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那一年,那些新钢人和那些新钢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猜你喜欢

 诗意新钢“谷雨诗乐会”,有诗有远方,直播视频就在这里了!

【企业宣传片】新钢,新钢!!!



到今年为止,新钢公司已经整整走过了59个年头。回顾这59年的岁月,新钢的历史就像一本沉淀着历史风尘的厚重书籍,这本书的内容很沉很重,因为它记载着一个企业近60年的奋斗历程,记载着充满传奇色彩的新钢故事,记载着一段共和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史。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前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新钢历史上值得铭记的 “那一年”,说一说许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还有那些永远不能忘却的“新钢人”和“新钢事”。




那一年

这几位“老革命”成为原新钢的创始人


1958年7月5日,由于在赣中地区新余县周围发现磁铁矿床,省委决定由张景禄同志带队计22人陆续到达新余,筹建新钢。7月16日,省委(58)委第186号文批复,成立新余钢铁公司党委,新钢宣告成立。当时第一届领导班子的人员是:张景禄、韩礼和、曹锡甫、张子健。你知道吗?这几位前辈,都是标准的老“布尔什维克”。按照当时的说法,他们大多是“南下干部”或者是“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1958年新钢建厂初期办公使用的筹建处。房屋简陋,环境艰苦。




那一年

原新钢来了一万多“上海人”


为加速新钢建设,华东协作区决定从1960年4月份开始,从上海市各系统抽调企业管理干部和职工,迁移六家小厂来新钢。随后上海市又从社会上招收一批待业人员和应届历届高中毕业生支援新钢建设。到1960年底,从上海调入职工共计10262 人(其中企业4782人,社会招收4430人,干部1050人)。小伙伴们,有木有吓一跳?原来原新钢居然有这么多上海人,怪不得当时几乎所有开往上海的火车都要在新余站停靠呢。




那一年

原江钢是这样酝酿成立的


1964年,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与江西省委研究同意,在新余良山地区兴建江西钢厂。上海市委和上海冶金局任命原上钢五厂副厂长丁振芳为江西钢厂厂长,确定江钢为年产合格钢锭5万吨的规模。所以小伙伴们,原江钢与新钢一样,在创建之初都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原江钢筹建时期创业者的一张合影,前排左一位韩海清,左二为丁振芳。这些创业者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偏僻山沟,建设新生共和国的钢铁工业,必须向他们致敬!




那一年

原江钢的设备是这样弄来的


1965年5月,遵照华东局“少花钱,多办事”,“尽先调用闲置设备”的指示,江西钢厂组织了一班人,开始调拨设备。调拨设备的干部四处奔波,北到富拉尔基,南到海南岛,西到青海、新疆,他们跑遍了全国24个省、市,以“三勤”(口勤、脑勤、腿勤)、“三劲”(干劲、钻劲、磨劲)、“三不怕”(不怕碰钉子、不怕艰苦、不怕困难)的精神追寻到一条又一条线索,调拨到一批又一批设备。就这样,一年之后的1966年4月23日,原江钢的干部职工硬是用这些拼拼凑凑的设备,炼出了第一炉钢。




那一年

原江钢各车间有了通讯代号


1966年3月28日,江钢筹建处发出“关于各车间通讯代号的通知”文件,明确规定厂部及各车间通讯代号。厂部通讯代号为“南昌市810”,一车间“801”、二车间为“803”、三车间为“805”、四车间为“807”、五车间为“809”、六车间为“811”、七车间为“813”、机动科为“815”、中心实验室为“817”、铸造车间为“825”、薄板车间为“830”。当时中国的周边形势严峻复杂,属于“小三线”单位的江钢对保密工作非常重视。




那一年

转产锰铁的建议者居然是他


1962年,新钢按照国家计划进入调整停建阶段,企业面临何去何从的关口。在冶金部和江西省的大力支持下,新钢接受上海市冶金工业局副局长张美道同志的建议,根据当时及预测在较长时间内锰铁畅销并有盈利的趋势,决定冶炼转产锰铁,企业当年扭亏为盈。这是新钢的一次重大历史转折,不仅使企业站稳了脚跟,而且为新钢成为全国重点铁合金基地奠定了基础。




那一年

上海黄浦区中心医院整体搬迁

成为新钢职工医院


1960年6月10日,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支援我省钢铁基地建设,整体迁入新余与新钢职工医院合并。职工医院迁往苗圃区,共有职工143人,开设门诊内科、外科和综合科。后门诊增设儿科、妇产科、五官科、中医科和针灸科。你知道吗?在上世纪相当长的几十年中,新钢医院的医疗水平可是有口皆碑,这都是受益于一大批来自上海的高水平医护人员啊。据说,当时甚至连南昌的患者都会到新钢医院来看牙科呢。




那一年

创建之初的新钢小学、中学只有6名教师


新钢小学于1962年8月开始筹建,原名新钢民办小学,开设一年级两个班,学生85人,由新余市教育局派教师4人任教。1964年1月,改名为新钢职工子弟学校。1968年4月,新钢厂革委会决定筹办中学。校址选用炼铁生活区荒山坡上报废宿舍,计245平方米。配2名教师,有初中生156名。在新钢小学、中学读过书的小伙伴,这些背景故事你知道不?



