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名师课堂〈林友华〉 | 林徽因的中国建筑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提起林徽因,不得不令人联想到中国古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她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所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精神是最令人钦佩的闪光点。


青少年时萌发中国建筑梦


      林徽因16岁随父游历英国时期,就萌生了学建筑的志向。她说道:“我曾跟着父亲走遍了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她的英国房东是一位女建筑师,受其的影响,林徽因产生了对建筑事业的深深痴迷。

      192110月林徽因回到祖国,结识了梁思成。林徽因对梁思成谈了西方“建筑学”的概念以及她想学建筑的愿望,于是,梁思成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可以说,正是林徽因的建筑梦成就了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梁思成。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赴美留学。梁思成顺利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注册,但林徽因则碰了钉子。因为建筑系只收男生,不收女生。林徽因无奈之下注册上了美术系,但她并没有放弃学建筑的志向,在学美术专业的同时,也选修了建筑学的课程。宾大档案馆林徽因的档案中有一张卡片,她的身份是助教!在美术系注册入校的林徽因在读期间却能成为建筑系设计课助教,这是何等的聪慧与勤奋!林徽因的文件夹中还收藏了一份1926117当地《蒙大拿报》对她的一篇访问,标题是《中国女孩致力拯救祖国艺术——在美国大学读书的菲莉斯·林抨击正在毁坏东方美的虚假建筑》。文章开头是“菲莉斯·林小姐(林徽因)指出,荷兰的砖瓦匠和英国的管道工正在毁坏中国的城市。”文章接着写到,林小姐说,“当我回到北京时,我要带回东西方集合的真实讯息。因为至今还没有多少中国的建筑师,一些骗人的外国人发现很容易装扮成非常精通各种建造方法,让城市充斥着荒谬可笑而令人讨厌的他们所谓的新式时髦住宅……我们必须学习所有艺术的基本原理,只是运用这些原理于清晰地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我们想要学习意味着(建筑物)永久屹立的建造方法。


艰苦备尝的追梦


       19287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回到了祖国。随后,梁思成赴东北大学任教,林徽因抽空回福州看望母亲。在福州期间,她曾为乌石山第一中学演讲《建筑与文学》,为仓前山英华中学演讲《园林建筑艺术》,还帮助叔父林天民设计了福州东街(文艺)剧场。

       19289月,林徽因也赶到沈阳,参与创建东北大学建筑系。当时,全国仅此一个东北大学建筑系。梁思成是系主任,初期仅有梁、林两位教师。后有梁林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同学陈植、童隽等也到来执教。建筑学在中国是填补空白的学科,根本没有合适的教科书,他们又不愿意照搬欧美的教材,要在教学中把建筑学、美学、历史、绘画史等相关科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自己所讲授的课程中,备课的工作量很大,经常工作到深夜。学生爱上林先生的课,感到是一种艺术享受。梁林在东北期间设计有吉林大学校舍,林徽因还设计了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学校徽。



       繁重的工作与恶劣的气候损害林林徽因的健康,1930年底,林徽因被诊断出患有肺病,不得不离开沈阳到北京治疗,1931年夏,学期结束,梁思成把系里的事交给童隽,回到北京,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的法式部主任,林徽因也参加营造学社的工作。

       1932年林徽因《论中国建筑的几个特征》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发表。这是林徽因第一篇建筑学研究的论文,也是她对中国建筑艺术纲领性的总结。同年,她还发表了论文《平郊建筑杂录》。

       1935年初,林徽因的肺结核又复发了。医生要求她卧床休息三年,林徽因只答应休息六个月。整个夏季,林徽因与梁思成一道,踏勘测绘了北京的各处文物建筑。有一幅梁林两人一同倚坐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屋顶上的照片,见证了林徽因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



