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颜山孝水】博山传统村落记忆|板山村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板山村,西距池上镇政府驻地2.5千米,东邻冯家村,西接东陈疃,南临淄河。若从淄河南岸山顶北眺,整个村庄坐落于坐北朝南的“太师椅”之中,背靠矗立的板山崖,东岭、西岭则呈弯弯的扶手状,人们都说此地是块风水宝地。因该村位于大板崖之下,故名“板山”。

(板山村全景

《鹿氏宗谱》载:“吾二世祖纲、绅、瞻、睦四公由冀州枣强县于明洪武七年同被迁来,居博山鹿疃庄。五世昆迁居板山庄。”据此推断,板山村至迟在明天顺年间已立村。明崇祯元年(1628)《重修顺德庙碑》《颜神镇志》《重修志公庙碑》《博山县志》均载村名“板山”。

板山村域总面积约2平方千米。全村现有148户,382人,有鹿、李、郑、张、高、闫、赵、崔、孟、王等姓氏,其中以鹿、李为大姓。据考,鹿、李姓为早期坐落户。

板山村背依板山崖。板山崖主峰海拔768米。远远望去,板山崖活像一尊端坐的大佛,昂首端坐,正面由一巨大石板构成,呈等腰三角形,底宽约50米,高约70米,表面光滑平整,有半个足球场大小,可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故名板山崖。

顺着进村路上行七八十米,东折四五十米就是“窑窝坑”。传说这里曾是建村以来的官窑,以烧制瓦罐、陶瓷为主。虽说几百年过去了,官窑不复存在,但长约六七十米,高十几米的土茬依旧屹立在那里,民间仍俗称此地叫“窑窝坑”。

再上行不过一里,便来到村子的中心。这里原是鹿氏家族的墓地,首先看到的是“槐抱碑”遗址。据《博山名山大观》记载,此棵国槐胸围3.3米,高26米,冠围50米,树龄约500年左右。因水土流失,五根主干树根裸露地面,弯弯曲曲,长度几米至十几米不等,每根都有水桶般粗,远观似如来佛巨掌俯地,村民们都称此树为“佛手槐”。古槐跟前早年立一石碑,随着树干的增长,石碑的一半已长在了树干中。,含在树干中的残存部分仅存四个半字,其中“鸠、李”二字可辨,“万”字仅有半边。当地人俗称古槐为“槐抱碑”,属于一大奇观。据考证,槐抱碑的形成,是古人在坟前立碑,紧挨碑侧植一棵国槐,斗转星移,树长碑不移,树根将碑座压入根下,树干将碑身“抱入怀中”,形成了槐抱碑这一罕见的奇观。

俗语说,“林中栽槐树,家族出财主”。果然灵验,鹿氏后代出了两家大财主。可惜,这棵罕见的槐抱碑由于“年寿已高”,在2005年8月8日14时33分倒于强台风“麦莎”之威。几经风雨,槐抱碑倒下的地方,沧桑的老树皮长出的嫩芽,如今已经长成了茁壮的小槐树。泥土里的石碑底座犹存,“新一代槐抱碑”渐渐形成一道风景。

(民宅

“槐抱碑”遗址北侧和西侧各50米处有两棵硕大的流苏(俗名油梗树),这两棵树一般大小,可谓姊妹树。树干胸围都在2.5米以上,高约16米,冠围都在40米以上。《续修博山县志》记载:“博山县东 80 里,板山、流苏、二王”。如今,在博山区古树名木评比中,被称为全区流苏树之王。每年春季开花,银装素裹,清香怡人。由于该树种生长缓慢,又如此粗大,树龄当在500年以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记载了板山村的立村史。西边的那株曾是三股大杈,可惜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因修建大队办公室锯去了两股。

据村中年长者讲,在鹿家大林南边,早年还有一棵很大的黄楝树。黄楝树有三人合抱粗,十几米高。秋天一到,一串串果实如珍珠玛瑙似的诱人。火红的叶子,又让人们油然生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可惜在人民公社时期因生产队盖仓库碍事被伐。

据碑文记载,鹿家墓地建于明代,呈正方形,占地十余亩,周围石栏镶边。,现已成为村民消夏娱乐的场所。

从北面那棵流苏树右前方前行四五十米是鹿家大院,是民国初年由村人鹿道林修建的,位于板山村中轴线上,总体布局是一楼、一厅、二厢房、四配房、八耳房。分为东西两院,占地1600平方米。东大门,原来的结构是二梁四柱,画栋雕梁,方檩方椽,翻檐斗拱,黑油大门,蔚为辉煌。。东院自南而北,三进三出,二门为砖砌拱门,三门为木门。正房是二层三间的北楼,四角有砖砌墙垛,还有门垛和窗垛。木梁上铺设实木楼板, 架有实木楼梯。北楼东西山墙各设有耳房。东院东侧有配房六间。西院自南而北,三进三出,二门为砖砌拱门,三门为木门。正房为三间北大厅,拾阶而上。外墙有墙垛、门垛,里面是四梁八柱、檩椽结构。西院里院,东西厢房正对,各三间,山墙带有耳房。西院东厢房北山墙的耳房,有水米门通往东院。西厢房南山墙的耳房有暗门与街相通。西院外院东西配房各三间,由里院东西厢房的耳房连接南面配房三间,与正房北大厅正对,黑砖、黑瓦,古色古香。这个建筑群的最大特点是:楼、厅、厢房、配房、通过耳房设置的暗门互相联通,四通八达。在那战乱的年代,一旦遭遇匪徒骚扰,便应急逃脱,可见设计施工巧妙绝伦。

自鹿家大院北行、西折一二百米处是后湾坑,是板山村先民们的饮用水源,1968年,村民在这里打了一眼井,石砌井壁,直径1.5米,深13米。井上面砌石拱以保护。铺20米长的石板路,路两旁砌2米高的石头护墙。一年四季,即使罕见的大旱,泉水也从未断流。这是本村西坡泉、麻地峪泉、东坡泉无法相比的,所以老一辈称之为“圣泉”。每当夏季,泉水自溢,潺潺流过村庄,汇入淄河,成为一大景观。

(鹿家大院)

自鹿家大院东折,前行四五十米是关帝庙。关帝庙位于板山村中轴线东侧,原庙建筑年代无考,。后在原址上“复原”新建。

从关帝庙前东折上山,沿着东岭上行,步行三四里山路,翻越三个山头,便可登上板山崖顶。登顶俯视,两侧山陡崖立,路窄涧深,北边是深谷,南边是绝壁,十分险要。崖顶怪石林立,历史上村民用来抵御匪患而修建的山寨围墙废墟仍存,轮廓分明。站在板山崖顶,俯瞰板山村,不由为板山村这块风水宝地发出由衷的感叹:板山崖下板山村,背靠板山面淄水。槐抱碑奇柚梗王,太师座椅敢逼真。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