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七上期末语文寒假作业(二十六)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新页面

学业水平评价测试题(四)

 (测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亲爱的同学,准备好了吗?

如果说这试卷是蔚蓝的天空,你就是展翅翱翔的雄鹰;如果这试卷是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驰骋万里的骏马。只要你自信、沉着、放松,相信你一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一、语文基础(2+2+3+3=10分)

1.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发挥文化领军人物的作用,为我省培养了很多年轻的艺术家。

B.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成为国内首支登上世界最高峰。

C.神州九号飞船将于6月至8月间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

D.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武汉市近日开展了“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的评选活动。

 

2.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太湖游船相撞事件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游览观光的安全问题逐渐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B.不管天气特别糟糕,但是大家去看樱花的热情丝毫未减,樱花树下挤满了观光拍照的人。

C.通过对旧片翻拍现象的审视,我们不难看出目前艺术创作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D.数以千计的微博网友,用碎片化的语言记录个人生活、参与公共事件、见证社会变迁。

 

3.将下面语句按照正确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蜂胶对蜂窝内的病菌、霉菌都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

②科学家发现,原来在群蜂中有一种叫蜂胶的物质。

③它是蜜蜂清洁环境,杀灭病菌,保证蜜蜂健康的“良药”。

④蜜蜂群居于蜂箱或树洞中,空间狭小、阴暗,数万只蜜蜂挤在一起,蜂窝内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又适宜微生物的生长,但在蜂窝内储存的花粉、蜂蜜等食物都不会腐败变质。

⑤这是什么原因呢?

A.④⑤②①③       B.②③⑤④①      C.①③②⑤④        D.③①④⑤②

 

4.将“那么,忙了停一停,累了歇一歇。”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3分)

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忙与累也许是无法避免的。(A)当我们稍作停歇,伸手把过一枝梅花,此时不用再去羡慕梅妻鹤子的悠闲。(B)嗅一嗅梅花的清香,就能嗅到生活的芬芳。(C)能嗅到生活芬芳的人,四季都有花开。(D)四季的花香会让我们远离忙碌和疲惫,享受到生活的惬意与美好!

 

二.阅读理解(9+15+16=40分)

现代文阅读(一)(3×3=9分)

梳头的学问

  ①每天梳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为什么古人总是说要天天梳头?因为梳头实际上就是在梳经络。

②您看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20多个穴位,您都不用找,就这么一梳,哪块有点疼,就证明哪块有阻塞,您就反复地揉它,不知道那个穴叫什么名字没关系。因为您一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一网打尽”了。

③开始梳头的时候,您会发现,长期头痛或者胆囊不好、有乳腺增生这些胆经阻塞方面问题的人,头上一定有相应的阻滞点。经络是连着的,下面有堵的地方,它上面也堵。所以您这么一梳,就会发觉某处有疼的地方,用大拇指一点一揉,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些结节、疙瘩之类的东西,这时,您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揉开了。

④每天梳头多长时间为好呢?坚持每天300次就非常好了。有人说我有的是时间,梳3000次怎么样?那当然更好。头不怕多梳,您就记住,多梳头好处大了。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气血都是奔着头上来的,头就怕堵住了,一堵住什么心血管疾病、脑梗塞之类的问题就全来了。您把头多梳梳,头部一清爽,这些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所以梳头是能消百病的妙法。

⑤有人说:“我不敢梳头,因为头发本来就少,还老掉。”我说:“越是这样的人,越得多梳。为什么?您别怕掉头发,因为,凡是用手指头一梳就掉的头发,它根本就是在头上面浮搁着呢!您不动它,睡觉起来后也是一床,您不如干脆先给它弄下来就完了,剩下的头发就个个都是精英了。这就跟种花似的,您得把那些枯叶剪下去,别让它也跟着一块吸收营养,最后剩下的那些才是茁壮的。”

⑥还有的人说:“我也不敢梳头,我一梳头就白花花的跟下雪似的,全是头皮屑,没法梳。”他觉得越梳头皮屑越多。其实,如果能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1周,您再梳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没什么“雪花”了,而且梳完以后会看到满手都是油污污的。这说明您把堵塞在毛孔上的这些黑油(中医讲的湿气、痰浊)给梳出来了,这样当然就不长头皮屑了。

