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国宝的那些事儿丨《舒话院体》第三期讲座节选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当历史长河滚滚走过,

今天放在我们面前的文化艺术遗产已经

一部浩瀚的史诗。

在那些泛黄画卷之中;

那些斑驳的色块之下,

留下了多少让我们

当代人默默品味的、沉甸甸的遗产。


今天我在这里所要讲述的是这些位于

金字塔塔尖上的传世之作,

当然能够经历上千年保存至今的任何

一幅经典都是有着它的故事,

也承载着中国文化数千年以来

滚滚东逝的灿烂与辉煌。

在进入今天讲座之前必须提到的是

我们今天能够在博物馆中看到这些真迹

是多么的不易,那些痛心的劫难

那些九死一生、流芳千年的国之瑰宝

经历的是怎样的历程。

虽然一直有说纸寿千年,绢保八百

但是和金属质地文物相比,

书画藏品等的保存还是非常艰难,

纸质脆弱,墨迹单薄,

莫说漫长岁月的风吹雨打,

如果保存不善,只怕连数十年的风霜

都难以经受

而与时间,自然等侵蚀不同,

人为的破坏更加可怕,

中国历史上就有几次对于珍贵书画的磨难,

堪称中华文化的血泪史。


第一次大磨难发生在南北朝时期

梁元帝萧绎

最大的问题出在梁元帝萧绎。


梁元帝是一个残疾人。有一只眼睛是看不到的。但他非常喜欢读书,也喜欢绘画。曾有记载“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可以说是非常勤奋的帝王。藏书四十余年,收集了十来万卷的藏书。


但是他的性格却非常极端。在南北朝时期,放纵候景活活饿死了自己的父亲,而从中渔翁得利。是历史上有名的亡国皇帝之一。世人评价他“才子皇帝,表里不一”。


侯景之乱


等到变成皇帝了,他害怕自己的收藏被人抢去。将所有的字、画、珍玩等等全部烧毁。连太王、浑天仪等都全部毁掉。还悲戚戚写下“读书万卷,犹有今日”这样的句子。


梁元帝焚书画面


这次毁灭性的打击,是中国书画史上的第一次磨难,也是史无前例的一次浩劫。以至于颜之推在《观我生赋》中感叹:“民百万而囚虏,书千两而烟炀。溥天之下,斯文尽丧。”


第二次大磨难发生在隋朝建立不久

隋文帝杨坚也喜好收藏书画,内府藏品,不乏名贵作品,他在东部洛阳建妙楷台,用来收藏历代古书家墨迹,在西长安建宝迹台收藏历代名画。

“东曰妙楷台,藏古迹;西曰宝迹台,藏古画”。

隋文帝 杨坚


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巡游扬州,同行的还有一船珍贵书画名迹。谁知半途船只发生故障,沉没运河,书画落入水中,命运可想而知,书法名画再一次遭受厄运。游玩还带着书画,运河为隋炀帝拓展,此处成为国宝损失之地,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

隋炀帝 杨广


书画史上的第三、第四次大难

唐武德五年,李世民命宋遵贵将王世充、窦建德所藏书画用船运往长安,结果快到的时候,遇船底触石,书画漂没于河水中,经过抢救,还是所剩无几。

唐太宗 李世民


《隋书·经籍志》:“大唐武德五年克平伪郑,尽收其图书及古迹焉,命司农少卿宋遵贵载之以船,溯河西上,将至京师,行经砥柱,多被漂没。其所存者,十不一二。”

《隋书·经籍志》


后来的安史之乱,宫中书画再遭浩劫,官藏的书画几乎损失殆尽,且绝大部分都是名家真迹。据唐代张彦远《书法要目》中记载,当时王羲之书法真迹就有465件。而现在,王羲之书法作品尚无一件真迹存世,现存王羲之作品均为摹本。

张彦远《书法要目》


清末溥仪的盗画

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宫内书画藏品众多,当年,末代皇帝溥仪出于私心,将大量书画带出宫,运往天津租界,当时共装了七八十口大木箱,可见数目之多。之后被陆续变卖了几十件。


伪满政府成立后,日本人又把这批珍品全部运往东北长春,放置溥仪的伪皇宫。,溥仪逃亡,这些书画被抛弃,被偷窃,被低价贩卖,损失惨重。

溥仪出宫


据说,当时北京琉璃厂的许多书画商纷纷赶往长春,想方设法,出高价希望买回这些国宝,可惜得之甚微。

从伪满宫廷留下的《字画簿》等账册中,可以清楚地了知其字画的收藏情况,如晋·王羲之《曹娥碑》拓片,以及《二谢帖》,张瑀的《文姬归汉图》,苏东坡的《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手卷真迹,称为二赋,是世间仅存的稀世之珍,仅上面钤盖的收藏印章就多达66个,宋徽宗的花鸟画,以及钟繇、僧怀素等人的手迹。

王羲之 《曹娥碑》

王羲之 《二谢帖》

张瑀 《文姬归汉图》

苏轼 《洞庭春色赋》

苏轼 《中山松醪赋》拓本


这些作品,经历代皇帝、名人鉴定后钤盖印章收藏,有乾隆的“古稀天子”和“天禄琳琅”印,系清宫所藏真品。


如今,诸多至正珍品,字画瑰宝,或消失于世,或九死一生。

一笔一墨,似乎都在诉说着岁月沧桑,历史真相,令人扼腕长叹。



《舒话院体》第一期讲座 内容节选

《舒话院体》第二期讲座 内容节选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