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山那边的溪中,有一块石头,叫“黄岩石”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黄岩西部山区,有一条长30多公里、曲曲折折溪流,如一条蛟龙在山间盘绕,穿过上郑全境,流入永宁溪。这条溪流就是黄岩的母亲河——永宁江源头黄岩溪,在黄岩溪源头圣堂两溪汇合处,有一块巨石——名曰“黄岩”。



 “黄岩石”,位于黄岩溪源头圣堂两溪汇合处,黄岩山下,是古宁溪八景之一。据《光绪黄岩县志》记载,这块石头在明嘉靖年间已为溪中的沙石所没。明代《王氏宗谱》的记叙中记载,宋时黄岩石是在碧水环绕之中的,如同一块黄色的宝石镶嵌在水晶中间:“两山峭壁,黄岩屹立其中,清流绀寒,深不可测。日色与水光相射,晶莹若玻璃,潋滟欲绝。观者至欲结庐其上,美其名曰:‘黄岩枕流’”。


     

黄岩石是一块长约6米的桂黄色巨石,石质坚硬,表面龟裂黄褐色有花纹,微似梅纹竹。民间的传说,这些石纹是仙人用指甲刻写而成。据传唐朝军师徐茂功至此,在石上认得“东南灵气钟黄岩”七个字。现在,石上可摹写出天然形成的繁体“黄岩县”三个字。1984年出版的《黄岩县地名志》载:“据光绪三年《黄岩县志》载,黄岩县永宁江上游黄岩溪中的黄色巨石而得名。《民国志稿•地理》载,黄岩溪……至圣堂西南二溪合流处有黄岩石在溪中,石大可六七方丈,黄褐色,有微纹似梅竹,民国十五年时曾显露可见,近则全为沙石掩盖矣!为县名所以昉。也有史料记载,黄岩县名来自于黄岩山。


如今我们看到的黄岩石,原本也是掩埋在溪中的乱石之间,随着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热潮的掀起,就在几年前,当地政府动用大量人力将黄岩石周围的溪石清理干净,黄岩石连同上游大片的黄色河床一同裸露出来。随后,人们又在黄岩石下游不远处筑堤蓄水。从此,黄岩枕流,碧水与阳光相映,晶莹若玻璃,黄石浮动在水晶般的水面上,艳若黄玛瑙的绝美景观,在穿越数百年的透明时光之后,复又完美重现。虽说现在的“黄岩枕流”不再是纯天然的景观,却更显人文雅致。


几首古人赞美黄岩石的诗:

山川千古钟灵秀,中有仙岩一片奇。

玉气暖浮黄玛淄,金精寒浸碧玻璃。

风生瑶草知春早,竹送清溪璞月迟。

不独舆图名胜概,人才多入凤凰池。

明诗人吕正言对黄岩石诗:

溪流洁荡出昆仑,中有云很大古存,

坤母效灵钟土邑,阳候珍惜染波痕,

名登县邑民风厚,坐镇蛟龙窟穴尊,

我欲燃犀腾巨璞,经随浮磬贡天门。


宋进士(宁溪人)王复斋诗:

黄岩几千仞,金碧波浮匕,

虽居万山低,嘉名镇南州,

玉泉泻丹壑,摇荡西山秋,

澄江所自出,穷源得清流,

枕流得洗耳,谁其踵巢由。


黄岩山,在黄岩石之东。南朝《临海记》载“以其山顶有黄石,故以名之”。

黄岩山其形犹如一个坐西北、西东南的弥勒菩萨,西首为凤凰峰,东为狮子峰,中间怀抱着一块三面壁立,高达百米,三面长约250多米的巨岩,上有400多平方米色彩鲜艳的黄色图纹和石像,村民谓为“福、禄、寿”三星图。


据《临海记》载:“山上有石驿,三面壁立,俗传仙人王方平居焉。”该石百丈之高、百丈之广的悬崖陡壁,正中顶部屹立着一块巨石一一“着棋岩”,呈暗红色,长约4米,宽约2米余,高约10余米”。


黄岩山,又名“仙石山”。《刘氏宗谱》云:“长岭东则黄岩奇迹”。 至今,民间广泛流传着许许多多黄岩山的神奇故事。


      

        在黄岩山上还有一组仙石,由两块高六、七米。四面壁立的巨岩,中间嵌一块三、四百斤重的岩块组成。犹如一高一矮的巨人,抬着一块宝石,屹立山间。中间的岩块,如果稍稍地用手轻轻一推,就会动一下,但只能推一次,第二就不推不动了。当地民间流传着:黄岩山,黄岩洞,仙人卵子嵌门缝的民谣。在仙石东南,是一高七、八十米,三面壁立的石盘洞,又称乌岩、乌猪。它分为南北盘洞,中有裂罅,有路穿此而过。在洞内仰望蓝天一线,十分奇险,内有石级可盘旋达顶。传说王方平把每天炼成的金银宝贝藏在石盘洞里,可是到现在谁也没有发现这些财宝。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