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千磨万击还竹风的坚韧神韵 | 专访2018瑞丽榜样女性中国榜样艺术家葛千涛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我们固有的印象里,

竹或许并不是天然建材最佳的选择

但葛千涛用了整整4年的时间

创造了首个永不落幕的国际竹建筑双年展

创造历史最终比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恒定目标加之韧性与坚持


本期中国榜样艺术家

葛千涛


知名艺术家、策展人

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寻找有精神属性的场所


中国的竹子,无论从数量,还是产量种类来分析都占世界第一位,但竹子作为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依然是缺位的,几年前,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隈研吾在北京设计了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其通过对竹这一质朴材料的应用,表现了他对东方美学的思考——在单纯极简的原竹结构中呈现意境、禅意及空灵之美。

 

葛千涛认为竹建筑从维护、保养、到替换都表现出一种可持续,毕竟竹子是一种速生的植物,原竹可以成为很棒的建筑载体,竹所具有的物理属性和精神属性,都是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当这两种属性通过建筑师、艺术家思想的叠加,慢慢就会形成一种现象学,对中国建筑而言,就是一种福音,很多年来,中国建筑学在世界舞台上是缺失的,中国建筑师在竹设计应用上若能成为国际的先锋,我们可以重新书写当代建筑学。更何况竹在传统文学和绘画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有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竹建筑会对未来的建筑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国际竹建筑双年展中,葛千涛设计的作品是“双螺旋石拱桥”,顾名思义这座桥的造型灵感来源于DNA基因图,寓意了双年展从策划、规划到建筑设计其理念都源自宝溪乡的文化基因。这座桥曾经连接起了浙闵古道,如今,它又架构起了宝溪从传统走向当代的通途,在光影中、在四季里、在朝夕间,这座桥的一端是古村落,其另一端是沿溪展开的以竹为载体仿佛从田间生长出的令人惊叹竹建筑,它让我们的思绪穿梭于历史、当代和未来⋯⋯



葛千涛之所以选择沉寂无名的宝溪作为践行自己宏大愿景的第一步,正是看中了当地无可取代的历史文脉,“我寻找的是具有精神属性的场所,文化需要接力,需要持续地建设,宝溪悠久的青瓷文化,绵延在山脉的古龙窑群,我们要做的是在其原有的文化基础上拓展和递进。”



11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建筑设计师, 16座以竹为主要建材的单体建筑,其中包括;当代青瓷艺术馆、接待中心、双螺旋石拱桥、艺术酒店、设计酒店、精品酒店、青年旅社、艺术家工作坊⋯⋯,而建设的过程是异常的艰辛,在这个连一根钢丝都买不到的偏远村落,葛千涛和他的团队却要完成一个在常人眼中无法实现的目标——建设完成11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建筑师的作品,更何况参加双年展的建筑师想表达的是竹建筑各种可能性,若要实现天马行空的建筑设计,难度可想而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在葛千涛的眼里:竹子生长过盛不会衍生为生物垃圾,竹条可压制成为重竹和普竹,竹浆可用来造纸,竹纤维可做成纺织类衣服或毛巾等,竹子还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有竹子生长的空间是宜居的生活场所。



竹建筑双年展开启的潮流正在日益扩延,小乡村也由开启民智,正渐渐登上国际舞台,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德国建筑师安娜将宝溪的故事告诉了世界。而随着楼纳国际高校建造大赛,安吉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启动,以及湖南雪峰山、厦门天竺山等设计项目的推进,更令人们看到了各类竹材广泛应用的可能,竹屋也将成为另一种城市乡村的社区和生活空间。




在葛千涛看来“竹代表了对未来的态度和自信”,正如现在发生在宝溪的故事,一个鲜明的充满文化内涵的乡村社区,开始向世人充分地展示人与自然、人与建筑、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在岁月的流逝中,在自然的变化中感受竹建筑的生命,而这个社区的因“在地文化”不断地产生着影响力,不断地发酵,是文化自觉的一回启蒙。其践行中的乡土建设为乡村植入了恒久的生命力。

雅“竹”共赏妆出想像


没有一种材料能像竹一样富有韧性,既可弯又可曲,更可横竖堆叠,自由组合架构。赋予妆容如竹般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在千变万化的造型和创意中,挑起女人的野生气息。



渐变唇色正是与光影所呼应的巧妙之处,如竹所创造的想像空间从眉毛根根分明,斜上挑起,充满强烈的野生气息;或是让光从嘴边蔓延开来欲说还休,渐变唇色正是与光影所呼应的巧妙之处;或是在上下眼睑处各画一条墨绿色勾边,蔓延出浓浓的水乡竹韵,营造有始有终、间隔分明的张力感。








关于《瑞丽伊人风尚》榜样女性系列活动


2017年,中国精英职场女性第一时尚媒体《瑞丽伊人风尚》将“榜样OL”活动进阶为“榜样女性”系列活动,意在汇聚榜样力量,为中国女性发声:优雅的外形、美好的生活,平衡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作为女性,你值得拥有更好!


执行/韩飞、王玮琳 摄影/李海燕(葛千涛)、刘畅(非普)(模特)模特/王倩倩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