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胶州好故事】旧村改造是好是坏?胶北丰田社区居民有话要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丰田社区原名丰子屯村,2008年实施旧村改造后,成为新型社区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现社区共有82户、28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5890元。

讲述人:于秀芳

新市民的生活比蜜甜


大家好!我是于秀芳,咱村的老人了。今天开这个乡村故事会,书记点名让我来聊聊。先说说咱村七八十年代,我当书记那会儿的村容村貌,村民生活情况等等;再说说咱村现在搬迁住上新楼之后的感受。

  改革初期贫困艰苦

  1974年我当咱村书记那会儿,村里的日子比较艰苦的,跟现在相比真是天地之差。那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种地都是传统农耕,也没有肥料,产量上不去,一亩也就能收百十来斤的粮食,而且打了粮食之后,除了交公社粮食之外,还得交农业税。

  家家户户住的都是茅草屋,小门小窗,一天三顿就吃地瓜干、地瓜面、玉米饼子。有一次,我跟妇女主任谈起来,说我家也就是过年过节才能捞着吃顿白面,妇女主任跟我说,像她们家口多的,就是吃白面也还得掺着玉米面,我听了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个时候佣工比较多,到了春天农闲的时候,挖河、挖沟、修路活不少,让每个村都出人去挖河,在座的老人大概都去挖过,村里呢,就给挖河的人一天一斤口粮,但是村民的生活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1981年,咱村开始实行土地到户,土地到户之后,村民的生活开始渐渐好起来了。当时不光咱村,联屯(现胶北)很多村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道路不畅,全是土路、土街。尤其是到下雨天,简直没法走,脚陷在泥地里出不来。

  我记得有一年,夜里下了大雨,我得了急性胃炎,话都说不出来了,当时就我儿子自己在家,把他吓得跑到邻居家叫人,我话说不出来但是脑子很清醒,就听见他们商量着让谁谁推着车到村前正南那条路上等着,当时的车还是那种毛驴拉的地板车,我儿子就赶紧把我背到他身上往村前跑,这平时走个十来分钟的路程,因为下雨路不好走,走了将近一个小时,街坊邻居们赶着毛驴,推着车,把我送到了镇上的医院。折腾完了打上针天亮了。

  你再看看咱现在的路,村里大大小小的胡同都铺上了水泥路,村前宽宽的柏油道路,家家户户几乎都买上了车,这要再赶上身体有个不舒服,直接坐上车很快就到医院了。

搬迁新房幸福甜蜜

  我再说说咱村集体搬到新楼的感受吧。从我内心里讲,真是高兴。搬迁的时候是2008年,我都快七十了,以前怎么也没想到快老了又住上干净整洁的楼房。住上楼,入上保,发着钱,还有免费午餐,每天过的日子真是比蜜甜。

  举例说吧,徐召连常年有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一年就得住好几次院。有一次我去医院看望他,他当着我的面哭着说,幸亏有政府给我办的农村合作医疗,每次住院能报销百分之八九十,要不然我这病早没钱治了。还有一个是赵修法,家庭特别贫困,以前还没搬到新楼的时候,他独自一人生活,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搬到了新楼,社区给他办了低保,他的日子渐渐好起来。2003年,咱村又办起了日间照料中心,规定村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去免费吃午餐。靠着国家的政策,还有社区补助,赵大哥整天乐呵呵的。

  除此之外,社区还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去给五保户、低保户、残疾家庭送饭、洗衣服、拆洗被褥、打扫卫生,可以说是事无巨细,每年社区还会给老人发800块钱的补助,用作缴纳水电费,村民们提起这些事都连连称好。

现在过得就是小康

  自从我们村搬迁到楼房里,建立了社区,还设了停车场和警卫室。现在我们村的治安比以前好了,路的两侧还种上了各式各样的花草,过两天春暖花开的时候,你看吧,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喳喳,整个村子都是鸟语花香。不仅如此,这两年村民们素质也提高了,没有一个去偷摘花草的。晚上吃完饭,我们没事就三三两两地就去村里的文化广场,年轻点的村民扭秧歌、打太极拳,我们这些年龄大点的就聊聊家常,大家说说笑笑的,真是高兴。

