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洗心入幽谷 观碑净尘怀——赵春圃书法工作室田野考察行记 系列之三《西狭颂》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山川至西狭,天地皆壁立。

谁凿混沌天,而无斧痕迹?

       踩着清晨的金光,还没得及细细回味“马占祥馄钝”淳厚的香味,工作室一行人的眼球就被面前这座雄伟壮观的三楹彩绘汉阀门夺走,从成县辗转西行十余公里,我们终于进入了清幽绮丽的鱼窍峡中,来到这天地壁立的天井山麓的大门口。

青山崔巍藏古基,李翕不见空余碑。

       华堂重构犹隐雾,今日一游还好奇。        

       穿过大门,正中是唐代样式的展览大厅,门上匾书“汉代摩崖艺术馆”为我省著名书法家黎泉所题,黑质金文,古香古色。大厅内存成县《西狭颂》、陕西汉中《石门颂》、略阳《郙阁颂》“汉三颂”原拓。


竹凉人迹悄,飞鸟俱鸿蒙。

谁知万壑响,出自微泉淙?

       出了展厅,沿着竹阴小道前行,前观连山折叠对峙,青岩砌成,高俊秀美;身侧一峡黄波蜿蜒南行,明灭不定,远处没于群山。


空翠风不卷,气与诸天通。

溪山各无言,垂瀑万峰中。

       峰回路转,玲珑古朴的德惠桥卧波于前,仄径横转,只容一人通行,桥侧山崖绿树层叠,青岩重砌,小巧别致的人字瀑飞流直下,一泓清流似锦缎在云天之上悬挂,如珠帘于青山之间滑落,水花飞溅,荡起层层雾气,蒙蒙细雨般弥漫而来,拂面而过,飘逸出一种清新淡雅的韵味,洗去大家一路的风尘。


身已陟云梯,前山犹万仞。

千崖狞相向,一壁石怒生。

       过了德惠桥,弯着腰穿过躬身岩,顺山势蜿蜒而上,一路行来危峰突起,怪石嶙峋,如龟似鹰,奇形怪状,不一而足。大小山崖,墨泼青染,像一块巨大的彩条布自天而垂,时有巨岩倾斜而下,若大厦将倾;时有山崖如刀劈斧斫,咄咄逼人;或而形似折扇,或而状如书册,峰峦叠嶂,错落有致,犬牙交错,相映成趣。

峡围碧玉裹青天,栈道凌虚迸出泉。

且问牧守今何在,人间胜迹留千年。

       自怀耿亭起,工作室一行就踏上了通往谷内的唯一通道——依涯栈道。西峡的栈道临空而建,奇险婉转,各抱地势,错落有致。东汉时期,这一带森林茂密,崇山险峻,去武都郡几乎无路可走。李翕作为郡太守,率领民众在这峡谷中开山凿石,修出了一条通道。细观崖壁,隐约还留有当年栈道的石窝,可想开凿之艰巨。路通之后,人们在岩石上刻写文字,为他歌功颂德,就是《西狭颂》。



文章谁黑白,首尾自参商。

人生异坚石,抚汝重苍茫。

       怀耿亭东侧峭壁,有一仿古碑亭,内置《汉武都太守耿勋碑》摩崖碑刻,此碑刻于东汉熹平三年,即公元173年。高230厘米,宽206厘米,阴刻十二行,计四百余字,可惜,随着岁月磨砺,碑文已大半剥蚀,字迹不清。

       据有关资料介绍,耿勋在东汉末年的社会极度危机和动乱中,清廉执政,体恤百姓,秉承“哀闵垂恩,猛不残义,宽不宥奸,熹不纵慝,威不戮仁,赏恭罚否”要义,在民众艰难困苦,暴雨成灾,稼穑维艰时,身冒酷暑炎热,巡行穷匮,开仓振灾,发田与民,劝勉农时,减免赋税,严惩贪官,而致百姓乐业。这种济世安民的高尚情怀,使得眼前的碑文越发厚重苍茫。