⑦梳头不但可以治疗脱发和头皮屑,还具有保健作用。当头发浓密起来后,就证明您的气血越来越足,肝肾的功能提高了。另外,有的时候我们想补补肝、补补肾,但有时直接补不到,效力达不到这个地方,怎么办呢?“诸病于内,必形于外”,人体的里面和外面是有通路的。谁是它的通路?头部就是它的通路。您经常梳梳头,就跟肝肾通上了。人不可能头发很浓密而肝肾却很弱,这是绝不可能的。头发浓密了,肝肾的功能也就提高了,这是一体的两面,只要提高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提高了。

⑧梳头时,除了头两侧,正面也要全梳。头的正面是膀胱经,是专门抵御风寒的。有的人经常容易感冒,就是风寒老进来的原因。您把膀胱经多梳梳,就不容易患感冒了。还有的人总觉得头晕,脑供血不足,什么原因?是督脉堵塞住了。督脉这条中间线,下至尾骨,与肾经相通,上行巅顶百会穴,如果时时保持通畅的话,您就会越梳越精神。(选自《求医不如求己3》,中里巴人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5.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最主要目的是        。(3分)

A.告诉读者不要小看梳头。                 B.提醒人们梳头能够发现病症。

C.介绍梳头的重要之处。                  D.强调梳头具有保健健作用。

 

6.对梳头的学问总结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梳头是梳经络。                   B.梳头能够治好心血管疾病、脑梗塞等疾病。

C.梳头可以治疗脱发和头皮屑。             D.梳头具有保健健作用。

 

7.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梳头实际上是在梳经络,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很多穴位,一梳头,哪块疼就证明哪块有阻塞。

B.头是诸阳之会,如果堵住,心血管疾病、脑梗塞之类的问题就都来了,多梳头就能够完全解决。

C.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头l周,把湿气、痰浊给梳出来,就能治疗老掉发的毛病。

D.依据“诸病于内,必形于外”的理论,—个人如果头发稀疏就证明他的肝肾功能非常虚弱。

 

文言文阅读(3×3+6=15分)

围魏救赵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国都城)。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日:“彼三晋(晋,山西简称,“三晋”这里指魏国)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被称作是胆怯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指《孙子兵法》),百里而趣(同“趋”,追逐的意思)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兼行逐之。孙子(孙膑)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zhuó)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子度其行   估计                                      B.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露出白色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约定             D.乃钻火烛之         蜡烛

 

9.下列句中加点的“乃”与例句中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乃弃其步军

A.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B.乃钻火烛之     C.乃自刭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0.下列不属于庞涓惨败马陵道的原因是哪一项        。(3分)

A.孙膑令齐军减灶,迷惑了庞涓,坚定了庞涓悍勇骄纵轻敌之心。

B.庞涓率轻装部队长途奔袭,犯兵家大忌:“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C.孙膑深知庞涓的用兵,诱其深入后,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D.庞涓固执己见,到死都执迷不悟,不知道战争是要知彼知己的。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句3分。)

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⑵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现代文阅读(二)(4+3+4+5=16分)

雁阵高飞

蓦然听到雁阵的鸣叫者,循声望去,一队大雁高飞,不久便消失在茫茫的天际了。

这是我回到老家的第一个傍晚,西天的彤云渐渐黯淡,黄昏渐浓,不意竟于此时看见雁阵。雁过后的大地一片沉寂,也一下子变得无限空阔,我好像已经数十年没再听到过大雁的叫声了。

印象中,大雁只是我童年的鸟儿。

我的家在黄河故道上。故道,实际上荒滩居多,数百年前,黄河改道而去,留下了宽达七八里厚达四五米的黄沙。其后渐有人家定居,种果树和庄稼、但中间始终有一道残水,如摇晃的大镜,我们习惯性地叫它河底,那里遍生芦苇、蒲草、荆棘,是鸟、鱼和儿童的乐园,也是迁徙中的大雁最理想的客栈。

我的家离河底有二里路,我们放羊的时候时常走到那里,把羊放在水边啃草,然后去游泳或摸鱼虾。水宽的地方,芦苇丛深达里许,没有好的水性和胆量不敢深入。到了秋末,水寒,人不能再游入。芦花白了头,风一吹,像无边无际动荡的白雪,时而大雁栖息其中。但栖息中的大雁很难被看到,偶尔能听到它们咕咕的叫声,那里变得幽深而神秘。

