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膝痛、足踝畸形、走路不稳,右髋臼陈旧性骨折处理分享!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冯庆华 脊近完美 微信号 zhuguomiaodaifu

今天的分享来源于我们最近接手的一个案例。文中提到的李女士,是给我们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客户。不仅是由于她病症的复杂性,更是由于在她身上发生的一系列苦难。


在进行专业内容的分享前,我们想与大家聊一点题外话——家暴。篇幅略长,请大家耐心看下去。


提到家暴,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暴是一件遥远的事情,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要忍受多少心理上、身体上的伤害和苦难。

据世界银行调查统计,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都曾受到过与其关系密切者的身体虐待。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特别是在离异者中,比例则高达47.1%。


而我们今天分享案例的主人公——李女士就是一个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下面是李女士的故事。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我们对部分细节进行了虚化。


三年前的一个夜晚,在与丈夫的争执中,李女士被狠狠一推,跌落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她右臀着地受伤,痛苦得爬不起来,不得不在家卧床。一周后,疼痛逐渐消失,李女士以为自己已经康复,就没有去医院进行检查,重新上班去了。


然而,这一次冲突埋下的隐患远不止如此。几个月后,李女士发现,自己走路开始变得一瘸一拐,极大地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工作。李女士在当地医院进行了理论和针灸,但并没有好转。在她身心巨创之际,丈夫却再一次做出伤人之举——选择与她离婚。


心理与身体遭受双重打击的李女士,在很长一段时间茫然无措。后来,经朋友推荐,她带着一丝希望千里迢迢来到上海脊近完美康复中心,寻求帮助。


为李女士接诊的,是脊近完美首席专家王选民教授。下面这张图,是李女士刚刚来到康复中心时的状态。



王选民教授为李女士进行了详尽的评估。根据李女士影像学资料,可发现她髂骨、髋部、髋臼两侧支不对称、闭孔大小不一致,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有轻度错位,沈通氏线不对称(耻骨联合侧向分离)、右股骨粗隆间和坐骨周围骨嵴隆起增厚,右髋臼内陷变形,周围肌群不同程度绞索征象。

拍片一

拍片二

在静态评估中发现,李女士躯干左旋,骨盆左旋(存在骶髂关节、耻骨联合错位),膝关节屈曲,右足踝畸形(存在距下关节错位)。


进一步考察李女士步态,发现:右腿存在外展外旋,足内翻。在右足着地时,右足抓地不稳。平衡测试中,右腿单腿站立2s即无法维持平衡。


针对这样复杂的情况,王选民教授是如何操作的呢?


在介绍手法操作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相关解剖结构。


髋关节、股骨头、髋臼的解剖结构 | 二




▼ 髋关节

髋关节是人体内典型的球窝关节。大量的韧带和大块的肌肉吧股骨头稳固地固定在髋臼内。股骨近端厚厚的关节软骨层、肌肉和松质骨帮助减缓通过髋关节的巨大力量。


▼ 股骨头

股骨头位于腹股沟韧带中间1/3的下面。成年人两个股骨头的平均距离是17.5cm。股骨头中心稍微靠后的位置是一个显著的坑或者凹陷。股骨头处理凹陷区域外的整个表面都由关节软骨覆盖。圆韧带是附有滑液的结缔组织的管状鞘,在髋臼横韧带和股骨头的凹陷之间通过。

▼ 髋臼

髋臼是一个半圆形杯状的深穴,股骨头就在这个穴内。股骨头只沿着其马蹄形的月状面和髋臼接触。这一表面由关节软骨覆盖,这些软骨在股骨头的顶部沿前后方向的区域最厚。


行走时,髋关节受力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从迈步期中期的身体重力的13%到站立期的身体重力的300%以上。在站立期——力量最大时,随着髋臼切迹变宽,月状面略微变平,这样能增大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最大压力。

 


手法调理方案 | 二



根据李女士的评估,王选民教授为李女士制定了如下手法调理方案:


1、纠正骨盆旋转及骶髂关节、耻骨联合错位。



从骨盆解剖结构可知,骨盆旋转,往往伴随着骶髂关节错位。而骶髂关节复杂的旋转和移位运动可以用两个术语进行描述:转头运动和反转头运动。


转头运动被定义为:骶骨基底部相对于尾骨发生相对前倾运动。反转头运动的运动过程与其相反,它被定义为:骶骨基底部相对于尾骨发生相对后倾运动。在正常情况下,转头运动和反转头运动是平衡协同的。


李女士这种情况,是由于骶髂关节错位、相关肌筋膜紧张挛缩,使得转头运动受限,而反转头运动较强,从而出现了骨盆左前旋转。骨盆右侧与之相反。

 


对于这种情况,王选民教授同时从筋、骨入手,为李女士进行了腿型矫正、骨盆蛙式调理、骶结节韧带拉伸、髂骨压揉术、骶尾椎旋转调理等手法。


2、纠正骨盆、髋关节周围肌肉失衡。



髋关节主要外旋肌包括臀大肌、5条短外旋肌(梨状肌、上孖肌、下孖肌、闭孔内肌、股方肌)。这些肌肉的力线主要朝向水平面。这个方向对产生外旋力矩最有利,这是因为每块肌肉的大多数分力与垂直的旋转轴垂直相交。


由于李女士的外旋肌紧张挛缩,导致了她行走时肌肉失衡。当她右足着地时,右外旋肌过强的向心收缩加剧骨盆前面倾斜,也加剧了右足抓地不稳的状况。为了维持稳定,右足着地到离地的时间比左足更长。这样,行走时两足力量不平衡不稳定的状况,造成她走路“一瘸一拐”。


针对肌肉失衡问题,王选民教授针对短外旋肌(梨状肌、上孖肌、下孖肌、闭孔内肌、股方肌)使用小针刀做了微创手术,也对八髎穴进行了针灸处理。


3、纠正足踝畸形。



对于李女士存在右足内翻、距下关节错位和胫骨前旋的情况,王选民教授先对胫骨前旋进行手法调理,然后在涌泉穴、跟骨关节筋膜、内踝关节间隙等部位进行针灸,同时对足踝进行松动复位。


点击下面视频看王选民教授手法演示



4、纠正步态。

除前面所述之外,李女士在行走时还有胫骨前肌无力的症状,具体表现为:足下垂、蹭地感。为了对抗这种蹭地感,增加踝背屈,李女士自发形成了只使用右足跟着地的行走习惯。但是,这样就破坏了步态的节奏和稳定。


因此,王选民教授为李女士,安排了步态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矫正斜板练习和平衡训练,帮助她改善步态习惯,避免病症的再次发生。


经过一个疗程(10次)的调理后,李女士的症状大为好转。下面是疗程中途,李女士的母亲为她在宾馆拍摄的视频。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李女士走路已经基本接近正常。陪伴李女士前来的李女士的母亲难掩激动,对王选民教授说:“王教授,您真是神医,妙手回春!”



作为一家康复中心,对于每一位来到的客户,我们不只希望他们能在这里获得身体上的康复,更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这也是康复最大的意义,是我们全部工作的最终目标。




让你的关心更专业

请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哦





合作/投稿 手机/微信/QQ/支付宝号:15313343001 (←长按复制)

关注 康复医学网微信号:cnkfyx

快戳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康复认证课程http://t.cn/RK4n66L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