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中国历代书法资料 汉篆《袁安碑》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袁安碑


东汉篆书碑刻。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立。在今河南境内,碑石已残,每行末一字及碑额均已损佚,现存碑石高1.39米,宽0.73米,文共十行,满行存十五字,有穿在五六行之间、正当碑中,现藏河南博物院。此石于明万历间在偃师县辛村牛王庙中用作供案,因字在下面无人知为碑刻。1929年夏,村中一儿童仰卧其下纳凉,发现石上刻有文字,即告村人,村人任继斌遂以拓本流传行世。近时有翻刻本。书法结体微方,运笔圆匀,所存之字笔画皆极清晰,为学篆者取法善本。

墨拓

朱拓


释文
司徒公汝南女陽袁安召公,授《易》孟氏〔學〕。
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四〔年〕
十一月庚午,除給事謁者。五年四月乙□,
遷東海陰平長。十年二月辛巳,遷東平〔任〕
城令。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太〕
守。十七年八月庚申,徵拜河南尹。〔建〕
初八年六月丙申,拜太僕。元和三年五〔月〕
丙子,拜司空。四年六月己卯,拜司徒。
孝和皇帝,加元服,詔公為賓。永元四年〔三〕月
癸丑薨。閏月庚午葬。

局部
























文化解读

我国自汉以来,就有写刻碑志的传统,大凡为了歌功颂德、作志纪事和保留古籍、传流书法等,无不刻碑铭志,以流芳后世。因此,碑志的文字涉及面很广,内容十分丰富。譬如有人物传记、有改朝换代、军事战争的记实,有地震、水灾、虫害的实录、有建筑物兴废历史的描述、有政府和民间制定的典章制度、法规守则的录文,还有诗赋名作的刻版等,可以说是一部刻在石头上的丛书。对纂志征事、正经补史均有极为其重要的价值。除此之外,碑志中尤为珍贵的是保留下了极其丰富的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自商周以来书体一直在发展、变化、革新、进步,逐渐形成篆、隶、草、真、行五种书体。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时代又有不同的特点,而且历代名家辈出,又有各自的艺术风格。因此,五种书体构成了特点不同,风格纷呈的繁花似锦的局面。年代越久远,留下来的书法真迹越少,就越显得碑志字迹的重要,只有碑志才能系统地反映古代书法艺术的历史面貌。

中国先秦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的汉字书写形式——小篆。小篆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所以印章刻制,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yuàn)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笔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加之字体结构日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如轮廓、笔划、结构等),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阅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角色。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统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学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秦代灭亡后,,很快消退了。

汉人在书写时打破了秦小篆形体的禁锢,增强了书写的自由性,加之汉代是一个恢宏八极、气势雄大的帝国,在文化艺术上能够广取博纳,汉代文字就其整体说,以隶书为主。就在这样一个时代环境中,篆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生了自己的特点。这个变化的明显之处就是所谓的“隶变”。

汉代文字中,篆隶的成份常常因书写者和书写时代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倾向性。作为一个文字的转型期,隶书受篆书的影响很大,同样,汉篆受隶书的影响也很大。由于隶书渐渐成为主流,这个时期的篆字随着时间的推移,隶变的程度越来越大。仅从文字的线条上说,大小篆以圆柔为主,汉篆则以平方正直为主。从美学上说,前者典雅,后者雄浑,各擅其妙。

从汉代篆字本身来看,人们在对小篆严格规范的字形越来越熟悉的同时,对篆书文字的装饰性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因此篆字不断出现在日常生活和各种艺术门类中,应用范围扩大,应用的心态也显得比较轻松。在这样的情况下,“随形赋彩”的情况就大大增强了。所谓“形”,就是指文字的载体;所谓“彩”,就是要表现的文字的美。在东汉时期的篆书里面“随形赋彩”体现得最为明显,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印章,此外还有碑额、镜铭砖瓦等装饰性特强的“美术字”。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

联系我们

电话 微信:15224030201\葛子

更多资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法江湖【微官网】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