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老九报道】一云行墨——高虹五十年艺术回顾展在柳州博物馆开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云行墨——高虹五十年艺术回顾展

    
       2017年6月9日下午,我市“美丽龙城”柳州艺术作品双年展特展——“高虹五十年艺术回顾展”在柳州市博物馆正式开幕,高水准的展览引来了众多各界的书画爱好者。 

      高虹,原柳州画院副院长、柳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妇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网副坛主。



看点一:遵循书画艺术规律,彰显时代精神气象,书画篆刻齐上阵,展现个人魅力。

这次展览,以文献的方式展出高虹五十年从艺生涯的作品共计一百余件,其中包括书法、绘画、篆刻及其与名家往来的作品信函等,其中大部分作品是以深居柳州的感受而作。展览呈现出壶城惠我、艺舟双辑、林泉髙致的感情和内涵。高虹潜心书画,深居简出,拈毫染墨,寄托情性。临金石碑帖,写花草意态,颇有八大,生翁之风,直抒旷达之怀,无名利之见存,此尤可贵。在上世纪90年代初,高虹就以其独特的碑版书法面貌受到书法界的关注,同时她还精研绘画、篆刻,做到了书画印合一,形成了金石锵鸣而蕴藉清风的艺术风格。在其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其心系柳江山山水水,以书传古,以画歌今,以印梦痕。其作品特点体现了书画学习的心路历程,创作从平淡到精致再复归平淡,注重心性的流淌,坚守个人的艺术理念,从而进行平淡、自然、高古、旷达的创作。作品里,书法融入了篆书笔意,使其圆润高古;国画则融入汉画像元素,使作品气息古意盎然。当书画融入这些特质后,在创作中就能自然地表达我对高古格调的追求。这是第一大亮点。


看点二:以笔墨形象展现中华气度,以精品力作禅释中华美学。有气息,有韵味。

在高虹的书法里,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的一种气息——书卷气、文气、雅气。这是此次展览的第二大亮点,第一高虹的作品给人感觉是格调高雅。主要跟她本人的修养也有关系。中国的书法特别神奇,短时间内会有一定提高,但是再往上的话,肯定还是要靠文化修养。高虹的文化修养很深,另一方面她对书法本身也有一种感悟,独特的、敏感的感悟能力,其实是才、学、史和天分,这四点,形成了经典作品的丰富性。第二个就是高虹的作品很有韵味,很有韵致,这点也是当代书法很缺少的,当代书法都比较讲究图式、讲究美术,就是把中国画当成美术画,把书法当成纯艺术,把唐诗宋词翻译成白话。我觉得这个表面上它分工细致,但中国最核心的这种韵衰减了。我们讲国画的虚实关系,这种处理是一般人达不到的,所谓的虚实不是表面上的一种黑白对比,不是说我留多少白,留多少黑的问题,它是一笔下来以后,出来的一种精神。

 
看点三:女性书画家的代表,点亮书坛,引领传统。 

从古至今,女性的书法家,确实凤毛麟角,历史上好像只有像古代的卫夫人、管道升,民国的游寿、萧娴等,当代的女性书法家也不多。她要受家庭、道德等社会的各种束缚。比如生理问题,还有一些日常琐事、社会关系各个方面,女性所承载的东西,好像比男人要多得多,担负着一些责任,所以它就约束了女性成为大师的可能。比如说绘画、雕塑、书法、篆刻,好像都没有什么女性大师。甚至高手也非常少,尤其是民国以后就只出过萧娴、游寿这些大家。

到了现在,像高虹这种水平的书家,在女性里面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她还坚持写她这一路的东西,不迎合,不去考虑市场,所以她这样更难能可贵。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里面,也有可能成为大家,甚至大师。高虹的艺术更多是一个女性自觉的产物,看她的天性,品鉴能力,性情,她的生活经历,还有多年和很有成就的艺术家的交往。南方的灵机,充盈的绿色等等,都是这片沃土养育了她、滋养了她。可以说她是当代女性书画家的代表,点亮了书坛,引领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时代的标杆。

