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假如我的女儿是江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综合新闻报导,我们先来对案情作简要回顾:

 

(1)  江歌(女),19923月出生于青岛,1岁半时,江歌的母亲与父亲离婚,从此由母亲独自含辛茹苦抚养长大。后来江歌赴日留学,有要好的老乡与同学刘鑫(女)。

(2)  在日留学期间,江歌原本在东京中野独自居住,后来同学刘鑫因与其男友陈世锋分手,随后搬来与江歌同住。之后陈世锋不想与刘鑫分手,遂多次前往江歌的住所骚扰未果。

(3)  2016113日凌晨,江歌与刘鑫在住所公寓楼前遇到再次来骚扰的陈世峰,三人很快发生争吵。

(4)  随后江歌叫刘鑫先进房间,自己继续与陈世峰争吵,并阻挡陈世峰进屋。

(5)  接着,刘鑫和邻居听到了江歌的惨叫声。但刘鑫却因恐惧躲在房间里没有出来,直到警察赶到,才发现江歌倒在走廊里,脖子被刺数刀,直冒鲜血,陈世峰早已逃离现场。最终江歌失血性休克死亡。

 

江歌为保护刘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刘鑫听到江歌在门外被刺时的呼喊却没有及时出来。不仅如此,事后刘鑫还极尽所能撇清与案件的关系,更连同其父母对江歌的母亲恶语相向。此情此举,令世人心寒。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经过一年的持续发酵至今,由此引发一场关于道德、道义的大讨论与口诛笔伐。不少网友因此表示:如果是我的女儿,我宁可不要这样的善良。

 

昨天晚饭时间,孩子她娘也以此告诉已经17岁的女儿:“如果你是江歌,千万不要犯傻,我们不需要你这样的善良。”

 

我放下筷子,赶紧制止孩子她娘:“善良无错,千万别误导孩子,江歌的悲剧,在于她没有掌握一项技能,那就是心理分析与突发事件应对的能力。”


 

一、危险的信号与陌生环境


不管什么样的人,大体上来说,安全感越低、控制欲越强。凡是控制欲很强的人,情绪失控的可能性乃至暴力倾向都会较常人更加明显。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引起高度警觉的危险信号。

 

从陈世峰因为感情纠纷数次纠缠以至最后拔刀相向来看,显然陈世峰有着极强的控制欲。我们注意到江歌案的过程中,而在刘鑫搬入江歌住所至江哥被害的整个时间段里,刘鑫不可能不与江歌讨论陈世峰这个人的日常表现,甚至家庭背景。我们知道,这些情况都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性格的基础。

 

3-15岁期间,父母当中两个或者其中一个脾气不好、出生于不完整家庭(父母离异、死亡或者单亲家庭)、跨代长大(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溺爱、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家庭在社区的地位较低、孩子遭受意外伤害(自然灾害、、同龄孩子的歧视),都会导致孩子不同程度的安全感低下。

 

除家庭背景外,言行举止的尖锐、决绝、刚烈、暴躁等也是判断一个人安全感低下的重要依据。

 

换言之,如果江歌通过与刘鑫的交流、面对陈世峰行凶前的数次纠缠,能对这些信息加以综合考量,并以上面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那么她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陈世峰是一个行事激烈的危险人物。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凶案发生的地点在东京。陌生的地方相比熟悉的地方而言,罪案发生的机率会更高。比如,一个小偷在陌生地方行窃的机率,就远比在老家附近行窃的机率要高。

 

注意到这两点,江歌最后一次面对陈世峰的时候,或许就会采取另一种方式而避免被害了。



二、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我们注意到江歌案的最后一幕:三人发生争吵,然后江歌让刘鑫先进屋,之后江歌继续与陈世峰争吵并阻拦江歌进屋。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怎样?

 

凡是面对情绪失控的人,最紧急优先需要处理的,并不是纠纷的本身,而是要想办法让对方高昂的情绪缓和下来。比如,江歌可以这样说(注意保持语气与面部表情的平和):“世锋,我知道你很爱刘鑫,可是你这样的做法会让任何一个女孩子害怕。反正刘鑫在这里也跑不了,我们可否到楼下找一个咖啡厅坐下来聊一聊,或许我可以帮到你?”

