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第3集、第4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988/7  台湾华藏图书馆大专讲座  编号:05-001-0003


  我们接着看,净与寂是修行的关键,净就是清净心,我们心离一切杂染,心就清净了;寂是离一切分别妄想,寂就是定,这叫念佛三昧。这边说“小乘七生断惑证真”,这是讲小乘阿罗汉,他修行非常的辛苦,时间也很长。七生从什么时候算?不是说今天你开始学小乘了从今天算起,不是的。他是从证得小乘初果算起,如果没有能够证得初果须陀洹以前不算,那个不算。证得小乘须陀洹果,必须要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这就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从这个断尽以后,天上人间七个往来,才能把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断尽,才能够超越三界,证得阿罗汉果,还没有见性。小乘难!

  权教菩萨要修三个阿僧祇劫,这三个阿僧祇劫从哪里算起?也是从小乘须陀洹算起,总是先要断八十八品见惑,你才证得位不退,从这个时候算起,三个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成什么佛?藏教佛,藏通别圆里头藏教佛,三阿僧祇劫成藏教佛,这是因圆果满,这才叫做圆通。这个圆通水平很低,最起码的圆通。“欲令速证疾成,圆超直入”,换句话说,不必像小乘那样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也不必像权教菩萨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我们这个事情一生就成就。一生成就,而且是圆满不可思议的成就,这桩事情必须要深入净土经论你才能够明了。在以往,讲深入净土经论那不是容易事情,为什么?你要不通达半部《大藏经》,净土经论你没有办法通达。所以,通达净土不容易,这真正是难信之法。

  现在是印刷术发达,典籍容易搜求,尤其我们最近编印的黄念祖居士的《无量寿经》的注解,注得非常完备,非常的希有难得。《无量寿经》经文并不长,这一本我们印出来是九百多页,将近一千页,这么大的著作。同时我们这次重新编排《净土五经读本》,典籍就非常完备,《无量寿经》有九种不同的版本,《弥陀经》有三种,再加上《大势至圆通章》、《华严经.行愿品》、《往生论》、《观音势至受记经》,统统搜集在一起。我们装订成一册,一共有四百多页,这是净土最完备的经典,非常有利于净土弘扬。在过去弘扬净土,经典不完备这是很大的障碍。底下的文:

  “三昧,则总摄诸禅,圆通,则具足万行”,这就是这章里面所说的,就是三昧跟圆通,这两桩事情可以说把佛法大小乘教里头统统都包括了。三昧总摄诸禅,念佛三昧,三昧中王,所以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你看古德有本小册子《念佛三昧宝王论》,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这就是超越一切诸禅。“圆通”超越一切宗教,“具足万行”,万行是菩萨所修的,超越了小乘,超越了权教。这个注子底下讲“重拣”,就是再给我们挑选,注解在二十二面倒数第二行当中。“三昧下,二重拣,谓此三昧,总摄世出世间一切禅定,拣非余三昧也”,拣别这个三昧跟其他三昧不一样,所以念佛三昧特别的殊胜。“如一巨冶,铸成千器”,冶是冶金炉,像炼钢炉一样,能够陶冶千万的器,这个意思就是能生万法,能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

  “圆通具足八万四千一切观行”,就是说佛门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一个念佛也就统统都具足了,真是一个法门都不漏。你修别的法门,这是修一个,挂一漏万;修念佛法门是一切圆满,没有一个法门不包括在念佛法门里。所以,念佛法门不可思议。“拣非余圆通也,犹阿伽陀,总愈万病”,阿伽陀是梵语,古印度有这种药,这个药很普遍,不管什么病你用这个药都有效,它能够治一切病。不像其他的药,哪一种药只能专治一种病,这个药能治一切病,这个好。念佛就像阿伽陀药一样,能治一切病,能度一切人,上自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都能度,平等度脱,都能叫他成佛。所以这个法门的确是殊胜。末后这句是总结:

  “一心顿实,不亦宜乎”,这句话是劝我们。我们看注解,在二十三面第二行。“末二句,三劝诫,三昧,实教所诠”。在贤首家,就是华严宗,华严讲五教,小、始、终、顿、圆;天台讲四教,藏、通、别、圆。不管是四教、五教,里面有权有实,权是方便法,实是真实法,就是真实教学里面是讲三昧,这给你讲真实话。“圆通,顿教所诠”,圆通是顿,不是渐,是顿超,而不是渐学的,不是渐修的。“学顿实教者,是其所宜也”,我们今天如果说是发愿我们学顿教、学实教,这个法门正好适合,最好不过了。这是劝我们选择在一切法门里面选择这个法门。

