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科技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还记得今年5月那场青花盛宴吗?




影影绰绰的青花瓷片墙开启了幽蓝神采的千年华章;50余件由唐至近现代的代表性文物讲述了青花瓷技术、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交融。


AR互动带领观众重走“青花瓷之路”,通过古代海上及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贸易国、遗迹等的三维复原与动画展现,生动再现了中国青花瓷海外贸易的盛况。


首创的“青花大观”魔墙更是汇集了400余件全球著名博物馆的青花瓷馆藏,海量的青花瓷图文信息,多样的分类及滚动模式,便捷的检索及互动界面,给予观众震撼的感官体验。


1.《青出于蓝》首展;2.“青花瓷之路”AR互动;3.“青花大观”魔墙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倡议,促进沪琼两地科技创新与科技文化交流,推动2017年上海科技节成果转化与输出,上海科技馆“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巡展11月5日起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展出。


此次展览在原展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与优化,文物展品更充实,展示内容更饱满,展项设计更多元。展项中新增的几张“新面孔”,更是从各个角度对青花瓷进行了诠释,让静态的文物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此次巡展中的一抹亮色。


1.《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巡展于11月5日在海南省博物馆顺利开幕;2、3 《青出于蓝》海南巡展展厅实景


展览中的这些“科技担当”均是根据主题与内容方案精心策划设计,形成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科技与文化相交融、集欣赏与创作于一体的展陈体系,是上海科技馆策展团队深挖展示内容、创新展示形式的重要体现。


发挥创意,创作一件自己的青花瓷


“创作一件自己的青花瓷”展项以艺术与文化特征为切入点,让观众在互动过程中了解青花瓷纹饰的主要类型与组合。观众可通过一体机互动界面浏览元、明、清、阿拉伯、欧洲、日本六组典型的青花装饰纹样,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搭配梅瓶的肩饰、主体纹样和圈足纹饰。在创作过程中,投影仪将观众配置的纹饰画面实时投射于3D打印制作的素坯梅瓶上,呈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创作一件自己的青花瓷”互动展项


大开眼界,寻找画作中的青花瓷


“画作中的青花瓷”互动游戏选取了十幅绘有青花瓷的画作,每张画作为一道关卡,观众可在限定时间内在触摸屏上寻找、点选画作中所有的青花瓷,任务达成则展示画作背景信息,并可选择进入下一关。


在作品的遴选上,主创团队经过多轮讨论,充分考虑作品类型、反映文化面貌、互动难易程度等要素,从大都会、大英、V&A、荷兰国立及亚洲艺术和地中海艺术国家博物馆等馆开放数据库的数万张画作中精选出十幅作品,其类型包括细密画、油画、挂毯画、水彩画、绢本描金等,分别反映青花瓷在伊斯兰、日本及欧洲等地的风靡与应用。


“画作中的青花瓷”互动游戏


换个角度,探索陶瓷中的微观世界


为了进一步深化“全景解读”的理念,呈现青花瓷中的科技元素,主创团队与美丽科学合作,选取了包括景德镇窑、建窑、均窑、哥窑、长沙窑、龙泉窑等窑口的16件仿古陶瓷标本进行显微结构拍摄,将瓷器釉面与瓷胎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放大1-1500倍,并选取具有代表性与艺术性的素材制作成灯箱片进行展示,让观众在欣赏形形色色的青花美器的同时,了解其原料、制作工艺在微观结构上与其他类型陶瓷的差异。


同时,在展览现场还特别设置了两台LCD数码显微镜,观众可自主观察由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提供的均窑釉面、断面及东晋青瓷釉面的特制光薄片,探索陶瓷器奇妙的微观世界。


陶瓷显微结构观察与灯箱展示


此外,对于青花瓷制作工序、呈色机理及古陶瓷的断源断代技术等步骤繁杂、专业度较高、科学性较强的内容,上海科技馆策展团队多次赴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


最终上海科技馆采用了实物模型、动画与纪录片相结合的方式,将艰涩难懂的科学原理、技术手段以简明、生动、易懂的方式加以诠释,让这些来自千百年前的文物不再冰冷与遥远,让观众真正走进青花瓷的“前世今生”,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科技之光。

如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也是新时期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展览以青花瓷为主题,全景解读其穿越千年流传至今的科技与文化内涵,并通过多元的现代展示技术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创新驱动、科技引领、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尝试,更是上海科技馆在上海市科委指导下积极探索担负文化使命、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进步的重要举措。


·END·


以上图文均为上海科技馆原创(除注明外)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进行授权

并注明转自上海科技馆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