 

这样的话语与态度,只是缓和的第一步。如果陈世峰依约前往,那么就有机会进行第二步,行为暗示。两个人面谈时,忌讳像谈判一样的面对面,最好的方法是呈九十度的落座方法。递一杯饮料、一个放松的坐姿,都会以肢体语言的方式进一步暗示对方:情绪可以继续放缓。

 

第三步,聆听。这个过程的要点是,不要轻易打断对方,无论对方说什么。当你发现对方要说的已经差不多的时候(这个差不多的标准就是对方是否会出现重复),你可突然以提问的方式转移一下对方的注意力。比如江歌可以这么问:“听说,你是山西人?”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让陈世峰关于情感纠纷的连贯思维出现短路。当再次回到问题点上时,对方的情绪会受到有效的迟滞

 

第四步,真正通过交流寻找解决之道,或者赢得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我们来看一个成功的案例,大家就容易明白了。


三、一个完美的案例,她以女友的姿态拥抱劫匪

 

2016年,在东莞工作的小燕(化名)因准备回老家,所以想转租自己住的公寓。结果有一年轻男子借看房之名进入了小燕的住所准备打劫。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小燕并没有慌张,反而发动了心理攻势:“放心,我不会跑的,我先把银行卡给你。我相信你只是个暂时遇到困难的好人。”

 

在简单的交谈几句之后,小燕更是大胆地上前抱了抱身为劫匪的小伙子。让我们想想,孩子紧张的时候,是不是特别想大人的拥抱?事实上,这同样是肢体语言的行为暗示。

 

接着小燕提议:“我们先到楼下吃个饭,然后去柜员机取点钱给你。”劫匪同意了。进电梯下楼的时候,小燕更像普通情侣一样,挽住了劫匪的手臂。

 

出了电梯,看到小区门口的保安,小燕一把推开了劫匪,然后呼救的同时向保安飞奔……劫匪就这样被抓了。


在这个完美的案例中,我们发现什么?纵然你没有机会来判断犯罪嫌疑人的性格,但至少,在确保自身安全之前,小燕的言行举止没有任何一点会刺激到劫匪情绪的恶化。她始终只是在做一件事:“缓和对方的情绪、降低对方的戒心,最大程度降低事态恶化的可能性。”


四、另一个突发的罪案

 

201453日快8点的早上,在东莞市横沥镇的某台资电子厂车间,年仅26岁的女主管杜艳红安排入职仅一周的90后员工马海娃五一假期加班,马海娃不满,于是两人发生争吵,仅持续3-4分钟后,马海娃就用生产线上的镊子将杜艳红捅了三下,后腰那一下深达3公分,最后导致杜艳红失血性休克死亡。

 

我们来分解一下新闻信息:

其一、主管杜艳红与员工马海娃已经共事一周。

其二、他们之间的争吵仅持续了3-4分钟,马海娃就用镊子犯下重罪。

 

依江歌案所言,如果杜艳红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学知识,她有足够的时间来事先了解马海娃的性格,并保持必要的警觉。如果杜艳红懂得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她不会第一时间急于逼着马海娃在五一长假期去加班,相反,她会采取一系列的步骤来缓和马海娃的情绪。结果无非是少了一个加班的员工,但绝不会因此导致自己的死亡。

 

五、假如我的女儿是江歌

 

看新闻,。拔开表象,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汲取教训,找到可行的应对方法,以此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假如我的女儿是江歌,我会经常跟她讲心理学常识在社会交往中的应用,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假如我的女儿是江歌,我会告诉她,善良是永远值得保持的品格与温暖人心的力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死者安息。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余墨染



20年资深泛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曾于多家外企或行业内领军企业担任人力资源部门的最高管理者

曾长期为社会责任国际商务协会(BSR)、唯美陶瓷(马可波罗)等提供企业管理培训

亦为AVCJABIL、生益电子等知名大型企业提供过企业管理培训

网络写手|摄影师|生活美学研究者

明非视频及网络传媒CEO


- END -


关注明非|从无用的地方开始

微信ID:mingfeiTV

长按二维码关注明非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