  我们接着看底下,下面注解注得多好,“又上显圆义,此兼显顿实”,上是前面一段,前面一段是讲圆义,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这节是讲顿实。“众生念佛定当成佛,实也”,这是真实的,这个文字、语气都十分的肯定,使我们一点疑惑都没有。“起信云”,起信就是《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作的,马鸣菩萨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这是他在《起信论》里面讲的,“专念阿弥,修善回向,愿生彼界,终得见佛”,彼界是西方极乐世界,最后是决定见佛的,见阿弥陀佛。“华严云”,《华严经》上说,“临命终时,诸根散坏,唯此愿王,引导其前,即得往生,见弥陀佛,蒙佛授记,不久当坐菩提道场,成等正觉”。这段话是《华严经》上“普贤行愿品”,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里面的一段经文。

  “众生忆佛,现前即见,顿也”,我们念佛念到心清净、念到心诚恳的时候,佛就现前,你就见到佛了。一定要念到心清净、念到心真诚,这个时候见到佛,你会不会欢喜?如果见了佛欢喜得不得了,给你说,你见不到佛,佛不会现前,因为欢喜心不是清净心,你心不清净。见到佛很欢喜,欢喜到得意忘形,佛还在面前,给诸位说那不是佛,那是魔变的。古来修行人,一生见很多次的佛,他一句话都不说的,他也不会告诉别人“我见佛了”,不告诉别人,绝不宣扬。这是好境界,见到如同不见,心里面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决定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他心在三昧,心在定中,不受它影响。佛现前来,给自己做个印证,经上讲的话没错,只是给你做个印证而已。现在见佛了,临命终时佛决定来接引,决定没错的,念佛人必定有这样的感应。

  但是这种感应现前,你要保持你的清净心,不必见到佛,见到这个也说,那个也说,那就大错特错。甚至于现在还有一种贡高傲慢的心理在那里作祟,好像我修行,我自己不给人家说我见到一些瑞相,好像显得我没功夫,我没有境界。没有见到也造谣生事好像是见到了,彷佛见到,到处去宣传,那骗人,自欺欺人,充面子,这是错误。这样的心态学佛,不久他也能证果,证什么果?证神经病的果。学上几年,他的果报就先到精神病院,以后当然入三途,没话说的。现前就神经分裂、神经失常,变成神经病,佛门常讲着魔,来生必定是三恶道。所以,你见到一些瑞相不必说,你用不着说。古德自己境界只有给什么人说?给自己的老师可以说,求老师做个证明,这可以。真正的大善知识可以讲境界,不是这样的人决定不说。因为念佛是依法,不依神通、不依感应,法是经典,我们只要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去做就行了,不依靠神通,不依靠感应。但是神通感应一定有的,有,我们不依靠,有,我们不炫耀,我们也不宣扬,我们宣扬的是正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要守住这四依法。这是讲顿。

  “佛藏经云,无觉无观,名为念佛,无想无语,是名念佛。”念佛实在讲是有觉有观,怎么会变成无觉无观?念佛人是有想有语,前面不是说忆佛,忆佛就是想佛,称念,称念是语,怎么会变成无想无语?这个地方诸位一定要搞清楚,你要是望文生义那又错了。无觉是无错觉,有正觉;无观是无邪观,有正观。《十六观经》里面讲的,依照那个经典是正观,不依照经典是邪观,说得清清楚楚的。所以这个地方说的无觉是无妄觉,无观是无邪观,他有正觉、有正观,这是念佛。什么叫正、什么叫邪?凡是与三经,现在我们讲净土五经,与五经一论相应的是正,与五经一论不相应的那就是错觉,那就是邪观。所以一定要依五经一论。

  无想无语,无想是无妄想,无语是无杂语,杂心闲话没有。想就想阿弥陀佛,我们心里头不想则已,想就想阿弥陀佛,或者想经里面的境界,想《大势至圆通章》讲的境界,想《无量寿经》的境界,想《弥陀经》、《观无量寿》的境界,想十大愿王,这是正确的。因此经要念得熟,念得熟我们常常就想,想西方极乐世界,那跟想佛是一样的,完全相同,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个法门是解行相应,非常着重于实行,行,实在讲行门里面观想是最重要的。心里头常常有佛,常常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个境界就会现前。上一堂跟诸位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所以观想非常重要。

  夏莲居居士会集《无量寿经》之后,经典依据有了,可是修行的方法?他又编了一部《净修捷要》,这就专门讲修行的。《净修捷要》是依据善导大师,善导大师是唐朝时候人,是我们中国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日本人对于善导大师非常尊敬,因为在唐朝,日本派了很多出家人在中国留学,多数都是亲近善导大师的,所以日本善导寺很多。我们台北善导寺是日本人建的,纪念善导大师。你只要看到善导寺,决定是净土宗,决定修净土的。善导大师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是身专礼阿弥陀佛,礼是礼拜,我们拜佛,拜阿弥陀佛;口专称阿弥陀佛,就是念阿弥陀佛;心里面专想阿弥陀佛,叫三业专修。这样修法他老人家说,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万修万人去。

