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礼县每个乡镇名称的由来!总有一个你不知道!必须收藏……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礼县大众网感谢一路有你!

礼县  梦在盛夏繁华时

源于地名“李店”。唐、宋时期,礼县东北部属长道县,县治在李店。元置李店元帅府。后因“李”字凡俗,借同音“礼”字代替,明成化九年(1473年)置县时,正式定名“礼县”。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素有"秦皇故里"之称。




小苹果,大丰收,电商卖出大山沟。




中草药,产量好,全国订单往这跑。
八盘梨,脆又甜,听说能治气管炎。
羊肚菌,苦荞菜,要的多了真不卖。
古董多,历史久,真货赝品全都有。



原来礼县这么牛……简直让人不能直视啊……住在礼县这么久,有些事儿,你还真不一定知道!现在圈子简单盘点一下……



礼县各乡镇名称的由来

城关镇  

礼县开发甚早,周时为秦人发祥地,秦汉时是西县辖地,南北朝时分属兰仓、汉阳等县,隋唐宋分别为长道、潭水、大潭等县。元时今城关镇一带置"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 ,明初改置守御千户所。系军事、民事合二为一的地方。成化九年,割秦州19里始置礼县,实行军民分治。所城之西恢廓地基,修筑南、北、西三面城墙,添筑县城。县城之东墙为所城之西墙,所、县二城各有南北二门,所城西门曰穿城门,清顺治年间裁所并县,所县二城统并为县城,后历经清咸丰同治、光绪、民国等时期数次整修加固,增设炮台,修筑内墙。民国18年,县城初具规模,基本完备。城墙周长3里有余,高3.5丈,有四座焦楼,一座哨楼,八座炮台,有营房。民国30年(1941),礼县城始置镇,曰"天嘉镇",1952年改名城关镇,1958年为城关公社,1983年恢复城关镇建制,2006年与燕河乡合并为城关镇。

盐官镇  

中国秦汉时主管盐政的官署。战国时期,秦国于商鞅变法后设置盐官,管理食盐专营一事。汉初,开山泽之禁,允许私人经营盐业。汉武帝时期,外开边疆,频繁用兵,财用不足,于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年一公元前115年)将盐业收归官营,,纳人国家财政。在产区和主要中转地设隶属于大司农的盐官,盐官没有长。丞,亦可由郡守提名任命。盐官主管盐的生产、分配和大规模的转运。西汉末年和王莽时期,设置盐官的郡国和县共37处,分布于27个郡国。东汉初期,汉光武帝废除食盐专卖,但仍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主管征收盐税。后汉章帝元和年间一度恢复官营办法,汉和帝永元年(公元88年)即废止。此后,盐业民营,盐官仍主税课,直至东汉末。

官名。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专卖盐铁,禁止私营。于河东、太原、渤海、会稽、蜀、南海等二十八郡置盐官。元帝时罢,旋复置。东汉时隶郡县,主收盐税。盐官镇下辖新联,新合,罗堡等村,是陇南市和天水市的交界地带。

石桥镇  

1941年始置石桥镇,1949年为石桥乡(政区大典为1952年设石桥乡),1958年并入城关公社,1961年设石桥公社,1983年改乡。

名优特产:苹果、旱烟。

旅游景点:“圣泉映月”、三国古战场 铁笼山

1990年,面积125.30平方千米,人口22185人,辖19个行政村。1996年,面积125.3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辖瑶峪、石桥、雍山、田坪、鲁班石、谷峪、古泉、刘杨、柳树、谢诃、孙家湾、汉阳、二土、高寺、圣泉、斩龙、王坪、刘庄、范坝19个行政村

白河镇  

明为贾家里,1941年始置白河乡,1958年改建为白河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白河乡建制,2006年与铨水乡合并为白河镇。该乡地势较低,山峰峻拔,河谷交错,山上高寒阴湿,河谷气候较为干燥,铨水河、白家河、清水河从境内流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为主,亦有洋麦、青稞。 境内盛产大黄和核桃,大黄俗称铨黄,驰名中外,核桃年产29.05吨。有集贸市场,下属的白河村有三、八的集日,铨水村有二、六的集日,集市贸易活跃。

红河镇  

该地北魏为阳廉县辖地,明为横河里,清为慕义里,1941年始置横河乡,1961年改建为红河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红河乡建制。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明显的梁峁沟壑区,最高海拔2139米,平均海拔在1700米左右,多属河谷地区,气候温和,雨量较多,多山少川。土质多为黄土和红粘土。峁水河在境内长15公里,在石咀、石沟建有红河水库,有效灌溉面积20000亩。粮食以小麦、玉米、洋芋为主,1990年粮食年总产2711吨。工农业总产值243.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元。



