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重温故乡雪花飘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昨日,同学从微信中告诉我老家下雪了,还发过来一张图片,手机拍摄的效果很好,天湛蓝,草原上荒草直立,地面覆盖着一层白白的雪。从照片中收回目光,抬起头,望向窗外,梧桐树尚未落尽的叶子在风中哗啦啦作响,仿佛深秋仍未走远,我有点儿恍惚了,天南地北的差别让人有了时空倒转的感觉。

老家是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宝昌镇,记忆中,到了这个时候,棉袄、棉裤、棉帽子、皮帽子、棉手套、棉袜子、毡疙瘩等等冬季必备物品,早已经穿上了身,全身上下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用来抵御塞外恶劣的寒风,那里可是零下20多度的天气。

少年时,我既怕冬天又盼冬天,怕是因为太冷,全副武装之后到户外,一样被无情的天气冻得鼻子通红通红的,皮帽子的帽沿上一绺一绺的冰碴子,整整齐齐,那是人嘴里呼出的热气被冷冻了。

如果有白毛风雪,那就更需要注意保暖了。记得有一次,头天刚下的大雪,第二天刮起了白毛风,冬日的塞外旷野一览无余,只听到风雪“嗷嗷、飕飕”的叫声。听大人讲,刮白毛风鸟雀在飞行过程中因迷路会碰撞到电线杆上发晕,天气又冷,往往就冻死了,捡回家用火烤着吃,可香了。我竟然就信了,偷偷的藏了心思,等刮起风雪,穿戴整齐,悄悄地溜出温暖的屋子,到村子外边的公路两边的电线杆底下去找被风雪“壮烈”了的鸟雀。也就顶风走了一二百米,别提了,那个冷啊!一溜小跑又返回家里。

还有比冷更难受的,自己迎着白毛风走,差一点给呛死,从那次以后,天一刮白毛风,肯定在家里老老实实地呆着,守着熊熊燃烧的火炉子,或做作业或在炭火中烤土豆或翻看已经看过无数遍的小人书和《儿童时代》;非得出去,比如上学、找小朋友玩耍,出门前就把嘴用口罩牢牢捂住,再套上一个用毡子做的头套才敢出去,那个打扮不亚于现代版的分子,就差手中有杆能发射子弹的铁器了。

冬天的寒冷让人心生惧意,而冬天的有趣和美好也让人真心盼望,一切都在矛盾里纠结、滋长、发生。

盼望冬天,不如说是盼望下雪,盼望下雪是为了到麦场上套鸟。那个年代,放了寒假,孩子们没有啥可玩的,打四角、推铁圈、挤墙根等游戏是暖和天气的节目,下了雪,套鸟成了度过枯燥寒冷冬季的最大乐趣,所以就盼望下一场飘飘洒洒的雪花,当然别起风,否则地上的雪被风刮跑了就没法套鸟了。

终于,雪花飘了整整一夜,飘雪的夜特别的安静,和我在火炕上睡觉一样,没有一丝动静。第二天早晨,一醒来,就闻到空气中凉丝丝的雪花味儿,一骨碌翻起身,围着被子趴在窗台上,用手指头一点点儿融化窗户上的冰花,透过冰花消失的窗玻璃,看到外面是一片银色世界,矮矮的短墙、羊圈、鸡窝、担水的铁桶、夏天的花池子上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雪,白色的雪有点儿刺眼,院子里没有一丝风,雪花静静地平铺在地面上,正好套鸟!

打完清晨最后一个哈欠,穿衣服的速度比平时快了好几倍,套鸟的工具昨晚上就准备好了,在木板上固定好马尾做成的活套就成了一付绝好的捕鸟工具。

防冻装备上身,胳肢窝里夹着套鸟板,手里拿着扫把,向秋天使用过的麦场出发。到了地点,用扫把扫出一块地来,放下木板,找来松软的土轻轻撒在木板上,冬天的土地冻得邦邦硬,只好用毡疙瘩使劲地“踢出”一些来,再在土上面撒上一层秕谷,实际上秕谷一般都喂鸡了,往往会从装粮食的麻袋里偷偷抓一把出来,被大人知道了,免不了挨一顿骂,呵呵下一次继续如此。

可以撤了,人跑着离开麦场大约五六百米,远远地站在避风处,观察着木板套的情况。想想吧,天地一片白茫茫,鸟雀们无处寻找落脚的地方和食物,在空中自然能看见一小片黑乎乎的土地,于是,成片的鸟雀盘旋着落下来,百灵鸟、山雀、半翅子、画眉鸟围着木板一顿抢吃,用不了几分钟,就有鸟雀钻进了活套里,无法挣脱。人迅速跑过去,一把抓住,解套,把鸟放进口袋里,也就十几秒的功夫,否则就把手冻伤了。

收获了“捕猎”成果,继续退到避风处,又一轮套鸟开始。“捕猎”直到吃饭的时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抓住的鸟雀,自然在鸟笼子里养着,有的直接烤着吃掉了,我也吃过,不过,看了家里订阅的《儿童时代》里号召大家爱护鸟类的宣传,我就不再套鸟了,并且告诉了我的小伙伴们,草原的孩子善良而听话,大家没有再去套鸟,我们另外寻找新的游戏和快乐,在房屋后边高高的雪堆上掏雪洞,在向阳的矮墙下盘起一条腿顶牛,甚至在羊圈里捉迷藏……
无忧无虑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转眼就上了初中,少年的心性收敛了许多,说话处事包括玩耍也有了该有的规矩,但一群少年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收获着属于那个年龄段的经历和乐趣的画面,我却永远难忘!
但愿今晚有梦,梦里回到飘雪的故乡。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