  夏莲居老居士就根据善导大师这个意思,编辑《净修捷要》,它里面一共是三十二拜,三十二拜,身礼;每一拜念三句南无阿弥陀佛,口称。每一拜里都有观想,观想的内容包括了净土三经一论,就是《无量寿经》、《弥陀经》、《观无量寿》、《往生论》,四样东西融合起来,在三十二拜里面统统观想到。所以,确实是善导大师这个开示,他做出一套仪规给我们,这个仪规非常简单,人人都容易修。这次我在北京遇到黄念祖老居士,这是夏老师的传人,传法之人,他把这个交给我,我们现在在筹备赶快把它印出来,使大家修行可以依据这个方法,简单、有效。他在序文里面说,依据这种方法来修,妄想、杂念不会现行,真正能够达到此地所说的圆通顿实,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所以这是无想无语,我们不能够错解了意思。

  “摩诃般若云”,这就是《大般若经》里所说的,“菩萨摩诃萨念佛”,菩萨这是指的从初发心到三贤位,这是通称;摩诃萨是大菩萨,特别指的是地上菩萨,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称为摩诃萨。这些菩萨摩诃萨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识念”,为什么?色、受、想、行、识,我们简单说这不是真心,再说得通俗一点,你们好明白一点,受想行识都是不老实。所以老实念佛,老实念佛不用受想行识,老实。老实是什么?真心、诚心。受想行识都不是真心、不是诚心,所以这不老实。念佛里头还有妄想,这哪里能算老实!所以,念佛要用真心念,要用至诚心念,那个感应比什么都快。《弥陀经》里面讲它的成就,那种快绝对不是禅跟密能够比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成就了。禅,七天能不能成就?密,七天能不能成就?不能!唯独这个法门,一天到七天能成就。可是你要用真诚心,如果你用受想行识去念,七天不能成就,七百天也不能成就,这个诸位要知道。

  但是这个法门比其他的法门还是不相同,我们用识心去念,用受想行识这个心去念,念久了也能够念到一心。如果不用受想行识,的确从一天到七天必定成就;用受想行识大概念到两、三年,念三年,三年、五年可以成就。那三年、五年成就,也是从受想行识的心念到真诚的心,换句话说,真心不能现前就不会成就。我们要想培养真心,受想行识的心要远离它。受是什么?是感受,苦乐忧喜舍的感受;想就是分别,就是分别心;行就是执着心。这要配八识来说,想是第六识,行是第七识,末后那个识是阿赖耶识,第八识,受是前五识。所以,我们要离开八识,换句话说,我们不用分别、不用执着,无分别心、无执着心就行了,就可以了。无分别、无执着是对一切法,我们六根接触一切六尘,不用分别、不用执着,万法一如,万法平等,我们内心求这个,这是真正的功夫,真实的功夫。外境随缘,这是昨天晚上跟诸位讲的,随缘不变,不变就是我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我这个决定不变;外面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真心,清净、平等、慈悲才能够显露出来。

  “以诸法自性空故,今兼显此,故顿实者,宜应学也。”顿实不仅仅是讲这一章经,整个净土的教学都是顿教、实教,也是究竟圆满的教法。所以在天台五教里面,终教、顿教、圆教,净土法门是终、顿、圆教所摄,这是我们应该要修学的。所以这是极力的来劝勉我们。

  后面一段,“引取胜益劝修”,胜是殊胜,益是利益。诸位翻开来二十四面第一行。“闻说佛名,威光证入于无尽,忆想佛境,德云解脱于多门”,我们先说这四句,这四句都是引《华严经》的。所以古德把《无量寿经》称之为中本《华严》是有根据的,不是随便说的。这一段诸位请看注解,注解在二十四面第三行,我们从当中看起,这是解释“闻说佛名”。“华严云,胜云佛现时,宝华林中,出说三世一切诸佛名号音声,时彼如来,于众会中,说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这是说明这几句话的来源,不是灌顶大师在此地造谣,不是他自己的想法、看法,不是的;他是依《华严经》做根据的,引用《华严经》的意思,这是闻说佛名。“威光证入于无尽”,这就是“入无尽者”,这也是《华严经》上的意思。“华严云,胜云佛所,证得一切诸佛功德轮三昧,证得一切佛法普门陀罗尼,了知一切佛决定解庄严成就海,了知无边佛现一切众生前神通海,了知一切佛力无畏法,于善眼佛所,即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如是等十千法门,皆得通达”。这是讲威德光明证入于无尽的意思。这一段经文不能细说,细说至少要两个小时,你们过去听过《华严经》的人晓得。在此地他引用的,我们念一遍就晓得他这是有依据的,不是随便说的。

