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一次历史性的产业迁徙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来源:and

作者: 王峰

制造业,这个似乎已经过时的名词,在日益与数字和信息技术融合的背景下,正在不断提醒着我们,谁才是能够左右全球经济的力量源泉。


回顾近现代国家发展的历史,能够决定一国命运,甚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产业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制造业。作为先进生产力集中的代表,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制造业就拥有了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制造业都是不断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但如今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制造业转移趋势却骤变,制造业回归发达国家势头与日俱增。


那么为何如此?这背后的原因和动力到底是什么?本文试图阐述一下。


一、制造业一个世纪的变迁


制造业转移的趋势走向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甚大。近一百年来,全球范围内先后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每一次转移,都意味着一个新兴现代化国家的迅速崛起。


在20世纪初,英国在成就全球霸主地位后,将部分“过剩产能”向美国转移,美国崛起;


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战败国转移,日本、德国经济再次腾飞;


60至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成就亚洲奇迹;


在80年代初,欧美日和亚洲“四小龙”等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成为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如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的、

201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达到19.8%,超过了美国,重回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并在之后不断拉大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二、美国主导的制造业回归


虽然本世纪头一个十年,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仍是大趋势。但实际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就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制造业作为生产力的集中代表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并随之制定了“再工业化”战略。随后,不仅美国的制造业产业和出口量有明显提升,近年来,美国的海外制造业企业也纷纷回归。


美国BCG公司2015年对在中国设厂的美国企业调查显示,期望回归美国本土的企业高达53%,而实际行动了的,有17%将在中国的生产工厂迁回了美国本土。随着特朗普政府的上台,美国“再工业化”战略被进一步大张旗鼓地实施,各大国际知名跨国美资企业开始更加高调的回归美国本土,例如苹果将部分手机芯片交给德克萨斯州工厂生产;星巴克将陶瓷杯重回美国生产;福特汽车预计将1万多个工作岗位迁回美国;英特尔公司也会在美国重新产生部分生产岗位。


三、全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反弹


制造业回归,并不是一个国家的特殊情况,而是一次全球性的产业战略调整。


近两年,各国对于制造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发达国家抛出具体计划。例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也包括新一届政府对于将制造业拉回美国本土的诉求;德国提出了“工业4.0”,日本出台“再兴战略”,法国发布“新工业法国计划”等。


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高度重视工业化,印度提出“印度制造计划”,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


而且这次各国制造业反弹和复兴,不再是简单的生产线和岗位转移,其突出特征是将制造业与最新的信息化和数字技术融合在一起。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重塑本国的生产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提振本国的经济和就业。


而各国根据其工业基础不同,信息化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特点,对制造业的发展侧重点也相差很大,我们再另找机会,专门撰文进行阐述。


四、制造业大迁徙的根源


推动制造产业不断迁徙的核心要素,是“全要素生产率”,其与劳动成本、动化程度和组织效率密切相关,是一个综合指标。而推动制造业大迁移的重要动力是技术上的创新。


近几年,全球制造业成本格局正在发生转变,随着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综合成本变化的因素下,全球制造业产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我国10年间劳动力成本上升了近5倍,但是自动化程度和组织效率提升幅度不足,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不断降低。全球制造业加速向东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其中2015年印度FDI流入量实现了翻倍。


另一方面是跨国公司制造业生产向发达国家加速回流的趋势,2015年发达国家外资流入量显著反弹,同比激增90%。由于发达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劳动力的成熟,相关产业的配套,可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制造业的升级,让生产制造对人工劳动力的依赖不断下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将保持持续下降,因此为制造业的回归迁徙,打下了重要基础。


五、制造业的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制造业回归的并不是传统就业岗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更注重新能源、新材料、自动化、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回归,以及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美国企业回归本土的发展中,并没有出现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回归的情况。回归的企业大多数集中在信息、自动化、软件、传感和网络等先进制造领域。


未来,信息技术将继续加速与制造业的融合,智能制造领域将更加快速的发展,国家之间针对云计算、大数据、工业芯片、5G上的竞争,将直接决定智能工业时代,谁将站在价值链的顶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智能硬件、智慧家庭、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等行业板块,也必将迎来快速发展。


结束


未来,决定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强弱,除了体现在新材料、新技术、精益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外,一个产业在多大程度上融合信息技术,实现全产业链的高生产效率、高质量、低能耗、低周期、低成本的智能制造,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制造业、甚至国家竞争力的根本因素。


延伸阅读:为什么全世界都在讨论着制造业的回归?


