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国石文化 | 灯光冻的命名来历(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青田,古称芝田。地处中国浙江省东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个只有两千多平方米地域面积、五十多万人口的小山城。有位著名周易大师这样形容“青田”:“青”是一条东方之龙,或隐或现,纵横四海;“田”是一枚方正的印章,如琢如磨,心心相印。世代生活在青田的人,要么像东方之龙一样,侨行天下;要么像青田石一样,石雕古今。


青田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这里不但盛产一代帝豪刘伯温等名人,还盛产一种人们赖以生存的名石。古称“图书石”。因产于青田,又名青田石。在青田石中又有一种极品,名之灯光冻,它好比刘伯温,让青田这块人杰地灵之地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青田,青田,壘石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一代帝豪刘伯温(1311年-1375年,)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概括了他的故乡青田的地理风貌以及特产。青田这方天下最肥之田能出产神奇的灯光冻,皆由天地菁英与磅礴之气郁结而成,上通天时,下接地气。据清乾隆举人韩锡胙在《滑疑集》中记载:“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韩锡胙(1716——1776),青田人,官至苏松督粮道,工书画,诗、古文尤俊拔,时人称他为刘基之后“青田第二异人。”他对印学亦深有研究,为《诸葛寅安铜印谱》、《阴骘文印谱》、《湖州吴氏印谱》、《石缘印谱》等作过序,其记载当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赵孟頫.文彭、何震、沙孟海、齐白石篆刻作品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画大家。他创造了婉转流利、圆润劲秀的印文体——圆朱文,开创了署于印侧的边款,摹辑了我国较早行世的印谱——《印史》,倡导“汉魏而下典型质朴”的印风,在中国印学史上有十分突出的贡献。他还是至今有史料记载能亲手刻印的第一位印学家。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赵魏公(孟頫)私刻‘水晶(精)宫道人’。”赵孟頫在大德十年(1306)写给王利用的信中亦提到:“名印当刻去奉进。”明徐上达《印法参同》曰:“赵松雪,篆玉箸,刻朱文,颇流动有神气。”清高积厚亦谓:“迨赵吴兴,工书,而精于刻,力追汉人。”


赵孟頫与青田石还有一种特殊的缘分。赵孟頫是宋宗室,宋末以父荫补官,入元后被荐举入京任职。宋太祖八世孙赵希怿寓居青田,希怿之孙赵孟奎、赵孟垕、赵孟至、赵孟圻皆进士,与赵孟頫同宗同辈,应有交往,使赵孟頫有了解、获取青田石的机遇,可能成为最早使用青田石刻印的著名文人。迄今,米芾(1051——1107)是因其印文“多数刻划粗拙”而被推测为能“自己动刀”的第一代印学家。赵孟頫则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使用青田灯光石刻印的第一位篆刻家。


以石治为常用印章,是中世纪之后的事。见诸记载的有明甘旸《印章集说》:“石质,古不以为印,唐、宋私印始用之,不耐久,故不传。”明郎瑛《七修类稿》说:“图书,古人皆以铜铸,至元末会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果温润可爱也。”由此可知唐宋以后的文人已断断续续地以石制印,但从流传下来的印蜕来看,以鉴定学角度不难析出,赵子昂的用印基本上属铜印,而王冕的用印已是石印,但惜乎其用印实物未传后世。当时以花乳石制印,还未能形成气候。


至明朝则是石印掘起的重要年代,文彭以青田冻制印并推而广之,此为印学界一致的看法。然从王冕至文彭近二百年,这二百年间,以石制印似乎销声匿迹。既没有篆刻高手出现,也未闻有刻治石印的印人。,先是在宫廷中悄悄地盛行起来,形成气候,再播及到民间的。


清代周亮工(1612——1672)在《印人传》中记载了一件与青田石有关的印史大事:余闻国博在南监时,肩一小舆,过西虹桥,见一蹇卫驼两筐石,老髯复肩两筐随其后,与市肆互诟。公询之,曰此家允我买石,石从江上来,蹇卫与负者须少力资,乃固不与,遂惊公。公睨视久之,曰:勿争,我与尔值且倍力资。公遂得四筐石,解之即今所谓灯光也。下者亦近所称老坑。时谼中为南司马过公,见石累累,心喜之。先是,公所为印皆牙章,自落墨而命金陵人李文甫镌之。李善雕箑边,其所镌花卉,皆玲珑有致。公以印属之,辄能不失公笔意,故公牙章半出李手。自得石后,乃不复作牙章。谼中乃索其石满百去,半以属公,半浼公落墨,而使何主臣镌之,于是冻石之名,始见于世,艳传四方矣。


400多年前,发生在西虹桥畔的这一印史轶事,看似偶然,却很有戏剧性,其实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文彭(1497——1573)在西虹桥畔得石之前,事实上并非“不知(以冻石)为印章”。他购得四筐青田冻石的时间是“在南监时”的嘉靖三十六年(1557)60岁以后,而此前他已刻过许多石印,如“醉倒落花前天地为衾枕”石印边款为“嘉靖丙申(1536)”时年39岁。“琴罢倚松玩鹤”石印边款为“嘉靖丁未(1547)”时年50岁。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能对在西虹桥畔偶然遇上的那批冻石“睨视久之”,慧眼识宝,将其买下。加之他身为书画大家文征明长子,位居当朝国子监博士,其巨大的社会影响,最终使他成为掀起印材革命热潮,开创文人篆刻石章新时代的大功臣。


文彭得遇灯光冻

文彭偶得四筐青田石,能获得“于是冻石之名,始见于世,艳传四方”的社会效应,尚离不开同时代有识之士及印人群体的共同努力。谼中司马,名汪道昆(1525——1593),官至兵部左侍郎,进士出身,博览多识,以诗文名世,与文彭为挚友。他十分推崇文彭的石印,“索国博章累累”,在他调至北京任职后,还特意将文彭调任北京国子监博士。但毕竟文彭在西虹桥得石而“不复作牙章”之时已是年过花甲,又左目失明,更因无印谱流传,后人罕见其印作风采。

灯光冻

何震(1530——1604)与文彭亦师亦友,在文彭西虹桥得石之时年方20多岁。因他曾在文彭指导下“究心六书”,有深厚文字学基础,又以镌印鬻艺谋生,有娴熟的刻字技艺,恰逢印章转型期,正可“天空任鸟飞”。更幸运的还有他结识了同乡汪道昆。汪将向文彭索要的青田石章50方请文彭落墨、何震镌刻后,“意甚得,曰无以报,数函聊作金仆姑,盍往塞上,于是主臣尽交蒯缑,遍历诸边塞,大将军而下,皆以得一印为荣。”何震的边塞之行,不仅因受边塞雄风感染,创立了驱刀如笔,猛利见长的印风,推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将青田冻石这一新印材传播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促进了石印新时代的确立。



本文曾连载于2017年雅昌艺术网雅昌观点、《收藏界》


▼ 点击文章链接 查看更多内容 ▼ 

国石推荐 | 藏之有道 变化灵巧— —国画石茶具套装

国石推荐 | 方寸之间有大雅之美— —紫袍玉镇纸

国石头条 | 打造线上交易平台  探索繁荣市场之道 投资4000多万元的“国石之家”APP正式上线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下载“国石之家“APP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