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澄海后沟:十多座明清古瓦窑保存完好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瓦窑,这种用古老工艺烧制瓦砖的载体,随着现代工业的日渐发达,如今即将湮灭于历史长河中。在澄海区隆都镇后沟村,至今仍有十多座明清两朝延续至今的古瓦窑保存完好,有识之士吁请相关部门重视保护这批古瓦窑,为潮汕传统产业文化留下一些历史遗址。

后沟瓦窑或起于明清

虽然没有了以前烧瓦时的烟火,但十多座被浓密的树木、杂草覆盖着的瓦窑至今仍错落有致屹立在韩江支流仙美溪西岸。记者在这里的“北窑”看到,瓦窑内至龟尾坑最高点约7.5米,直径约4.8米,因高温燃烧年代久远,窑内壁四周壁体形成了厚约8至15厘米的流涎状黑色结晶体层。在附近一处始建于清代、五座连体的瓦窑里,同样形成了流涎状黑色结晶体层。

后沟瓦窑业始于何时?后沟村里的老一辈也不能道出个所以然。有的说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有的说村里还有潮州宋代名贤许珏许驸马曾避难于后沟窑的传说,应该始于宋代。

许秀莹等热心人士向记者介绍,后沟现在的瓦窑中绝大部分从明清流传至今,还发现有大量历史实物作为佐证,瓦窑历史最少不低于明代。

后沟的瓦窑中,制瓦历史可探知、脉络清晰的是清代道光年间的“道合”号瓦窑,现在其家族保存的“月粉牌”,对“道合”窑系所需取土的具体日子作详细安排记录。“道合”是清代道光年“必”字辈许必道留下的,距今近200年。现保存完好的一座古屋驷马拖车“西厝”有108间,及一座古祠堂“容俊公祠”,是清代乾隆初年所建,建屋主人家族就是经营瓦窑业的。

澄海文博研究会成员余俊丰告诉记者,不久前他们在饶平一处建于明朝成化年间的古建筑里,发现了一些古城砖,每一块城砖上均有“隆眼城七图许盛”字样。余俊丰说,这是类似于当代的生产商商标,“隆眼城都”是隆都镇在明朝时的称谓,而隆都有制瓦砖的,仅为后沟,“七图许盛”应该就是后沟瓦窑的一个字号,这为后沟瓦窑至少始于明朝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实物佐证。

后沟瓦窑曾闻名遐迩

后沟古瓦窑群在潮汕地区规模较大,手工制瓦工艺时间持续久远,其古老的传统制瓦文化十分完整的保留下来,那陶瓦片、瓦口、瓦虫、脊砖等等的传统制瓦方式,见证了后沟窑薪火相传的制瓦文化传承。

86岁的许木森退休前曾是后沟瓦窑厂的厂长,他告诉记者,后沟村历代留下至解放初有20多条窑,数量之多充分说明了后沟村瓦砖业的昌盛。这些瓦窑均有窑号,往往以窑主人的名字命名,像“道合、北窑、荣泰、合利、才裕、坚如……”

许木森告诉记者,后沟瓦质量上乘,制作考究闻名潮汕,火候“熟火”,质地坚硬,敲之铿锵有声,耐风化。清末后沟乡秀才许秋帆曾为“坚如”窑作藏头诗:“坚似玉幸勿视为泥土,如非义全无妄取分毫”,可见后沟瓦质量之上乘。

他任厂长期间,有一年打算集中村里二十条窑创下年产100窑的纪录,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只完成了90多窑,产值近1000多万瓦,就算来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沟瓦窑年产也有800万瓦。主要产品有大瓦、二瓦,钱口、瓦虫,青砖条、红砖条、城砖等等。许木森说,后沟瓦名声在外,外地甚至出现了假冒后沟瓦。

瓦窑业正在迅速消亡

历史上后沟瓦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古窑址前绿畴沃野是取之不竭的粘土资源,家门口的仙美溪是韩江支流,又通向明清时期潮汕繁华商埠——樟林古港,便利的水路运输给后沟瓦窑提供了有力的销售运输保障。瓦窑业既是后沟村的传统手工业,也曾经是后沟村的经济支柱,后沟村人始终守护着这份制瓦业薪火相传的历史荣耀。但在进入新世纪后,存在了数百年、曾经闻名遐迩的后沟瓦窑却迅速消亡。

后沟村存留至今的这十多条窑中,现在仍在烧制的,就只剩下北窑一条窑了。

钻过狭窄的窑洞,记者在北窑里面看到,瓦窑的一面墙上,整整齐齐地码着数千块青砖和青瓦,正静静地在这里等候着它们的买主前来。

北窑主人许洁度老师傅告诉记者,这一窑是二年前烧制的,一次可烧成10多万片瓦和砖,再慢慢地卖,二年过去了,还剩下几千片。虽然青瓦和青砖质量等级比起红砖高上不止一个档次,但由于制作成本高,售价也高,现在极少人问津。

许洁度告诉记者,传统烧制瓦砖,需用到松柏尾、山草、杂柴等燃料250担,先用小火烧至水蒸汽蒸发掉,再用“城头”砖封“龟尾坑”用大火燃烧,窑内火升又降连续约需20天烧成,窑内温度1000至1100℃。然后便是挑水给“窑田”翕水,连续需7天担水600至700担。翕水与窑温产生化学反应把窑里红色的瓦砖还原为青灰色。“有翕水的瓦片质量更好,硬度好,耐腐蚀,使用寿命长。潮州等地民宅喜用青灰色瓦,祠堂才使用红色的。”

“这种工艺太过复杂,也非常辛苦,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了。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继续开窑烧瓦。”许洁度很是无奈。

有识之士呼吁保护瓦窑

后沟村党支部书记许潮歆告诉记者,后沟瓦广泛应用于潮澄饶各地城乡建设,像上个世纪50年代澄海中学的礼堂、澄海的人民会堂、大众戏院、东里新声戏院等,饶平拓林、钱东、海山、汫洲等沿海一带的民宅建设,甚至还有远销至客家梅州地区乃至福建各地。

后沟历史上数十座瓦窑,有一部分经不住风雨的侵蚀而倒塌。现存的10多条窑中,大部分窑结构仍较完好。许潮歆告诉记者,后沟村最近编制了村庄规划,准备对后沟瓦砖厂进行整修,建成系统介绍、展示瓦砖产业文化场所,展示潮汕传统文化的勤劳、拼搏精神。

余俊丰、许秀莹等有识之士也呼吁社会重视后沟瓦窑的保护。“现在许多古建筑都是等到倒塌后才想起保护,可为时已晚。趁后沟瓦窑大部分还完好,有关部门要重视,共同来保护好这些反映了潮汕传统产业文化的瓦窑历史遗址,以免将来追悔莫及。”余俊丰说。

本报记者 陈史 摄影报道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