本次展览由广西书法家协会、柳州市委宣传部 、 、柳州市文联主办,柳州市书法家协会 、柳州市美术家协会 、柳州市博物馆、柳州市画院承办。




前  言

陈  量


黄宾虹晚岁述要诸艺神气通融,以六书指事之法入画为举:

“凡山,其力无不下压,而其气则莫不上宣,故《说文》曰:‘山,宣也。’吾以此为字之努;笔欲下而气转向上,故能无垂不缩。凡水,虽黄河从天而下,其流百曲,其势亦莫不准于平,故《说文》曰:‘水,准也。’吾以此为字之勒;运笔欲圆,而出笔欲平,故能逆入平出。”此高虹“一云行墨”展秉承宾老诸艺通融一炉之思想,将高虹近50年的艺术实践,以书风上的逆入平出,绘画上的浩瀚冥漠,篆刻上的无垂不缩,日常生活上的清净本然展示出来。

高虹50年从艺的脉络非常清晰,以贯乎一生的书法实践为根基和线索,书风禅定,取碑的道象质朴,兼容并蓄;绘画以柳州地区山水为倒影,以形媚道,以象应天,沧桑岁月,隽永之间探造山水精神之幽秘,形成其独有世界观之艺术。其浩渺的山水经验所牵系着的本源性关系,乃是人天之际,自然通达。篆刻作为高虹的“心观”,其喜蓄周秦,古籀博综,于方寸之间,个性化地观照万物,连接自我。除此之外,高虹深得艺术与生活之千丝万缕关系,将生活的种种细节艺术化,这是禅宗深意以及杜尚以来的艺术对抗机械生活的彰显,更是高虹作为女性以独有的方式,细腻地深入日常生活肌理的艺术表达,这种艺术更具有现代性。

本次展览作品80余件作品,囊括艺术家高虹50年来的各种创作,书法、水墨、油画、篆刻、陶瓷及相关文献,以“一云行墨”为艺术运行脉搏,展览分为“虑澹物清、山水柳江、篆籀滋丛、日常幽径”四个部分,共计九个章节来表现高虹五十年艺术实践之“彼黍离离,古质幽微”的路径,彰显艺术家的美学实践与柳州人文传统的价值。


高虹


别署一云
斋号依云楼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广西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广西妇女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
曾入中央美院王镛书法研究室学习,
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创硏班成员,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美术报"程风子书、画、印高研班"书法助教。

个人主要参展情况:
全國第十届書法篆刻展優秀提名奖
中國書法家協會優秀會員作品展
中国書協當代書壇名家系統工程——千人千作書法展
中國書協當代書壇名家系統工程——五百家書法精品展
全國第四届婦女書法篆刻展
全國首届、二届楹聯書法展
全國第六届書法篆刻展
全國第六届中青年書法篆刻展
首届國際篆刻展
全國第三届篆刻藝術展
出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届、第七届全國代表大會
書法作品先後在《書法報》《書法導報》及《中國書畫雜志》發表出版《高虹書法集》《一雲行墨》書法作品集。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柳州市书协主席袁子强致辞

开幕式现场高虹致答谢词:

······我想一切的艺术都是基于感恩,基于对生命的敬畏,我所做的是一种虔诚的表达形式。他是线条,他是墨色,他是一笔一笔的轻重缓急,用生命认真去书写唯美旋律。今天大家看到的作品,跨越时间很长,几乎涵盖了我书法绘画创作和学习近50年的历程,如果能为大家带来一些美感,一些好的心情,我将不胜荣幸······开幕式现场高虹向博物馆捐赠作品,博物馆颁发捐赠证书

开幕式现场中国书协理事、广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德宏先生代表协会致辞开幕式现场著名书法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篆刻研究所所长曾翔老师致辞说:对于高虹而言,艺术家前面不能加女字,她太优秀。开幕式现场柳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子林致辞