大雁之美,在于它的飞行,也即雁阵之美。雁阵高飞,一般是在早晨或者傍晚,也有在夜间飞行的,难以被看到。傍晚的雁阵,总是给人以苍茫之感,特别是在行风沙的时候,一串雁唳,让人的心底无限肃穆,而在早晨,在灰蓝色的背景下,映衬着晨光,它们像一粒粒发光的珍珠,使人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飞行中的大雁,看上去很小,飞得也不显快,那只是它们飞得太高的缘故。

雁阵之美,还在于它能给人以遐想和无限诗意,依稀记得小时候,在秋天的山野里看着列队前进的大雁会天真地背诵着:“秋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长大后接触到了更多的有关大雁的诗文,,望断南飞雁”,陆游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以及“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等等。这样的诗句,即便只是纸上的诵读,也已有苍凉之美遍袭心胸。

雁阵之美,还在于它能给现实生活提供哲思。有研究表明,雁阵的飞行能比单飞的雁提高22%的速度,因为飞行中的雁两翼可形成一个相对的真空状态,头雁没有真空,无法讨巧,但却是不停轮换的。为群体共同的目标精诚合作和甘于牺牲,这确实值得作为有思想的人类深思。

那时候,村子里也有猎雁的人,他们事先就在芦苇丛中埋伏好,待雁群毫无防备时突然将其轰起,当它们刚离水面时开枪。那是一种自制的土枪,打的是铁砂,有的人一次能打下数只或十数只。

但雁阵越来越少了,这与人们的捕猎有关,也与环境的恶化相关。前些年,村南的荒滩上建了几座小化工厂,芦苇消失,水也恶臭不堪。再一个原因是我调到了城市工作。在钢筋与混凝土统治下的都市里,谁去理会就在我们的头顶上,有那么一群大雁在悄悄地飞过;即便偶尔抬头,雾蒙蒙的天空早已遮挡得什么都看不到了。

所以,这次回家能够看到雁阵真的是一种福分。长风万里,雁阵高飞,天地悠悠任它们翱翔。但天空不是它们的家,今夜,它们会降落在哪里?

 

12.作者这次回家“看到雁阵”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概括说明。(4分)

                                                           

                                                           

13.“芦花白了头,风一吹,像无边无际动荡的白雪,时而大雁栖息其中。但栖息中的大雁很难被看到,偶尔能听到它们咕咕的叫声,那里变得幽深而神秘。”这句话描写了大雁的栖息环境,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3分)

                                                           

                                                          

14.在作者看来。“雁阵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说明。(4分)

                                                            

                                                           

15.文章第二段说“我好像已经数十年没再听到过大雁的叫声了”,请探究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5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15岁那年,在《一生的志愿》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登上珠峰等)。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其中的106个愿望。有人问他是凭什么将许多“不可能”踩在脚下的,戈达德笑着说:“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接下来,就只需要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好了。”

是的,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或见闻吗?请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学业水平评价测试题(五)

 (测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亲爱的同学,准备好了吗?

如果说这试卷是蔚蓝的天空,你就是展翅翱翔的雄鹰;如果这试卷是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驰骋万里的骏马。只要你自信、沉着、放松,相信你一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一、语文基础(2+2+3+3=1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B.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C. 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D. 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17年来,北京大学保安大队出了300多名大学生,其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

B.以“创意的力量”为主题的2011武汉双年展在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隆重开幕,它展现了武汉创意领域的最高实力。

C.武汉市拟于2012年2月1日前新增出租车1317辆,此次新增出租车将采用新的运营机制,以从根本上解决服务质量低、管理难。

D.目前,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经达到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全年的一半左右。

 

3.将“因为你自己也有着同样的弱点、不幸、失败、缺陷”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地一处是        。(3分)

(A)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在平时的生活中,(B)我们就不应该对别人的弱点和不幸抱一种嘲笑的态度,(C)不应该对别人暂时的失败、某些缺陷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D)你没有任何理由对别人居高临下,鄙视或蔑视别人,没有任何理由伤害另一个人。

 

