要求,是在浇筑以后,立即按蓄热法的要求,用保温材料覆盖暴露面,并围护模板。表面模板数较大的结构,应在暴露表面紧贴一层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

新浇混凝土中水分蒸发是十分有害的,它一方面会使混凝土表面干缩,出现微裂,并使水泥水化得不到足够的水分,使表面起粉;另一方面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降低混凝土的温度。保温期限至少应使混凝土达到允许受冻强度以上。混凝土过早暴露于负温,会引起表面脱皮和强度严重损失。如果用围护覆盖的方法还不足以保护混凝土时,就应考虑其他热养护措施。

9、外加剂的减水率越高越好,掺量越低越好

外加剂在搅拌站的应用是很普遍的,概括来说,外加剂用好了,将发挥很好的作用,改善混凝土的拌合性能,提高强度和耐久性能等。但是,若使用不当,也会给混凝土的质量带来诸多的不利之处。随着外加剂的技术不断发展,品种多,功能不一。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通过技术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是每个搅拌站的技术人员重要的工作。对于外加剂来说,是不是单方掺加量越低越好呢?所用外加剂的减水率是不是越高越好呢?不是的。这是一种考虑不周全的做法。控制成本或降低成本的途径很多,但归根结底是使单方混凝土的原材料成本最低为目的,同时也应考虑生产环节的影响,也就是配合比的生产执行是否便利与合理。

以液体减水剂为例,若保持减水率不变,降低掺量,为保证减水性能,就必须提高含固量。某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溶解度,在温度和浓度一定时,部分有效成分可能无法溶解,即使能够溶解,浓度很高,液体就会变得很黏稠,在输送管道中的流动速度也会很慢,影响工作效率,低温时也可能结晶析出而堵塞管道。

另外,生产配料秤的量程是一定的,保证相同的有效成分为前提,用量较大时的计量偏差会比用量较小时小一些。比如:同样是计量超差0.1kg,计量10 kg和计量5kg,计量偏差分别为1%和2%,相差一倍,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程度前者较小。而对于减水率的问题,单纯追求高的减水率就会出现上述情况,而且极易造成混凝土泌水、离析。高减水率仅适合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使用,对于中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来说,高减水率的外加剂应用后,新鲜混凝土拌合物的状态较差,而且对外加剂的掺量和骨料级配均敏感,不便于质量控制和生产上使用。

10、普遍采用后掺外加剂的方法来流化混凝土

这种做法在高温季节比较广泛地被搅拌站所采用。这是一种应急解决坍落度损失(因水泥温度过高或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不良,即坍落度迅速损失的情况)的有效办法,而不宜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因为后掺的时间和数量都不便控制,当混凝土中的水泥已经部分水化,混凝土呈松软奶油状时,即使进行流化也无济于事。运输车到达工地或等待时间较短即发现混凝土流动性较差时,可以掺加,但是由谁来加,加多少,怎么控制呢?

可能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运输车上随车携带桶装的外加剂,由司机来添加。这是最不可取的做法,也是危险程度最高的做法。司机非专业混凝土技术人员,无法保证正确判断和操作。再者,所掺加的外加剂是否与搅拌车内的水泥相适应呢?一般的,搅拌站都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水泥,外加剂的配合比不尽相同,不可通用。多数情况下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掺加量过多,造成堵塞混凝土泵,更为糟糕的是造成混凝土多日或长期不凝结,给工程进度和质量带来损失,而且后果严重。

11、预拌混凝土的责任划分不清

混凝土集中搅拌生产形成一个行业,作为一种产品,执行的标准是《预拌混凝土》,当前执行的版本GB/T14902—2003,在该标准中的“范围”中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集中搅拌站生产的预拌混凝土,不包括运送到交货地点后的混凝土浇筑、振捣及养护。多数搅拌站都按照《标准化法》的要求,建立标准化证书,并在当地的技术监督局备案。这就是这个行业执行的产品标准,而且是国家标准。

对于搅拌站来说,责任仅到交货验收,之后的责任不应由搅拌站来承担,而是混凝土的买方。但往往发生与混凝土有关的问题,买方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搅拌站,并要求搅拌站来承担或解决存在的问题。其实,搅拌站只是生产混凝土的单位,而不是一定意义上的混凝土工程公司。该产品的特殊性就在于此,在产品的中间过程存在责任主体的转移。但这并不影响责任的划分和明确,只是市场的买卖双方在地位上的差异影响了责任的归属。建议混凝土的购买方站在法律的角度上来正确看待问题,不应做违法的事。另外,当前有些书籍或资料提出搅拌站向施工单位交底的说法,也就是将混凝土有关性能告知施工单位。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是做颠倒了。

预拌混凝土作为一种预拌,无外乎有两种签订订单的方式,一种是按照客户需求生产,另一种是按照产品标准生产。若按前一种,在搅拌站生产供应之前,施工单位应该向搅拌站提出书面的技术要求,即向搅拌站交底,搅拌站按照该要求生产即可。采用后者,则供需双方共同遵守《预拌混凝土》标准。不论按照哪种方式约定,都不应该是搅拌站向施工单位进行交底。搅拌站作为生产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应该满足客户的需求,还需向客户交什么底呢?施工单位怎么能够不知道自己购买的混凝土具有什么性能呢?

12、搅拌站提供的混凝土凝结时间即是该批混凝土在浇筑现场的实际凝结时间

由于各混凝土搅拌站所使用的原材料不相同,配合比不相同,因此成品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也有较大的差异。对于施工单位来说,由于结构部位不同,工期要求不同,浇筑持续时间不同,而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由于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在供需双方签订合同的时候,不可能将所有的指标都明确,这就要求双方在交易之前进行必要的沟通,确定具体指标。而一般的情况,搅拌站都会按照标准的要求,以筛分出的砂浆,在标准的养护条件下,通过混凝土贯入阻力仪来测定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该时间往往被施工单位错误认为是该批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的凝结时间。凝结时间试验都是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在标准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做的,而施工现场的条件则千差万别,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模板、不同的保温材料、不同的养护方式都会影响实际的凝结时间。因此,混凝土搅拌站提供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包括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仅供施工单位参考。依据该数据,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以及经验的积累来确定浇筑的持续时间和拆模时间。






- THE END -


砼学研究所

(ID:concreter)


为了便于沟通,砼sir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入群方式在公众号底部菜单栏有。欢迎所有技术人员入群~



入群须知




1、本群是一个纯粹的砼行技术交流群,欢迎交流技术,禁止打广告

2、入群请改昵称“单位名称+职位+姓名”。

3、砼行交流,贵在真诚


砼行们都在看

点击标题看全文


1、粉煤灰配矿粉,硅粉和矿渣,双掺的配合比给你!

2、为什么原材料总是亏?这些方面你注意了吗?

3、【标准也有BUG】关于混凝土强度评定中的几个问题

4、混凝土用水量多了少了都成问题!如何刚刚好?

5、混凝土水泥质量变化之谜!!

······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我们


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