宣布展览开幕

展览合影    

展厅现场人气旺

展厅合影策展人陈量陪同曾翔、玲子等老师观展

陈国斌老师、余乐军、文清等朋友观展

刘德宏老师等嘉宾观展

齐剑南、徐畅老师观展

展览现场策展人陈量接受采访展厅现场出版作品集

展厅效果











               

常变常新是为常态
文:曾翔


当代的女艺术家,好的也有,但是像高虹这样的,挺独一份的,写成这样一种有禅意的风格,在女书法家里很鲜见,这种追求挺超脱的,也挺轻松自然,不容易。要做成这样,尤其是女艺术家做成这样的,其实真的挺难,她要有很强的艺术自信。

高虹的书法不但超脱也挺朴实、朴素。现在人们追求的都是那种华丽的、表面化的东西,高虹的作品追求的是心性的、内心的状态,这个就挺难得。能够坚守这样一种信念,我觉得这样的艺术家在我们国家里不多见,有很多人作为艺术家也是因为生存的需要,所以我觉得高虹的作品应该在全国来宣传推广。

高虹的字,实际上是属于“字到无人爱处工”的那种感觉。如果说这个字写出来很畅销,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进入到超市了?实际上就是这样,往往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就这个问题,我跟沃兴华老师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他写完字,首先第一个读者是他的夫人,他夫人认为不好的,沃老师就撕掉,也就是说,沃老师的爱人是他的第一个评委,或者又是读者。他作品的好坏掌握在他夫人的手中。所以我有一次去上海,我对沃老师说,你这样不行啊,这样可能把很多好作品都给枪毙了。我个人认为掌握作品生死大权的人只有自己,不能把自己的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

我认为,有时候不足恰恰就是美,按照想法把它写得特别到位了,特别完整了,未必是一件好事,可能弄不好就又走入死胡同,自己要求的那么完善,恰恰可能就是毛病。所以我觉得书法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张和选择,高虹的作品让我想到了这些,这些作品给人的感觉是随遇而安的,天然的。

这就是优势,但是这个优势要想保持,我的建议就是还要去深入到传统的内核。我们现在很多人为什么走不下去了?就是他对传统不感兴趣,他好像觉得传统也只不过如此,他对传统的感情淡薄了,传统的东西对他产生不了刺激,所以这个人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当你始终感觉到传统是新鲜的,有常见常新的感受,百看不厌的,每一次看都对自己有新的启发,这样艺术才能够做得深入,就会更加高古、深邃。

我说的这个不是回头,而是要去直追传统的源头。比如说上宁夏去看看贺兰山岩画,上内蒙看看岩画,上山东去看看四山摩崖。其实我觉得传统是一个多样的事物,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临帖,围绕这样一个多样的传统深入去学习,我觉得书法才有它的当代性。我经常听到很多人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写了,我就说这是捧着金饭碗要饭,怎么会不知道怎么写?我每次来工作室,不知道有多少事要干,怎么会没事干了呢?传统中要做的功课太多了。

当代书法要深入到传统的内核,不能简单地限制于一碑一帖,也不要找一个风格。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就是为风格所欲,为风格而死,比如要找一个魏碑的模式,这就成为自己的一个标志,这样就死期到了。所以风格往往就是给自己挖的一个坟墓。所以我反对风格,但不等于不要风格,但这种风格都是一种来回渐变经常发生碰撞的事物,不能像复印机一样,一天到晚就是反复的出品,卖多少钱也没用,这样肯定不行。

常变常新是常态,今天见山,那我就要把新感觉融入进去,不要把它搞成一种山的模式,我要创造一种模式,而不是拿这个山的品牌出去卖钱,这不是在做艺术,而是在做产品。我经常说,王羲之一帖一貌,没有一个帖是一样的,最伟大的艺术家都是这样,颜真卿也是,他没有一个帖是一样的。44 岁写《多宝塔》,到后来的《自告身书》等,其实刻工帮助了颜真卿,因为他写的那个样子,刻工刻不准,恰恰那儿少一点,颜真卿受到启发,以后写字,就在那儿少写一点,所以刻工和艺术家是相互成就的。这让我就想到了启功先生,他说他一生都是“思笔不思刀”,我觉得这个说法太激进,为什么不可以“思刀”呢?刀与笔有一种互动的关系,为什么不可以思呢?所以我觉得老先生有时也是有局限的,以此我们要反思,并不是说他说的对。刀刻的东西,它有刀刻的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学呢?这些传统书法的基本问题都值得反思,重新思考。