       关于《耿勋碑》,赵春圃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细致的观摩考证。据考,因为地僻道荒,此碑至宋孝宗年间才访录于简册,清朝道、咸、同、光间大显于天下,学士名公倾其风神者众多。其中,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耿勋、郙阁古茂亦相类。”杨守敬以为:“与西狭颂,郙阁颂相似,而稍带奇气。”全碑释文以《隶续》所录为底本,并以《金石萃编》、《陇右金石录》及清儒诸说为参校,漫漶中可见一代英物概貌。

入谷几千曲,穿云将万重。

时时乱石间,洄潭卷天容。

       离开碑亭,踩石踏溪而过,行百米,眼前一阔,但见壁立千仞,两山之间的响水河,在峡谷中潺潺绕行,自高峡而出,汇成甘堂湖。幽径臂挽着湖水,山崖盛满绿意,在这里,才体会到西峡颂景区的绝色,不仅有险奇,还有如此的秀美宁静。


光怪灵潭气欲春,波平浪静一轮存。

镜连五色龙成彩,珠映千鳞月映痕。

       绕甘堂湖徐徐前行,经水磨房,穿折扇岩,忽而崖北,忽而崖南的曲折栈道把我们带到“黄龙潭”,传说古代有黄龙自潭内飞出,故名“黄龙潭”。鱼窍峡的水态这里为最,一泓中流,迥转、飞扬、旋卷,跌宕多姿。水势变幻,为湍、为瀑、为池、为潭。潭不大但澄黄幽深,天光云影,青岫苍树,古栈遗迹,尽映其内。潭上有观景台,可一览峡中幽景,据说每当皓月临空,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犹如仙境,成县八景“龙潭映月”即由此而来。

客踞潭中砥,伫立听石濑。

相邀沿桥去,步入空明内。

       横跨两崖的怀英桥,据闻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93年,一名普通的陇上工人杨世俊,为抢救落水记者,奋不顾身的跳进深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纪念这位英雄,《甘肃日报》社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桥,起名“怀英桥”,以缅怀和铭记这位新时代的楷模和英雄。栈道绕于绝壁,桥栏枕着碧水,工作室一行或在崖壁间汲泉而饮,或于溪涧中静闻石濑,或立怀英桥听风缅怀,一边体会天地间的山水灵韵,一边追寻这自然灵气中蕴含着的崇高人文情怀。

情难状碧空,碑亦浮元气。

莹然一寸心,苍苍照天地。

       黄龙潭的南崖上方翼然一座飞檐凌空、古朴挺拔的古建筑,便是《西狭颂》碑亭,也是工作室一行的最终目的地。大家手扶铁索,脚蹬山崖,攀援至西峡颂碑亭,迎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两座崖碑,摹勒刻石“西狭颂”三个大字为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题字。

       登上碑亭,隔着玻璃护栏,可以清楚地看到《西狭颂》碑文。摩崖发着烁烁黑光,厚重朴实。工作室中很多人是初次看到,都感到无比震撼,激动不已。

         东汉建宁四年,即公元171年,下辨道(今成县)百姓为了颂扬太守李翕率吏民兴修西狭栈道,造福于民的德政,由当地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仇靖书丹并在鱼窍峡崖壁上镌刻了《惠安西表》摩崖颂碑,俗称《西狭颂》。



       工作室一行在赵春圃老师的指导下对照资料进行观摩学习。《西狭颂》全碑刻在崖体凹进处的石壁上,长340厘米,高220厘米,上有“惠安西表”4字篆额。正文阴刻20行,385字,每字大小约7厘米见方;颂文后有阳刻小字题名12行,共144字,每字约4厘米见方。纵观全篇,除了记叙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屡任地方行政长官的卓越政绩,主要颂扬了他率领民众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的德政。碑文写道:“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两山壁立,隆祟造云。下有不测之溪,厄窄促迫,财容车骑。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颠覆随坠之害,过者创楚,惴惴其栗。君践其险,若涉渊冰。”描绘了西狭山路的险阻。接下来的文字,叙述了李翕由感叹而下令有关官吏奋力修路,凿崖清障,削高垫低,截弯取直,终于开通新路,行人欢腾,歌功颂德等等。

