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读者来稿 | 故乡的炉火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深夜下班,路过街边烤红薯的摊贩,饥饿和寒冷不觉被它挑逗起来,遂买了一个暖暖手,趁着它还热得恰到好处,一口接一口地吃下肚子里,肉体的空虚和寒冷顿时得到满足。可是,无论怎么说,烤红薯的味道还是没有家乡的那么醇正。

冬雨霏霏,细如牛毛般落在脸上、手背上,才惊觉冬天早已跨山越水来到岭南。忽而间怀念起故乡的炉火来。

此时,故乡连片的稻田早已收割完毕,不再引水入田。不下雨的时候,干涸清爽的稻田成了孩童们的乐园。

小时候常常约定三五成群,每人从家里偷一两个红薯出来,择一个角落挖坑造炉,再找些荔枝柴、干禾杆放进去,点火起炉,仿佛在进行一个仪式。然而,我们的真正意图还是解决嘴馋的问题。为了防止烤焦,我们纷纷用泥土把红薯包裹起来,放炉里闷烤。

几人围炉取暖,漫无边际地谈起关于未来的事情。干燥的荔枝木在火中劈啪作响,广阔的稻田,泛着鱼肚白的阴天,偶尔飘几丝细雨,把我们衬托得格外渺小。

闲谈着长大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轮过后,红薯也就差不多可以吃了。

我们把原先挖出来的泥土填回去,待红薯在泥土下面再闷几分钟,降降温。继而用枯枝把它们逐个扒出来,也不分哪个是谁放的,凉了便敲开慢慢享用,红薯肉金黄绵软、香甜可口,哪里还管得着冬雨里的哀愁。

碰着湿漉漉的下雨天,爷爷就会拉上我们堂兄弟几人,溜到我家院子里一间废弃的红砖瓦屋里,用被丢弃在一旁的红砖围成一个炉,点着放在下边的干草和小木块,让火慢慢地把放在上面的大木头舔舐燃着。

爷孙几人围坐在炉边搓手取暖,任由冷雨固执地敲打着头上的瓦片。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不言语的,或看看炉中沉静的火跳起神秘的舞蹈,或看看偶尔落在远处电线杆上的几点飞燕,任由思绪淹没在漫漫的冬雨声中。想来,爷爷已走了两三年了。

童年,冬日里最喜欢做的家务活便是“看火”。说起来,到现在为止,故乡的厨房都还在用炉灶,做起菜来锅气十足。窗外是依然固执地绿着的芭蕉,披上零星几点寒雨,看上去思绪也清冷至极。灶内木柴劈啪作响,夜晚显得格外寂静。趴在脚边的小黄狗赖着不肯走,非要凑一下炉灶的温暖。

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善,纷纷换上更为环保的煤气炉,灶边看火的情景终将成为回忆的一部分,深藏在漫漫而清幽的冬雨中。

那些年在冬日的火炉旁也发过不少呆,漫无边际地幻想着自己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今,身为普通公司职员的自己,也许还能凭借内心中还未熄灭的零星火焰,告慰自身,你只是还在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路上,冒雨前行。

城市如此繁华,内心还是保持一点清寂的好,以免迷乱在霓虹灯里,连冬雨落在身上的感受也认不清了。

也该是时候回到故乡探望年迈的奶奶了。檐下听雨,煮酒读书。现在所见夜空中的飞影,我宁愿相信是来自故乡的燕子,傲视着冬日的湿冷,唤我重拾温暖。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及《三联·节气》所有

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专注传统文化

倡导生活美学

下载阅读IPAD电子杂志
请移步App Store或安卓商城
搜索“三联生活节气”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