宽川镇  

明为碑楼里,1941年置宽川镇,1949年为宽川乡,1961年成立宽川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为宽川乡。2014年撤销宽川乡设立宽川镇。

境内山势延缓,南高北低,除宽川河岸边及部分河谷地区外,全为干旱山区,属黄土梁峁沟壑地带,土层较厚,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无霜期约150天,是县内主要产粮区之一。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为主,荞麦、燕麦等次之。特产,年产37.85吨,色泽洁白,质地柔软,在附近享有盛名。有宽川和远门二处集贸市场。

祁山镇  

折叠千年古站

祁山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秦末,此地为鄱阳令吴芮部将梅鋗的封地,县西十里建有梅鋗城,故祁城又有"梅城"之称。唐永泰元年(765),方清据黟县赤山镇阊门(今祁山镇南)垒石为城,置阊门县。翌年,吴仁欢助官军击败方清,在其旧垒设祁门县,咸丰二年(1852)改名祁山镇,至今一直为县治驻地。

宋筑城,呈圆形,周5里247步。城内置4坊,后增为6坊。明初,城圮,惟存4门。市形因阴阳家旨意布局,"田"字列街,"之"字导水,井布七星,桥入八卦。嘉靖四十五年(1566)筑石城。石城循石山岭,跨龙冈,绕朴墅,顺溪而上至何家坞与石山会,逶迤1060丈。城高2丈,水城3丈,地城2.2丈,宽视高缩7尺。城门大小9座,垣垛1920个。城都废坊分4隅:北隅、西北隅、西隅、东隅。

折叠清初

城仍旧,城都置4图。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县吴嘉善奉旨修改外城263.69丈,内城250.4丈。改侯峰山城于称锤山冈。乾隆五十三年(1788),城墙东南段被洪水冲圮,知县谢兰修复。咸丰十年,清大臣曾国藩踞县城,太平军7次攻克县城,城垣破坏,惟存东南段。同治七年(1868),洪水陡发,东南城楼堞垛,再次冲圮,仅存石基。

折叠民国初年

除民居错处多有改造,形势移易,市容依旧。民国24年(1935),屯景公路竣工,由东向西穿过县城,辟为马路街,县城范围不断扩大,城外三里街、秀墩街、外河街均属县城范围。民国36年,祁山镇辖文府、庄北、中正、新兴、桃西、秀墩、三里、凤华8保。县城交通不便,每天仅有屯溪至景德镇来往班车各一辆,货运还赖以阊江水道为主。吴桥头、马家是主要水运码头。城外仁济街、三里街,城内中心街、左横街为商业区。儒学前有祁山小学、祁门初级中学。新兴路旁江西会馆戏台是唯一供外地剧团演出的场所。

1949年4月,县城解放。经历年建设,县城范围东延伸至五里牌,西至甲子岭,南自路公桥,北至双河口。1958年后,拓宽马路街为新兴路,利用旧城基建阊江路,改造南大街为中心北路,辟马家巷至凤凰山段为中心南路,改润泽门至关帝庙段为祁山路。建三眼井居民区,改造内河街。中心、新兴路为商业区,有百货大楼、银行大楼、阊江饭店、邮电大楼等。1958年县人民政府迁至学前街。


永兴乡  

该地开发很早,著名的秦人发祥地--西犬丘(西垂)就在此一带,近 年来,境内发现秦公墓。秦汉时为西县辖地,北魏为水南县,隋、唐、宋均属长道县。明为长道里,1941年始置永兴镇,1949年为永兴乡,1962年为永兴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永兴乡建制。

永坪乡  

明为永坪里,1941年始置永坪乡,1958年为永坪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永坪乡建制。该乡属梁峁沟壑区,山势绵延,起伏舒缓,北高南低。地表多为松软的黄土覆盖,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植被稀疏。永坪河纵贯其境,是礼县主要产粮区之一。粮食年总产7303吨,工农业总产值497.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9元。为本县苹果生产基地之一,年产苹果191.4吨

中坝镇  

1941年始设置碧玉乡。1949年为中坝乡。

1958年建立中坝人民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中坝乡建制 。2014年撤销中坝乡设立中坝镇该镇呈不规则长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北面崇山峻岭,地陡土薄,有稀疏的灌木丛。碧玉河由西向东横穿其境,形成河谷川地,其地势平坦,有效灌溉面积2660亩。

罗坝乡  

罗坝乡位于礼县北部,总面积177.80平方公里,耕地2.85万亩,总人口

11,801人,有行政村25个,乡政府驻地桥头(北纬34°19′,东经105°03′),距县城25公里。

1941年始置罗坝乡,。1958年改建为罗坝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罗坝乡建制。