  所以,佛的名号威德、光明不可思议,只要将这一句佛号念好,什么叫念好?把我们一切分别执着妄想念掉,就念好了,佛号威德光明就起作用。我们心里才有一个念头,第一个念头起来,不要紧,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觉;换句话说,我们自己决定要注意到,我们一切的念头、妄想不能叫它相续。在没有妄想、没有妄念的时候,可以不念佛;一有妄想杂念起来的时候,一定要念佛。为什么?因为一切妄想杂念,前面那个道理你要是会通了,你明白了,那是什么?那是想六道轮回,那是在制造六道轮回,这个事情麻烦了。我们现在想出六道轮回,换句话说,决定不能有六道轮回的这些妄想、杂念,再不能有。我们一心一意想求生西方净土,一心一意想成佛,成佛第一个妙法就是念佛。所以,应当把所有一切妄想、杂念统统转换成阿弥陀佛,这就对了。阿弥陀佛就是觉。

  我们常常也看到,像念佛的时候,这一堂课下来,大家在后面张家长李家短,或者说我有什么境界,说这些,这都是杂心闲话,为什么不念佛?可见得我们妄想习气太重、太深了。觉明妙行菩萨警告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是《西方确指》里面觉明妙行菩萨的一首偈子。为什么要说杂心闲话?希望我们时时警惕自己,时时提醒自己的觉悟,这佛号的效果你才能够觉察得出来。确实能够帮助你伏烦恼、断烦恼,成就念佛三昧就是成就禅定,帮助你开智慧,明心见性。特别是这一章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心开意解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一句佛号,不要用别的方法,妙绝了,妙极了。

 “忆想佛境,德云解脱于多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德云比丘,这是善财童子第一个参访的善知识,教善财童子念佛。所以,五十三参第一个善知识教善财童子是念佛法门。我们再继续看,二十四面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忆佛境者,华严云,德云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唯得此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这是第一个,教他念佛法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一个善知识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更清楚、更明白的告诉他,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教他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华严经》里面虽然讲了两千多个法门,文殊、普贤、善财在两千多个法门选择的是哪个法门?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这个意思,诸位要好好去想想,《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所提倡的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

  今天讲密宗,密宗很盛行,他们那个密,路都走错了;真正的密是什么?念阿弥陀佛,这个路子才正确。密宗的开山祖师,第一个祖师是金刚萨埵菩萨,金刚手菩萨,是龙树菩萨开铁塔见到金刚萨埵,把密法传授给龙树菩萨。金刚萨埵是什么人?是普贤菩萨的化身。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贤菩萨的化身也是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你要晓得,持名念佛比用咒三密加持的方法方便得多、快速得多。那个方法容易着魔,持名念佛决定不着魔,稳稳当当!这个事实的真相知道的人不多。所以今天学佛,你能遇到真正善知识这是你有福,你真正有善根福德。你要是走错了路,你遇到邪师,那就很可惜,不但这一生你在佛法上不能成就,一定走到岔路上去,那个果报就很难讲了,往往果报非常凄惨,这是我们应当要觉悟的。

  “德云解脱于多门”,“多解脱者,华严云,所谓智光普照念佛门,乃至住虚空念佛门等,二十一种”。这都是德云比丘给善财童子所说的,他说了二十一种念佛的法门,这二十一种是方法,二十一种方法。方法再多,统统都是忆佛念佛,忆佛念佛是以念阿弥陀佛为主。因为十方三世所有的诸佛统统是念阿弥陀佛,也都是劝勉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念佛求生净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弘扬的,接引一切众生即身成佛的第一法门。




1988/7  台湾华藏图书馆大专讲座  编号:05-001-0004


  这一次讲座,因为时间只有七天,很希望同学们将《圆通章疏钞》真正能够有些了解,希望没有讲到的这些部分自己要看。问题尽量的都在《疏钞》上,就是《疏钞》以外的问题最好我们不问,我们把时间专注在这一门上。

  问:这位同学他提的是,曾经听过师父的《十四讲表》,里头说不持咒,在平常功课是否可以念佛为主,持咒为助行?

