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为咱厝这个国宝点赞!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入围“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喜讯!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5项考古发现入围终评,其中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名列其中。

这也是福建省唯一入围的项目!

在此表示祝贺!!



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新初评结果揭晓

25项考古发现入围终评

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于3月9日揭晓。评选活动办公室共发出选票213张,收到有效选票185张。根据投票结果,排名前25项入围2016年度终评。其中,得票第一的项目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获得179票,第25名的得票数为91票。

本次入围的25项考古发现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陕西、湖南、山西、新疆、安徽各有2项入围终评。在地域、时代等方面较往年更加均衡,遗址类型在更加多样化的同时有突出的亮点。

首先,20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历年入围省份中是最多的一次,没有出现“考古大省”三、四项入围的情况;从地域分布看,全国几个大的地区均有项目入围,东西部数量差别不大,南北方数量基本持平。近几年比较火热的少数民族边疆考古入围项目占总数的20%,说明这些地区的考古工作势头不减。

其次,入围项目的年代分布较为均衡。旧石器时代占有4项、数量较往年明显提升;新石器时代4项、先秦考古7项,占总数60%,秦汉及之后的占40%,和去年基本一致,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中国考古在年代上的特点。

随着中国考古的不断拓展,遗址类型的多样化也同样反映在入围的项目中。本次入围的项目除了传统的居址、城址、墓葬、窑址等遗址类型外,还有祭祀遗址、冶铸遗址、城市水系遗址等类型。值得一提的是,反映古代手工业的重要遗存,陶瓷窑址有3项入围,多于往年;冶铸遗址更是异军突起,多达4项,手工业考古入围项目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强。这是近年以冶金考古为代表的古代手工业研究持续加强,科技考古不断发展,多单位、多学科通力协作的直接结果。

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入围终评项目
(以时代早晚为序)

⬇⬇⬇


1     湖南沅江赤山岛旧石器遗址和西洞庭盆地旧石器遗存

2     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

3     西藏尼阿木底旧石器遗址

4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

5     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

6     四川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境)先秦时期聚落遗址群

7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8     云南通海兴义遗址

9     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

10   新疆伊犁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11   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

12   新疆青河三道海子遗址群

13   山东曲阜鲁故城遗址

14   江苏镇江孙家村吴国铸铜遗址

15   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

16   陕西西安汉唐昆明池水系

17   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

18   河南洛阳西朱村曹魏墓

19   安徽当涂“天子坟”孙吴墓

20   山西太原蒙山开化寺佛阁遗址

21   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

22   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

23   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

24   内蒙古开鲁辽代皇族墓葬

25   湖南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


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

(发掘单位:福建博物院)

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位于泉州市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西南面的一座山坡上,当地人称“苦寨坑”,海拔高度约674米窑址于2015年发掘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对周边开展区域调查时发现 并分别于2016年1月、2016年11~12月对其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约350平方米。

通过考古发掘,共揭露9座有叠压打破关系的窑炉遗迹。均为典型的龙窑,一般通长约4米,宽约1米;窑炉均依山而建,沿着山坡向上掏挖洞穴而成,分布密集,上部窑炉叠压打破下部窑炉,因此,早期窑炉破坏严重,窑顶基本无存,仅存窑壁和窑底。现以保存较好的几座窑炉遗迹进行具体介绍:

Y2 位于发掘区的南侧,东侧邻Y9,南侧叠压Y1窑尾,窑头朝向西南。窑炉斜长2.71米,宽1~1.05米,窑壁残高0.10~0.21米。火膛位于窑室前面,平面呈凸字形。火膛前工作面底部堆积为一层,靠近窑室部分表面为红烧土烧结面,并有一层厚约1厘米的碳层。窑壁烧结度不高,呈黄褐色,不见窑汗。窑室底部垫有黄褐色窑砂,厚约0.24米,上面有一层厚0.05米的倒塌红烧土堆积。