4.下面句子还原到语段中正确的位置为        。(3分)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A)作为学者和诗人的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深刻印象的。(B)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C)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D)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二.阅读理解(9+15+16=40分)

现代文阅读(一)(3×3=9分)

中国的年文化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

西人的年节,大致是由圣诞到新年,前后一周;中国的旧历年(现称春节)则是早早从吃一口那又黏又稠又香又热的腊八粥时,就微薄地听到了年的脚步。这年的行程真是太长太长,直到转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在狂热中才画上句号。算一算,四十天。

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农家的事,以大自然四季为一轮。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或者说,年是一种强化的生活。

这样,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平日竭力勤俭,岁时极尽所能,缘故是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过年是人间生活的顶峰,也是每个孩子一年一度灿烂的梦。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崇拜物。那么中国人崇拜什么?崇拜太阳?崇拜性?崇拜龙?崇拜英雄?崇拜老子?崇拜男人?崇拜祖先?崇拜皇帝和包公……非也!中国人崇拜的是生活本身。“过日子”往往被视为生存过程。在人们给天地间的诸神众佛叩头烧香时,并非信仰,亦非尊崇,乃是企望神佛降福人间,能过上美好又富裕的生活。这无非借助神佛的威力,实现向往,至高无上的仍是生活本身。

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等到过了年,人们走出这年所特有的状态,回到生活里,年的感觉也随即消失,好似一种幻觉消散。是啊,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于是,无论衣食住行,言语行为,生活的一切,无不充溢着年的内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且不说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吊钱、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灯谜、花会、祭祖、拜年、压岁钱、聚宝盆等等这些年的专有的物事,单说饺子,原本是日常食品,到了年节,却非比寻常。从包饺子“捏小人嘴”到吃“团圆饺子”,都深深浸染了年的理想与年的心理。

而此刻,瓶子表示平安,金鱼表示富裕,瓜蔓表示延绵,桃子表示长寿,马蜂与猴表示封侯加官,鸡与菊花都表示吉利吉祥……生活中的一切形象,都用来图解理想。生活敷染了理想,顿时闪闪发光。

对于崇拜生活的民族来说,理想是一种实在的生活愿望。

生活中有欣喜满足,也有苦恼失落;有福从天降,也有灾难横生。年时,站在旧的一年的终点上,面对一片未知的生活,人人都怀着这样的愿望:企盼福气与惧怕灾祸。于是,千百年来,有一句话,把这种“年文化心理”表现得简练又明确,便是:驱邪降福。

这样,喜庆、吉祥、平安、团圆、发财、兴隆、加官、进禄、有余、长寿等等年时吉语,便由此而生。这些切实的生活愿望,此刻全都进入生活,无处没有这些语言,无处不见这些吉祥图案。一代代中国人,还由此生发出各种过年方式,营造出浓浓的年的环境与氛围。长长四十天,天天有节目,处处有讲究,事事有说法,这色彩与数字都有深刻的年的内容,这便构成了庞大、深厚、高密度的年文化。

年是自然的,年文化是人为的。它经过精心安排,比如,年前一切筹备的目标都是家庭,人也往家里奔,年夜大团圆的合家饭是年的最高潮;过了年,拜年从家庭内部开始,到亲戚、再到朋友,逐步走向社会;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就纯属社会活动了。这年的行为趋势,则是以家庭为核心,反映了对家庭幸福的企望与尊爱。

年文化又是极严格的。它依照自己特定的内涵,从生活中寻找合适的载体。拿物品来说,苹果代表平安,自然就成为年节走红的礼品;梨子有离别意味,在岁时便被冷落一旁;年糕可以用来表示高高兴兴,它几乎成了年的专利品;而鞋子与邪字谐音,便在人们口中尽量避免提及。年,就这样把它可以利用的一切,都推到生活的表面,同时又把自己深在的含意凸现出来。故而,年文化十分鲜亮。

浓浓的年文化,酿出深深的年意年味。中国人过年追求这种年意与年味,当然也就去加强年文化了。

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十分有趣,比如闹水的龙和吃人的虎,都很凶恶,但在中国的民间,龙的形象并不可怕,反而要去耍龙灯,人龙一团,喜庆热闹;老虎的形象也不残暴,反被描绘得雄壮威武,憨态可爱,虎鞋虎帽也就跑到孩子身上。通过这种理想方式,生活变得可亲可爱。同样,虽然生活的愿望难以成真,但中国人并不停留在苦苦期待上,而是把理想愿望与现实生活拉在一起,用文化加以创造,将美丽而空空的向往,与实实在在的生活神奇地合为一体。一下子, 生活就变得异样的亲近、煌煌有望和充满生气了。这也是过年时我们对生活一种十分特别又美好的感觉。