书法不仅要习众长,还要千变万化,因为我们的血脉是不变的。老想固定一个面貌,恰恰就是把自己限制住了,自然而然的流露反而少了,形成了一种所谓的标准。高虹作品的多元化,让我很感动。

高虹的经历中有过错失一些机遇,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开始,如果抓住了开始,也许将来有更大的突破,如果就这么结壳了,很可能会被淹没了。把这几十年的积累变成一种开始,慢慢去铺开,我觉得高虹还应该再铺开,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思维方式,都要铺开。
我始终认为女性不要跟男人争,也不要写男人字,女人就写女人字,但当然也有特例。女人就是要发挥女人天性的特点,既阴柔,又诡异,那可能就是自然。我喜欢诡异,因为我是随州人,我喜欢曾侯乙那些神秘符号,我对随州的曾国文化很感兴趣,这也是天性中的基因。我觉得女人要有一点她自己的独特的基因,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的,不把男人作为一种效仿的对象,甚至排挤,要从内心摒弃这些,发挥女人的特点,去做自己的“女书”。当然不是说你非要去写“女书”,我的意思是“女书”为什么那么伟大?因为它是完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女人的特点,做成属于自己,且非常有创意的文字符号,我觉得很多女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她有一个男权思想在约束着她,而且她始终在依靠着男权思想生存。她俯首于男权,她们要想呈现自己的艺术,往往是把男人作为一种标志,所以这是她们最大的悲哀。所以她的艺术就很难独立。女性的审美具有特殊性,应该形成自我的审美体系和原则。在这一方面,女书法家顾柯虹做得好一点。比如女性写个篆书《天仙篆》,她们会有个参考,总归有个东西在牵制着自己,没有把自己的女性的光辉表现出来,没有把那种贤淑的、阴柔的、敏感的东西表达出来。像游寿,我们就能感觉到她这个字有长寿气。再比如萧娴,一看她就是长寿字,又硬又柔,刚柔相济。当代很多女性书法家,我敢说很少有自我主张的,我现在观察的就是,几乎都是在靠着别人,要不就靠着一个男人,一个帖,一个碑,没找到自己。

对书法而言,内心在需要什么,是最重要的,实际上说到这里,就是思想,就是自己的心性的东西,由初始的东西慢慢地变成自觉,变成跟自己的血肉联系起来的事物,这就高级了,高虹已经找到了这个门了,打开了这个窗户,她的行墨游刃有余,有自己的一条主线。

但接下来,就是要给自己制造一些曲折、麻烦,走路也一样,平直的路走得快,在不平直的路上,要仔细观察,才能确保。这样的话就有一种可能性。走的可能很慢,但是走的还相当稳当,其实往往摔跤就在平坦的路上,突然有一个褶皱或者小坎儿,就能把自己绊倒,如果始终用看高低不平的路的眼光,去对待平坦的路,自己根本就摔不了跤。实际上就是看你怎么面对它,眼光的转变,这样就会有一种新的可能去尝试,实际上在路上有很多可能,就是如何去琢磨。两个人抬着自己写字,又是不一样体会,用笔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可能要练轻功,轻功时出现的那种线,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时心态也变了。因为生怕把宣纸捅破了,然后那个笔尖又很尖,既要保证它不破,还要能够写得有痕迹,这跟铺在桌子上写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时发生了奇迹。

实际上不舒服的书写正是我想要的。艺术绝不是说大家都说好的,一定是多数人不说好的,才有意思。只有当多少人不说好的时候,等到自己故去几十年后,突然有很多人都说好,人云亦云的时候,你会在那边笑他们。


