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厉害了我的大埔,工艺陶瓷出口全国第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来源:梅州日报
  本报讯日前,大埔陶瓷行业协会会员大会暨梅州陶瓷行业协会年会在光德镇裕丰陶瓷有限公司举行,。
  据了解,去年该县陶瓷行业新增胜隆、福源、炫坤、顺兴、欣红5间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工业实现产值35.15亿元,比增12.66%,销售额26.7亿 元,比增13.61%,税收1.68亿元,比增24.44%,陶瓷产品一般贸易出口继续保持全省第3位,其中工艺陶瓷一般贸易出口位列全国第1位,大埔陶 瓷工业再创新高。
  大埔大力实施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对企业在投资、税收、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培养、节能降耗、股份制改造、境内外参展、拓展销售等方面给 予了支持,全县陶瓷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发展。笔者从怡丰园陶瓷的总经理黄建宏那了解到,去年该公司在产品、宣传、营销方面都有了提升和改进,日用瓷、工 艺陶瓷的产品规模和花色品种更加丰富,个性化、绿色化和功能化等创新型产品明显增加,通过参加广交会、出国参展等方式不断推销产品、通过增员、提升培训等 方式增强营销团队力量,公司年销售额稳步提升。
  目前,大埔全县有陶瓷生产经营企业190多家,规上企业35家,自主商标品牌数达到80多个,从事陶瓷产业生产的产业工人15320人,主要产品有日 用陶瓷、工艺陶瓷、特种陶瓷、青瓷、红陶等7大系列3万多个花色品种,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及东南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罗文燕 丘佳纳)


中国陶瓷历史

陶 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文化灿烂的瑰宝。它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有悠久的陶瓷 制作生产历史,据考古学家考证,大约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烧制陶器,公元前4515-前246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制作出精美的陶器。由 陶变瓷,是陶瓷文化的一大进步,中国陶瓷文化和陶瓷 制作技术对世界人类社会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早在隋唐时代(公元581- 960年),中国的瓷器就已输出到日本、波斯湾、印度、埃及等地,著名的“丝绸之路”也是“瓷器之路”。在此之后,中国的瓷器及制作技术又传到欧洲和世界 各地,各国竞相仿造,使陶瓷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也因此而获得“瓷器之 国”的殊荣。


大埔陶瓷历史

大埔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陶器生产始于商周,瓷器生产奠于宋末、兴于元初、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800多年。它在我国的陶瓷文化和工艺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古代的大埔窑场均系民窑,文献记载极少。

夏、商、周时期,大埔先民制陶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在王兰出土的大批陶罐、器皿等,证实了大埔在夏、商时代已开始制作陶器,当时已形成了初具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

秦、汉、唐时代,大埔由粗陶过渡到釉陶生产,它为生产瓷器奠定了工艺基础。此时,大埔已出现商品性的陶瓷生产。

宋、元时代,是大埔瓷器由原始瓷器发展为瓷器的一个重要时代,产品主要有青白釉瓷和仿龙泉釉瓷。


明朝,大埔陶瓷业进入繁荣时期,独树一帜的“釉下青花瓷”,以釉色玉润、如脂似玉、色调素雅而闻名世界。


清朝,大埔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窑址密集,数量众多,成为广东的陶瓷四大产区之一。全县境内以生产青花瓷为主,产品大量出口世界各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高陂瓷取得了“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而闻名世界。

民国,大埔的瓷业较之明清更为发展,全县大部分乡镇均办有窑厂。这一时期,大埔陶瓷作了技术创新——“高陂新彩装饰工艺”,新彩瓷器争妍斗艳,花式丰富多样,纹画内容取材广泛,开创了大埔窑彩瓷的新纪元。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陶瓷产业发展,建立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集聚发展,陶瓷工业已成为大埔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古窑址——见证大埔陶瓷的发展

经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和大埔县文物普查队先后多次的实地考古和文物普查,共发现四处商周时代古文化遗址:枫朗“金星面”古文化遗址、枫朗“林屋背后山”古文化遗址、桃源“和尚岭”古文化遗址、湖寮“结高岭”古文化遗址;古窑址34处,其中,以高陂“陶溪”古窑址、高陂“青碗窑”古窑址、三河余里古窑址等较具代表性。







陶瓷名家(部分)

举世闻名的大埔青花瓷,历经千百年的窑火,造就了一代代的能工巧匠和陶瓷艺术家,创造了世界闻名、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和客家人风格的艺术瑰宝。在千年的制瓷历史长河中,广大陶工为大埔陶瓷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郭寿民一一百秒成鹰, 号郭松(1926-1987),工艺美术师、老艺人,光德镇上漳村人,历任大埔县陶瓷工业公司产品设计室主任、黄塘瓷厂副厂长、广东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 副所长、大埔县科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家协会会员等职务。主要代表作有:菊花汤碗、花乌花瓶、 鸡蕉图、花卉茶具、雄鹰展翅、武松打虎、岁寒三友、青釉竹节茶具、132件头釉下青花中餐具、《红日照瓷乡》宣传画等,是广东陶瓷传统釉上手彩艺术的代 表,其中他创作的“雄鹰展翅”作画时间均在100秒以内,在业界享誉“百秒成鹰”大师,在中国陶瓷美术界有较高的声誉。



郑嘉一一窑家才子,1926 年出生,高陂镇平原北坑村人。大学本科学历,陶瓷工艺高级工程师。1949年春参加工作至1993年离休,、广东省高陂 陶瓷技术学校校务主任、大埔县赤山瓷厂副厂长、广东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大埔陶瓷工业局技安股股长、广东陶瓷公司技术科科长、广东省陶 瓷学校(广州)校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广东硅酸盐学会陶瓷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为大埔陶瓷技术进步、人才培养、企业管理和陶瓷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 献。



郭甘棠(1926-2001),出生在大埔县光德上漳村,从事陶瓷美术工艺近半个世纪,历任上漳瓷厂产品设计和画面创作。擅长人物、山水、花乌绘画,图案有多种画法,陶瓷画、漆画、墙画、纸画、全面工笔。一生艺术成就在陶瓷、寺庙、祠堂、老人活动场院所留存。


如今,为了更好的展示大埔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擦亮中国青花瓷之乡品牌,特在大埔县游客服务中心二楼开设了陶瓷文化展馆,踏入展馆,一部鲜活的大埔陶瓷历史文化展现在眼前!





部分图片来自网路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