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又见“启东第一楼”,人民桥“烽火楼”复建!来听听老汇龙镇人讲讲它的故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这两天,经过人民桥的市民会发现,桥西头矗立起一座全新的小木楼,古朴简约,别具一格。它就是曾被称作“启东第一楼”的“烽火楼”。目前,原址复建工程完工,预计下月正式竣工。



是不是很新奇?来,无启不有带你先睹为快


你老宅的青砖青瓦被“征”了么?

今天上午,人民桥桥西南侧,工人师傅们正在加紧砌着“烽火楼”边上的弧形围墙。12米高两层带阁楼的木结构小楼已成型,顶端四面开启的瞭望窗,标志着它的功能。



“烽火楼”当年就是被称作“启东第一楼”的消防站。据现场施工负责人朱锦标介绍,“烽火楼”复建依照它的原来模样,同时赋予更多的文化鉴赏和艺术观赏性,周边还增加了中式园林景观。


效果图


为尽可能展现原样,小楼使用的2万多块青砖和4万多块青瓦,都从启东乡村户头上收购。“这砖瓦都几十上百年的,好多比我们年纪都大。”朱锦标不无自豪地说,“虽然收购价格远远高于新砖,但能重现当时建筑,很值得。”



小楼进门处有两块拴马石叫门当,门梁上两块突起的木头叫户对,梁、柱上的花纹都是由扦花老师傅雕刻而成的。



推开厚重的木门,脚下的木楼梯吱呀作响,要不是一股新桐油味,真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到了几十年前的老屋。



登上楼顶,通过眺望窗四面远眺,除了北侧仿明清建筑的幸福岛还能收入眼底外,周边尽是高楼环绕。再也无法想象,几十年前站在这座十来米高的小楼顶望整个汇龙镇,竟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一位老伯经过此地,伫足仰望。见记者上前采访,他眼角绽开笑纹:“不见了十几年,没想到今朝会重建。”这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76岁,叫张介龙。


在他的记忆里,打小就有这座楼。那时候,整个汇龙镇就只有两条街,一条是现在的人民路还有一条是现在的幸福街,那时叫新市场。


当年的消防站


“就算是闹市也只有些低矮的铺面和草屋,所以这楼当年就是整个汇龙镇鹤立鸡群的制高点,被叫作‘启东第一楼’。”这座当年的“高楼”承担了全镇防火消灾的重要责任,后来还曾作为解放后空军的航标。“这是老汇龙镇人留存不多的记忆了。”


当年“消防志愿者”多,救火场景很壮观……

张老的话也得到了史料的印证。“烽火楼”为民间叫法,虽名不符实,遵从老一辈人的习惯,故一直沿用。



市政协新出版的《城市记忆》中有文记载:


此楼大约建于上世纪40年代初,由汇龙镇民间商会集资兴建。它坐南朝北,东望彩臣街,南眺团结街,西观镇洋市,北看幸福街和河东的民主街。内有住宿间,配有消防车等器材。值守的瞭望人员一发现火情,迅速发出扑救信号。据称,早先楼顶上有风向标和一个红色大箭头的信号牌,箭头所向就是火灾发生地,人力压缩式消防车就会在众人推动下奔向前去。



在消防瞭望楼周围的是一群义务消防人员,也就是现在的消防志愿者。解放后到上世纪50年代初,瞭望楼配了一名专职消防员,他连家带眷生活在瞭望楼里,孩子们会帮着到三楼瞭望,发现火情摇警报器。一听警报,义务消防员就会纷纷赶过来,戴上铜头盔,推出消防车,拎起木水桶,向失火点奔去,边跑还边摇动铜铃铛,救火的气氛显得非常浓烈。


网络图片


那时草房多,烧的又是柴灶,失火是经常的事。尤其是冬天,火灾频发。在几十年间,瞭望楼和义务消防员为汇龙镇区域的居民防火消灾、扑救火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瞭望楼在1968年因文化馆建设需要被拆除西头一间房,在21世纪之初因要种植河边绿草而被彻底拆除。其间,虽有多次被要求保留下来,但终因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无果。




“烽火楼”的功能早已不再被需要。而作为具有很大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它的复建,保存了启东发展的印记,唤起一座城市的记忆。



文字  STAR

摄影  旮旯  

动图  阿汤哥

编辑  小蚊子

合作  13951335600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