2015年3月12号,罗坝镇举行撤乡建镇揭牌仪式,升格为镇建制。


雷坝乡  

两汉时属武都郡之武都县辖地,宋属大潭县,明为大潭里,1941年始置大潭乡,1950年为大潭区雷坝乡,1958年为大潭人民公社,1961年改称雷坝公社,1983年恢复雷坝乡建制。

崖城乡  

元时礼店军民元帅府元帅石吉连在该处筑城御番,故其地名为崖城。明属崖城

里,1941年始置崖城乡,1961年改建为崖城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是本县主要产粮区之一,并出产当归、党参、大黄、胡麻、菜籽等经济作物。有集贸市场,三、六、九的集日

雷王乡  

礼县解放后,雷王乡先后隶属大潭区、茨坝区,1958年改设为大队,隶属中坝公社,1961年改为公社,1966年与江口公社合并,1969年12月后分设,1983年恢复乡建制并改名为雷王乡。
  全乡纯属山地,雷王山峰峦高耸,为附近群山之冠,土地瘠薄,植被较差,气候干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该乡重视体育,部分村民有练武的习惯。

肖良乡  

1952年始置肖良乡,1961年成立肖良公社,1983年恢复肖良乡建制。
       全乡地处高寒山区,呈不规则三角形,南宽北尖,三梁二沟,纵贯全境,山峻谷深,高差悬殊,坡陡地薄,草木稀疏,最高海拔2113米,西汉水横截北端流入西和县。境内有锌矿等矿产资源。桃林村海拔1080米左右,为全县最低处,气温高,农作物及瓜果蔬菜成熟早,曾种棉花、水稻等作物,盛产蒜薹,为当地重要经济收入。


江口乡  

 明为红崖里,1953年始置江口乡,1966年为江口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江口乡建制。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长征途经江口,曾在鲍家庄宿营。传说三国姜维大战铁笼山时就在今八房村的营盘梁屯军,传说中的点将台至今尚留有残迹。
       该乡属河谷地带,全境分布在西汉水和洮坪河两岸,西汉水南流,洮坪河东淌,河谷两岸,气候干燥,平均海拔为1700米左右,年降水量约400毫米。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为主。特产花椒,亦有少量苹果、核桃等。

龙林乡  

西汉时属武都郡之嘉陵道,宋为大潭县辖地,1941年始置龙林乡, 1961年为龙林公社,1983年恢复龙林乡建制。

 西汉水纵贯全境,分为东西两片。乡政府地处两端窄狭,中部开阔的西汉水河谷地带。东、南、西三面山区峰峦陡峭,沟壑栉比,山顶高寒阴湿,有少量灌木丛,最高海拔2266米,北面山区,黄土覆盖,起伏舒缓,有大面积人工营造片林。山下气候干燥,有大小人工引水渠道6条,有效灌溉面积2398亩。盛产柿子、花椒,曾兼植少量棉花、水稻。有县内修建最早、最长的铁索吊桥。高粱酒柿为该地特产。酒柿皮肉棕色,酒味浓郁醇正,味美甘甜,色味俱佳,为馈赠亲友之珍品。

王坝乡  

西汉时属武都郡之嘉陵道,宋为大潭县辖地,1941年始置龙林乡, 1961年为龙林公社,1983年恢复龙林乡建制。
西汉水纵贯全境,分为东西两片。乡政府地处两端窄狭,中部开阔的西汉水河谷地带。东、南、西三面山区峰峦陡峭,沟壑栉比,山顶高寒阴湿,有少量灌木丛,最高海拔2266米,北面山区,黄土覆盖,起伏舒缓,有大面积人工营造片林。山下气候干燥,有大小人工引水渠道6条,有效灌溉面积2398亩。盛产柿子、花椒,曾兼植少量棉花、水稻。有县内修建最早、最长的铁索吊桥。高粱酒柿为该地特产。酒柿皮肉棕色,酒味浓郁醇正,味美甘甜,色味俱佳,为馈赠亲友之珍品。

固城乡  

1941年始置固城乡,1961年为固城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该乡地处高寒山区,为北秦岭余脉的西延部分,东南部属梁峁沟壑区,山势绵延,起伏舒缓,其余地方山峰陡峻,气候湿润,有稀疏植被,北部山脊为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境内山梁均向固城河沿倾斜,平均海拔约1900米。固城河纵贯全境,河道斗折蛇行,迂回曲折。粮食作物以洋芋、洋麦、小麦为主,玉米、豆、糜谷等次之。

