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海源阁故物所在(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我不知道济南的出租车罢工要持续多少天,于是提前跟宫社长订了他的车,早晨八点车已到楼下,从我住的宾馆开到省图,走高架路竟然走了一个小时。路程倒没有多远,主要是堵车严重,其程度可以跟著名的首堵北京媲美。

山东省图处在二环路的边上,整个楼体的建筑风格我觉得像几本精装书摞在一起。前些年,我曾跟周晶先生来过这里,但更早的一次,那时的山图还在大明湖畔,我去的时候,那里正准备搬家,印象最深的是唐桂艳老师带我进库看海源阁旧物,那时的唐桂艳还是个小女孩,今天已经成了善本部的副主任。

李勇慧馆长寄来山东图书馆老照片

在山图的门口见到了李勇慧馆长,她把我带到馆长办公室内,看到墙上挂着多副山东省图的老照片,我对这个照片很感兴趣,于是对着它们拍照。李馆长说,这些照片装在镜框里会反光,让我不必费这劲拍照,回头给我发一套清晰的电子档。回到北京没几天的时间,我就收到了这些老照片,真是很感谢她的用心。李馆长还请来了刚刚上任的冯馆长,冯馆为人很随和,聊到一些市场上的闲话,感觉他对此颇为了解。我们提到了山东图书馆所办馆刊,冯馆长认为应当登一些活泼耐看的文章,而不只是要发专家的学术论文,李馆也是这么看。后来他索性把我带到了馆刊编辑部,跟里面的工作人员见面,我马上许愿说,自己回去就寄来一些稿件供选样。

海源阁旧藏专用书库

海源阁藏书原木箱

随后,李馆长带我进地下书库,善本部的杜云虹主任和唐桂艳主任已在此等候,问我拍想哪些地方,我当然感兴趣的是海源阁故物,于是把这些文物调出来,一一予以拍照。海源阁旧藏存在山图的部分有专门的一个书库,这些书也放在专门的书架里。跟我上次看到的情形不同,这次所见的海源阁旧藏之书全部换成了新函套,这当然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措施,作为文物来说,海源阁藏书的函套也属于文物的一部分,在这个函套外面再加一层新套,当然是增加了保护系数,只是从外观上看变得统一,没有了原来的千姿百态之美。我上次看海源阁旧藏的时候,最惊奇之处,在于无论什么时代的版本,海源阁的藏书品相都很好,几乎每一部都称得上是初刻初印。细想之下,海源阁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那时杨家的见识、财力以及书源的充裕度,都足可以让他们挑选每种书中最好的一部来入藏。看来,一件事情要想搞出成就,生在恰当的年代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海源阁书库内景

我觉得要想提高自己的收藏品味,一定要多看大家的收藏,因为仅从名字或者图片上来看,毕竟缺乏真实感,这是我看过一些图书馆所藏大藏书家的旧藏后的一个强烈感觉。周叔弢藏书讲求五好,就是一部书要从外到里都好,他才觉得值得入藏。我以前总觉得他这个要求太苛刻,就如同“何不食肉靡”,近来渐渐明白了,他也像海源阁的杨家一样,生在好的时代,再加上有足够的财力,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挚爱,这些加在一起,才能够实现他的五好要求。虽然明白,但我也知道,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到今天,如果按照他的标准来搞藏书,我花三十年的时间,可能藏不到十部书。所以客观的面对现实,把前人的美好时光看成值得向往的上古三代,应该是比较务实的一种收藏心态。

海源阁旧藏书架内情形

海源阁专藏书库用的是一种特制的金属书架,这种书架我试着打开了两个,感觉颇为实用,可能是为了取放书的方便,书架是双层对开。李馆长说,这是他们馆专门找厂家特别制作者,既实用又安全,海源阁的旧物也藏在这个书库内。我在这里再一次看到了海源阁的匾额,以及海源阁的藏书章及旧照片,虽然是第三次目睹原物,但依然觉得心中微微有些激动。中国的四大藏书楼唯有海源阁处在中国的北方,如此想来,当年,在中国南方,以人文渊薮自居的江南地区,那才是真的文化中心,也是藏书中心,在这种局面下,因为有了海源阁,才算给中国的北方人挣回了五点面子。

海源阁旧匾

山图所藏的海源阁故物,其中有两件是砚台,一方仅余砚盒,里面的实砚已不知去向。参观完山图的第二天,杜泽逊老师赏饭时,我提到了这个砚台,感叹这种盒在砚去的结局。没想到,杜老师却告诉我,海源阁那方砚台仍然在人间,他曾在张景栻老先生家看到过这方砚台,我问杜老师,砚台今在何处,他给我讲到了张老先生身后遗产的纠纷,告诉我砚台今在何方已不可问。

海源阁故物--砚台及砚盒

参观完海源阁旧藏,两位主人又带着我去看了古籍书库,书库里的情形基本跟海源阁库房类似,也是同样的金属书架,同样的摆放方式。在第二个线装书库内,两位主人给我拿出来了一件诰封和一部血经,另外还看到一册用羊脑笺书写的泥金写经。从视觉上,尤其震憾的是这里藏有一部《永乐南藏》,这部大藏特殊的地方是前后夹板上面的织锦,虽然《永乐南藏》大多会用织锦来做封面,但山图所藏的这部尤为特殊,这么一部大藏所用的织锦几乎是千姿百态,很少有重样者。这对研究藏经的内容倒没什么,但如果转写中国织锦史,这倒是一部极其丰富的资料,无论从质地上还是图案上,都很难看到这么一大批织锦原物。这一大部《永乐南藏》也做了全新的函套,全部保护了起来,新函套全部做成了黄绫封面,看上去倒是统一,但我更喜欢没有这些函套时的百花争艳之美。

血经

《永乐南藏》多姿的封面

李馆长又特意从库中选出一部天禄琳琅让我看,书名是《万卷菁华集》。此书原装原函,从封面用锦以及黄绫签和外面的锦套都完全是天禄琳琅藏书的标准制式,尤其那前后扉页所钤乾隆五玺,按照刘蔷老师的研究,这应当是五玺中规格最小的一组,因为这部书是巾箱本。李馆长说,刘蔷曾经来看过这部书,她说这部书确实是天禄琳琅旧藏。对于该书的版本,李馆长说话也很客观,她说到了不同专家的不同看法。一般说来,藏书之人,无论是公藏还是私藏,对待自己的藏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怎么看都好,最烦别人指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像李馆这样,如此客观的让别人评价、同时也自己评价某部书的真伪与好坏,这种坦然的心情我很佩服。听到了我的感叹,李馆笑着说,其实自己的心里也并非如此,当然希望本馆所藏之书都很好,遇到有的专家鉴定某部书版本不对时,自己心里同样感到很失望,但即使如此,她也让自己调整心态,努力地保持一种客观。

天禄琳琅旧藏《万卷菁华集》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