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人对生活的崇拜。

中国人不把理想与现实分开,将理想悬挂云端,可望而不可即;而是把物质的和精神的生活视为一体,相互推动,相互引发,用生活追求愿望,用愿望点燃生活,尤其在新春伊始,企望未来之时,这种生活观被年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和无限迷人。

一代代中国人就这样,对年文化,不断加强,共同认同,终于成为中国人一股巨大亲和力和凝聚力之所在。每一次过年,都是一次民族文化的大发扬,一次民族情结的加深,也是民族亲和力的自我加强。于此,再没有别的任何一种文化能与年文化相比。

年文化是与民族共存的文化。

然而,应当承认,年文化受到空前猛烈的冲击,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西方文化的冲击。现在中国人的家庭中,年轻人渐渐成为一家之主,他们对闯入生活的外来文化更有兴趣。二是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行为多了,节日偏爱消闲,不愿再遵循传统的繁缛习俗。三是年文化的传统含义与现代人的生活观念格格不入。四是年画、鞭炮、祭祖等方式一样样从年的活动中撤出。有一种说法,过年只剩下吃合家饭、春节电视晚会和拜年三项内容,而拜年还在改变为“电话拜年”,如果春节晚会再不带劲,真成了“大周末”了。

没有年意了!没有年味了!恐怕这是当代中国人一种很深的失落,一种文化的失落。

可是,当我们在年前忙着置办年货时,或者在年根底下,在各地大小车站,看着成千上万的人,拥挤着要抢在大年三十回到家中—— 我们会感到年的情结依然如故,于是我们明白,真正缺少的是年的新的方式与新的载体。

是我们自己把年淡化了。

如今,春节已是一半过年,一半文化。但由于长久以来,一直把年文化当做一种“旧俗”,如今依旧不能从文化上认识年的精神价值,所以在年日渐淡薄之时,我们并无忧虑。难道只有等待社会文明到了相当程度,才会出现年的复兴?

复兴不是复旧,而是从文化上进行选择与弘扬。现在要紧的是,怎样做才能避免把传统扔得太快。太快,会出现文化上的失落与空白,还会接踵出现外来文化的“倒灌”和民族心理的失衡。

建设年文化,便是一个太大的、又不容忽视的文化工程。

 

5.作者写作本文的最主要目的是        。(3分)

A.中国年文化的前世今生                                       B.中国年文化的复兴创新

C.中国年文化的城乡差异                                       D.中国年文化的变革原因

 

6.下面的表述与文本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年是自然的,而年文化却是中国人崇拜生活本身的一种表现。

B.中国年的行为趋势,是以家庭为核心,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幸福的企望与尊爱。

C.中国年文化受到多方面的的冲击,这是年文化和国民精神、物质追求的进步。

D.每一个中国年,都是一次民族文化的大发扬,一次民族情结的加深,也是民族亲和力的自我加强。

 

7.下面的情境描述与文本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乡下的姥姥家从腊八起就开始准备年节的什物了,有剪纸窗花、年糕腊肉等。

B.奶奶叮嘱外出拜年的明明一定要恭贺亲朋好友“新年快乐!”。

C.除夕夜,小燕家围坐在餐桌吃团圆饭,看CCTV的春晚,小燕用手机给在岗值班不能回家的小叔短信拜年。

D.大伟一家腊月二十八在家乐福购齐了过年的所有物品,爸爸深情地说:“过去条件差,没过个富实年,今年一定能过个富实年了!”

 

文言文阅读(3×3+6=15分)

陶渊明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 融然④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⑤畜:同“蓄”。⑥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学善属文    属于    B.任真自得   率真  C.未尝有喜愠之色   恼恨  D.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停止

 

9.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其自述如此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其如土石何?

