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都是喂了爱:儿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孩子是我的,爱怎么管就怎么管。

孩子是宝贝儿,捧着,宠着,深怕孩子不开心。


对家长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儿女究竟是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我们对于孩子究竟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话常常挂在嘴边:孩子是父母心头的一块肉。有一种观念更是根深蒂固:血浓于水。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体现为:孩子就是父母的延伸,孩子的表现就是父母的面子,如果孩子表现不好就会让父母脸上无光。因此,不知不觉中父母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是以一个管家的身份来养育孩子。孩子虽然是我们所生养的,但却是完全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里的观点是,儿女是上帝所赐的产业,是上帝赐给父母的礼物,所以,父母是管家。然而在我们的文化里,父母常常觉得孩子是我的所属物,对于亲子关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常有人说,老婆可以再换,父母只有一个,这种观念影响了很多婆媳的关系,也说明了有太多的父母下意识地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也许我们不承认,或者自己不觉得,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我们思想深处,很多潜移默化的观念里就有这样的烙印。比如生男生女,很多人说我能决定什么时候生男,什么时候生女。其实我们都知道,人是没有办法决定生男生女的,只有上帝知道。什么时候生孩子也是如此,人的意志也左右不了。如果你到产房去,看到产妇一张张焦虑的面孔,就知道她们心里其实多么没底。没有一个人敢夸口,能定时定点地把孩子生下来。即使定时定点的剖腹产也可能会有意外。

我们还常常听人说:“这个孩子的出生是个意外,我们本来没有打算要孩子。”事实证明我们没有“生杀”大权。唯有上帝有这种权利,我们要存敬畏的心。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没有人能够解释。时间一长,父母就忘记了孩子刚出生时带给我们的刹那的惊喜——怎么就能从我们的身体诞生出这样一个生命——那种刹那的喜悦,真是幸福新奇。可慢慢地,大多数父母都忘了这种感受,只记得孩子的不听话,孩子让自己很没有面子。有时在气头上,还会冲口而出:早知道你这么不懂事,当初就不该生你!

当我家老三出生的时候,我算是比较有经验了。但婴儿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带给我的瞬间感受,还是让我印象深刻。你还记得那种声音吗?如果你做过父母,肯定还记得那种对新生命的盼望和喜悦。当时,我爱人还带了录像机去产房录像。老三出生的时候,脐带缠了好几圈,而且出生前,胎便就出来了,他吸进去了一些,还好没有吸进肺部,或者其他重要的部位,否则可能会造成脑瘫或其他疾病。从录像中看到老三出生后护士就一直吸他的鼻孔和嘴,又是敲他的背,又是猛吸他的口鼻内的胎便(很折腾)。我们一直看着,直到确信所有东西都吸出来了,才松了一口气。

我无法想到,他出生时脐带会缠绕好几圈,也无法预料他出生之前,刚好就要大便,并还往嘴里吸。这一切都是父母左右不了的。所以,从一个孩子能够顺利地出生来看,生命真是值得我们敬畏的。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没有权利来决定孩子的出生,回想一下,从十月怀胎到孩子顺利出生这整个过程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做父母的要常常提醒自己,孩子是上帝所赐的一个无与伦比的礼物,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可惜大部分父母都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养的,是属于自己的,爱怎么管,就怎么管。不听话、不乖,就打。因此时常听到家庭暴力的事件发生。

2009年4月,北京。一个十二岁的女孩,父母怀疑她偷钱,然后把她绑起来,打死了。2010年6月11日,西安。在商场工作的父亲,因九岁的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活活把孩子打死了。2010年4月,广州。三岁的女孩,因为不能背李白的《静夜思》,被妈妈活活打死了。这位妈妈劈头盖脸拍下来,打的是孩子的头部,忘了轻重。“你这么笨,怎么什么也记不住?”孩子被打昏了,送到医院一查,大脑被打坏了。可想而知,父母一旦失去理智该多么可怕。

是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吗?记者通过访问得知,这些父母每天辛辛苦苦地接送孩子上学,还花好多钱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如英语、数学强化班、才艺班等。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可是他们愿意花这么多钱、付出这么多的心血培养孩子,但最后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活活地把孩子打死了。从表面上看,这太不可思议了。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是自私的爱所导致的极端后果。

