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如果有人欠木材人款不给,请把这个放到朋友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7

失信将是最大的破产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信用的破产!哪怕你一无所有,但只要信用还在,就还有翻身的本金。


保护好信用,珍惜别人给你的每一次信任!因为有时候我们只有一次机会!


朋友有时候就像钞票,有真也有假。我们需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时间是最好的验钞机!


我们永远不要透支

信任
写给

辜负"信任”二字的欠款人



你曾经说





最近甲方还没批

最近监理又找茬

最近手头困难

最近又得去疏通

最近刚接了个新工地

最近改这改哪

最近又搞了一个新项目

最近..............

问能晚点给你款...









当时我是这样想的
2





谁都有困难的时候

帮别人摆脱困境别人会感激的

你值得我信任

近期我还能周转过来

珍惜彼此情谊

............................

我们答应了你的晚点。







到了约定的给款时间





没收到款


一个月过去了

------没收到款


两个月过去了

------没收到款


六个月过去了

------没收到款


一年过去了

------依然没收到款







我想告诉你





我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父母要给钱赡养

老婆要穿衣吃饭

孩子要买奶粉订校服交学费

跟着干的员工要发工资

房租水电税务宽带电话要交费

四个轮子的要加油


.......................................

我不开银行

我不负责印钞

我用汗水换来收入







最后我只想说






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我帮了你

我不需要感恩

尽管你有千种万种原因与理由

我只希望你能看在

我真心帮你的份上把钱还我!


请不要透支信誉!

请不要辜负别人对你的信任!

宜家道歉了...


图片/宜家官微


起因是,下面这则29秒的电视广告。



一句“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让我们很是感慨,甚至引起“众怒”这还是我们印象中强调舒适生活的那个宜家吗?


在广告中可以看到,广告从一家三口气氛尴尬地坐在饭桌上吃饭开始,女儿叫了一声“妈”,母亲突然摔下筷子,扭头对女儿不满地说,“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


随后,门铃响起,进来一年轻男子。女儿上前挽着该男子介绍:“这是我男朋友。”听罢,女儿的父母一改之前的态度,转为一脸欣喜,立即使用宜家家居产品,布置好餐桌碗筷,笑脸欢迎女儿的男朋友。

相信不用加字幕,你也能很轻松地读出这位“妈妈”的唇语


说实话,宜家进入中国以来,一直除了被我们当做家具店,还被当做是餐厅、家居指南和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生活在北上广的朋友,更会把宜家当做“此处没有家,但我有宜家”的精神寄托所在。


所以,当此前一直没怎么在中国做过广告的宜家,开始本土化,却拿出这样一支价值观严重跑偏的广告后,我们的内心除了生气,还多少会怒其不争吧!



在社交网络相当发达的今天,品牌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做一些夸张的,挑逗情绪的,涉及敏感、有争议话题的营销。


做的不错的有去年SK-II的短片“她最后去了相亲角”,因为宣扬女性价值不应用婚姻来衡量的观念而在朋友圈引起疯狂转发。


同样是在用“剩女”这个话题来做文章,宜家无论立意,还是传递的情绪,都跟它在这则广告末尾强调的“轻松庆祝每一天”不搭。


这短短29秒的广告,宜家属于典型的替人制造焦虑。

你是一个剩女!


没有男朋友,在家里会被爸妈嫌弃!


男朋友是救世主,有了他,父母立马笑脸相迎!


这么值得庆祝的事,你应该买宜家的家具!

??????

“剩女”是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话题。


但是宜家在这则广告里却做了一种脸谱化、绝对化的处理,将话题本身有价值和值得讨论的东西简单地转移到了家庭生活幸福与否上面,待找到男朋友、父母的冷脸为之一变后,宜家就毫不克制地卖起了自己的货。


简单说来,这种处理,不仅没有给“剩女”这个主题任何有新意的解释(SK-II的那支短片至少给出了一个“剩女”从不被理解到最终被父母理解的共鸣性呈现),反而隐含着“没男友=不幸福”这样的逻辑前提,让最后所谓的幸福和庆祝令人接受不能。


这不仅不符合年轻人对家的定义,还是在给广大女性刻意制造一种困境(连很多父母看了这则广告都表示了异议)。


10月24日下午,在巨大舆论压力下,宜家家居对该广告传递的错误印象表示诚挚道歉。同时宜家已经与各播放平台进行了积极沟通,将广告撤下。


所以,尽管宜家在道歉信里称“男女平等是宜家一贯倡导并于中国社会共同分享的文化和价值”,但这依然无法解释他们为何会做这样一个刻板性别印象如此明显的广告。


其实,这种宣扬一种生活方式主要通过否定另外的生活方式,“非此即彼”的做法,是很多鸡汤号的最爱,没曾想宜家这样一个本来十分擅长做社会话题营销的大品牌,第一次在中国接地气就接到了“毒气”。


因为按照这个逻辑,如果这次没有被我们吐槽,接下来是不是要拍《买了这张宜家沙发,男朋友日日早回家》、《爱情的纪念,不如陪他到宜家多买几个大件》……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