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城店口】曾经有一种纸在店口生产存在了几百年,每个谈起它的人都倍感温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 点击蓝色小字关注城店口店口镇党委政府权威信息发布,传递最民生、最鲜活的店口本土资讯、生活信息!


谈起鹿鸣纸,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如果说是用的纸,大家就都熟悉了。在店口,鹿鸣纸的生产存在了几百年,如今辉煌与艰辛一起远去,但历史还在。



有关鹿鸣纸的名称来源颇为神奇。据说,造鹿鸣纸的先祖们,由于劳动强度大,又得不到温饱,常常在石臼旁和烘室内昏死过去。每当这个时候,高山上的梅花鹿总是流着眼泪,呜呜长鸣,来唤醒因劳累过度而昏迷过去的造纸人。于是这种纸便与充满悲悯的动物联系在了一起。



这种被称为鹿鸣纸的纸不是用来书写的,它包含的信息中透出了店口山村当时的生活方式,也包含这些山里人对神灵和上天的敬意。它的颜色呈米黄色,质地薄而轻,松软、细腻,其作用是与锡箔粘合后,用于祭祀、佛事活动。



生产鹿鸣纸曾是店口山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也为村民们带来了超过一般农业经济、林业经济的收入。它在山村中存在了600 多年,一直到解放后才逐渐退出历史。


鹿鸣纸在店口


店口的山村何时开始生产鹿鸣纸已不可考,但一个村里的传说似乎暗示着店口造纸的起点:元代时期的店口,百姓常扔碎银于神堂,以祭祀财神。


朱元璋平定江南后,欲挥师北上,困于财力,刘基建议挪用民间神堂之碎银,暂充粮饷,待国事安定后如数归还,太祖采纳了刘基之议,但后来朝廷仍无法偿还,刘基复议以锡箔做纸钱,以抵作所借之银,又被太祖采纳,遂命人造锡箔。


鹿鸣纸便是锡箔纸的一部分,它的诞生起于庙庵,因而也与佛事、祭祀活动密不可分。作为经济活动比较可信的推测是明清两朝,都曾有过一段较长的清平盛世,佛事活动便会兴盛,人们相对富裕,祭奠活动也会增多,尤其江浙一带,鱼米之乡,社会富足程度较高,如绍兴地区,佛事活动频繁,需要大量鹿鸣纸与锡箔,形成了巨大的市场。


与绍兴市区不远的店口,是一个多山的乡镇。山野之间,竹木丰富,提供了造纸所需的原料。店口镇东北部,分布着大山坞、小山坞、吴家塔、里市坞等数个村庄,群山环绕,山山尽是竹林。


每年春末夏初,翠绿的毛竹枝繁叶茂,拔立在岩石山头。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形成了鹿鸣纸生产的基础。

明朝中后期,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普及,造纸作为一种工艺,被传到了店口,当地便利用竹林资源大量造纸。当时,店口山村所造纸的品种繁多,有京放、段方、大鹿鸣、小鹿鸣、九八、宁诘、小八等。其中鹿鸣纸的需求最为大宗,因此鹿鸣纸逐渐成为主要产品。历经几代,造纸术传至各个村庄,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清末民初佛事活动渐趋兴旺,是鹿鸣纸的又一个兴盛时期。当时,虽然店口拥有较多的竹林资源,但是仍然不够生产鹿鸣纸,村民们每年春末夏初要去富阳、新登、龙游、衢州等地的山区采购嫩毛竹。据记载,当时八个山村中有纸槽 205 个,每年产鹿鸣纸29512 担,全都销售到绍兴、苏州纸花行。


按照当时标准,每担鹿鸣纸可以换取 150 斤大米,山村中平均每人每天大约有 3 斤大米的收入,这也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无论是谁,都十分看重鹿鸣纸的生产。


但至 1958 年前后,政府加强打击封建迷信活动,鹿鸣纸的市场逐渐衰落,造纸活动受到打击,但是并没有完全丢失,一直到 70 年代末期,才逐渐消亡。


如今,鹿鸣纸已经成为店口山村的一段记忆。




【城店口】精彩继续……


◎ 分享与阅读
独乐不如众乐,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订阅吧
◎ 两种订阅方式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城店口直接关注!
☆或查找微信号搜:diankoucity点击关注
◎ 平台简介
店口镇党委政府权威信息发布,传递最民生、最鲜活的店口本土资讯、生活信息!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