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灞桥•记忆】灞桥及“灞桥风雪”的来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若是没有滚滚的灞河水,千百年来人们也不会孜孜不倦地在河上架桥。假如没有灞桥的存在,纵然有再多灞柳,送别的人们也不会在此驻足,伤感的泪珠也不会在此滑落。灞柳、灞桥与灞河,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灞河,这条读来显得霸气十足的河,其得名的经历也显得豪气干云。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借助变法维新,一跃成为一方霸主的秦穆公,把原先的滋水改名换姓,改为灞水。然而,后人似乎并不认同秦穆公所谓的霸业,便在霸前加了三点水,于是,灞水一名便被沿用至今。长安东部还因此形成了一种与“灞”有关的文化现象。比如“灞城”、“灞上”、“灞陵”、“灞桥折柳”、“灞柳风雪”、“灞桥伤别”等。

灞桥的历史变迁

灞桥位于西安以东十多公里处的灞河上,是东出西安的必经之地。它西临浐水,东接骊山,东南为白鹿原,北面为渭河平川。《雍录》中寥寥数语便点明了灞桥的重要:“此地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面入出峣、潼两关者,路必由之。”历史的滚滚车轮曾从这里一一碾过:秦穆公称霸一方,刘邦、项羽楚汉之争,大将军郭子仪平“安史之乱”,慈禧忌惮八国联军的铁骑逃往西安,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在史料典籍中,灞桥第一次横跨在灞水之上是在春秋时期。公元583年,隋文帝曾在秦汉桥之南,修建了“南桥”,后经过历代重修,长久保存了下来。

古时,修桥历来是官家管辖的事情,而元代,一个山东商人刘斌却倾家荡产,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精力,自费出资修桥,所建灞桥蔚为壮观:“凡一十五虹,长八十余步,阔四十二尺。中分三轨,旁翼两栏。有华表、鲸头、鳌首。”除了官府的支持和民间的捐助,刘斌修桥的巨额花费大多是自己赚来的。从壮年男子到白发老翁,他修桥经历曲折,吃尽千辛万苦。可刘斌为什么舍弃家业,千里迢迢从山东赶来陕西修桥呢?原来,有次他与同伴赶马车过灞桥,忽遇涨水,大水吞没了另外两车人马货物,自己却幸运地活了下来。他立即回到山东募集资金,发誓要在灞河上修建起一座安全稳固的桥。,专写文章记述这段往事。

在灞河上泛舟,欣赏沿岸成行的垂柳感觉应当不错,明清时期的人们就常常享受这个“美差”,因为当时官府在灞河上设过渡口和码头,名为灞桥渡。一旦灞桥出现质量问题或是被水冲垮,人们便靠摆渡过河。清初时,灞桥因年久失修成为断桥,人们开始灞河泛舟。到康熙年间,灞桥渡已有大小船各一只,当时的官府还挺会搞成本核算,更善用人力资源。每到河水跌落之时,他们便架起木桥供人通行,把船上的水夫划拨给军队去屯田,待水势一涨,水夫们便去渡船。直到清道光十三年重建灞桥,渡口便失去了它的功效,才被废弃不用了。

道光十三年重修的桥据载全长380米,宽7米,皆为石条砌成,边设石栏,桥下有72个孔,孔的大小不等,用圆石排垒,作为石柱,约408根。桥面为石板,桥两端各建有一座牌楼,可以想象其气势之宏伟。清《度陇记》中形象地写道:“石柱林立,亘若长虹。”2004年,这座横跨灞河170余年文物保护灞桥老桥被拆除,建起了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桥。当时,该不该拆这座见证过历史变迁和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老桥,曾引起当地群众的议论。不过,这座老桥实际并非人们常说的“千年古灞桥”。

其实,历史上建造的灞桥几乎位置都不一致,它们究竟在哪?为什么古人造桥位置会有变动?西北大学原西北历史研究室主任李之勤告诉记者:汉代灞桥在西安东北的浐灞两河交界处,称为北桥。隋唐时期的灞桥应在今灞桥附近,称为南桥。因为年代久远,加上风蚀雨浸,灞桥常会损毁,宋、元、明、清期间都重修过灞桥。灞河是一条沙河,水势千余年来变化很大,上游带来的泥沙冲至下游后会垫高河床,日积月累河水便几经改道,而河上的灞桥自然随着河水的流向有所变动了。

漫天柳絮似飞雪

早在秦汉时,灞河两岸已经筑堤植柳,柳絮随风飘舞,好似洁白雪花。到了隋唐时期开始声名远播,成为“柳色如烟絮如雪”的一处名胜。此后,“灞柳风雪”作为灞桥一道独特的景致成为“关中八景”之一。以“风雪”作为比喻,也逐渐成为诗人们咏柳的一种常用手法。

水、桥、柳,自是一幅最富中国古典意境的画面。再遥想古长安的灞桥两岸,河滩宽阔、长桥跨河、垂柳依依、碧水蓝天,一望无垠。暮春时节,风吹柳絮,漫天飞舞,宛如雪花。这灞河之畔的柳,真是令无数文人骚客迷恋沉醉。多少趋炎附势、惺惺作态之辈千金难求一阙好词,而这柳在灞河两岸静立千年,只消挥舞婀娜枝条,吹起绒绒柳絮,便将无数溢美之词收入囊中,成就了灞柳风雪千古盛名。

对从未见过“灞柳风雪”的人们来说,究竟飘飞成什么样的柳絮,才能形成风雪的奇观?在东晋才女谢道韫眼中,风中的柳絮与鹅毛大雪的满天飞舞的景象并无二致,她曾这样形容道:大雪纷纷何所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想来古时长安灞桥旁的依依垂柳飘絮之时,就是这番景象吧。《西安府志》可以还原当时的情景:当时灞桥两岸,分别筑有五里长的河堤,而两岸的垂柳则在万株以上,碧绿盈盈的柳条摩肩接踵的游人一同倒影在水中,恐怕是长安城里最壮观的景色,由此可见昔日灞桥河堤上柳树那茂盛的程度。当大朵大朵的柳絮飘飞,朦朦胧胧,飘渺不定,自然如大雪降临般纷纷扬扬,不然古人怎么会写出“灞柳风雪扑满面”这样的佳句呢。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