  答:这个经里告诉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方便就是不需要用别的帮助。这个意思就是说不必持咒、不必参禅,就是一句佛号就能叫你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所以它是主张专修的。持咒,我们这里面有往生咒,它与这个相应,所以念往生咒不在此限,可以念往生咒,其他的咒的确可以不必要。大悲咒是念观音菩萨的,是与观音菩萨求感应的。但是真正感应一定要自己生起大悲心才有感应,执持大悲咒而没有大慈悲心是不会有感应,这点诸位要知道。大悲咒,有很多人讲念大悲水可以治病,很灵验的,那个持咒的人一定心地非常慈悲,真正发大悲心,他就会有感应。如果持大悲咒,虽然念得很好,念得很熟,他没有慈悲心,他念的大悲水没有感应,可以试验一下就晓得。所以大悲咒,一定是要把自己的大悲心给念出来。念阿弥陀佛是把自己的佛性念出来,大悲心当然在其中,清净、平等、慈悲。所以,理事都要明了。

  问:第二个问题,十地菩萨尚有一分无明,而如观音、文殊菩萨,皆已成佛,而现菩萨相度化众生,为何仍有一丝无明?

  答:菩萨里面,通常经上讲有三类,第一类就是一般的菩萨,虽然发了菩提心,并没有证得,这个我们叫名字菩萨。确实发了菩提心,修六度万行,没有入境界,也就是《》上所讲的四相没破。《》说得很明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不是真菩萨,那叫名字菩萨,这是第一类。第二类真菩萨,破了四相,从初住位到等觉位,这是真正的菩萨,叫实教菩萨。我们前面讲过的实、顿,实教菩萨。第三类他已经成佛了,他成了佛,所以叫倒驾慈航,再退到菩萨的位次来,为了度化众生。所以有三类。佛退到菩萨位上来的时候,他没有无明,他就是佛,以菩萨的身分出现而已。你问的像文殊、普贤、观音之类的,这是已经成了佛的,再退回菩萨地位上,他没有无明。我们通常讲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是指真正的等觉菩萨,十地菩萨,他不是倒驾慈航的。

  观音、文殊、普贤,有没有?有,因为同名观音菩萨的很多,同名普贤菩萨的也很多。我再举个比喻给你说,菩萨是通名,像你们在学校里面称教授,教授是通名,观音菩萨、普贤菩萨还是通名。他说教授,他什么教授?国文教授、数学教授,你说是不是通名!国文教授有多少人!张、黄、李、赵很多,不是指一个人。所以观音菩萨不是指一个人,普贤菩萨也不是指一个人。就好像在学校念书,我们讲国文教授,不是指一个人。学校那么大,每个班级都有国文,国文教授很多,英文教授也很多,数学教授也很多,不是指一个人。所以,同样是观音菩萨,有等觉的观音菩萨,有十地的观音菩萨,有十回向的观音菩萨,有成了佛倒驾慈航的观音菩萨,不一样,这个我们要晓得。,你依照观世音菩萨三经来修学,你就是观音菩萨。你是什么观音菩萨?你是初发心的观音菩萨,你不是那个倒驾慈航的观音菩萨,但是名称一样,都是观音菩萨,这个要知道。我们现在一称观音菩萨,大家都会想到阿弥陀佛旁边的观音菩萨,那个没有无明,那是倒驾慈航的。

  问:这位同学,他说常闻虚空中的念佛声,应以何心境待之,依此念佛声而念,或以自心而念?

  答:如果你常常念佛,这个境界是好境界;但是你如果执着这个境界,那就变成魔境了,所以不能执着。我们常常听到空中,我们自己确实没念佛,但是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可以跟着它一道念,或者不跟念专听都好。不要以为这很奇怪,这个感应,一般念佛人念到功夫成熟,决定有。而且这个境界现前,证明你念佛功夫得力了。这个念佛的音声是从自心生起的,我们只要不执着它,就是好境界。不要以为这是很了不起的感应,我自己怎么样,不要起这个心,以平常心看待就好。通常真正用功,以清净、至诚念上三、五天,这个境界就会现前。

  问:这位同学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难道这一切现象都是假的?又我们如何去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

  答:这个问题是从《》上来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事实,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三千年前给我们说破这个事实真相,现在我们的科学家证明了,证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一切现象,现在科学家明了都是像原子、电子、基本粒子组合的,根本就没有这些现象存在。只有什么东西存在?那个基本的粒子存在,只是它的排列方式不一样,排列方程式不同,看到森罗万象。所以,一切现象就是这些东西缘聚,聚就有相,散了就没有相。譬如我们这栋房子,我们从最粗的地方来讲,这房子是一些钢筋、水泥、砖头、石子,依照我们构想把它排列出来现的相。如果这些材料堆积在那边,你不承认那是房子,把它排起来就是相了。排起来还是那么多的物质,把它拆下来堆在那一堆还是那么多的物质,所以物质不生不灭。