李丰:非常感谢,很荣幸,大概这是第三次参加网易经济学家论坛。正好今天的题目也特别合适,不管是讲科技还是讲大国动能,我们给的命题是讲讲科技投资,这个应该被讲得太多了,凑巧因为今天我们的话题,或者这个年会的话题叫经济学家年会,凑巧经济学家们也都去了三楼,所以我就可以有机会用经济学家的角度来讲一讲科技投资与未来,以及今天整个年会的大命题——大国动能。


主要是因为经济学家不在,所以我们可以用经济学家的方式来讲这个问题。一年以前我们自己去讨论科技投资这个主题,以及确定的时候,大概有这样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命题和思考,里边既跟中国有关,也跟美国有关,可能也跟世界有关。当时我们要回答的,最希望回答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两个,第一个是我们为什么在今天,那是一年以前了,为什么在那个时间点会想到做科技投资?以及第二个问题是在当时如果我们讨论去投资技术的话,我们是在看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和方向?包括尤其是在中国,正好网易的丁磊先生前几天有一个有意思的文章,标题讲得非常地与众不同,当然我觉得很有道理,他就说求快是互联网创业者的误区,我们就用一个我们当时考虑问题的很慢的时间纬度来讨论和回答一下刚才这两个问题。我就不用PPT了,我就简单一下,在十几分钟里面。


第一个问题,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大概是怎么产生的?大概我们从非常粗略的角度抽象的话,大概中国做了这样几件事情:第一,我们先解放了我们的生产制造行业,还包括再早一点发生的农业当中的促进人均的,或者促进生产动能的事情,包括包产到户,发展生产制造行业的时候,我们大概花了十几二十年,经历了一两个周期的繁荣,这一两个迭代的繁荣积累了足够多的社会财富,这些社会财富本身促成了大概在2000年之后,或者在2000年左右之后,产生了快速发展的银行系统,因为这些钱去到了金融系统。同期大概有另外一个行业,在积累社会财富,透过银行之后,快速发展,这就是大家到现在为止有争议,且都知道的房地产行业。。我们透过生产制造行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简单讲是解放了一些,或者叫创新了一些生产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可能大家记得,也可能不记得,根据年龄。大概在90年代之前,就是80年代的时候,我们先创造了一个词叫“乡镇企业”,到9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有了一个更时髦的词汇叫“民营企业”,在同期的时候也发展了在生产制造行业的生产改制。这十几年的发展,生产制造行业本质上是什么呢?原来基本上在集体所有制或者公有所有制的情况下,生产制造行业是厂长作为领导说了算,改了制之后,从生产关系的创新上,有了足够大的自主权,也给了足够大的市场权利去做,用这种故股权方式改变了生产方式,这种盈利的激励方式在后面变成了民营企业之后更彻底,不光是厂长一个人有,可能厂里边的很多人都有了动力和经济回报,这件事情,大概这种生产关系的解放造成了大概前2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当然这些经济发展在农业和工业上积累了足够多的社会财富,这个时候我们国家来到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有一个重要的政策,就是我们把房地产这个市场放开了,在房地产这个,在90年代中期市场化以后,我们都知道房地产是一个叫资本依赖度非常高,对资本杠杆的需求非常大的行业,因之,在社会,在一、二产业积累起来的通过解放生产关系,积累起来的社会财富,进入了银行体系,积累了社会财富之后,银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凑巧碰上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或者叫开放。而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高度资本依赖型和高度资本杠杆依赖的,银行在这个时候,提供了房地产所需要的快速发展的巨量的资本或者叫资本杠杆,而这些杠杆是来自于前15和20年所积累的一、二产业生产关系解放,这是大概中国在过去30年当中在一个很大的循环上,为什么会产生出上一拨30年的发展机会和拉动整个经济增长的这三个产业的主要发展原因或者他们的循环方式。


