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海湾塘滩上的芦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前几天回老家,顺道去了一次海湾。那日海水是小潮,真正看到海水,还有几千米的距离,我爬上了护栏,在栏上走了几十米。这不容易,海风看不见的,但耳边的声音一阵又一阵,吹到身边,感觉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抓、在推、在拉,好像可以随时将我刮到马路上去,但我希望刮到塘滩上去,因为这样离海更近一点。

顺着阶梯,我走上了塘滩。塘滩的斜度大概在四十度左右,从塘滩到滩涂有十来米长,塘滩是用石头镶嵌的,镶嵌后是用水泥弥合边沿的。这样一来,一块石头与另一块石头就连接了起来,成了一块大石头。大石头的力气特别大,海潮过来,速度疾快,但到了塘滩上,咣当声过后,凶猛的海水立即成了浪花的模样了。

塘滩的石头也有裂开的小口子,寸把长,狭小、嶙峋,四面都是石头的角边,非常锋利;石头的接缝处硬生生地长出了几株芦苇,半尺高,最长的也不过是尺把高。这些芦苇,身子骨很细,比筷子还细,颜色有点青白,像是稻田里的稗草;几片苇叶,紧贴在芦杆的四周。远看过去,芦苇成了一点绿色,很醒目。

看芦苇,再用手捏住芦苇杆,往上提,想拔一根,你会发现这芦苇虽然小,但根牢固实,拔不起的。你再用力,芦苇就会拦腰断裂,它横竖要把自己的根留在石缝里。

我没问这是为什么?我想到了老家的护塘。老家的护塘叫奉柘公路,东西走向。奉柘公路朝南,几十年前只有一条公路,是泥路,也是东西走向,两边种了一些槐树而已,除此再也没有什么的公路了。现在我往海湾走,等我走到大海的护塘上,我想已经有无数的公路在我身边隐没了。

无数的公路里有无数的地,无数的地里就有无数的水,无数的水里就有无数的鱼,还有无数的芦苇。

海水呀,滋养的恰恰不是芦苇。

可是,这塘滩上的芦苇,是从哪里飞过来的啊!这里没有芦苇的种子,没有种子的芦苇是什么芦苇,我思绪乱了。

我觉得这样想法不对。

我惊讶于芦苇的出生,我更惊诧于它出生后的生存方式。海水啊,有小潮大潮之分,小潮里的潮水只会来到护塘的脚下,与塘滩照面后就走了,确实不会影响芦苇的生长。大潮呢?大潮来回需要三个小时,三个小时里,有一个小时的海水会在塘滩上猛烈撞击,那是一个浪潮接着一个浪潮的厮杀,它可以让滩涂边上的石头滚出几米之外,可以压扁塘滩上所有的杂物,包括芦苇。

但芦苇不屈不饶,海水一退,它就慢慢地挺起腰板来。我确实不敢想象它淹没在水中的样子,总觉得它是在海水的搏斗中胜利了,就像一个在浪潮里游弋的水手,被浪淹没了,一会儿又露出了头颅一样,在沉沉浮浮中游到了彼岸。

问题还不在这里,若干年后,海水又涨出去了,塘滩的外面会有一座新护塘,那个护塘与今天的护塘就会合围成一片新的天地。到那时,芦苇会一堆堆、一簇簇地出现在那片空旷的滩涂上,很快成为一望无际的绿洲。这片绿洲哪儿来,是不是眼前芦苇的兄弟姐妹,还是它们的的子孙后代?我无法猜测,但感觉总是与这几根芦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我们无法搞懂,当我面对芦苇的时候,我就臆想人有时还真的比不过芦苇。

芦苇啊,必须要有一座护塘,一座塘滩,必须要有石头,要有大海,要有海水。有了这些,就有了冲击与碰撞,有了求生的力量,有了生存的意志,才会有眼前的几根芦苇,以后才会有身后广袤的、青青的芦苇荡。

从此,我知道,凡是有海的地方奇迹就多,海湾是一个例子。


作者简介:高明昌,上海市奉贤区海边村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家。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