  看到村里现在这么大的变化,我的心里很感慨。电视广播里整天说小康生活,我没什么文化,不知道啥叫小康生活,但是我觉得,我们村村民过的就是小康生活。


关于搬迁那些事儿

讲述人:刘连第

我叫刘连第,在村里待了大半辈子了,村书记让我来讲讲咱村旧村改造时搬迁那些事儿,我很激动,作为一个普通村民,我就从自己的亲身感受说起了。

  乡亲们都知道,咱这个村子很小,我记得1992年的时候,政府要修咱村北边的那条大路。当时咱村也就70来户人家,计划修这条路要拓宽到四米,而且正通咱村的东西方向,这样的话正好就把咱村分成了两半。本来村子就小,路又变宽,南北两边分别才有30来户,加上历史遗留的一些水沟土湾,村子的环境就开始变差了。那时因为修路,路基变高,导致两边房屋变矮,夏天一下雨,雨水就流不出去;冬天一刮大风,村里的垃圾就满天飞。实事求是的说,在旧村没有改造前,咱村的村容村貌是很差的。

  村民们生活的不方便,政府是看得见的。所以当时的胶北镇政府决定对咱这个村旧村改造,实行整体搬迁,村里的人都高兴坏了。

选址公开透明

  村里先是接连开了党员会、干部会等好几个会进行讨论,组织村民自行选址,开始村民选了三处地方,最后通过村民一致讨论选了现在的新址。经过两年的施工建设,建立了现在这个拥有八个楼座的社区。

  村民们高兴归高兴,但是对那些一辈子住惯了村居生活的人来说,一开始对要整天上楼下楼这一套还是有点意见的。不过在建社区的两年过程中,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打消了原先的顾虑和排斥心理了。那时候,大家伙没事就去施工现场转悠,看看楼盖得怎么样了,再跟自己住的小平房、小院子做个比较,心里打了打算盘就有了底,想想还是住楼房更好。

  分房公平公正

  社区建好了,此时就面临分房子的问题。当时政府一边着手装修的事宜,一边找来市里的权威部门组成的评估团来对咱村的旧房进行房屋评估,根据旧房的结构情况,装修情况,不管这户是三套房还是两套房,评估团都给一丝不苟评估得相当细致到位。在这里特别要说的是,从评估工作开始一直到分房结束,政府部门一直都是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来办事,听取村民的建议和需求,反复对工作进行修改纠正,直到让所有村民满意为止。

  对于房子的分配办法,政府经过慎重考量,还决定按照自然户,每户分一个套二房子和一间网点房,可租可住,自由支配。这个政策一出来,村民的心里就更有底了。

  组织统一到位

  到了2008年8月17日这天,政府下达了第二天搬迁的通知,根据村民分房面积的大小,设立了抓号的窗口,政府同时还建立了多个小组,在现场开展组织协调、巡逻治安等工作,村委会的党员干部们也积极配合政府,帮助全村村民仅用一天的时间就顺利分配到自己的房子。

  如今搬到社区已经9年了,我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每年光出租门头房再加上在外打工,一年就至少有三五万的纯收入,以前光凭种地无论如何也挣不到这么多钱。还有老书记提到的路面硬化,对老人的补助和照料等,我都不再重复了,我想说的是,如今咱的村民,花钱少,挣得多,每个家庭都没负担。

  最后我再谈谈搬迁之后这几年我自己的感受吧。自从搬迁上楼以后,自己又和家人买家具,添电器,看到新家一点点完善了,心里着实很高兴,也慢慢适应了住楼房的生活。搬了楼房之后,新屋比以前的旧屋亮堂多了,大家都觉得和城里没什么两样,随着住进楼房之后,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衣食住行上都在追求进步,追求更好的质量。过去做梦也想不到会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归根到底,还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带着我们往幸福的大道上迈了一大步。

文字整理:胶州市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秦青华 隋丽君

编辑制作:胶州市新闻中心新媒体团队 隋丽君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