那一年

新余第一座铁路大桥通车


1961年11月1日,为开发良山铁矿,在望城岗以南的袁河河面上,一座长220米的6孔钢筋混凝土铁路桥正式通车,这是新余市的第一座现代化铁路大桥。这座大桥成为新(余)周(宇)铁路望周段的咽喉工程,在后来又成为原新钢铁水热送至原江钢项目的关键点。某种意义上,这座大桥也成为两厂一矿合并的一个促成因素之一。




那一年

原江钢的第一个幼儿园只有一间房


1966年9月,原江钢在周宇办起第一个托儿所,但当时由于没有房屋,于是临时借用了家属宿舍第三栋一个中户房间,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托儿所开办时有婴儿10多人,保育员3人,有10多只座椅,没有床。婴儿全部睡在地板上,托儿所由厂农工部和家属委员会负责管理。小编想说,大概60年代出生的“钢二代”们都享受过这种“待遇”吧。




那一年

原江钢居民管理是军事化的


1968年8月2日,原江西钢厂革委会组成家属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9月2日,家属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然后对厂里三个生活区居民进行登记造册,按解放军连队编制把周宇居民编成一个连,西山岭居民编成一个连,沙汾居民编成一个排。小伙伴们,按照部队建制来实行居民管理,是上世纪那个时代的特有产物。把一切交给党,在当时不仅仅是口号,还是真实的行动啊。




那一年

原江钢为井冈山铁路生产重轨


1969年下半年,江西省革委会指示,为铺设通往井冈山铁路,要求江西钢厂在1970年6月前后成批生产38公斤重轨及其配套用的垫板和鱼尾板。当时重轨一直是由国内几家大钢生产,江钢在克服种种困难后,终于在1970年4月试制成功38公斤重轨,6月成批投入了生产,到1971年底共生产了18800吨。在当时,这个产量可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数字。




那一年

原江钢为军工单位生产异型钢种


1969年10月20日江西省委要求原江西钢厂生产品种多、数量多、精度高的无切削的异型钢种,供制造军火用。这个任务落实到原江钢807车间,该车间发动群众,群策群力,他们自己挖土方,造屋架,投柱脚,浇混凝土,在小机床上加大机架,同时进行设备安装。加班加点实验、生产,提前完成了这一批次的军工任务。在建厂后的几十年中,原江钢作为 “三线”单位,为军工单位生产了大量军用钢材。




那一年

原江钢开始生产高炮炮管毛坯


1970年5月28日,。同年,江西省重工业局发出(70)赣基字第91号文,江西省国防工办发出(70)国工基字004号文,决定在江西钢厂新建复铜钢片车间。你知道吗?当时的原江钢还生产过战斗机的空速管、枪炮配件、运载火箭配件等高端精密元件。




那一年

新钢有了中厚板,江西省有了中厚板


1978年4月,江西省计委决定新钢重建2300毫米的中板车间,经7个月的全厂会战,于10月1日投产,形成年产中厚钢板12万吨的能力,填补了我省这一产品的空白。从此之后,新钢开始了各类板材的生产,为今天新钢成为板材精品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一年

原新钢为宝钢开发“两步法”吹炼锰铁


1980年,由冶金部投资,新钢建设宝钢配套工程,用“两步法生产优质碳素锰铁,转炉吹炼中碳锰铁”。9月,第一期工程两座6吨专转炉和3200m³/时制氧站开工兴建,到1982年5月建成,并进行了中碳锰铁吹炼试验。




那一年

铁水热装上山实验成功


1983年,为节约能源,解决原新余钢铁厂到原江西钢厂热装问题,冶金部拨款300万元作为铁水热装技措费用。江西省冶金厅、原新余钢铁厂、原江西钢厂派出有关人员组成实验领导小组,在原新钢、原江钢进行了铁水包内温度测试,并多次进行模拟运输。1983年5月1日,原新钢的25吨热装铁水经过一个多小时22公里的运输,安全抵达原江钢一分厂,导入转炉炼钢,宣告特水热装上山实验圆满成功。至此,江西钢铁工业也迈入一个新纪元。




那一年

开国元勋“独臂将军”余秋里来到原新钢


1988年4月3日,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余秋里(下图左二)来到原新钢视察调研。余秋里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极具传奇色彩的“独臂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余秋里曾任总后勤部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出身在吉安的余将军对江西的钢铁工业十分关心。



59年的奋斗,59年的跋涉,新钢公司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正是因为无数老一辈“新钢人”的艰辛开拓,他们用无数个“那一年”的“那些事”,为今天的现代化新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篇幅有限,我们只能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图片,来回顾那段难忘的蹉跎岁月。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向这些为了共和国钢铁工业付出青春和汗水的前辈们致敬!“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相信今天的新钢人,一定会把企业打造的更优更强。


(文字/ 新钢新闻传媒公司  记者  李军  刘悦)

(感谢王照群、陈卫军及新钢档案馆提供资料及图片)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