       碑文的右侧是《五瑞图》,刻着黄龙、白鹿、嘉禾、甘露和木连理5种图像,线条流畅,古朴生动,是汉代绘画艺术中的珍品。,古人称之为“嘉禾”;图右下方大树下面有一人,手捧容器上承,表示天降甘露。此图是说,李翕当年做官时,德政卓著,于是出现五种吉祥征兆,昭示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方太平,安居乐业的景象。《五瑞图》是对《西狭颂》的形象补充,二者联系起来看,图文相应,虚实相生,是东汉摩崖石刻艺术中图文并茂的佳篇奇构,当地人把它们合称《黄龙碑》。碑刻四周还有宋代元符、乾道、淳熙年和清代光绪以及民国年间一些名人访古题刻。

         《西狭颂》摩崖的另一珍贵之处,在于它保存完好。汉隶书法“三颂”中,《石门颂》原在陕西汉中市北褒谷石门西壁,1971年因整治褒河而被切割迁移,现在藏于汉中市博物馆中,碑文已有相当程度的破损。《郙阁颂》碑石古代就已磨损,明代曾经重刻,早已不是本来的真迹。即便如此,又迭遭破坏,文字残损严重,能清晰辨认的字仅是原文的一半。历经1800多年,唯一《西狭颂》在原来的位置上保存完整,风采依旧。细观碑文,书法奇绝,画艺精湛,文图并茂,珠连壁合,在汉碑中别具一格,异采独放。国际知名学者霍松林教授评为“天下隶书第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振濂博士誉为“汉代山林书风的代表”,日本专家学者称为“汉隶的正宗”、“汉代摩崖的最高杰作”。其书法古朴方劲,刚健整饬,用笔多方笔起收,少做提按,取中锋行笔,兼参侧锋作波磔,尤其是笔画转折处外方内圆,方处棱角分明,圆处刚劲深含拗力,篆意楷形,既严劲又灵动。杨守敬评其:“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徐树钧则说:“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非复可以寻常蹊径探者,在汉隶中别饶意趣”。

       赵春圃老师从书法角度,追根溯源,对碑文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讲解。东汉建宁四年即公元171年,距秦始皇统一后推行“书同文”的小篆字体已有近400年,其时,官方通用文字已由“秦篆”完成了向“汉隶”的过渡,呈现出规整、匀称、中和的成熟之象。《西狭颂》书体规范、方圆饱满、曲直变换、舒展多姿,已具波磔之笔法,但不少字还有篆书结构。结体方整雄伟,庄严浑穆,笔力稳健,兼备蓄势待发之气韵,于方整中又带圆融,敦厚笃实,气韵浑厚,气魄宏伟,堪称隶书之典范,汉隶之正宗,在中国书法史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特别是近现代的书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备受历代书家推崇。工作室凡研习隶书者,多必用心临摹此帖,细细揣摩汉隶之神韵。今后,它仍然是研究、观摩、领悟、修习的圣地,具有历久弥珍的永恒魅力。

仰视峡中天,俯瞰思飘坠。

请谢世网尘,和枕白石睡。

       从怀英桥以西,峡谷还在延伸,出碑亭,经巨石峡、天井山吊桥,一路行过,眼中已无风景,一行人脚踩栈道,神游虚空,满目还是那雄迈静穆的碑文,脑海中依稀浮现的还有一千八百年前太守李翕那执政为民的高大身影。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峡谷的幽深清静,西狭颂碑文的古朴沉着,李翕、耿勋的伟大情怀,梵音一般渗入我们的每一根血管,潜入我们的每一个细胞,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里,让我们堆满尘杂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洗涮和涤荡。在回去的路上,工作组一行选了一块与山崖相接的白石,打开四肢,卧于其上,把自己的灵魂和躯体置于这天地间纯粹的壮美与寂远,耳畔似有大音回荡,心与大地的脉动契合,自然与人文的大美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弥久激荡,萦萦不绝...

                  

                                丙申蒲月汪岩写于石泉居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