根据曾翔谈话整理
曾翔 书法篆刻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润含春雨 干裂秋风

—评高虹的书画艺术

文:程风子


估计快20 年了,我和高虹相识。那时候她算是最早的一批,和徐忠平他们一起,参加王镛中央美院高研班的。我1995 年才到北京,1993 年,那个时候中央美院还在王府井,校尉胡同。那时北京还很落后,我们出去到四环以外都是荒地,都是庄稼。因为我那个时候住在西八间房,就是大山子那一块,那时候满目都是塑料袋乱飞,尘土飞扬,十足的农村。现在繁华之极,已经找不着那个地方了。那时候我们围着中央美院,在那儿住、在那儿求学,旁听。


我很早就关注高虹的书法。对高虹的书法是非常感兴趣的,我认为当代写碑的这一路,惟有高虹。继东北的游寿、南京的萧娴两位先生以后,就是高虹了。因为当代女性书法,大多是娟秀,写王铎、二王,甚至米芾、苏东坡,写这一路多,一出手就写娟秀一路。碑的东西,很少有女性涉足。很多男书法家都很少涉足碑的东西,因为碑,不被人们喜爱、接受。这是因为碑的东西丑朴,很难进入人们的视线和市场。有文化的不接受,何况没有文化的更难看得懂。所以像萧娴先生,又和高虹是老乡,至今还有人不认可。萧娴是康南海的最后一个大弟子,碑派的巨匠,我一直喜欢她的字,我曾经托人买过,想收藏一副对联,结果一直没有如愿。


像高虹写这一路,有很大的冒险性,她是写给自己,写给自己欣赏的,不理会别人的感觉。所以这一点,她可以不顾及市场对她的反应。爱欣赏就欣赏,你不欣赏,我拿你也没办法,写字就是这样。写字很难,要么就顾及市场,写得很娟秀、很媚俗,要么就写一类拙朴的东西,很难有市场。要么就是顶天立地,成为顶天立地的巨匠,叫人仰慕。像萧娴、游寿先生一样。


我认为,好的艺术就两种路子。我认识我们的一个老乡画鸡,画了半辈子鸡了,现在越画越像真的,像改良的鸡。我说你怎么画一辈子,怎么越画越真呢?他说,要养家糊口,不画得像没人买。他其实不知道,越画得媚俗的东西,到最后反而卖不上好价钱,要把这个东西画得非常高级,非常有趣味性的时候,价钱反而更高。所以这又是一个艺术的规律。书法也是这样,写到最后达到非常的高度,它的价钱就和这个低俗的东西就完全不一样了。有识货的人,他们就愿意花大价钱来收藏这种东西,这个需要有知音。


高虹很厉害,所以我前两年在北京大学名家班、中国人民大学高研班带工作室的时候,我请高虹当助教,她在教学方面也是很有经验的。在这几年助教的实践中,她的教学深得同学们的欢迎。因为她深入浅出的讲解,还有不厌其烦的示范,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赞扬,同学们也广受教益。


这些年她也画画,山水有很大的可观,悟性高。前些年,我看她画山水比较干,都是焦墨,比较干。但是从去年开始,画风为之一变,笔墨淋漓。非常有韵味,深得清四僧、黄宾虹他们用墨、用水的方法,吸收了不少精华。我一直认为画山水在知道墨法的同时,还要注重水法的运用,水和墨的并用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不懂得水的重要性,水墨,其实水在前面,墨在其次。就是水墨互用,它才能产生一些很神奇的效果。水墨互用,画面就浑然天成,在你意料之外。


所以黄宾虹《画论》讲:“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干的时候如秋风,湿的时候如春雨,浓淡干湿都要有,这个画才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这些东西现在已经表现在高虹的画里边了,她的画里都有了。有“干裂秋风”,也有“润含春雨”,也有景,也有情,情景融合,我们能从她暑期写生的一些作品里,看到她这些思想的体现。