白关乡  

1941年始置白关乡,1958年成立白关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全乡地处岷峨山区,高寒阴湿,无霜期120天左右,平均海拔2100米。北部、西部和南部较高,中部和东部稍低。境内山梁纵横,沟壑交错,水向紊乱,北部草木茂密,东南部亦有成片的灌木丛。由于地陡土薄,耕作艰辛,加之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粮食作物以大豆、洋芋、洋麦为主。亦有当归、大黄、党参、油菜籽等经济作物,盛产核桃。

桥头乡  

1952年成立桥头区,1961年为桥头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乡建制。
     全乡地处岷峨山区,山峰峻拔,沟壑深窄,阴湿多雨,植被良好,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土壤多为红粘土和黑钙土,无霜期120天左右。粮食作物以小麦、洋麦、蚕豆、洋芋为主,青稞、大豆、玉米、燕麦次之。盛产大黄、当归、党参、菜籽、核桃和花椒等经济作物,有少量森林。

洮坪乡  

1941年始置洮坪乡,1961年成立洮坪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洮坪乡建制。
 洮坪乡地属高寒阴湿山区,境内山峰陡峭,森林茂密,最高海拔2773米。洮坪河由西向东,穿峡越谷,将境内群山切为南北两片。川坝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粮食作物川地以小麦、玉米为主,高山区以洋芋、洋麦、蚕豆、荞麦为主。境内盛产油菜籽、中药材,其中以"双鹿牌"大黄最为驰名。有丰富的水资源,建有电站二座。竹元、石青、金山属礼岷脉金矿带,有部分单位施工开采。

上坪乡  

1953年始置上坪乡,1961年成立上坪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该乡属高寒阴湿地带,是全县最高地区,平均海拔24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8C,年降水量约600毫米,无霜期在120天左右。境内山大沟深,重峦迭嶂,森林茂密,水流湍急,回环曲折,河谷两岸90余里,风景秀丽。没遮拦梁海拔3312米,为县内最高峰。
    该乡为县内最大林区。粮食作物以小麦、洋芋、洋麦为主,玉米、蚕豆等次之。有木材加工、竹木编织等副业。特产有大黄、当归、蜂蜜等。有草场19万亩,礼县惟一的养马基地大河边马场就在境内。蕨菜,俗称"羊蕨",是上坪乡一大特产,杆茎盐渍后质粘味鲜,为宴席中之名菜

沙金乡  

1954年始置沙金乡,1961年为沙金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沙金乡建制。
     该乡地处岷峨山区,地势较高,最高海拔2967米,平均海拔2100米左右,境内三条河随四道山梁由北向南流。北部山势绵延,起伏舒缓;南部坡陡沟深,山石嶙峋,气候湿润,雨量较多,植被良好。无霜期在120天左右。森林面积17100亩。粮食作物以蚕豆、洋芋、洋麦为主,部分山地亦有小麦、玉米、燕麦、荞麦等。还出产大黄、当归、党参、菜籽等经济作物。

草坪乡  

明为岳平里,1941年始置岳平乡, 1958年改建为草坪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滩坪乡  

952年设滩坪(原名和平乡)、双池乡,属大潭区。1958年并入大潭公社,1961年设滩坪公社,1983年改乡。1990年,面积126.7平方千米,人口10889人,辖18个行政村。1996年,面积126.7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韩坝、张巴、杨坝、白草、白池、古羊、社科、刘河、陈山、尹坝、金坪、燕坛、河沟、川竹坪、滩坪、刘山、玄王等18个行政村

三峪乡  

1949年始置三峪乡,1955年设水沟坝乡,1958年并入大潭公社,1961年设三峪公社,1983年改乡。1990年,面积117.18平方千米,人口5605人,辖11个行政村。1996年,面积117.2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辖大关、董山、三房、站场、庙坪、正河、潭峪、弋家、牛卜峪、和平、水沟11个行政村。

马河乡  

1956年建立马河乡人民政府,1961年成立马河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马河乡建制。马河乡下辖村:周蔺村、孟泉村、宋河村、吴河村、杨喜村、郑川村、郑庙村、三星村、彦龙村、三赵村、朱家山村、八庙村、郭河村、姚杨村、阳坡村、胡集村和唐湾村。

湫山乡  

1952年设湫山乡,1958年并入罗坝公社,1961年设湫山公社,1983年复设乡。位于县境西北边缘,湫山河下游两岸,距县城37公里。面积145.1平方公里,人口1.3万。有公路接四(门)礼(县)公路。辖丰池、包山、下坪里、新庄里、水晶、双郑、石洞、大盘、勿吴、上坪里、护林、高河、磨窠、双碓、大青、白崖、高桥、小河沟18个村委会。境内森林密布,高寒阴湿。农业主产小麦、马铃薯、蚕豆,盛产当归、大黄等。.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