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设计家 | 约你在做“金砖”的地方喝杯咖啡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有水乡之称的锦溪

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

“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

这里曾经遍布制作金砖的窑厂

金砖文化和古窑文化

也成为锦溪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设计娘就带你走进

位于江苏锦溪镇的祝甸古窑文化区

一个将新时代的创意注入旧时光记忆的古镇

DESIGNED BY

崔愷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兼总建筑师

  “设计不仅仅设计的是一个建筑,而且它设计的是一种乡村复兴的路径”。

——崔愷


 


2015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担纲设计的锦溪祝甸村古砖窑文化项目,让这个集滨水生态和砖窑文化双重优势的村落重新焕发了生机。同时,祝甸古窑还被中国住建部评为“田园建筑一等优秀实例”与“最佳废旧建筑再利用实例”。

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对这里进行改造?


三面环水,景色秀丽,历史上这里因制作“金砖”而闻名,有着悠久的烧砖文化和历史,现存明清古砖窑十余座,也是江苏省境内分布密度最为集中的古窑址群。

可能很多人不禁会问,何为金砖

金砖是中国砖文化的最佳物质载体,代表了皇权对砖这一建筑材料的最高要求。金砖因其尺寸较大,质如墨玉,“敲之有声,断之无孔”,仅烧制过程就长达百三十日,从而令人叹为观止。以土为坯,以木为燃,以火为窑,以水为窨,以金为质,华夏名砖集五行之大成者,非金砖莫属。



据记载,在历史上,锦溪的男子多以烧窑为业,且有较为细致的流程分工。这些砖窑大都由殷实人家投资兴建,后招募劳力,手工操作。而且,对于窑址的选择,极为讲究,必须建于交通方便的河道沿岸,以便船户装卸搬运,所以形成了后来的祝甸村古窑群。如今,生产金砖的古砖窑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已不复存在,而这里却因对古窑文化的特殊情感,建成了祝甸古窖文化园,延续着千年不息的锦溪窑火,使江南古窑的原貌获得了一份美好的收藏。


设计师崔愷,在保留乡情记忆和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对这里进行了大胆的改造。


 

崔愷希望用一种绿色建筑的做法,做出具有亲和生态的内部空间。崔愷提出了“针灸”疗法的理念,即从细小的点开始,逐渐成线、成面对村庄进行整治。


改造就从将村口废弃的砖厂变为砖窑文化博物馆开始。老砖厂顶部的工棚,瓦坏了,到处漏天,而崔愷发现这些“漏天”实际上很有魅力。所以制做了一些塑料瓦,把它跟老瓦混合在一起镶嵌在屋顶上。最终呈现出来,是一种非常绚丽的,室内的自然采光的景象。在光斑陆离的屋内打造放松、自然、宁静的室内氛围,使整个场所让人能够静下来,慢慢地欣赏展陈,耐心地体味造砖文化。 


建筑材料均采用当地生产的砖瓦,与老民房保持一致,建造方法也与老房子基本相同,简单易行,同时这些材料的应用也兼具了祝甸村传统烧砖文化的展示功能。砖窑博物馆还设计了地道风系统,利用原来窑体内冬暖夏凉的空气,作为屋内温度调节的系统。建筑结构使用轻钢框架体系,对维护结构进行加固和支撑,保护内部环境的安全稳定。

崔愷:“在里面,我们可以搞一些活动。我希望传统的砖文化,传统的建筑工法,能够在这个小小的基地上展示出来。不仅让城里人、外来的游客感兴趣,而且让村子里的人感兴趣,尤其是村子里的年轻人。”

除了对窑体本身特色的保留,崔愷还将窑厂旁边的棚子整体修缮,老旧的棚屋摇身一变,成了文艺范儿的咖啡厅与书店。在体味砖窑文化的同时,还能静静地品味咖啡香茗。

窑厂旁边的小港湾,也是一个景观。这里修建了精致的民宿,串联成排。民宿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分为十栋小单体,总计数十间客房。民宿酒店与砖窑文化馆隔湖相望,建筑沿平行于水岸的方向布局,使人得以充分享受周边的自然和建筑风光,保持了村落原有的院落空间,又结合新的功能需求进行了改造,将以往对内服务主体建筑的辅房转而向外侧开放,形成了生动多变的街巷空间,让吃、住、行文化,在这里汇聚起来。

崔愷:“古窑在村子的一头,新窑在村子的另一头,新窑里面的改造和文化活动能够吸引游客。而游客来,会穿过这个村子,然后去看古窑,这个往返过程当中,这个村子就会被激活,比方说就会有农家乐,就会有民宿产生。这样的话,村子不需要政府去帮它复兴,它慢慢就有人气了。”

 

砖  构建了大江南北无数个村落

砖  意味着精心与细磨 意味着垒砌与沉淀

用最本土的方式  用心力和精力慢慢地修筑

用时间和砖瓦一点一滴地砌筑

 

设计:崔愷

导演:刘晓彬

摄像:李佳


编辑:设计娘、夏天

推荐阅读:

·从“高铁挡门”到“冒死旅游”,该拿“巨婴式”公民怎么办?

·中国人去年在“吃”上花了3.9万亿 最喜欢吃的是这个……

·你知道萝卜白菜论文自行车也曾作为国礼吗?!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