Y5 位于发掘区的北部,西侧与Y6相邻,东侧与Y7相邻,火膛叠压 Y3窑室之上。窑头朝向西南。窑炉斜长3.3米,窑室前部内宽1.01米,中部内宽1.05米,尾部内宽1.11米,残高0.10~0.40米。火膛位于窑室前面,平面呈凸字形,火膛前工作面底部堆积有四层,厚0.86米,每层表面均有一层厚约1厘米的碳层。

窑窒底部堆积分为四层,厚0.63米。均为砂土,呈黄褐色或红褐色,夹杂大量灰白色、灰黑色风化石颗粒。

Y6 位于发掘区的北部,东南侧与Y5相邻,火膛工作面叠压在Y5窑室之上。窑头朝西南。窑炉斜长3.32、宽1.15~1.20、残高0.55~0.70米。火膛位于窑室前面,平面呈凸字形。火膛工作面堆积分为七层,厚1.34米。

Y9 位于发掘区的南侧,西侧与Y2相邻。窑头朝向西南。窑炉斜长3.75、宽0.93、残高0.22~0.40米。火膛位于窑室前面,平面呈凸字形。火膛前工作面堆积分为四层,厚0.25米。每一层工作面上均有一层厚约1厘米的碳层,与窑室交接处有红色烧结面。窑室前部底堆积分四层,均为黄褐色砂土,里面夹杂有瓷片、红烧土块等,厚约0.38米。

出土器物

出土器物以陶瓷器和窑具为主,陶瓷器中,原始青瓷所占比例约为25%,印纹硬陶占比约60%,窑具占比约15%。陶瓷器形主要有尊、罐、钵、壶、纺轮等。原始瓷胎为灰胎,质地致密。施釉多不均匀,釉层较薄,大部分器表有凝釉现象,釉色多呈青绿色、青灰色,少量呈青褐色。外壁一般施满釉,内施釉至口沿或颈部。窑具只有圆形垫饼一种,大部分只有一面有垫烧痕,部分两面有垫烧痕。

值得注意的是,窑址里出土的大部分陶瓷器以及垫饼残片均被人工有意识的打击过,因此发现大量刃部较为锋利的陶瓷片,很多陶瓷片上还可见打击痕迹。

原始瓷与印纹硬陶装饰技法与纹饰相同,采用刻划、拍印、戳印、堆贴、镂空等手法,纹饰有弦纹、菱格纹、方格纹、直条纹、圆圈纹、篦齿纹、凸棱纹等。大部分器物外壁均有纹饰,腹部拍印方格纹、菱纹、直条纹为主,肩部戳印圆圈纹、锥刺纹,并间以弦纹、篦齿纹等。大部分垫饼亦拍印有直条纹,少量方格纹和菱格纹。

年代与意义

从窑炉里采集8个碳样品,经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测试,苦寨坑窑址年代最早公元前1749年,最晚公元前1497年。即最早可到夏代中期,最晚到商代中期。

苦寨坑窑址是我国目前已知烧造最早原始青瓷的窑址之一,与浙江地区夏商时期的原始青瓷窑址相比,两者无论是窑业技术,还是产品,均有较大差别,应无直接承袭关系。在苦寨坑窑址周边区域调查过程中,2公里范围内已发现10余处规模较大的夏商时期的窑址群。苦寨坑窑址为研究我国原始青瓷以及龙窑起源提供了新的材料。

此外,在同属晋江流域的泉州丰泽区、南安市、永春县、安溪县等许多遗址中均发现大量与苦寨坑窑址产品相同的陶瓷器标本,晋江流域应该是这二处窑址产品的主要消费目的地。在闽江下游的平潭壳丘头遗址中也发现少量与苦寨坑窑址相同的原始青瓷,因此,苦寨坑窑址的产品有可能向北传播到闽江流域。


让我们一起

为咱厝这个国宝点赞!!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