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国学经典三保太监下西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昔日的中国故事,如今安在?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伟丽的山川、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孕育累积了无数动人的好故事,如今还有多少在口口相传?

因此,实力妈咪开设全新栏目“国学经典”,将这些优美的读物——寓言、童话、诗歌或民间故事,送到您和孩子面前,精心阅读,让这些蒙尘的故事重新闪亮起来!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命三保太监郑和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率领200度艘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因抚养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诸国、西亚、南亚的联系。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多个国家航海时间早十几年,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一个海上探险家,就是三保太监郑和。

郑和原来并不姓郑,他姓马,名三保。明朝初年,距今五百多年前,马三保出生在今天的云南省昆阳县。在昆阳县的附近,有一个奇大无比的湖,名叫滇池。三保从小就活泼、好动,最喜欢到滇池边游泳、玩水,有机会跟随着大人坐上渔船,乘风破浪地航行到滇池中去。不管风浪多么大,他总是把着船舷,立在船板上,呆看着远方的风景。

打鱼的叔叔,伯伯看了,就笑他说:“小三保,你真傻,不在平平坦坦的陆地上玩,偏要到大风大浪的水上来玩,你不怕晕船啊!”

小三保挺起胸膛,声音洪亮地说:“我才不怕,等我长大了,我还要乘更大的船,到更远的地方去玩!”

三保从小就听爸爸谈起外国奇异的风俗、美妙的风光,因此,他小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对远方国家的向往。

三保十多岁时,入宫做了太监,因为他聪明、勇敢、又立了很多功劳,皇帝明成祖非常赏识他,就升他做宫中太监的总管,赐他姓“郑”。从此,他改名叫郑和,人民又称他为三保太监。

有一天,明成祖在宫殿里对大臣说:“中国自从汉唐以来,就曾经多次派使者出使外国;同时,也有不少国家到中国来朝贡。可是,到今天为止,我民对外国的认识还是不够。我想派人乘船下西洋,宣扬我国的文化和国威,也好促进我国和各国之间的贸易。”

说到这儿,成祖忽然侧过头来,微笑着对郑和说:“要领导船队,船行过茫茫大海,到不知名的外国去,一定得有超人的勇敢和智慧。郑和,我看这工作你很适合!”

郑和一听,高兴极了,这正是他从小的梦想啊!他赶紧下跪叩谢:“我一定尽全力,不辜负皇上的期望。”


于是,郑和兴高采烈地在全国搜集最好的木材,建造了六十二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船上装着武器、清水和食物。他又想到:要使别的国家认识中国的文化和国威,光靠武力是不够的。因此,他又带了很多的中药、丝绸和日用品,好与外国交换,让他们认识中国人的生活。

成祖永乐三年六月,郑和率领两万多士兵上了六十二艘船,在苏州的刘家河附近,第一次浩浩荡荡地出海了。郑和站在最前面的一艘船上,眺望无边无际的大海。海面上,银色的飞鱼在浪涛中嬉戏,洁白的海鸟成群往远方急飞。海风把郑和的衣袍吹得啪啪作响,他把着船舷,望着海鸟消失的远方,心里想:“我也要像海鸟一样,去看许多神秘又有趣的国家了。”

海上经常有暴风、有回流、有暗礁,一不小心,便会翻船丧命,幸亏郑和从小在滇池中乘船打鱼,对水性和驾船技术都非常了解。他懂得用罗盘定方位,到了晚上,他也常站在船板上,仰望星座的位置,估计自己行走的方向,使船队不会迷路。

就这样,郑和七次下西洋,虽然历经危难,却认识了三十多个国家,看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事。

有一次,郑和的船被强烈的台风吹到一块陆地旁边,这块陆地长满了高大的棕榈和原始森林,森林里沼泽遍地,毒蛇野兽出没,大家都不敢登岸。郑和说:“我们出海,就是为了认识海外的世界,怎么可以不上岸呢?”


郑和挑选了一堆武艺高强的士兵,挑了几箱船上的货物,勇敢地往黝暗又潮湿的森林里走去。好不容易,一队人才走出了这可怕的热带森林,一个士兵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大叫起来:“这是什么地方,好可怕!”

