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为什么国外的新建筑多采用混凝土浇筑的厚楼板,连墙体都是现浇的?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这是两张国外建筑图片中常见的内容,墙体、楼板都是厚实的混凝土现浇而成。



BaumkirchenMitteTower/UNStudio



AluminumHouse/FranSilvestreArquitectos


国外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式和国内常见的框架结构比有什么优势么?还有国外的低层建筑就是两三层的建筑,图纸上经常只看到涂黑的墙体,很少看到柱子,难道他们不应用框架结构?仿佛全是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很少用砌块去填充~这样情况的发生该不会是因为只有少量比较精彩的建筑被放到互联网上,所以给我们造成的错觉吧。实际上,不光杂志上的这些欧洲建筑,你看安藤忠雄老师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几乎全都是这样的。




看,所有的都是现浇混凝土,而且还是裸露的清水混凝土。这种房子,真的也就只有日本人能住。如果一定要分类的话,我们可以把这些全混凝土现浇的房子的结构形式叫做低层剪力墙。为什么不用框架结构呢?为什么不用砌块填充墙?呃……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框架结构不好看。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低层剪力墙比框架结构便宜。在某些情况下,低层剪力墙的确可能比框架+砌块墙要便宜。

建筑的造价,一部分取决于材料,另一部分取决于人工。我们在「优越」的社会制度下生活惯了,往往只考虑钢筋、水泥的造价,而忘记了人工费用。如果人工费用相对低廉,比如国内,那么比较省钱的选择就是材料用的尽可能少、人工用的多无所谓的结构形式。比如砌块填充墙,那可是工人师傅一块一块纯手工砌筑的。混凝土框架部分也要追求最经济的效益,所以梁柱尺寸并不统一,截面配筋也不统一,这边跨度大一些,我用700的梁,钢筋5根25,那边跨度小一些,我用500的梁,钢筋4根20。每根梁的钢筋都不一样也没关系,反正人工便宜,按照图纸慢慢截钢筋、放钢筋就是了,要的就是用钢筋最少。

如果人工费用非常高昂,比如欧洲或者日本,那么比较省钱的选择就是材料用的多无所谓、人工用的尽可能少的结构形式。砌块墙?工人纯手工砌筑?这得花多少钱!太高端大气了!普通人想都不敢想!每根梁的钢筋都不一样?你是不是在搞笑?我雇工人一根梁一根梁的配钢筋,发给他们的工资,比省下来的这点钢筋钱不知道要多多少倍!

所以呢,工业化、装配化的钢结构、木结构,在国外这些地区很受欢迎。只需要几个工人师傅花几天的时间,基本就能完工,省去了高昂的人工成本。有些工业化体系高的结构形式,比如北美的木格栅墙小住宅,可能都不需要专业工人,买好工业化生产出来的、现成的材料,找几个身强力壮的亲朋好友帮帮忙,就能自己盖起来。

如果因为美学、防火、或者其它原因,选择了混凝土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那么也要尽可能的减少人工开支。比如,梁、柱尺寸都一样,配筋也一样,不用工人重新分拣、截断、扎不同的钢筋笼。主梁、次梁高度都一样,不用工人重新调整木模板。楼板厚度、配筋也都一样,最大程度的减少施工工作量。

这也就是这些低层剪力墙的小房子了。层数一般都很低,所以竖向荷载也不大,剪力墙轴压比很低,水平地震力也不大,剪力墙也不用很厚,甚至都不需要边缘构件,只需要均匀的分布钢筋就够了。楼板也是一样,厚度都一样,基本都构造配筋。模板搭好,也不需要繁复的人工放样、下料、扎钢筋,反正都一样的,同样的钢筋均匀布置就行了。然后混凝土泵车开过来,浇筑,振捣,28天后拆模,完工。看,安藤老师为什么爱用清水混凝土?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这玩意儿确实省钱,都不用任何抹灰、涂料、磁砖、地砖、地板……

其实国内也有这种低层剪力墙了,比如新闻上说的下图这个北京最贵豪宅,很明显,用的就是全现浇剪力墙。




而另一方面呢,如果设计、施工控制的好,框架结构+砌块填充墙也能取得跟杂志上那些欧洲建筑差不多的效果。比如下图王昀的庐师山庄A+B住宅,用的应该就是国内常见的框架+砌块墙,但是因为控制的相对较好,所以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关于楼板厚度的问题,事实上,在满足保温、隔音、防火、耐腐蚀等等的前提下,单从结构受力角度来说,楼板太厚了反而不好,荷载增加太多,纯粹是浪费。一般的跨度条件下,100、120厚的现浇楼板已经足够达到刚性楼板假定的标准,裂缝、挠度也都能满足要求,这就足够了。

那为什么有些欧洲建筑的楼板特别厚呢?很多时候,厚楼板是用来进行竖向墙体转换的。这个时候,上下不对齐的墙体的竖向和水平荷载都要通过楼板传递和再分配,所以,混凝土楼板就需要非常大的厚度了,结构需要承担大量的额外的竖向和水平荷载,上部结构和基础的造价都要上升。或者说,这是牺牲了结构性能来换取特定的空间和美学感受。那各位看官又要问了,我是建筑师,我能不能要求我的结构工程师也做这样的牺牲呢?当然可以啊,国内也有很多厚板转换的案例。但是,but,however,nevertheless,我向信心满满的建筑师推荐下面两张图,希望你们看完之后,再说「人家欧洲的结构工程师都可以这么做,你为什么说做不出来!」这样的话。




这是欧洲的地震区划,50年10%超越概率的地震加速度。




这是中国的地震区划,50年10%超越概率的地震加速度。

说「人家欧洲的结构工程师都可以这么做,你为什么说做不出来!」之前,先看看您的欧洲案例是什么地震加速度,中国的场地是什么地震加速度。否则,人命关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就算您把那位欧洲结构工程师本尊请过来,他也不敢给您再弄个一模一样的。


(来源:知乎,作者猪小宝)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内容↓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