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衢州木材厂,还有多少人记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衢州木材厂,如今,还有多少老衢州记得它?
对于“80后”来说,衢州木材厂在记忆中似乎毫无印象可言,只能在网上搜寻到一些踪迹。
百度输入:衢州市原木材厂
一条于2007年刊登在衢州信息港上的内容:经过三年多的拆迁及前期工作,4月3号,市区原木材厂片区正式开工兴建,原木材厂地块是衢州传统的市中心和商业中心,从2004年开始,该地块就开展了拆迁等工作,是我市旧城改造的重点地块。总面积占地近10万平方米,经过公开拍卖于去年以3.3亿元的成交价格被市华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买入。经过精心设计,这一区域将建设成为高品质的居住楼盘。
你知道吗?这块“宝地”如今已成为市区高档小区维多利亚的领地,木材厂不再被世人记起。也没有人会主动提起它。
而对于木材厂员工来说,木材厂存在与否,都一直在他们的心底,就像他们的“父亲、母亲”。

从八十人发展到超千员工
85岁的王良芳爷爷是衢州木材厂建厂后的第一批员工,见证了衢州木材厂的兴衰。“我是温州人,1951年,我就被招工到丽水木材厂工作,父母亲跟着我一起从温州迁到丽水。”王良芳说,当时各地的木材厂都是归省木材公司管理。
衢州木材厂始建于1953年2月,原名浙江森林工业局衢州贮木场。主要职能是负责接收开化、衢县、常山、江山、遂昌、龙泉等县收购 (生产)、运出木材的入库、验收、保管工作,并办理木材调拨供应业务,以及受理贮木场委托加工的各种板方材和包装箱等成材调拨任务为主,结合承接社会上的零星加工业务。“就像我们现在的物流一样,衢州成为木材的中转站。”因工作需要,王良芳从丽水木材厂调到衢州贮木场。到衢州工作之前,王良芳在龙游贮木场工作了一段时间,学习测量木材的技术,之后便进入衢州贮木场储用科负责木材的检测工作。
王良芳回忆道,当时衢州贮木场只有四个科室,财务科、储用科、生产科、人事科,所有员工加起来不超过八十人。“不过,当时木材厂在所有企业中算是好的,我在丽水工作的时候工资已经有41元,来到衢州转成干部后工资反而下调了,只有38元。”王良芳说,木材厂的工作量其实并不大,而且要视情况而定,“需要调配木材的时候,我们才对木材进行测量,不管是送进来还是运出去的木材,都要测量过。”在衢州贮木场工作没有多久,王良芳被下放到常山,一年之后又调回龙游工作,在龙游一呆就是十年。
王良芳回忆,1959年之前,贮木场和木材加工厂是分开管理的,但是在同个区域内,占地约400亩。1964年6月, “衢州木材厂”。
1972年,王良芳从龙游回到衢州木材厂供销科,1975年被任命为供销科科长。
1988年,57岁的他提前退休,那时候,厂里已经有1000多名员工了。
曾经令人羡慕不已的大厂
朱开英夫妇
70年代的木材厂工人令人羡慕不已,那时,正是木材厂的鼎盛时期。食堂、浴室甚至幼儿园等配套设施相当齐全,这让不少人挤破脑袋 想进木材厂工作。
今年75岁的朱开英奶奶在木材厂食堂工作了24年,她是上灶烧菜的员工。“1976年,我进入木材厂食堂,一起共事的有20人,早中晚三班倒制,早上7:30-12:00,下午2:00-6:00,晚上6:00—00:00,负责1000多名员工的早中晚饭及宵夜。”朱开英说,木材厂的伙食相当好而且菜价便宜,食堂员工每月工资稍微比其他员工少,32元,但是只要交8.6元伙食费,便可以享用食堂餐,其他员工购买饭菜票用餐,“那时候,每顿的菜色都很丰富,早饭的油条都是从外面送进来的,豆腐乳、三个小菜、稀饭是标配,包子5分一个。中饭和晚饭都有14道菜和一道汤供员工选择,而且菜色很丰富,每顿都有鱼有肉。”朱开英清楚记得,泥鳅炒蒜苗只要2角一份,红烧肉算是最贵的,2.5角一份。