山水以外,她还画一些小品,充满文人情结,都是很耐人寻味的,比如说那些莲蓬、荔枝、陶俑等,这都是带有女性的一些柔美的情感在里边,虽然她的用笔是那种很简洁明快的方式,带有一种时间性,时而带有一种霸气的东西在里边,因为她的书法是霸气,所以很可观,很耐人寻味。


从古至今,女性的书法家,确实凤毛麟角,历史上好像只有像古代的卫夫人、管道升,民国的游寿、萧娴等,当代的女性书法家也不多。她要受家庭、道德等社会的各种束缚。比如生理问题,还有一些日常琐事、社会关系各个方面,女性所承载的东西,好像比男人要多得多,担负着一些责任,所以它就约束了女性成为大师的可能。比如说绘画、雕塑、书法、篆刻,好像都没有什么女性大师。甚至高手也非常少,尤其是民国以后就只出过萧娴、游寿这些大家。


到了现在,像高虹这种水平的书家,在女性里面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她还坚持写她这一路的东西,不迎合,不去考虑市场,所以她这样更难能可贵。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里面,也有可能成为大家,甚至大师。




书法就像开在她身边的一朵莲花
文:况尉


高虹在广西有着一席之地,也是理所应当的。当时她是一个妙龄少女,什么都不干了,一心一意到中央美院来学书法。那个时候的美院清汤寡水,不像现在充满了诱惑。坐火车三、四十个小时,那么老远每次上课都来,我们有活动,就能看见她的身影,那时候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学习、讨论。王镛先生对高虹很器重,一个是当时她的字就已经写得很好了。所以一直以来,我就觉得好像书法对她来讲,并没怎么用功,直写内心。

我这几年看高虹作品的最大的感觉就是禅意盎然。这种禅意是天生的,不是做出来的,就觉得她有这一份情怀。

她的书写状态,就像亭亭玉立的那么一个美好的东西似的,不用怎么着就手到擒来,当然如果她用功的话,就会更好。但是相反,她没当成多么大的功利的事情来做,她对书法并没什么大的欲望,她一边生活,一边对书法好好照理着,照理到现在,不离不弃。这一良好的状态,却又是用功得不到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求学还是很美好,王镛先生当时给她写了好多东西,包括书信和示范。我记得,那时大家都感叹,包括老师:这么漂亮的小姑娘,写这么一手好字,很令人羡慕。那个时候只有羡慕,对书法确实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对于高虹,书法就像开在她身边的一朵莲花,一直没败,还特别鲜艳,这是一种福气。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评高虹书法
文:汪海权


走近高虹的书法,我不由自主地首先把镜头对准了它的空间。

高虹是极重视并善于利用空间的。和常人对空间的利用不一样,她避实就虚,“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是她的策略。

比如说杯子,真正有用的不是杯子本身。我们花钱购买的,不是那个杯子的实体,而是杯子的功能——盛水、保温等等,因此有用的只是杯子里面的这个空间——这个“无”,而那个为功能而存在的实体——那个“有”,则越少越好。这是工业产品设计的灵魂,但又何尝不是艺术创作的秘笈?

空间对高虹来说特别有用,但她的“用”的手法恰恰是“不用”,这是一种逆向的思维——她要闲置很多空白,在微观,更在宏观。微观上,在每一个字的内部,她要留下很多空白,所以她要回避书写性,回避连贯性的笔法,甚至一些原本搭接、交叉的笔画,也被她分隔开了。就像作曲家,她使用了很多休止符。当然,这种写法所带来的负面问题是,笔画短促,整体感觉容易琐碎。于是,她又采取另一种措施来予以调整,用更大的空白——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以及四周的更大的空白,来统领那些微观层面的空白。