 

10.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陶渊明性格的是        。(3分)

A.居住、穿着简陋,也不以为然。                    B.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  

C.见酒就喝。                                      D.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共6分,每句3分。)

⑴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二)(4+3+4+5=16分)

戈壁风骨

那一年冬天,酷冷奇寒。我沿着长长的铁轨,追逐着冰冷的日光走进青藏高原深处,听风在空荡荡的大戈壁滩上嘬出尖厉的哨音,看到独行侠般突隐突灭的黄旋风,真是悲壮又苍凉……

在我的朋友、养路工沙海的小屋里,喝着墨汁般浓酽又滚烫的茯茶,那温暖一下融化了我……

沙海忙碌着给炉子添火,添的不是煤,而是一个奇特的树根。我从未见过这种东西,它与一般树根不同,呈淡黄色,光滑又丰腴,使人极想触摸。它的木纹丝丝缕缕,如整齐的钢丝,又如大山的断层皱褶,仿佛沉淀了许多年的沧桑岁月……墩在地上,它竟发出山石落地一样訇然的沉重声响,我试着提了提,顿觉脸手都被拉长,联想起钢和铁来。

沙海说:“这家伙就是硬,斧子劈不开,只能用锤子砸断,真是宁折不弯。烧过后也不成灰,像炭一样敲着当当响。”

我惊愕了半晌,突然喊叫起来:“这是个根雕呀!你看,多像一头刚钻出水的海狮,正仰头啸叫?”

沙海见我狂喜,就一指院里:“外边多着呢!”

果然,在养路工堆放煤块的矮墙边,挤满了密密匝匝的树根。我很快又寻到“鸡蛇相搏”“仙鹤”“乌龟”“摔跤的勇士”等象形根雕,这些造型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简直不需人工修饰加工。一时,我觉得如置身于贮放珍宝的橱窗,又如在动物园内欣赏珍禽异兽了。

沙海听着我的指点,也咧嘴笑着说:“我们也觉得像这像那,只是说不出来。”

我问:“这是什么树根?”

他向不远处的戈壁滩一指:“白刺!”

这四周都是广袤的戈壁滩,除了沙土、卵石,能生长的仅是骆驼草、芨芨草和白刺,而白刺是这里最大的旺族了,走马观花的诗人,曾经写过不少赞美它顽强生存的诗句,可没有想到,它的埋在沙土里的根竟然是这样美丽绝伦,令人叫绝呀!

木浮于水,这是常规。可是它们的一小片木屑投于水盆也会重重下沉,砸得盆底一声脆响。比如磨钢磨铁的砂轮,可以说是无坚不摧,可是用来磨这树根,竟没有木屑飞溅,只是燃起一股浓烈的青烟,呛得人涕泪并流!

在戈壁滩上,一坨一坨的白刺,在茫茫黄沙之中如浮于浊浪的岛屿。它惬意地舒展着银白修长的枝条,笑迎春天的到来。到夏天时,它披一身小小绿叶,结出一串串紫红圆润的小果实,酸甜可口,有“沙漠樱桃”之美称。受人青睐的“沙棘鲜浆”就是用它制成的。听着不远处的百灵鸟婉啭如滴清露的歌喉,让人联想是不是用“沙棘鲜浆”润了百灵的歌喉?

沙海选定一棵白刺,用铁锨挖开根部的沙土,掏了很大很深的一个坑,才看见它裸露的根:曲屈盘旋,丰隆如健美运动员凸起的腱肉。如果挖出来,肯定又是一个精美绝伦的根雕。

沙海怜惜地用土又把它掩好,解释说:“白刺具有防沙作用,不能乱挖。工区里那些根是修这条沙漠中的公路时,没办法才挖出的。”

沙漠里一片寂静,望着这坨坨白刺,想着它靠着稀少的雨雪水分滋养,抵御着狂风和沙暴,年年月月,日日夜夜,终于锁起一个个沙的坟丘。又如森严壁垒的碉堡,镇守和封锁住这一片肆虐。它摇曳的枝条,似手臂在呼唤春天,似演奏最美妙的天籁之音,有穿透天穹的强力。而最美的还是它的根,如铁锚深深扎进沙土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完成最优美的造型。像一匹倘佯在古道西风里的老马,在漫漫跋涉之中倒下了,它的皮肉可能被兀鹰等猛禽所食,但是它袒露的铮铮白骨,是怎样震撼你的心灵呵!

