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怀着危机感做企业,生活至简技改不含糊,他说未来是年轻人的!!!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吉成铸造董事长秦国林是一个大忙人,整天为生产、为业务在忙碌,虽然在外人眼里,他的企业效益不错,设备先进,也进入了良性循环,可秦国林还是忙忙碌碌的,几次约他采访,都没有空,都在为企业发展而奔忙。


  2017年5月12日上午,我们应约来到了位于罗星街道工业园内秦国林的嘉善吉成铸造有限公司,见到了秦国林。秦国林前一天刚从外地谈业务回来,明天还要走。


  “我不是不接受你们记者采访,实在是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我做的工作,其他的企业也在做,或者也要做的,我真的觉得自己很普通,没有事情可以介绍。”


  秦国林中等身材,双目炯炯,说话语速很快,非常坦率。他说已经让办公室准备了几份材料,让我拿回去看看,他确实没啥可说的。但是当我问到当初公司为什么要大投入,引进先进生产线时,他向我谈了他的种种想法。



至简生活的理念

  吉成铸造前身是嘉善县合金球铁厂,始建于1992年,属于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企业。由于设备落后,即便开足马力生产的年份,年产值也仅7000万元左右,年生产能力1万吨球铁和灰铸铁,亩均产值130万元左右,一度被列为县里的淘汰项目。到了2010年,这家企业似乎走到了尽头。


  “我们是传统工业企业,高能耗、低产出,环境污染大,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如果不实行技术改造,公司的发展前景将会非常暗淡。”秦国林坦率地说:“大多数企业的资金都比较紧张,不会平白无故地拿来搞技改项目。因此,多数企业的技术改造,都是市场经济推动的结果,因为你不搞技改,就会很快被市场淘汰。当然,搞技改是有风险的,可是为了生存,我们没有退路。”


  2011年,这家有着20年汽车零部件生产史的老牌企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毅然摒弃了以往的传统生产方式,投资1000万美元,在城西工业园成立吉成铸造,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以及土地集约利用,建起了拥有较为先进技术装备和先进管理的全新企业。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5亩减少到25亩。以后,吉成铸造又淘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进口的两条生产线,分别从丹麦和美国引进最先进的全自动垂直铸造流水线和中频感应电炉。现在企业单位能耗下降40%,产出却达到原来的两倍,产品也从球铁和灰铸铁升级为用于汽车、火车、空调压缩机的半成品零部件,附加值有了提升。


  “其实,我一直有危机感。现在媒体报道我们技术改造,往往只是讲好的方面,只是讲最近几年的技改成效,实际上企业从建立到现在,我们已经大大小小地开展了6次技改。我们一直在技改,没有这些技改,我们企业的生存环境很难如愿。”


  秦国林如数家珍地給我讲了吉成铸造的历史和技改的情况。



  嘉善县合金球铁厂建于1992年,当时厂址在城西厍浜村,1995年10月投产。刚开始市场销售不错,慢慢就发现不行了,于是,1998年进行第一次技改,扩建了厂区,投入200多万元,增添了新设备;2001年,企业进行第二次技改,花费2500万元,引进了进口生产流水线;2007年,,企业进行第三次技改,又投入1000万元,上了一条半自动的生产流水线;2010年至2011年,吉成铸造进行第四次技改,立项整体搬迁,在城西工业园建起了拥有较为先进技术装备的全新企业,企业占地面积也由原来的55亩减少到25亩,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第一次“瘦身”;投入6800万元,引进了全自动的生产流水线,在以后的几年里,吉成铸造每年都进行技术改造,如2015年投入1100万元,主要用于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


  秦国林告诉我,随着技改的一步步深入,“机器换人”的效果逐渐显现,2011年,吉成铸造有员工170多人,这几年生产规划不断扩大,使用的员工却在逐步减少,今年吉成铸造有员工110人,比2011年下降了近4成,而员工的文化、技能等综合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因为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也促使员工本身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否则,就不能适应现有的工作。


  秦国林用具体数字,向我展示了吉成铸造实行技改后带来的变化:


  2011年,吉成铸造销售额1亿元;2012年,吉成铸造销售额1.45亿元,税收800万元;2013年,吉成铸造销售额1.6亿元,税收1700万元;2014年,吉成铸造销售额1.8亿元,税收2700万元;2015年,吉成铸造销售额1.5亿元,税收2150万元;2014年,吉成铸造的亩均产出在全县(内资)排名第9位,2015年,吉成铸造的亩均产出在全县(内资)排名第7位,税收(内资)排名第10位。


  秦国林说,如果我们不是搞“机器换人”,不是每年投入抓技改,想要有这样的业绩,是无法想象的,或许企业已经被市场淘汰了。所以搞企业,技术改造是必须抓紧的!



