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第一二五: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应某位文友之约,提前揭秘“武”,百家姓第95姓。欢迎各位文友,参加本微信号的推广活动。凡推荐25位新文友关注本微信号者,白字先生可以按照您的指定先写一个姓。先到先得,绝不食言。愿意参与的文友可以在文后留言。推荐新文友关注本微信号后,在留言里提出要求即可。

武,常言称为“止戈为武”,意思是以正义的武力制止不义的暴力,但这只是楚庄王自己的演绎,而后期又被儒家歪曲了。“武”确实是由“止”和“戈”组成的,本意就是手持戈矛,不停行进。“武”的意思就是攻击,攻击动物是为了生存,攻击敌人也是为了生存。

以“武”作为声旁,而又常用的汉字不多,如:

鹉,羽毛鲜艳的一种鸟;

赋,因武力征服而获得的收入。

武姓最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夏朝大臣武罗被封武罗国,后国亡,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武氏,为姒(音似)姓。武罗国大概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武邑县和武强县附近,但是历史上关于武罗国的记载极少,其后裔也不可考了。

武姓的第二个渊源是商王武丁(前1250~前1192年)。武丁在位59年,任用贤臣,征讨外邦,使殷商达到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逝世后,由其子祖庚(子曜)继承王位,其后人认为他功劳盖世,可与开国君主成汤相比,应有自己的姓,遂以其名为氏,称为武氏,为子姓。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的武氏墓群,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其中的碑刻中记载该家族为武丁后裔。

子姓武氏还有一支源于武丁400年之后的后裔宋武公(?-前748年),是宋国第十二任国君。其后裔有以谥号为姓的,为河南武氏。

武氏的第三个渊源是周平王(?―公元前720年)的幼子姬武。周平王是东周的第一个王,姬武是周平王儿子,据说出生时掌心的纹路就是“武”字的形状,因而得名。姬武的后人以先人之名为姓。其后人中因为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因而姬姓武氏,被称之为武姓正宗。

姬姓武氏的另一个支系来自于周顷王(?-前614年)之孙姬满的后裔,其封邑在武疆(今河南郑州),因而称之为武疆氏,简称武氏。

武氏的第四个渊源来自于赢姓,是名将武安君白起的后人。

还有武强氏、广武氏、武成氏、武仲氏、武都氏、武卫氏、武威氏、武库氏、武功氏等以官位而得姓,也简化为武姓。

历史上武姓最出名的人物就是则天大帝了。武则天出生与公元624年,其家族家境殷实,历代均有较高的官职,同时从事木材贸易。武则天最初为李世民的嫔妃,之后为李世民之子唐高宗李治嫔妃和皇后。她的儿子李弘李贤均被册封过太子,李显李旦都做过皇帝。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因为自认为是姬姓的后人,所以建国号为周。

武则天从660年算起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掌权前后22年。武则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历代对武则天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宽容。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进行严正批判。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我认为,从社会伦理上武则天虽然侵犯了男权的社会地位,,,巩固了科举制度,极大的打击了已经落后的门阀制度,。

,。武则天与她的儿子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中小地主与大门阀之间的斗争。,曾经起到过比较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小地主阶层的发展,。武则天,代表中小地主阶层走上了历史舞台,。

武则天的第二个功绩是巩固了三省六部制,稳定了中国的文官制度。三省六部制不是武则天的发明,但是确实她坚持下来的。三省指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查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者彼此监督。,损益而成。

武则天的第三个功绩是完善了科举制度。在此之前,科举考试只是官员选拔制度中的一种,或无或有,间隔时长时短。自武则天之后,科举制度称为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考试组织也更加规范。当让各代的考试内容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正是由于武则天的巨大功绩,之后的武姓在修订家谱时多自称为武则天的后人,尊姬姓武氏为正宗。

如果您喜欢文字,请扫描白字先生二维码。

如果您觉得本文尚可,敬请关注并转发,您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白字先生在此叩首拜谢。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