  相有、相无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佛法里面讲真实,真实是永远不变的,永远存在的,那是真实;凡是有变化、凡是有生灭的都不真实。所以一切的现象都是一些基本的物质,我们现在讲基本物质,缘聚缘散而现的现象。你不能说现象不存在,现象确实存在,现象也确实是有;虽然它存在,虽然它有,它不是真有,它不是永恒的存在,它是暂时的存在,剎那剎那在变化。如果我们从科学更深入去观察,这些基本粒子、原子、电子存在不存在?也不存在。现在科学家明了了,原来是波动,连物质都不能存在。这就是物质可以变成能量,能与质是一不是二,这就更深入,与里面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完全相应。所以,这一切现象有,就正如同我们作梦一样,梦有没有?有,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

  佛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告诉我们有什么好处?好处太大了,我们可以生活在这个世间得到真正的快乐,真正的自在。为什么?不要去执着,不要去计较,不必患得患失,何必那么认真计较?假的,不是真的,何必自己找自己的烦恼?才真正能够做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真正实践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希望在这个生命过程当中,把我们的真心、把我们本性完全显露出来。我们的真心、本性不能显露,就是误解了这些虚妄,把它当作真实,在这里面产生无量无边的烦恼,障碍真性的显现。所以,说出真相有很多的好处。

  观照是修行功夫的第一个阶段,观照就是觉,禅家用这个名词。禅家在修行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观照,第二个阶段是照住,第三个阶段是照见。《心经》里面“照见五蕴皆空”,那是入最高的阶段,那是明心见性。观照就是提起觉心,譬如我们讲念佛,前一堂跟诸位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就是观照。我第一个念头起来了,这个不怕,第二个念头马上换成阿弥陀佛,这叫观照。到我们只有一句佛号,一切妄念没有,那就是照住,照住就是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在禅宗讲,照住就是得禅定。再往上去照见,那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我们常讲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那是照见。照见不容易,相当不容易,修禅的人得禅定,照住,这是有人能够做到。但是观照,这是一般初学用功夫的可以说普遍都能做得到的。

  所以这是修行的三个阶段,它也是从纲领上说法,无论在哪一宗无论在哪个法门,都有三个阶段。像念佛里面不讲观照,观照、照住、照见,不用这个名词,它讲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跟禅家的境界相同。功夫成片就是禅家讲的观照,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用的名词术语不一样,事实的境界是一桩事情。

  问:第二个问题,“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没有其他积极的意思?

  答:有,有积极的意思,这积极的意思成就你的智慧,成就你的定力。你晓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跟前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意义相同的,这是你真正智慧现前,你真正认识一切法的真相,这是智慧。真相认识之后你决定放下,放下跟诸位说不是事放下,心里头放下。心里面再不会受这一切法的影响,说得更浅一点的,不会在一切法里头有得失的观念。我得到也是虚妄的,失掉还是虚妄的。譬如你作梦,你梦里面得到黄金,或者你梦里头什么东西被别人抢去了,都是假的!真正觉悟了,我在作梦,那很自在,得失的心没有了。如果我们在世间得失的心没有了,你就好自在,你烦恼没有了,你真正就快乐。实在讲这个世间无得亦无失,没有得失,得失是个妄念,是个错误的想法。你看在《百法明门》里面,得失是属于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第一个就是得,得的反面就是失,一样的意思,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拿现在的名词来说,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事实上没有,只是个抽象的概念,绝非事实。所以你真正明白了,你把这个放下,没有得失,这人好自在!

  而我们在世间一切受用,这是因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命里有的,我想不要,不可能,你不要它还是会来;命里没有的,我想去求,你也求不到。这桩事情诸位好好念念《了凡四训》,《了凡四训》真正念通了,你会非常自在,非常快乐。你晓得你命里所有的一切丢不掉,一样都丢不掉,谁也抢不去;你命里没有的,怎么强求求不到。一个人能够安分守己,心情是定的。所以,袁了凡能够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他不是禅定的功夫。云谷禅师佩服他,了不起,你很难得,三天不起一个妄念。袁了凡说了老实话,我的命给人算定了,我起妄念也没用处。云谷禅师说,我本来以为你是功夫了不起,原来你还是个凡夫。袁了凡可以说是标准的凡夫,我们连标准都够不上,很可怜,他那样才算是个标准的凡夫。圣人是什么?圣人是明白事实真相,他只不过是相信自己的命运,不会强求,安分守己度他的一生,就真正得到快乐,没有烦恼,没有忧虑。

  所以,这有它积极方面的意义。更积极的是造福,袁了凡遇到云谷禅师之后,才了解命运有,但是命运不是不变的,命运是操纵在自己手上的,自己可以创造命运,可以改造命运。以后他真正改过来,完全改过来。所以,命运是自己创造的,自己可以改变的,这是它积极的意义。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成佛,我们可以成菩萨。我们成佛、成菩萨之后,可以在十法界里面乘愿再来,普度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圆成佛道,这是最积极的意义。

  问:第三个问题,虽知有三恶道,三途苦,但若众生不觉察其苦,那么受果报之时痛苦是否存在?