还有一种情况很普遍,那就是把孩子当做宝贝似地捧着、宠着。从孩子一出生,全家六个大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孩子身上。尤其是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自然就会形成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关系。孩子每天都像过六·一儿童节,习惯了有求必应,甚至不想要的父母也早早预备好了。这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理所当然得到的习惯,不知道什么是感恩,也不懂得珍惜。

我们刚到北京的第一年,带孩子们去动物园玩,他们很幸福地说:“哇,我们现在真的在北京了,可以看到真正的大熊猫了。”因为我们所在的圣地亚哥,只有两只熊猫,所以孩子们觉得能在北京看到熊猫特别宝贵。

在圣地亚哥动物园离熊猫区差不多五百米远的地方,竖着一块牌子:进入熊猫区,不能打扰熊猫,禁止喧哗!所以到了北京动物园,一进入熊猫区,孩子们习惯性地安静下来。

那天我们去的时候,熊猫正在睡觉,大家都很安静地欣赏。我的孩子们也安静地观察熊猫的住处和它们的睡姿。突然,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跑了进来,看见熊猫正在睡觉,就使劲地敲着玻璃说:“熊猫、熊猫快起来,我来看你了。”哇,她非常伟大,她来了熊猫就该起来迎接她。小女孩拼命地敲了半天,熊猫还在睡,没理她。当时我家孩子就指着旁边的指示牌提醒小女孩:“嘘,不可以吵,熊猫在睡觉。”过了一会儿,小女孩的妈妈来了,女孩就跟妈妈说,怎么也叫不醒熊猫,没想到她的妈妈说:“再用力大点声敲!”

这位妈妈不是没有看到标识,周围的人也提醒孩子不要吵,但对这位妈妈而言,让女儿高兴比什么都重要。殊不知,孩子小的时候你不好好管教,只是一味地讨好,孩子长大后就容易变得蛮横骄纵。因此,我们现在常看到很多孩子竟然打父母,于是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家庭暴力。

现代社会有很多逆子,就是父母太溺爱孩子的结果。父母从小宠爱孩子,到了孩子上中学时,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父母期待的很多事情孩子都不喜欢做,当父母出于爱的期待让他们承受不住时,他们就会把情绪发泄在最亲近的人身上。父母溺爱孩子的表现就是容忍且过度保护,长期下来,父母就成了孩子最好的发泄对象。

有一个孩子,在十岁之前都很听话,后来由于父母比较忙没有时间照管他,就迷上了网络。虽然父母告诉他,不要迷恋上网以免影响学习,但他还是偷偷地上网,以至越陷越深。一般来讲,被溺爱惯了的孩子自制力都很差,一旦陷入某种诱惑往往无法自拔。最后这个孩子天天上网甚至经常几天不睡觉泡在网上玩游戏。到了十四岁的时候,情况越来越糟,成绩由原来的前十名,跌到倒数第四名。孩子的父母都是医生,受过高等教育,到最后,孩子竟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敢阻止我,我就杀了你们。

无独有偶。现在很多五六岁的孩子,不顺心的时候就会打父母,而父母有时还会觉得很可爱、很好玩,嘴上一边说别打了,一边哄孩子:“别闹了,妈妈给你买……”前一阵子我看到一段录像,九岁的小男孩跟妈妈在商场里逛,他看到一样东西想买,妈妈不给他买,说你的玩具太多了,不能再买了。孩子拽着妈妈的手不放,看妈妈实在不答应,竟然去掐妈妈的脖子,逼妈妈给他买。周围的人实在看不过去想劝止,这个孩子转身就打劝阻的人。结果,那位妈妈还是给他买了。这样,势必会助长孩子娇纵的脾气。

2010年底,媒体报道过好几起类似的家庭,甚至是灭门血案。我们多么希望不要再看到这样的悲剧。希望家长能够学习用管家的心态来养育孩子,学习更智慧地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

芥菜种俱乐部

微信号:MustardSeedClub

二维码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