哦,戈壁的风骨!

12.作者见到白刺根后情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请依提示写出作者的情感历程。(4分)

     惊愕─        ─赞美─       

13.结合全文内容,请简要的说说题目“戈壁风骨”的含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3-14段,主要描写了白刺根哪些方面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在倒数第二段描写了戈壁滩的悲壮苍凉,而文章最后用“哦,戈壁的风骨!”一句来结尾,文章这样的写作思路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写作主旨?作者通过赞美“戈壁风骨”而达到赞美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表达(50分)

   “我有一个梦”是上世纪评出的全世界最有名的十句名言的第一句,它是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提到的,他的演讲现在也成为世界有名的演讲之一。

  “我有一个梦”为什么成为世界名言?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学业水平评价测试题(六)

 (测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亲爱的同学,准备好了吗?

如果说这试卷是蔚蓝的天空,你就是展翅翱翔的雄鹰;如果这试卷是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驰骋万里的骏马。只要你自信、沉着、放松,相信你一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一、语文基础(2+2+3+3=10分)

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巴金老人对理想深沉的思考,坦率的表达,对我们如何追寻理想是一次明确的指引。

B.武汉城市轻轨的开通运营,对缓解武汉市交通压力,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C.考场内学生们沙沙地答题,考场外家长们无时无刻都在期盼着自己的孩子满面春风地走出来。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2.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B.经过语文老师的精心讲解和有效训练,终于让我们很快掌握了记叙文审题的方法。

C.为了防止这种病再次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D.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热爱大西北、认识大西北、开拓大西北。

 

3.下面哪句话还原到语段中正确的位置是        。(3分)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法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           ,收获也最多。

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C.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          D.让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

 

4.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天空和万物都像新洗过了,空气就不用说了,像新充了更多氧气。

②这时候,你鼻翼翕动,只觉洁净清爽,沁人心脾,纵目四望,只觉耳目一新。

③雨过天晴之后,特别是旅途遇雨又天晴,太阳也像换了新的,光华格外灿烂。

④又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若飞,若停,吸之若来,吹之若击。

⑤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像什么神仙画家从天庭跑过,信手运笔,轾轻抹在青山之旁,蓝天之上。

⑥整天艳阳高照,也许不觉得太阳的妩媚。

A.⑤③①⑥④②  B.⑥③①⑤④② C.③⑥①⑤④② D.⑤③⑥①④②

 

二.阅读理解(9+15+16=40分)

现代文阅读(一)(3×3=9分)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w.w.^w.k.&s.5*u.c.#om.高∵考:试γ题ο库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w.w.^w.k.&s.5*u.c.#om.高∵考:试γ题ο库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w.w.^w.k.&s.5*u.c.#om.高∵考:试γ题ο库。

 

5.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3分)

A.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 “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6.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 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 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文言文阅读(3×3+6=15分)

苏轼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修(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梅尧臣)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政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侪③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④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宋史·苏轼列传》)

【注释】①范滂,东汉人,他抑制豪强,并与太学生结交,反对宦官。公元166年被捕,次年释放还乡。后来此案再次挑起,他自往投案,死于狱中。②涂潦:洪水。③吾侪(chái):我们。④庐:这里用作动词,建房住下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轼诣武卫营        拜访                     B.比冠,博通经史      等到       

C.修语梅圣俞曰      告诉                     D.卒全其城            保全

 

9.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称为天下奇才

A.不足为外人道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D.此为何若人

 

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

B.苏轼的才学得到了欧阳修的称赞。

C.苏轼在任徐州赴太守期间,遇到洪水,他与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

D.苏轼的文章受到了仁宗和神宗的夸赞。

 

11.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每句3分。)

⑴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⑵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现代文阅读(二)(4+3+4+5=16分)

牡丹的拒绝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2.面对牡丹的拒绝,文中的“你”的心态有怎样的变化?请依次简要概括。(4分)

侥幸寻觅─                  ─              遗憾叹服

 

13.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14.结合文本,请具体说说作者用“牡丹的拒绝”这一题目的用意和妙处。(4分)

                                                                                                      

                                                                                                      

 

15.文末作者说“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的思想情感?结合文本及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品位”的理解。(5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著名诗句,它让你产生什么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