  答:存在的。现在他不觉察,他为什么不觉察?他迷得太深。譬如那些吸毒的,他认为吸毒很乐,他沉迷在那里面,他不觉察;一旦毒品来源没有了,他的苦立刻就觉察到了,他天天在吸他不觉察到,一天不吸那就不得了。他会不会有断的时候?有断的时候,必定有断的时候。到他觉察痛苦的时候,他已经后悔来不及了。所以,今天一天到晚心里想贪瞋痴的,他想得很高兴,将来堕到三途,这个苦了。堕三途他知不知道?知道,这个时候后悔来不及了。必须要他果报报尽,那个罪要受完,就好像判刑的人一样,一定要把他服刑的期间服满,他才能够出头,这是很苦的事情。

  问:这位同学有六个问题,上品上生是否净土法门当中最高的境界?

  答:这是在修行过程当中是最高的,不是证果最高的,是修行里面最高的。证果比这还要高,那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这是讲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到达的时候上品上生是最高的。

  问:第二个问题,持名念佛至三轮体空,是否为实相念佛?

  答:是的。但是这个相当不容易做到,因为三轮体空的时候,连三轮体空这个观念都没有;如果自己还觉得有三轮体空这个念头存在,你已经没有空,三轮没空。所以,这是相当高的境界。譬如六祖讲“本来无一物”,你还觉得本来无一物,你已经有了,你有一个本来无一物,你还是没有到无一物,还是有一物的境界。所以,真正入三轮体空,连三轮体空都没有,跟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是同一个境界,这个时候是实相念佛。

  问:第三是《观无量寿》中,中品、上品生者不用持名念佛,为什么?

  答:他是用观想。因为念佛的方法在《观经》里面提出了三种,除了实相没有说之外,实相太高了,决定不是凡夫能够修行的。实相是什么人修?是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因为他才入实相的境界。权教菩萨他还有四相,《》上说的四相,有我、有人相,你达不到实相境界;真正四相没有了,四相空了,那是实相境界。《观经》不讲那么高,讲一般境界里面,它讲观想、观像、持名,这三个方法都在《观无量寿》里面。所以它讲的是观想念佛。实在讲这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合起来用,三种方法里面最方便的、最殊胜的是持名,所以《无量寿经》里采取持名,《弥陀经》里采取持名。你就晓得,虽然用观想到上品,持名一样也是能达到上品。所以,方法虽然有三种,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达到上上品,不仅是中品、上品,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

  问:第四个问题,《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之念佛法内,是否为自力法门而不用发愿求生,是否较难,指“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答:这还是他力法门。为什么?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所以这个法门是属于二力法门。靠我们自己心想,靠阿弥陀佛的感应,是二力法门才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如果是不发愿求生是决定不能往生的,这点诸位要知道,是不能往生的,你只能够与西方极乐世界结个缘而已,这一生不能成就,那就很可惜了。所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自他佛统统念的,绝对不是只念自佛,不念他佛,自他不二!自佛与他佛当中没有界限,自他是一不是二,这个感应才快速,它才是圆、才是顿。如果自他当中划了界限,这就不圆了,也就顿不了,自他当中没有界限。

  问:现世是否可成就念佛三昧,证无生法忍?

  答:可以,可以做得到的,证无生法忍是属于理一心不乱。《大势至圆通章》这个方法就是最好的指导原则,就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自得心开就是成就念佛三昧,证无生法忍,就是这个意思。所谓不假方便,不用其他的方法,就是纯粹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这个方法观想、观像、持名三个可以合起来用,一而三,三而一。譬如说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心里想阿弥陀佛,心里想阿弥陀佛是属于观想。如果我们面前对着有阿弥陀佛的佛像,供养西方三圣佛像,我们眼睛见到,这是观像念佛。所以,有观像、有观想、有持名,这三个合成一个。我跟大家介绍的,就是夏莲居老居士编的《净修捷要》,他就是把三个合成一个,不仅是身礼佛、口称名、意想佛,实际上他把观想、观像、持名合成一个,这个方法非常殊胜。

  问:持名念佛不劳观想,与观想、观像念佛,谁较殊胜?

  答:这个意思刚才讲过了,实在讲,讲殊胜是持名殊胜,的确是持名殊胜。因为持名可以能够做到不间断。你要是纯粹讲观想,依照《十六观经》,那个相太微细了,我们心粗,相细,不容易观成,这是难。如果专修观像念佛,你一天到晚你要面对着佛像,那你的福气很大,你不要工作,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佛像面前。你也不要去工作,你的一切生活有人照顾,有人给你烧饭,有人给你洗衣服。否则的话,你烧饭,佛像就断掉了,你离开佛了。那是很大的福报,这种大福报的人不多,不但是在家人很难,出家人都做不到。持名有个好处,行住坐卧不管在哪里,我这句阿弥陀佛不断,这个方便,所以它的确是三种念佛当中最方便的。因此自古以来,修这个法门的人都是以念佛为主,观想、观像来辅助。

  问:这位同学问的,如何不以色受想行识念佛?