       日本人曾经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代的木构建筑,要研究唐代的木构建筑,只有去日本的奈良。但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坚信,中国肯定会有唐代的木构建筑存在。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从三十年代初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们不顾自己的健康状况,撇开幼小的儿女,便踏上了为民族寻找尊严的道路。当时中国交通非常不便,穷乡僻壤野外调查乘坐的是木轮马车和驴车,有时候连驴车都没有,全靠步行。能住宿在学校、庙宇中是较好的去处,否则只能在大车店与蝇蚊跳蚤为伍。并且当时军阀割据,土匪横行,霍乱肆虐,随时都面临生命危险。不要忘记,林徽因出身名门,自幼生活条件是多么的优越!她当时还是肺肾俱损的重病之人!为了事业,她甘愿踩烂泥,坐驴车,住肮脏的小店,被跳蚤臭虫咬得浑身是包;山风和烈日使她的皮肤变得粗糙,粗劣的食物和艰辛的路程进一步损害了她的健康;但是她能够对自己所珍爱建筑事业以命相搏而在所不惜!

       就这样,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 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的实地勘察之旅,林徽因陪同她的夫君走过其中绝大部分。


       尤其是佛光寺考察最惊心动魄。19376月,梁思成和林徽因等人来到佛光寺。他们钻进住着成千上万只蝙蝠千百万臭虫,沉积了厚厚的尘土蝙蝠尸体的顶棚,在臭气熏天的地方测量、绘图和用闪光灯拍照研究。第三天,林徽因看到在一根梁底上有非常模糊的毛笔字迹象,于是搭起脚手架,她第一个爬了上去,拂去灰尘,沾上清水,显出字迹。从而确认了佛光寺大殿的建造年代为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


病榻上的竭力圆梦

    

        正当他们的考察以发现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而欣喜若狂的时候,“七七事变”爆发了。后,,随手丢尽火炉,连夜收拾行装。第二天,他们只带了简单的行李,一家老小五口舍弃了舒适生活和贵重家产离开了北京。一路颠簸,先到长沙,再去昆明,最后辗转迁至四川南溪县李庄。在途中,林徽因与梁思成都曾病倒,又遇日机轰炸,可谓死里逃生。到李庄不久,林徽因就又病倒了,病势来的很猛,一开始就连续几周高烧到40度不退,李庄没有任何医疗条件,病人只能凭毅力慢慢煎熬。从此,她抱病卧床五年。

       在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饥寒交迫,有一段时期天天要靠典当度日。就是在那样的苦难环境里,他们依然坚持著述,而且矢志不渝。当时,林徽因的两位外国挚友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劝她到去美国讲学、治病,她平静地说:这是我的祖国,我要和它同甘共苦 

       1943年,在李庄营造学社简陋的工作室里,在夜晚昏黄的菜油灯光下,在半饥饿的状态中,徽因协助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和英文《图象中国建筑史》。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写成的自己国家的建筑史,填补了中国学术史在这方面的空白。在李庄,林徽因还发表了论文《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介绍欧美国家的经验,为低收入者设计住房,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



       解放后,林徽因抱病以最大的激情投入工作,参与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林徽因最辉煌的成就。

       开国大典时,有新中国的国旗、国歌,但缺少国徽,原因是应征的112件国徽方案都不符合要求。鉴此,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以梁思成为组长,实际上是林徽因为主导的小组;中央美术学院也成立以张仃领导的小组,分别同时开展国徽设计工作,结果是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的国徽图案胜出。1950623,。特邀参会的林徽因激动得热泪盈眶,但她的身体病弱得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立起来。

      身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的林徽因对纪念碑设计也有重大贡献。她收集了古今中外许多纪念性建筑的资料,反复比较研究,绘制了一张又一张的草图,描绘出成百上千种花卉的图案,亲自为碑座和碑身设计了全套的饰纹以及碑座的花圈、花环浮雕。这些图案后来雕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座上。

杭州西湖边的林徽因纪念碑




本文作者:林友华

林友华,闽江学院教授,福建省林森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潜心治学,发表7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林森评传》《林森年谱》等10部专著与教材。荣获多项社科成果奖,荣膺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特别鸣谢:闽都文化自愿者团队 方杰 队长(供稿)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