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阳西古建筑】岑村,斑驳青砖中找寻家族记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记忆,在时光的层层打磨中,逐渐变得模糊,但总有些东西,不应该被遗忘。人的生命不是个体的生老病死,而是一个群体的相互扶持。家族,中国伦理关系中重要的概念,其意味早已深深扎根于炎黄子孙的心中。而家族的记忆,便尤显珍贵而不可被遗忘,因为这背后是我们千百年来不舍的情怀和维系情感的纽带。


       记忆需要载体,而家族共有的老屋便是其中之一,当身临其间,回想当年,会令人不禁落泪,这,就是家族记忆。走访阳西各地的古建筑古村落后发现,尽管许多老屋已经被拆除,但是家族的祠堂和共有的祖屋大多会被后辈精心保存。无论世事变迁,这些老屋作为家族兴衰的见证者,都保留了原有的谦虚和内敛,似乎在告诫后人为人处世之道。


       走进岑村,会有一种莫名的安详感,这里很安静,一种祥和的安静,老人在树下乘凉,屋顶炊烟升起,水塘的鱼儿跳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这儿的一切都让人心安。


       沿着水塘旁边的道路走进去,可以看到面对着水塘坐落着好几座祠堂建筑或家族祖屋,如比较有名的司马第和关氏祠堂。岑村的老屋其实已经不多,但是作为家族共有的祖屋和祠堂却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而且都集中在水塘边。这是风水的布局,也是出于科学的考虑,以前的建筑多为木构,很容易起火,而水塘的水就是用来灭火的,于是,一座村落的主要建筑就会修建在村里的水塘边。


司马第外景



       司马第是如今岑村保留下来的面积最大的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大门前还有大片空地并有围墙。司马第是岑村关氏的祖屋,曾历经劫难,抗日时期,炮楼被迫拆除,“”之时,屋前的围墙被拆,牌匾被毁。如今,经过关氏族人历次修整,围墙被重新砌起来了,瓦面也整修过了,只是时光之感日益侵蚀着这座有着两百多年的老房子。


巷   道


司马第的镬耳山墙


司马第


修整一新的围墙


        司马第前的炮楼是需要重点一说的。当时为了防范土匪等对村里的侵掠,人们就在房屋外的东南角修建了一座两层楼高的夯土楼,楼上有抢眼和炮眼,可以用以瞭望和防守。炮楼用夯土筑成,最厚之处近一米,相当坚固。但后来,到了抗日时期,由于日本的飞机专门炮轰高的建筑物,人们为了保存司马第和整条村,就把炮楼拆掉,如今只剩下大概两米高的夯土墙,甚为可惜。



残留的炮楼


炮楼夯土墙


        岑村还保留着众多的镬耳屋(关于镬耳山墙可以参考我的上一篇文章《阳西古建筑|程村黄什关帝庙,仁义神勇护佑一方百姓》),这里的镬耳屋已经超出了其一般的使用范围,将镬耳山墙移到了房屋更显眼的正面,且其形制夸张,已经完全区别于镬耳山墙的最初用途,变成了一种彰显家族实力的工具。


高傲的镬耳山墙


       这些高耸的山墙就像高傲的战斗者,它们以胜利的姿态展示着自己最有魅力的一面。百年时光转瞬即逝,不知它们是否感到孤独,就像巷道里的青石板,已不知多久无人扣响它们的故事。


      青苔蔓延着,斑驳的墙面,青砖灰瓦,这些属于前辈人的记忆因它们的坚持而活到了今天,但却慢慢变得冷清,像是回到了生命最初的模样。或许这根本就不能叫作冷清,而是应该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词,安静。这里是安静的,就连微风吹过水塘,都没有惊起太大的波澜。


斑驳的墙体


类似马头墙的墙体



老屋里遗留的石磨


       与笔者合作的今日阳西公众号的小编曾拜访过岑村关氏第八代后人关天顺先生,当谈及岑村关氏司马第之时,关先生当场亲笔手写了一篇文章,如今这篇文章传到我的手里,我自认为有责任让其公开于世人,让世人感受一下老一辈人对家族记忆和祖屋的那份令人动容之情。


       笔者在此谨向关先生致以敬意和谢意,关先生的情深之文,实在令笔者惭愧,须多向前辈学习。如下为关先生所作之文:


       阳西织篢岑村古村落大屋——司马第


       宏祖公创建司马第大屋,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坐落于虎山下,居织篢河上游,坐南朝北。至今已有230多年了。古木掩映,水秀山青,乃为秀毓灵钟之地。


       走进司马第内,如同览阅一副绵长的历史文化画卷,可体会它蕴藏着南国水乡古代文化传统。

        司马第古屋,前面有大围堂,司马第正屋后面是后花园,面积宽为38.3米,长69米,共2600平方米,等宅面积为1200平方米。


      整座大屋分三进院落结构,即是“三间过五间落”,一排厢屋合成一体,西南边三排横屋相围,建材是大材木,大青砖,长大的青石桥,粉红瓦当为主。

大屋正中是正门,向北。门楣上方悬挂有“司马第”三个巨幅金匾。


……


        行出上厅往西门口看,便是一排横屋,南门贯通整座大屋的后花园,面积为500平方米。大屋后面花园边设置有炮楼,留有枪眼,清代防贼之用,花园西边的两排横屋,供保姆和佣人居住,旁边有一口水井,很深,四周用青石桥镶边,很坚固,即使是发旱灾,也不会缺水,完全可供饮用,衣食无忧。整房人自然有空学文习武,常常和佣人同乐,唱唱歌曲,弈弈象棋,尽情飞觞。


      往北门出,便是司马第的前面,真是头头是道,处处皆通。


      司马第前面围堂设置有炮楼,东西南北皆有枪眼,更有围墙环抱,像长城一样坚固。站在前面中间观赏司马第整体,内外墙壁灰雕花草五光十色,甚为壮观。


       往事不想回忆,昔日围墙、牌匾······荡然无存,大部分文物被毁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宏祖公司马第的一把青铜柄大关刀,是清朝廷恩赐关国宇公的,现大刀不知所踪,令人遗憾之极。这一切,是破“四旧”造成的。


        一湾丹江依旧东流,把所有的落叶尘土流入大海。

       只有宏祖公创建的司马第,得丹江清气,集龙山春风,历经三朝,与县城一河之隔屹立在篢水上游之南岸。


宏祖公司马第后人:关天顺  


关先生的手书


笔者在拍摄司马第


作者:刘再莹(他山)


阳西古建筑专栏


1、程村黄什关帝庙,仁义神勇护佑一方百姓

2、文笔塔——历尽沧桑守渔归

3、在二兴大屋倾听岁月的独白

4、】聆听上洋姚宝光大屋

5、说不尽的上洋大屋

6、大洲村,你的前世今生

7、在七贤书院寻回阳西的记忆

8、桐油双古堡

9、寻访塘口古堡群

10、拾起被遗忘的青砖灰瓦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