到今天为止,我们也看到了社会现象上,应该讲,所有刚才我们讲的这些因素,基本上都已经被兑现了,再往下的话,,中国面临到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哪儿去找这样大的发展机会和这样大的发展方式,在我们已经把生产关系的问题解决好了以后,我们回到一个问题去解决生产力,谁是生产力呢?回到在已经市场化和开放的行业当中我们要做更高的效率提升,而不止是积极性的提升,这个时候在中国的节点上,我们回到了所谓叫作科技投资,是在这个前提下产生的。这是为什么中国走到这一步。


这是中国的运气还是中国自己发明的呢?其实也不是,这是我们凑巧看到的社会现象,在当前是这样的,不光是中国,我们也在美国的总统竞选当中,也在欧洲看到了这样的同样的呼声和现象,就是大家都要制造业回归。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大家需要制造业的回归,原因是因为凑巧,如果我们去看,用更长的时间纬度,超过30年的时间纬度去看世界的发展的话,我们得到这样几个结论,有意思。第一个问题是叫任何一个技术周期,在足够长的时间段之内,它分成了两个部分,大概人类历史上不算正在发生的这件事,有过三次。每一个技术周期的发展过程,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什么呢?叫作诞生技术创新的行业,由于对这一类技术创新的应用而获得了常规性的发展,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什么?第二个阶段是这类技术创新开始普遍适用于各行各业,或者叫所有产业,因之,在足够大的社会经济范围之内,产生了生产效率,诞生了社会价值,促进了第二个阶段的发展,这是每一个过去发生过的三个技术创新周期当中都出现过的两个阶段。


为什么今天全世界要来讨论制造业的回归?除了中国,美国的投资行业也在讨论科技投资的原因,是因为大概我们花了60年左右的时间,在“二战”之后走过了这一轮的技术创新周期的第一个阶段。话题讲到这儿,道理就非常明确,我们看到的技术创新的第一个周期,所谓的技术创新和它所带来的行业变化,是指的谁呢?我想我们在两个月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大家朋友圈很多人看到的,说全世界以美国资本市场为例,市值最高的公司变成了高科技公司,当然,第一是苹果,第二是Google,第三是微软。然后是亚马逊还是谁。大概科技公司变成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一半以上。这个时候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科技公司变成了市值最大的公司?在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经过了过去二三,或者四五十年的发展,原因是在这个技术周期里面,我们讨论的技术创新要素指的就是所谓叫作计算能力的大幅度提高,计算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和与之相对应的数据流转程度的提高,这三件事情大概作为技术创新工具在前50年里面,或者前60年里面造成了刚才我们讲的表观结果,这些科技公司变成了市值最大的公司。


但是有人还提过这样的问题,我们先把第一个小问题解决,有人提过什么问题呢?他说互联网这个领域是不是,或者叫作计算机相关的领域是不是足够大到了代表真正意义上美国过去50年的经济增长动力和生产效率驱动。我们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些这样的数字,时间问题,我只是简单引用一下。大概美国在7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在信息服务行业,这个被列为第三产业,大概净增加了接近3000万就业人口,在1995年到2006年之间,大概只在计算机制造这一个领域净增加了1000万就业人口,你说就业人口增加跟生产力提高没有关系,确实,如果我们把一个流水线的工人搬到餐厅里去服务,不一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GDP水平,在人均程度上。我们再来看这样几个有意思的数,大概在整个80年代,就是1980年到1990年这10年当中,美国的计算机制造,只讲计算机制造这一个行业,大概在私营GDP当中只占3%,就这一个行业,但是有一个你想象不到的结果是在整个80年代它贡献了整个美国私营GDP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的1/3,这件事听起来应该让人诧异。从大概1960年到1970年这个长周期当中,我们可以大概引同样的数据,从整个美国的经济发展来看,大概所谓叫GDP附加值当中还拿计算机制造相关产业这一个事来看,它只贡献了附加值的0.3%,但是它贡献了经济增长率的2.7%,以及贡献了生产效率提高的1/4,是由这一件事,占附加值的0.3%和占增长率的2.7%的这一个行业贡献的。


