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松木场边看水生,来听听老底子松木场的故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松木场,老杭州人的记忆中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尽管现在它既不是道路名,也不是楼盘名,连路牌都没有一块,但杭州人都习惯把位于体育场路西端的曙光路与保俶路北段交汇处一带地域称为松木场




如今的松木场

老底子的杭州,城内居名都用柴火和木炭为燃料,不少民宅也是用松木、杉木建成,因此所需木材用量不小;西北部山区的木头和柴火就是用船一路从西溪河运送到此处交易,古代商人在此还堆放松木作为仓库;棕毛场有很多做棕绷、棕绳的作坊,到后来就被叫作了松木场市。



老底子松木场附近河道里运载木头和毛竹的船

南起现保俶路口西湖原石涵闸,沿保俶路东侧北流,还有一条松木场河,穿过体育场路至现在的八字桥和现西溪河相接,最早在宋时,就有了下湖河、柴场、羊角埂好几个名字,当时是西湖的排水泄洪通道之一;到了清代才称为松木场河。从宋朝开始,来自山东、江浙一带的无锡、苏州、嘉兴和湖州的香客都会走水路来杭州进香。善男信女早则正月底,迟则二月初由运河坐船而来,一般都停靠在松木场,多时可达千余艘。松木场各湖荡都有荡主,香船每天都要上交停泊费。收费显然合理,很多船一停就是一个多月,香客们白天朝山进香,晚上就宿在泊船上,一月泊下来便成了水上邻居,“香荡”、“香荡”地叫来喊去,因此当时,这一带的茶馆、店铺、旅馆也因运而生,生意好得不得了,竟然将这松木场叫出了秦淮河畔盐水迷离的意境来。一直要到桑树叶发芽了,尽了兴的香客们才忙着回家去饲养蚕宝宝。松木场也因此成为了杭州著名香市之一。



民国时期松木场一带河景
佳山堂六子之一的吴农祥著有《松木场香市》一诗,描绘的就是明末清初松木场河沿线香市的闹猛情景:“松木场边看水生,绿杨红树隐商城。上方钟馨珠林回,十里笙箫画舫明。芳草雉媒妖夜雨,杂花鸠妇妒新晴。武林车骑如流水,闲倚青溪听叹声。”



松木场清晨静谧的样子

除了热闹兴盛,松木场同样也经历了北宋规模最大的一次——方腊起义;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南下,高宗弃城出走;钱塘县尉金胜、祝威组织民军率部迎敌,因寡不敌众,被俘后在松木场河慷慨就义;百姓感其忠义,在松木场河东南一隅立祠祭祀。



如今的松木场河西及八字桥

西溪路上的中段有一个牌坊,是纪念在1932年“一·二八”战争中的一支浙江援军的阵亡将士的;这个牌坊长期湮没无闻,直至2000年被列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才略加修葺。



民国时期,作为行刑之地的松木场更是让人谈之色变。在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时期,很多地下党员就在此处就义;,还有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夏超、浙江省第一个红色政权——亭旁区苏维埃主席包定等都在这里被杀害。,刑场也在松木场,当时这边还有大片的陵园和乱葬岗;夜风袭人,道路两旁的树木被风吹得来回地摇曳,就像哭泣声,听的实在让人惊慌;民国浙江省政府在松木场为讴歌阵亡将士建立了墓园及牌坊。



抗日纪念牌坊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后来松木场河面逐渐狭小,大船长排难以通过,慢慢的这里也就逐渐萧条了,建国后松木场河被填平建起了住宅楼群,这条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古河,在杭州版图上也找不到踪影了,但“松木场”的地名却一直沿袭到现在;如今这一带车辆如梭、市肆繁华,一片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当日的兴旺只能从1925年(民国十四年)的杭州地图上找到点踪迹,当初西溪河的下游,历史上是水路交通要道,明清时是最靠近西湖的繁忙码头。而这一切最终淹没在历史的云图里。



民国十四年1925年杭州市区街巷图

郁达夫在他1935年写的《西溪的晴雨》中说;“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他说的那种“正宗”游西溪,现在的人们是只能作梦中之游了。

(来源:
................................................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