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行走吉林 | 王百川大院 从民宅到博物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曼陀罗文化”关注我们

吉林市北山脚下有一处青砖建筑,是吉林市区现存的典型吉林民居建筑。1999年2月26日列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称王百川居宅旧址,但是大家还是习惯叫它王百川大院。

建筑背景

王百川大院坐落于德胜路47号,始建于1932年,由源和德作坊马青山包工包料建设,历时两年竣工。青砖瓦木结构的两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左右对称。正房7间,东西厢房各5间,外厢房各3间,门房7间,东北有仓房、厨房以及厕所,房后有花园和菜窖。四周有青砖围墙,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5平方米。正面左右廊柱悬挂抱柱楹联、梁柱之间,透雕燕尾;庭中花木、金鱼缸,显示主人公之富有和社会地位。一进两侧的是耳房,里面住的是王家的差役;二进的正房是王百川按照辈分排序的亲眷居所。

吉林地方史专家周克让在他的大作《吉林话旧》中提及其建筑背景,该房主人王百川,字富海,商人出身,曾在俄国道胜银行吉林支行工作,该银行的俄国人(白俄)将现金及动产囊括而走,将房地产低价售出,王百川廉价购得,由此成为吉林的大财主。9·18事变前,王百川曾任吉林永衡官银号(省银行)帮办经理。此时,吉林省主席张作相用其五姨太花福田名义在该银号及日本正金银行、朝鲜银行等处存款银元50万元。9·18事变,张作相寓居天津,生活拮据,要伪满吉林军政长官熙洽斡旋提取。熙洽将此事委托王百川,没想到他将吉林永衡官银号的存款提出据为己有,才有了开始兴建今日的王百川大院。

建筑讲究

    《吉林市志·建筑志》中用较长文字描写了王百川大院,介绍详细。门房面临德胜路,高出地面约半米,用条石铺成的便道直通大门,有活动门槛,可供车辆进入大门。正房为硬山陡坡脊,五檩五桕带有游廊,正房与东西厢房前面均有木质孔漆明柱,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回廊相通,厢房比正房举架稍低,南山墙有精美砖雕。大门、二门与正房在同一中轴线,内院比外院高一尺左右,正房房基又比内院地面高约一尺。房室外建有高大的院墙,在院墙四角有角门。院墙石头基础,屋墙除前檐墙外均为“三不漏”房。以山墙作为柱子和房柁,全部使用青砖磨砖对缝,做工精良。后院的房屋高度和跨度最大,青砖青瓦、磨砖对缝,腰墙砖雕,红漆明柱以及梁柱之间的透雕燕尾与彩绘,都十分考究。

院内原有二门一座,典型的垂花门,是内外有别的一个表现形式。“雕梁画柱、垂珠倒悬、蝙蝠戏金钱,花墙磨砖对缝”是吉林地方史专家周克让关于二门的介绍。甬路两边砌花岗岩石条,每条长2米,重约400公斤。中间砌有青砖。月台前有金鱼缸,并有绿植花木种植其间。正如许多传统吉林民居,王百川大院的房屋的高度和跨度较大。从大门口到正房之间层层递进,一进的东西厢房会比二进的东西厢房明显的矮很多,以正房为最高,整个院落也是成上坡式的倾斜方向,两侧外厢房比内厢房稍窄,并无前廊。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长有尊卑分的是非常清楚的,这种思想会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处。正如这所老宅,整个框架是呈向上的倾斜状,表达了主人王百川在居所的位置是最高的。

几经易主

王百川大院自建成到现在,正如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中写的“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样,也是几经易主。

战乱期间,王百川举家外逃,,设为军部。解放后,该宅变成了民居,俨然是一个破落大杂院。上世纪六十年代,小院变大院,将二门拆除。1984年,吉林市建委将该宅内的居民动迁,该院成为建委规划处的办公地,后为吉林市规划局使用。2003年,该宅移交与吉林市文化部门。2008年,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开始筹建,2009年11月正式开馆。

    如今的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共分七大展厅。分别为,序厅、满族传统生产生活习俗、龙兴之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及其贡品、艺华体萃、吉林乌拉萨满文化、锡克特里氏萨满祭祀神堂。从陈列内容看,它以大量的文物、珍贵的照片以及相应的辅助展品,概括反映了吉林市自南北朝(420—589年)以来,历经隋唐、五代十国、辽、金、元、明、清、民国至今,满族的先人—勿吉、靺鞨、女真、满洲直到今日满族的发展历史,再现了昔日满族食、衣、住、行以及文化、教育、娱乐和祭祀活动。陈列的展品不仅有族谱、神曲、祭服、腰鼓、祭堂,而且有石姓的几代萨满传人跳神作法表演,可谓活化石的再现。表现了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吉林,作为清朝皇室的祭祖圣地,清朝统治东北的重镇,清政府在这里设置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建厂造船,组建内河水师,设立八旗演武厅,修建木城,置将军,设省会,建小白山望祭殿等丰厚的历史。

从民宅到博物馆,王百川大院也算是文物建筑保护的一种实践。吉林市是中国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吉林市王百川大院建立满族博物馆,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吉林民居王百川居宅旧址” 建筑遗产的再利用,体现了文化价值扩展性的延伸,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进而成为吉林满族文化的核心。(图/文 张海川,稿于2014年)

欢迎关注曼陀罗文化微信平台:jlmtl2014

大吉林,大东北,

聚焦乡梓历史,传播吉林人物语;

大文化,大生活,

助力文化交流,弘扬慢生活情趣。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