不过,食堂工作对于女性来说,也确实是个体力活,14道菜全部由她一个人搬,因此,长期的体力工作让她落下了驼背的后遗症。“职工吃完饭,我们要负责收拾,因为当时没有冰柜,所以还要对剩菜做好加工处理,有时候把菜剁碎,炸一炸,香喷喷的,一分一个,大家都抢着买。”
朱开英的丈夫也从纸箱厂调到木材厂工作,因为身体原因,在门卫上班。厂里每年一次的会餐,让两老印象深刻。“福利真的很不错。”
木材厂的浴室也是让外面的人很是眼红。浴室是对外开放的,厂里的员工进浴室都是免费的,外面的人洗一次需要收2毛。“夏天的时候,厂里还有棒冰供应,,他觉得满满的幸福感,许多外面的人想进入木材厂工作,找尽各种关系,也没能成。
1978年进厂工作的罗阿姨回忆,那个时候很多人吃饭都在工厂食堂,几毛钱一个菜,看病也不怎么花钱,就在厂里的医务室拿药。到了夏天,工厂的食堂里自己加工汽水和冰棍,作为福利发给职工。很多职工就用棉絮包住保温桶,把冰棍或冰水提回家给家里的小孩。这在当时,是外面孩子不可能享受到的美味。
改制大势所趋,最终走向末路
1932年出生的王植沅是江山人,22岁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林业部调查规划第六大队工作,工作地点在金华,之后又到牡丹江工作了9年,1960年他又被调往云南进行大后方建设。1962年,。1971年,他从金华调往龙游钢铁厂,到龙游之前他一直从事调查规划工作,进入钢铁厂之后,他开始转行业,从事供销工作。
1979年,他被调往衢州木材厂,同样从事供销工作,负责采购物资。
“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跑采购,而从事这个行业也有好处,会到全国各地找材料,只要将物资采购好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时间,到风景区游玩一番。”
王植沅夫妇
大约在1998年,衢州市木材厂走到了末路。“计划经济没有了,最初,只有我们有砍伐证,全国调配。1988年市场经济,市场放开了,大家能自己砍伐木材,自己加工运输销售,我们无法再垄断市场,市场被瓜分,我们也没有了优势。”夏利明说,木材厂就这样没有了。
而在王植沅的记忆中,木材厂的没落和内部管理也存在极大地关系。王植沅感叹道,内部不争气,让厂子更快地倒下。“大家都忙于心计,勾心斗角,都没有将精力放在如何经营发展上,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加上国企改制的大势所趋,衢州木材厂最终走向了末路。”
衢州木材厂,成了永远的记忆
即将拆迁的旧宿舍楼
“没有的了,消失的了,我们没有了……”王良芳作为木材厂元老级员工,因为再也找不到木材厂的影子黯然泪下。作为外来人员,王植沅却对衢州有着深厚的感情,温州他再也没有回去过,父母也一直跟着他从温州到丽水,丽水到龙游,龙游到衢州,在衢州一住到白头……
王良芳说自己就像是失去父母的孩子一样,孤零零地活着,木材厂,自己曾工作几十年的地方,瞬间变成了白纸,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走的悄无声息。王良芳都不愿意再走回到那片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那里已经变了样,我不敢再去看,原来那么大片的厂房,现在尽是耸立着高楼,太耀眼了。”
如今,木材厂时期留下的,只有曾经的几幢破旧的职工宿舍。听说这些宿舍也即将拆迁,居住在楼内的爷爷奶奶更是不舍。“我们住在这里习惯了,而且只有这里还有尚存的回忆……”朱开英含泪说道。
在即将消失的木材厂宿舍前,,再看一眼自己曾居住过的地方,“当时我就住在这栋楼三楼,女儿就在这里出生的……”





来源 :衢州广播电视报新壹周  记者:夏月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