技改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技术改造除了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外,还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环境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吉成铸造的车间里,工人们在生产线的末端搬运零件、打磨配件,不见扬尘,也没有“哐哐”的刺耳噪音,脚下踩着的是整洁的绿色油漆地面。置身嘉善吉成铸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让人很难相信这竟是铸造企业生产一线的环境。秦国林指着车间内两条六七层楼般高的巨型生产线说,这就是“机器换人”换出了企业的发展新面貌。


  “‘机器换人’后,用地、用人减少,产能、产值翻番。”秦国林告诉记者,公司花6800万元从丹麦、美国、德国、日本四国购进先进设备组合成两条生产线后,生产线用工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二,生产效率却提高了5倍。年生产铸件能力从1万吨增加到2万吨。今年,公司计划在去年生产900万件汽车零部件的基础上,向“年产1000万件”的目标挺进,产值预计将超过其前身——嘉善合金球铁厂两年的总产值。更重要的是,吉成铸造原先只能生产低端产品,如今能够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核心产品,国际著名汽车厂商如大众、丰田、一汽、广本和上海通用都找上门来,有的还与吉成铸造签订了长达15年的供货合同。由于产品零库存,所以在其他公司发挥重要作用的销售部,在吉成铸造竟然没有这个科室的位置,吉成铸造有物流部,没有销售部,这成了吉成铸造科室的特点。


  “机器换人”带来的效益远不止于此。“以前在厂里干一天,满脸满口都是黑的。现在,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吉成铸造的一个老员工说。据了解,“机器换人”前的2010年,吉成铸造每万元产值能耗978度电,到2012年已下降为861度电,降幅达到13.6%,现在,吉成铸造能耗水平在全省也处于领先水平。由于企业生产实现了低污染、高产出、高附加值,吉成铸造已被省发改委与经信委确定为国家鼓励类项目。


  秦国林强调,一个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才能保证自己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现在,我们公司就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在采访中,秦国林没有让我们的摄影记者进入厂区的核心部分,而是作了简单的介绍,对此,我们完全理解,因为这是吉成铸造产品占领市场的“杀手锏”。


  在吉成铸造的技改中,最让秦国林自豪的是环境变得干净了,过去的一些“废物”变宝了。


  秦国林告诉我们,以前吉成铸造的生产废料如废砂、粉尘等,都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废砂堆积如山,特别是粉尘,一遇到刮风天气,天空中纷纷扬扬,不但影响环境卫生,而且干扰附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可生产中又不能不产生废料。随着“机器换人”的深入,吉成铸造从意大利引进了两条自动化流水线,还花了200多万元,添置了槽罐车。现在公司的废料直接和槽罐车无缝对接,全部进入了槽罐车,槽罐车直接运到位于俞汇的一家砖瓦厂,不会产生第二次污染,废砂、粉尘这些生产废料全部成为了制作砖瓦的材料,而且制作出来的砖瓦质量很好。


  “这个就是用我们吉成铸造废料生产的砖瓦。”在秦国林办公室里的桌子上,恰好放了几块形状不一的砖瓦,秦国林拿起一块,用手敲敲,说;“我们将生产废料运到砖瓦厂,按照20%的比例掺入,做出来的砖瓦质量,抗压性能很好。工业废料变废为宝,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虽然我们是搞企业的,但防止环境污染,造福家乡百姓,这个责任是不能忘记的。”



企业文化是发展的重要元素


  “我们吉成铸造虽然规模不算大,固定资产在1.1元亿左右,可我们的设备在全国同行业中是领先的。我们还是华东地区铸造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在这个行业里,我们是有发言权的。”


  谈到吉成铸造未来的发展,秦国林是很有信心的。信心来源于企业的不间断技术改造,信心也来源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秦国林看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就在于凝聚全体员工的人心。


  秦国林是很注重培养技术人才的,但如何培养却有自己的想法。首先不是一味地追求高精尖人才,而是把目光放在本科或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上,嘉善职业技术学校也是他的首选,毕竟吉成铸造是以自动化流水线的一线操作工为主体,操作工群体是以年轻人为主;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时候,他比较重视培育本地的技术人才,因为大家乡里乡亲知根知底,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当然,他也是比较注意待遇留人的。目前,不包括核心技术人员,车间里一般年轻技工年收入在6万5千元以上,蓝领(班组长)在10万元左右。


  秦国林是厍浜村人,1976年高中毕业以后,就和铸造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进入了罗星铸造厂工作,罗星铸造厂就是后来的嘉善铸造厂。1991年他去江苏无锡打工,干的也是铸造业,1994年12月,他回到了城西厍浜村,当时村里的嘉善县合金球铁厂不景气,秦国林和村委会合作,各自出资50%,共150万元,对嘉善县合金球铁厂进行技术改造,从而走上了他回乡办企业的道路……


  吉成铸造是股份制企业,由19个股东组成,平时经济分配、重大决策都是集体讨论,秦国林占大股,可他还是很民主的,能够倾听大家的意见或建议,这就保证了内部的和谐团结。1957年出生的秦国林今年也60岁了,使他感到欣慰的是儿子也在办企业,而且办得不错。

  秦国林的儿子大学毕业以后,走上了独自创业的道路。秦国林也没有让儿子留在自己的身边。秦国林的儿子也是搞制造业的,去年汽车零部件生产达到300万套,企业办得风生水起,他也成了嘉善比较有名的“创二代”。


  秦国林说,儿子的起点比自己高,办厂以后就把目光瞄准了自动化,最近经常外出,考察机器人市场。5月18日要去江苏常州联系机器人的购买事项,虽然买一个机器人就要化上百万元,可这些年轻人认为,“机器换人”是大方向,引进机器人是大势所趋,只有一流的设备,才有一流的产品……将来是属于年轻人的。


  是的,将来是属于年轻人的!


原载《善商》杂志2016年第2期(总第18期)

■文/曹  琦  摄/周  诚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