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安福柘溪村明清古建檐角层叠形似阶梯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订阅    






    安福柘溪村明清古建檐角层叠形似阶梯

-


    柘溪村地处江西省安福县境内,村中遍布明清时期的建筑70余栋(包括民居、祠堂、寺庙、书院、进士亭、义仓等)、各种雕花木板2000余块。柘溪村古建的建筑方式盛行于清代早期,留存至今,非常罕见。


晨报首席记者 康婧                                                  

    在江西省安福县境内,柘溪村是远近闻名的“进士村”。这座古村坐落在安福县金田乡,距离县城42公里。记者了解到,柘溪村始建于北宋,规模虽然不大,但在明清时期,村里曾出过10余名进士。现今,古村还完好保留着其旧时的格局,民居院落古老幽深,自然景观秀美如画,人文底蕴深远厚重。柘溪村还入选了“第一批中国传统古村落”,是我省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生态村。

古村三面环山

自然风貌绝佳

    柘溪村由3个小村落组成,现有村民千余人。古村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绝佳。据村民刘孟庄老人介绍,柘溪村三面傍山,北倚雄伟的天平山,东有佛山耸峙,西有龟山坐镇。在东、西两山之间,又有蛇山蜿蜒,且几条清澈的小溪自北而南缓缓泻出,是个山环水绕的“宝地”。

    周围的群山“给予”了柘溪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村庄周围的众多小山峰都是“有来头”的。旧时,当地人根据山的形貌为其命名,如龙腾凤舞、赤蛇元龟、青狮白象、金勾钓鲤鱼等,还有以十二生肖为名的小山盘踞在大山脚下。如果站在高山顶俯瞰,就会发现这里犹如天然的“动物园”。

    据安福县博物馆副馆长刁山景介绍,一般只要进入村子就可以看到“双狮拜象”的奇观。坐落在村东的两座狮子山就像两只抬头向西仰望、跪拜于地的小狮子,而对面的象形山则“伸”出了长鼻子,仿佛在接受这对雏狮的顶礼膜拜。因而当地有传说,这些山原来都是天上的动物,有位神仙觉得它们很可爱,便将它们藏在现今柘溪村所在地。后来,王母娘娘知道后,化了一碗仙水洒在这些动物身上,于是这些动物就变成了山,永远留守在柘溪村。

明清房屋数十幢

屋檐墙壁规划齐整

    刁山景告诉记者,柘溪村原名“柘木村”,始建于北宋初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曾任西凉郡守的刘楚翁卸任后在此开基繁衍,为柘溪刘氏的始迁祖。柘溪刘氏系吉安市水部刘氏的一支,其先祖为汉朝长沙靖王刘发。1000多年来,刘楚翁后裔繁衍生息于此,如今已传至第36代。前几年,村民还在村口建了一座刘楚翁纪念碑,以纪念这位开基始祖。

    柘溪村的古建筑风格独特,现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78栋,其中古民居54栋、祠堂11栋、义仓1栋、进士亭1座、宙宇2座、书院1座、书舍8栋,还有官碑、石敢当、古井、古塘、土星堆、古堤、古树等。

    据了解,这些古民居中,有一部分是清代早期的建筑,建筑特色十分明显。据刁山景介绍,柘溪村的古民居在屋檐墙角的交接处几乎都建有重檐。几层檐角重重叠叠地分布在房屋上,远远看去,就像是在墙上砌了“台阶”,别有特色。记者了解到,这种建筑方式盛行于清代早期,清中晚期已经很少能见到了。

古祠雕梁画栋

折射当年村中富庶景象

    由于柘溪村在最初的发展时期便有过完整的规划设计,因而整个村落的古建筑显得错落有致。据了解,村中现存的古建筑已有百余年历史,大部分是清代的建筑,还有少量明代建筑。其中包括全县现存最早的古民居——刘氏总祠,已有600余年历史,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位于村内“蛇形山”脚下。房屋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30平方米。外墙体砌有很多铭文砖,铭记为“柘溪瑜造”。据《柘溪刘氏族谱》记载,“瑜”即明代进士刘瑜洁,该总祠为其所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主墙体至今没有改变,屋内的梁架也保持着原汁原味,是梁架式与穿斗式结合的风貌;里面的木桶扇素面装饰,上部是芦苇秆编织的,外用白灰粉饰,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屋面坡度陡峻,彰显出宋元遗风。

    除刘氏总祠外,村中还有10余栋分祠。各分祠高门重檐、雕梁画栋,其墙体上精美的龙凤、花鸟、人物组成的浮雕图案、木刻金字牌联以及各种手迹的碑文,无一不折射出当年村中人文鼎盛、富庶祥和的景象。有些祠堂与民居并排而建,由同一道院门出入,村中老人表示,从中可以看出血缘的亲疏关系。

自古崇尚文风

建有山角书院

    柘溪村在安福县境内是有名的“进士村”,村中自古就崇尚文风,人才辈出。在村东边,建有一座“进士亭”,亭内有一块碑,碑上刻有村中历代进士的名讳和简介。

    刘孟庄告诉记者,据《柘溪刘氏宗谱》记载,进士亭建于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亭内石刻碑文的内容为“清顺治进士、通议大夫、竹菴公自记”。古村一度“科第人文、贤哲显贵”,从宋至清共出过秀才92名、举人18名、贡士1名、进士10名。

    柘溪村在科举考试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族内自古“崇文重教”的族规是分不开的,坐落在村口的山角书院便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据了解,山角书院建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书院内文昌阁和魁星楼巍然耸立,蕴含着文人学子祈愿柘溪文脉昌盛、儒风不绝的美好寓意。书院门口的半亩方塘隐喻着朱熹《观书有感》“问君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殷殷期望。

古寺古庙古书院

将村庄“夹”成三角形

    在柘溪村的众多古建筑中,白马庙和竹林寺是不得不提及的。据悉,竹林寺坐落在村东豺山腰的一块平台上,距村子中心500米,建于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占地312平方米,两栋三厅相连结构,前有院后有园,左右有侧门,青砖青瓦,庄严气派。厅内不仅保留了钟鼓楼、天井等,还保存了清安福县令刘光裕为该寺题写的木刻对联,。

    记者了解到,这两处古建的地理位置是古人有意选择的。从空中俯瞰,古寺、古庙与山角书院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倒三角形,把柘溪村紧紧“夹”在其中。为何要组成一个三角形?据刘孟庄介绍,在所有的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这也蕴含了古柘溪人希望家族稳定、生活平安的美好祈愿。


结束

精彩详细内容请点击各板块

往期回顾


@江西文化读本|第182期

@江西地理读本|第278期

@江西历史读本·第185期

@国字号古村春节带你玩转江西·江西地理读本

@匠心传世·江西历史读本特刊


责任编辑:涂晓珺

美      编:黎彦婷



晨 读 江 西 │ 一个有文化的公众号

线索征集热线:0791-88100243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