也就是说,高虹的书法作品,底图关系极其明晰,而且底的空间面积很大,于是,我们的关注点必然要落到她的笔画。

好吧,那就让我把镜头拉近一点,来看看高虹的笔画形态。

她是不依靠旋律的,因为她回避连贯性的笔法。就像古琴演奏,不以时间上的旋律起伏、不以音与音的对比冲突来取胜,而是只管每一个音,只管每一个当下,所有的味道都揉进当下的这个音里了。高虹的笔墨就在当下,每一笔都是那么自足完满而富有情调。

我觉得古琴在音阶和定弦上也是有这个倾向的。在音阶上,宫、商、角、徵、羽,五个平稳安详的音,险绝的、不稳定的音全都不用。在定弦上,至少五根弦(最早的古琴是五根弦,后来是七根),它给宫、商、角、徵、羽每一个音都分配一根弦,使它们都有空弦,高八度的音,在弦的二分之一处就可以了,依此类推。所以理论上,每一个音都可以弹得空明透彻,弹得踏实安详,都可以说自己的心里话。高虹的书法也是这样的,她的笔画很空明透彻,踏实安详,都在说自己的心里话。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你又不会完全沉溺在她的每一个笔画里面,就像你不会完全沉溺于古琴曲的每一个音里一样。那种让你具体、让你当下、让你安详、让你沉溺的只是一种诱导,它要让你从极微观的当下,不知不觉地上升到极宏观的层面——这就是韵。

韵是非感官的,是场。场是物质进化的高级形态,于是,在高虹的书法里,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的一种气息——书卷气、文气、雅气。这本是帖系书法的本色,高虹却用碑系的手法实现了,这使我想到了弘一法师,我想这可能是与个人的修为密切相关的吧。

修为是多方面的,但她落实到书法上,实在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我想。

现在,让我把镜头再拉近一点,来看看高虹笔墨上更为独特的修为吧。

我已经觉察到,在二维的平面上,她把他人所常用的那些笔画的曲直、粗细的变化抑制到了一个极限的状态,她逼迫自己去另辟蹊径,去向纵深挖掘,来赋予笔画自足完满和情调韵味,就像古琴演奏那样,要绕梁三日、余音不绝,每一个音都能让人陶醉。

精心观察,不难得知她纵深挖掘的手法主要是笔画的枯湿、浓淡变化,再加上使用宿墨所带来的特殊肌理,这就一下子打开了一个纵向的空间维度。其效果是使得笔画变得丰厚圆润起来,这令我怀疑她不是把字写在一张薄薄的纸上,而是写在一块具有一定厚度的透明材料上了。

我们的视觉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东西,本来看到的世界也只是二维的图像,但我们毫无疑问地都能感知事物的三维空间特征。高虹的书法,无疑契合了我们的视觉感知能力。

那么,我们能不能透过镜头,从高虹的书法看到高虹这个人,让她的作品反射出她的个性形象呢?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诗也许能够给我们某些暗示: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弹琴》)。

难道这不就是高虹么?


 
 


部分旧时光老照片回顾:



1990年与萧娴先生在柳州 


 1994年在山东邹城四山摩崖写生


 1994年在泰山经石峪访碑

 1994年与王镛先生下乡写生


与沃兴华先生







业务联系电话: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欢迎联系,加入盛世艺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乐!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投稿及广告推广合作请联系: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邮箱:cmlwf@126.com





往期经典

(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书画高清资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倾仰情深——赵孟頫手札高清大图全集

起居佳胜——苏轼手札大全

虽远为慰——王羲之传本手札墨迹十三帖

极感远意——黄庭坚手札大全


名家访谈

【对话名家】補砚斋访谈录

【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 —— 石开先生访谈  (上)

【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 —— 石开先生访谈 (下)


经典专题

《石渠宝笈》特展布重量级展品抢先看!

“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展览作品欣赏

不爱江山爱丹青——宋徽宗 赵佶 书法专辑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国展学术论坛实况报道


推荐展览

事茗——东一书画雅集

陈忠康精品书法展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最全记录)

"守正——全国百家楷书邀请展”

"望岳——南岳纪游书画展

傅志伟篆刻展

风雅在斯——廖伟夫书法作品选刊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