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观天下 | 巴蜀映巷里的非遗文化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钟氏泥塑”

“油彩陶瓷”

“满族刺绣”

“黑陶工艺”

                             ……

对非遗文化技艺你了解多少?


    

     长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已经落下帷幕。日前,中国观网《观天下》节目组再次走进长春巴蜀映巷,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交流中心,解读非遗文化的传承及非遗手工技艺的发展。


“钟氏泥塑

祖传技艺,早年钟氏祖辈在浙江老家开泥人做坊。清光绪年间,由钟金林传入吉林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07年东生泥人彩塑艺术作品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创造民间文化品牌珍贵艺术品,钟东生先生被评为民间文化品牌艺术家。2011年钟氏泥塑“东生泥人”被长春市政府命名为“长春市民间工艺名品”。钟氏泥塑作品,多年来在国家级各项展览上数次获奖,数件东生彩塑泥人作品被国际友人收藏,从1986年至今“钟氏泥塑”传承人就开始在全国展览会等文化活动中做现场表演泥塑技艺,1991年在长春市办东生泥人作品展,2014年出坊台湾参加“关东神韵,大美吉林”主题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新春民俗庙会并做现场表演等。

    “将分割好的泥置于泥塑转盘中,灵动的双手一捏一揉,娃娃头便初现雏形,紧接着拿起雕刻工具,精细地将五官刻画了出来。此时,钟东升先生手中的泥仿佛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在大家惊叹之际,一个完整的泥塑娃娃已经呈现在转盘中,形神兼备、生动而可爱。”

 

    “钟氏泥塑”东生泥人彩塑作品题材来自民间,从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事物和生活事项,在继承传统的理念上更以创新的手法演绎出吉祥、喜庆、祝福等具有关东地域特色的作品。作品特点鲜明,民情浓郁,带有深刻的生活气息,将北方民生礼俗、岁时节庆、市井百象、民间传说、冰雪文化等,具有浓郁东北民族特色的人物、事物等,用独特的泥塑表现手法呈现出来,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镜头下的钟东升,没有过多的言辞,他似乎将欲表达的思想与情感都注入他手上的泥塑中,通过这些做工考究,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富有浓郁的传统特色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的泥塑作品,我们也读懂了一个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人的内心世界。


“油彩陶瓷”

常炳华,号大华,字刃峰堂堂主,职业画家,一级美术师。自幼酷爱绘画艺术,独创的颜色釉油彩瓷画既有国画的深远意境,又有油画的质感、立体感,苍劲古朴,气韵生动,大气磅礴。其油彩陶瓷的成功烧制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并填补了景德镇瓷绘画艺术的一项空白,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一大亮点。

     将油彩绘于瓷盘、瓷瓶、瓷碗等陶瓷制品之上,山水墨色、油彩斑斓使得成品的陶瓷画别具一番通透感。一点一墨一油彩,这些外行人看不破的笔触,正是常炳华几十年绘画功底的积淀。



   常炳华是景德镇油彩陶瓷艺术馆馆长,更是油彩陶瓷的创始人。其油彩瓷艺及绘画方法巳获国家发明专利。他说,要将油彩陶瓷艺术将永久地传承下去并不断加以创新。

 

“满族刺绣”

李玉兰:高级刺绣技师,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春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吉林省文化企业商会会员,长春市萨满协会会员、长春市妇联手工刺绣培训导师。

满族刺绣迄今已有600余年,分民间与宫廷。民间是旧时满族妇女儿时掌握的一种手艺。主要用于旗袍、鞋、枕顶、各式荷包、桌帘、门帘、幔帘、幔套等。图案则花鸟、山水屋舍、家畜水族、吉祥纹样、几何图案。反映了满族妇女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向往。


一直以来满族刺绣是李玉兰的情怀,身在满族刺绣发源地,却有很多人并不了解满族刺绣,只知道苏绣,这让她倍感焦急。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李玉兰说她的责任就是坚持将其传承下去,并更好地传播出去。


在非遗文化传承交流中心满族刺绣展区,摆放着满族旗袍、旗头、旗鞋,传统的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虎头被以及传统满族饰品,萨满神服、神帽等。色彩缤纷,琳琅满目,每一个工艺品都是文化的一脉相传。

 

“黑陶工艺”


一排排黑陶制品陈列在非遗传承交流中心的展区内,彰显着历史的厚重美感。古朴、素美而庄严,它是“土与火的艺术”,更是“力与美的结晶”。

 黑陶文化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600至公元前2000年,即“仰韶半坡彩陶艺术”趋于衰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它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历史上的巅峰。也向后人展示了制陶由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集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于一体,及陶艺漆艺于一身,造型上匠心独特、工艺上精益求精。

吉林省白山市孙吉春先生一直执着于黑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经历了无数次的坎坷与探索,利用黑陶“熏烟渗碳”的工艺,让人们体会到了黑陶通过“熏陶”成品、成性的科学过程。


“诗意剪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发展,保护东北民间艺人技艺作品的知识产权。”

博古艺人为非遗文化手工技艺传承人搭建了交流和发展的平台,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民间艺人,有上百种民间技艺手工作品。

在董事长杨翠艳的引领下,我们欣赏到了手工技艺“诗意剪影”。她拿出一幅用剪纸描绘众多名人的长卷,四句藏头诗,半幅人像,刻画了一位位名人的一生。提到文化传承,杨翠艳惋惜地说:“由于这种手工技艺难度非常大,所以至今未找到合适的传承人,从传承角度讲,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有遗失的可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悠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由于在保护方面存在缺陷,很多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危机。 


      在外部条件冲击下坚守文化阵地并致力于技艺传承的,绝不只有这几位艺术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无数秉承着匠心精神的艺术家们,都在不断地守护着这些古老记忆,并将一代代传承下去。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