原来,森林的旁边,搭了许多破烂的小茅屋,里面住着一群浑身长满了疥疮的人。这些可怜的病人,看见郑和,便像幽灵一样地围过来。士兵都吓得浑身后退,说道:“我看我们快走吧,别给他们传染了一身疥疮。”

郑和说:“别走,我们正好带了药来,可以帮助他们。”

郑和卷起袖子,打开士兵扛来的木箱,取出各种中药,开始为这些病人治疗。郑和与一队士兵在茅屋里住了几天,不眠不休地为病人熬药、涂药,疥疮的传染病总算初步止住了。

郑和为人治病的消息传到国王的耳朵里,国王立刻派使者迎接郑和入宫,郑和这才知道,他已经到了暹罗国了。

暹罗国的皇宫非常高大华丽,可是国王看起来却很忧愁。暹罗国王说:“我国多雨潮湿,河水又浑浊,所以老百姓喝了常常生病,你看要怎么才好呢?”

郑和听了,想一想,说道:“我有办法!”

郑和立刻就派人取来一桶浑浊的河水,只见他把一块透明的石头放进桶子里,轻轻摇一摇,水就渐渐澄清了。

暹罗王看了又惊又喜,大声叫道:“这是变魔术吗?水怎么一下子就变清了呢?”

郑和笑着说:“这不是魔术,我刚才丢进水里的,是船上带来的明矾,中国人懂得用明矾澄清水里的杂质。水清了,喝下肚就不会生病。”

从此以后,郑和就教导暹罗人如何用明矾澄清水质,又留下了许多中国人治病的药方,大家都很敬爱这位从中国来的使者。郑和临走时,暹罗王亲自率领官吏和百姓到海边送行,还赠送了许多奇珍异宝,表示对中国的尊敬。

郑和到了很多国家,有时候,他也会遇到中国人,这些中国人都是在更早的年代里,因为家乡贫穷才乘船出海寻找新天地的;或者是出海打鱼,遭遇大风浪被吹到外国去的。他们定居下来,按照中国人的习俗生活,成为最早的华侨移民。这些华侨见到祖国来的郑和,都十分高兴,也给他很多帮助。


当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锡兰的国王听说郑和要来,动了坏主意:“郑和的船上载了许多中国的珍贵货品,我不妨表面上邀请他入宫饮酒,再偷偷派五万士兵把船上的货物抢来。”

郑和上岸,知道锡兰王邀请他入宫,很高兴地带了一队士兵就去了。走到半路,突然跑来一个满头大汗的华侨,慌忙地对郑和说:“糟了,糟了,我听说锡兰王设下阴谋,要抢你们的船,杀你们的人呢!”

这时,郑和的一个部下害怕起来,说道:“我们不如逃回船上,回中国去吧!”

郑和皱了皱眉头说:“不行,锡兰王已经把士兵埋伏在海边,我们折回头,一定会被他们拦截。我们只有假装不知道锡兰王的诡计,到宫里去赴宴。古人说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要趁这机会活捉锡兰王。”

于是郑和不慌不忙地到了锡兰王的皇宫。他在向锡兰王敬酒的时候,下了暗号,他的部下突然扑上前去,紧紧抓住锡兰王。

锡兰王是个很凶暴的人,虽然被抓住了,还不屈服。他恶狠狠地说:“哼!就算杀了我,你们自己也会没命,我还有五万大军在外面呢!”


郑和笑吟吟地说:“我早已派人偷偷回去,通知船上的人了。在我们的船上,不只有值钱的货物,也有最厉害的武士和士兵,打起仗来,还不知道谁胜谁败呢?”

果然,郑和的军队在岸边打了漂亮的一场胜仗,俘虏了成千上万的锡兰士兵。郑和不但不杀他们,反而把他们都放了。后来,被释放的锡兰王很感慨地说:“我现在才明白了,你们中国实在是一个重视仁爱、和平的国家。”从此以后,锡兰每年都向中国进贡,表示对中国的敬意。

郑和在前后三十年间,一共下西洋七次。他的船队最远曾经穿过阿拉伯海、波斯湾,进入红海,抵达非洲东岸。这在五百多年前,是世界航海纪录上伟大的创举。一直到今天,在南洋各地,还留着不少纪念三保太监的遗迹,流传着关于郑和的各种传说故事呢。


给妈妈的话


五百多年前,世界海运未兴,各国往来困难,郑和率领当时世界最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不但把中国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工业制造品传入南洋,促进海内外文化、经济之交流,并掀起国人大量移民南洋的热潮。更可贵的是,郑和表现出中华名族爱好和平、扶弱抑暴的王道精神。八十年都西方的哥伦布探寻新大陆之时,所到之处,无不插上十字架和西班牙国旗,并且予以武力占领。


编辑:兔朱迪、麦兜叮当响 | 实习编辑:小玥


实力妈咪QQ群:143986463

合作电话:13486402007

合作邮箱:105689191@qq.com

微信投稿:yatoumaoshe9220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