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三线建设·兵器故事丨三尖山下的“兵工城”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距南召县县城东十七公里,有一座高高的三尖山,站在山顶南眺,总容量13亿立方米的鸭河水库碧波千倾,一览无余。三尖山与鸡冠山、太子山等群峰叠嶂,群山之间有一条蜿蜒公路,依山而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思想,依据“靠山、分散、隐蔽”三线布点的总方针,在山高、坡陡、谷狭、沟曲的三尖山下,建成了一座布局巧妙环境优美、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的“兵工城”——红宇厂。



施工勘测


  1967年初夏,一支有10余人组成的厂筹建组,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来到豫西选点建厂。筹建选点人员从南阳的卧龙岗、石桥到南召的南河店、金钟山、马市坪、板山坪、曹店、罗沟,进一步到熊背、三间房等多地勘查,一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在莽莽丛林、荒山野岭间勘查地貌,观察水文,记录数据。历时三个月,最终确定红宇厂选址三尖山下。


  1969年初,各地施工队伍陆续汇集三尖山下,在庄科村隆重举行开工典礼,正式拉开了红宇建设的序幕。太山庙、留山、城关、新店、白土岗、马市坪等各地民工头顶青天,脚踏乱石,风餐露宿,率先投入建设,南召城关施工队当年就在三道沟建成平房140余间,为建设者提供办公和住宿地点。虽然条件极其艰苦,广大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用特殊年代的革命热情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由于极大的调动了施工单位加快三线建设的积极性,,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组织施工大会战,狠抓工程进度和质量,整体建设进展很快。在物资匮乏、材料运输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团结协作,上级部门大力支持,林县施工队、河南一建公司第四工程处、信阳建筑工程队相续而至,参入会战,军队派来部队工兵连、运输队,地方地府派来许昌、南阳运输公司运输队,齐来支援红宇的三线建设。



施工大会战


  在建设之初,为了保证工厂总体建设施工的有序推进,69年年初,工厂开始了施工前的三通一平工作,为了打通工厂到鲁南公路的联接,工厂组织太山庙和留山两个公社近两千名民工,奋战四十昼夜,一条9公里长崭新的的柏油马路呈献在了建设者面前,使羊场小路变为坦途,满载建设施工设施的汽车队源源不断的开进了工地。进厂公路开通后,工厂建设者先后开展了通讯线路、用电路线、用水管道施工:他们顶风雪,冒严寒,奋战一个月,完成了电讯线路架设,接通了工厂通讯网;他们冒高温、战酷暑,奋战五个月,完成了工厂高压输电线路的架设;他们破河冰、挖山石,奋战四个月,铺设完成马家湖至留山河上的水管道,清澈甘甜的山泉水送到了红宇厂。建设者们历尽艰辛,无私奉献,呈献了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涌现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模群体。


  1970年是红宇三线建设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年,工厂成立了“红宇工地总指挥部”,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下辖郑建、信建、林县、城关、南阳、邓县、新野、留山、白土岗、马市坪等十个民兵营,围绕建设任务群策群力、统一行动。四千多人的工地施工队伍,相聚三尖山下,参与会战,昔日无人问津的乱石滩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蔚为壮观。一座座厂房、一排排住宿楼、高位水池、百货公司、招待所、托儿所、厂区道路、大小排洪沟相继开工建设,锅炉、天车、通用设备等设备设施调安有序推进。当时,钢材、木材、水泥、油毡、玻璃等各项建材均供不应求,工厂建设者们,千方百计寻找渠道,追踪货源,既抓紧订货,催交,又广开门路四处求援,为大规模施工提供了充足的物资条件。在先生产,后生活,优先建设后方车间的思想指导下,工厂集中优势力量组织会战,建设厂区工房,在施工紧张的关键时刻,建设者紧盯任务不放松,狠抓形象要进度,全年组织全厂性的大会战20余次,组织装运物资的突击劳动45次。在当时没有大型装卸设备的情况下,红宇的建设者们,用勤劳的双手,装运物资总量达18800余吨,一大批劳动量大的工程集中在很短时间内出色完成了关键任务。



红宇排洪沟


  厂区地处三尖山和鸡冠山山脚下,山形陡、河谷窄、山坡均为土夹石,沟谷全是乱石滩,厂区和生活区多建在填平的河床上,距离排洪沟五米左右,凶猛的山洪在雨季时刻威胁着工厂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建厂初期,年年大雨成灾、山洪暴发,造成工厂物资损失。红宇厂的建设者们,一边到南召县水利局求援,寻找水文数据,一边围绕排洪工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实测了降雨量和水文资料,上报了设计方案。在上级专业勘测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多人小组认真复查后,落实了排洪工程基本数据,出台了总投资不足原方案五分之一的设计方案。红宇的建设者们,周密安排、团结协作,经过一年多的施工,1970年初,保护厂区和生活区主要建筑物的排洪工程基本完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70年7月28日17时至凌晨1时,骤降暴雨,山洪肆虐,日降雨量超过历史之最,完工不久的排洪工程遭到严重破坏。1975年7至8月,工厂又连遭三次特大暴雨袭击,由于暴雨持续时间长,排洪沟洪水流量创历史新高,排洪沟沟底和沟墙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危及工厂安全。工厂建设者们,自力更生,组织会战,沟墙加厚、基础加深,修复加固倒塌部分,经过几年的修建改进,排洪工程渐趋完善,全厂共修建主排洪沟近6公里,兴建拦石坝14座,达到了中雨无危害,大雨及时排,暴雨无水灾,解除了山洪肆虐的危害。


  如今,建厂初期红宇建设者们居住和办公的砖石混房,大多已成断壁残垣,而墙壁上“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依然隐约可见。宽大的排洪沟、整齐有序的住宿楼,像屹立在代代红宇人心中的丰碑,深刻铭记着当年红宇建设者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三线建设奉献一生的兵工情怀。(北方红宇 宁晓)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