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游学 | 强汉葬俑鉴千年 盛唐砖瓦砌万世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强汉葬俑鉴千年伟业

盛唐砖瓦砌万世长安

Journey of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西安游学之陕西历史博物馆、汉阳陵、明城墙之行

May 11th in 2017 was the third day of our tenth graders’ trip in Xi’an—the historical city with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We visited the Shaanxi History Museum in the morning, learned about the stories behind those elegant cultural relics and the historic evolution of Shaanxi province. After lunch, we went to the Han Yang Mausoleum Museum to see the burial objects of the imperial tombs and toured around the Ming Dynasty City Wall. Also, it was the birthday of our classmates Bessy and Gary, so we celebrated it in the restaurant and had a birthday cake together.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此建都。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5月11日,同学们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内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历史陈列。它以历史进程为线索,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社会文明的发展状况。

馆内的三个展室总共分为5个部分:史前时期、周、秦、汉和隋唐。精选的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境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兴起和鼎盛的青铜器和九鼎;反映秦王扫六合统一天下气势的兵马俑、虎符、青铜剑;还有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的精美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品。既突出了陕西地区古代的灿烂文化,也表现了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

漫步在五大展厅中,历史的气息充斥着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通过一件件文物,我们于古人无声的对话。一举跨越上下千年,感受着数千年的劳动技术结晶所带来的冲击。

参观完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来到了餐厅。就在我们正准备用餐时,老师突然上台宣布了一个惊喜:今天是我们国际部两个同学的生日!话音刚落,两位导游推着餐车走到了台前,餐车上赫然是一个精美的水果蛋糕。

在主持人王启宸的号召下,全体同学为两位寿星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整个餐厅中气氛活跃。在全体同学的见证下,郭明煊和陈福翼两位同学许下了生日愿望,并将水果蛋糕分发给了大家。经历过这个突如其来的惊喜,由参观博物馆带来的轻微疲惫感一扫而空,所有人都做好了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的准备。

用完午餐,历经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汉阳陵——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

一下车便感受到西北地区干燥的日光暑气,正蒸腾着这座肃穆又稍显荒凉的陵墓。方才在巴士上,随行导游已为我们简要介绍了陵园的基本背景:汉景帝刘启是西汉帝国的第四位皇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崩于长安城未央宫,葬于阳陵。

阳陵始建于前元四年(前153年),从汉景帝始修陵到王皇后入葬,修建时间长达二十八年。分为东南西北四阙,分别有四条墓道入口。此次我们便是从主墓道——东阙入口进入参观。由于陵园的主墓室仍未开发,我们的目的便是陵墓四周那八十一条长短不一的陪葬坑及其车载斗量的出土文物。

入口处前要先穿鞋套,这令我们对这个即将参观的陵墓心生出几分庄重之情。深入这座皇帝长眠的地下宫殿,寒意渗骨,寂寥幽邃。我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小心翼翼地踩上一块块玻璃桥。

为更完整地保存这些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这里采用了高科技的温湿度调节系统和文物保护建筑结构,在墓坑道遗迹周围的上方搭起全透明的特制双层玻璃栈道供人们游览参观,并配以昏暗的灯光,低低地照着这片陶瓦古物。

如此一来,这文物既不会破坏,千年古墓特有的气质也没有被打扰。不禁感叹现代人在这方面花的心思实是精巧,学者们那份对历史的敬畏令人动容。

同学们仿佛也受了氛围的感染,静静地,紧紧地围住导游,或扒在玻璃墙边,或透过玻璃地面蹲下,低头细察自脚下流过的狭长坑道上并未完全发掘、镶嵌在黄土地上的陪葬文物。

现展出的陪葬坑道以主题分类,其文物也围绕着各自的主题所呈现。如与帝王出行有关的坑道留有木制马车腐朽痕迹,与帝王饮食有关的坑道便能发现盛满粮食与美酒的方箱与成批陶制牧畜,甚至还有服侍君王的人员,被称为“冷宫”的坑道皆是陶俑,文吏武士,宦官侍从,婢女嫔妃,神情各异,数不胜数。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较前天我们参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的汉俑显得平和而从容,并且平均身高仅60厘米左右。制作从简,不大动干戈、,正反映了“文景之治”中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

陪葬坑参观结束后,我们又去到了阳陵南阙门的陈列馆观瞻更为细致精美的出土文物。出于汉阳陵的古物全与陶俑同比例,从兵戟武器到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一应俱全。

、经济、文化生活等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实物资料,为西汉诸陵的考古研究中起到了先导和借鉴的作用。

此次汉阳陵之游大大增长了我们对于西汉文明的理解,这些表面粗糙暗淡的千年古物像是西汉帝国社会文明的缩影,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引领我们探索更多的未解之谜。

晚餐后,我们一同夜游著名的西安明城墙。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明太祖时期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

我们在薄暮冥冥之时登上高大的环城城墙,此时墙周通透的红灯笼已然被点亮,站在墙头,俯瞰城中与城外被现代霓虹灯装饰的仿唐建筑群也渐渐赋上了灿若星辰的光辉,导游的声音仿佛显得悠远起来。

通过介绍,我们了解了古代城防措施的构造,如第一道通常是,若敌人攻破,就可关闭闸门与城门,形成一个“瓮城”围剿敌方,呈瓮中捉鳖之势。

又如城墙上每隔120米便设置一座敌楼用于射击敌人,其原因是彼时兵器最远的射程只有60米,两座敌楼之间的间隔120米方可确保无死角防敌。古时人们运用于军事上的智慧在城楼的设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

忽闻落日余晖深处传来沉沉几声钟响,一瞬间恍如隔世,浮想万千,好似曾经盛世长安的街景在眼前徐徐铺开,我们且在这古钟沧桑的余音里回味一番汉唐情怀……

早夜漫步在气势恢宏的明城墙之上,同学们于路两边的小铺挑选纪念品。有人被形容古色古香的古乐器埙所吸引,练习起吹埙来,断断续续的埙音更为这个夜晚平添了一份古汉韵味。

眼尖的遥指天边,大家便都举着相机或手机争相记录下一轮清月从古楼檐角边缓缓浮上浸墨似的天幕那一刻。从前总从书上闻得、习得历史知识和人文情怀,如今却是真切地亲身体味了。

归酒店时夜已深。

文/罗奥歆  李雨秦 

图/曾佳  石从真

编/南丽

如何关注

①复制"微信号或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以下公众号的名字,即可找到。也可以扫描我们的二维码。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