  答: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曾经讲过。虽然话是这样说,我们能不能做到?其实是不能做到的。我们现在还是用色受想行识来念佛,这是诸位要明了的。用色受想行识念佛是我们凡夫初学的阶段,高级的就不用。就像刚才所讲的,念佛的三个阶段,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都是没有离开色受想行识的。到理一心不乱,三轮体空,离开了,就不用这个了。所以经上讲的,不用色受想行识念佛,那是高级的人,那是实相念佛,不是初级的,我们一下做不到。但是要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念到相当程度的时候,我们能够把这个放弃、舍掉,更升一级。假如你不明白这个道理,你死执着在色受想行识念佛,你顶多只能够念到事一心不乱,你不可能证到理一心不乱。就是功夫到那个程度了,要肯舍,像你念书一样,你小学毕业了,你能够把小学舍掉,你才能升中学;你要是留恋,我小学不能舍,你永远不能到中学。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上面还有高的境界,达到这个层次了,我这边要舍掉,才能够晋升。

  问:念佛与念咒有何差别?

  答:这个差别很大。念佛,这个心变成佛,前面讲是心作佛,心立刻十法界里变佛法界。你念咒不一定变佛法界,咒里头内容很复杂,有很多咒都是跟鬼相应的。所以念咒的时候它感应特别快,特别殊胜,就是与这些天道、鬼道,因为很多咒语都是鬼神的名号,你叫他他就来了,他就现前。所以他有特别快速的感应。你跟他往来久了,关系密切了,眼前可以得一点小的利益,以后你想摆脱他的控制不太容易。就跟一样,参加、进去容易,以后你想摆脱他很困难,往往你受这些鬼神控制,你不听他的话,他就来找你麻烦,那你真是无可奈何了。念佛,我心变成佛心,变成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这与妖魔鬼怪不相干。所以这个不相同,差别很大。

  咒里面,往生咒就是念阿弥陀佛,这是与阿弥陀佛相应的;前面跟诸位说了,大悲咒是与观音菩萨相应的,这是我们知道的;六字大明咒也是与观音菩萨相应的。如果我们遵照这个经训,“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我们可以不必持咒,专念佛号就好。持咒,往生咒可以念,大悲咒也可以念。

  问:第三,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

  答:极乐世界很特别,不是化土,也不是报土,是法性土,这个不可思议。所以,与十方诸佛的世界不相同,它是性德的相分。十方土是不是性德的相分?是的,当然是离开性德没有一切法,那是性德迷的相分。西方极乐世界是性德悟的相分,这里有迷悟不相同。

  问:这位同学第一个问题说,无想无念时,可以不用念佛,为什么?会不会上无想天?

  答:如果你一直能够保持无想无念,那就到了无想天了,那个麻烦就大了。这是说我们念佛的人,不是说你一天到晚不念佛,念佛的人,早晚两堂功课不能缺,可见得你是念佛。平常的时候保持着佛号不断,这个好,念得愈多愈好。偶尔在我们没有妄想、没执着、没有分别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念佛可以。为什么?念佛目的就是教我们心清净,我们心已经清净。但是这个清净心你保持不长久,你又会胡思乱想,念头一起来,马上改成佛号,念佛效果在此地,所以要懂得这个方法。如果你一直保持在无想无念,那你是修无想定,你的果报在无想天,那就错了。

  问:第二个问题,见佛有何好处?又法喜充满的告知他人,以启他人之信心,有何不可?

  答:这告诉人是看什么人,真正对于念佛有信仰的人,真正肯念的人,可以告诉他;对不信的人,不修念佛法门的人,不必告诉他,告诉他他会毁谤。所以这要看人,看什么人,不是每个人都不可以告诉的。见佛的好处前面说过了,给我们做个证明,念佛不是假的,功夫决定不会落空,佛给我们做见证。但是佛相出现的时候,现前见佛不是天天见,不是常常见;如果天天见,常常见,这着魔了,那个问题就大了。你在一生当中,见到一次、二次、三次,这好相,决定是好相,常常见到那就不是好相,这大家要注意到。魔才常常出现,佛菩萨不是常常出现,偶尔出现,当你功夫到一个阶段的时候,他出现给你做个证明,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问:这三十二拜每一拜念三句佛号,每一句佛号有观想,请师父慈悲再开示一遍。

  答:这个我看看,夏居士这个本子如果印来不及,我看你们人数不多,我们影印几份送给你们好了,内容非常好,大家可以照这个去修。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