我刚才讲的这些数据,我想大概道理上、结论上非常清楚,我们可以引更多的数据表明这件事,我们讲这些数据唯一想表明的答案,就是从过去有“硅谷”这个词,就是50年代中期这个节点开始,大概在过去60年,这些领导了行业和这一轮技术创新的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同时,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美国在技术创新的第一个阶段获得的整个经济增长的生产效率是来源于刚才我们讲的这些效率生产工具或者叫科技创新。


结论:我们费了这么半天劲只证明了一件事情,就是大概在过去的50年,在这一个科技创新的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刚才我们讲的这些要素驱动和决定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上全球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包括中国,中国叫制造2025,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上,世界和中国都来到了制造业回归上?因为这一阶段,诞生计算能力创新的这个行业是我们讲的叫互联网和计算机行业,他们当中的最领先的人已经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所以你知道我们在一个长技术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技术创新用来改造和提升,诞生这个技术创新的行业这件事情,已经得到了突出的表现和证明。所以我们大概全世界都来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在每一个技术周期的第二个部分,叫作技术创新本身开始变成基础设施影响所有其他行业,世界在每一个发生到这一次的时候,在过去三次,每一次发生到一到二阶段转换的时候,看起来都是第一动荡的,第二不安的,第三件事情,本来变化非常多,原因是因为当一个技术开始变化各个行业的基础设施的时候,它意味着劳动生产技能在很多行业的改变,它意味着既有每一个行业当中的很多,叫行业领导者开始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所以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工作者,大概大家都面临了一个转换当中的巨大压力和调整。当然,如果把这个时间周期再拉长,当技术周期的第二阶段开始完成的时候,我们大概也同样得到了叫大量释放的生产效率,因为我们改变了基础设施当中的技术创造因素和效率,就我刚才列举了美国在过去50年计算机行业所造成的变化。大概在今天这个节点上,我们凑巧,这不光是中国的国家意图,大概在足够大的世界范围之内,我们都到了这个阶段,凑巧,当然中国是运气非常好的国家,因为中国在需要把工业和工业其他,包括农业和各行各业来利用所谓叫新技术升级的时间节点上,凑巧从全球的技术周期迭代来看,也走到了这一步。如果我们不是在今天走到了这一步,如果我们在30年前提出这个需求和这个国家意志,可能对中国来讲还挺累的,原因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还处在这个技术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做计算机,而不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刚才我们讲的技术要素用在各行各业。所以大概中国走到今天碰巧赶上了这个时间节点和技术周期重合,对中国来讲,这应该是个最大的机会,但是对中国来讲是个最大的挑战,因为在这个技术周期的实施过程当中,我们有的是积累了20年的产业链和产业工人,但是痛苦的是我们需要花巨大的精力使得这些在不形成结构化的社会性失业的基础上,或者改变劳动技能的基础上,还能够提高和应用新技术来使得我们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这是我们的幸和不幸。


美国也是一样的,它的好处是有足够多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技能和知识以及人才,但是美国的痛苦也是他花了40年的时间,终于把制造行业和产业工人大部分搬出了美国,所以他也需要另外那一半完成我们刚才讲的各行各业当中开始应用技术创新的基础要素,完成这个技术周期的第二个阶段。所以我们往后看,这个叫大国动能的主题非常好,大概在今天中国和美国都会要求回答这个问题,中国有一半的生产力要素,缺另外一半的生产要素,缺一部分,美国有一半的,另外一半的生产力要素,也缺另外一半的,中国有的这一半的生产要素。所以我猜之后的5年、10年、15年,甚至更长,一个经济周期,大概持续30-40年,在这30-40年的周期当中,最终这个答案只会在原则上,原则上只会在这两个国家给出。我猜这是在今天2016年的年底来讨论为什么会有技术投资和科技与未来,以及大国动能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的历史原因和中国原因,以及我们从丁磊先生的话来讲,如果用足够的耐心,不是求快来看一个国家和一个行业、和一个模式的发展,为什么我们走到了今天的原因。


多谢大家!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