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董明珠: 对自己狠一点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来源/制造界(ID:baixiu01)

作者/董明珠



“别人认为我是比较好斗的,确实也是好斗,你不斗怎么行?这些行为不斗,那你跟他们一样了,回去当部长又有什么意义呢?”



1 / 格力当年差点被卖掉


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一场非常激烈的博弈,当时中国非常流行一个大的行动,哪个城市能引进一个世界500强,这个城市就非常了不起,珠海当时也迫切地希望能有一个世界500强落脚在珠海。


他们看中了格力电器,2004年底,我们的销售额是138亿,跟世界500强相比,还是很小的。政府就极力地想促成这件事情。


作为我个人来讲,收购格力电器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当时给我们的条件是个人年收入可以拿到8000万,而我在格力电器的年薪才几十万。


后来我想,既使珠海有了一个世界500强,但它不是中国的,更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反之,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格力电器早已小有成就,也找到了规律,尽管我们有挑战,但我觉得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我的梦想是,有一天我们自己打造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所以当时我就激烈地反对但珠海市领导希望卖掉,我就跑到省里去反映,我讲了不卖的理由。


中国的中华牙膏非常有名,但今天已经不在了,它被外国的企业收走了,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材料,但做的不是我们的品牌。当然我还举了很多的例子。当时省里领导没有表态,我想我完了。


不过没有多久,上面就派了一个调查组来调查,调查后就说不卖了。


在2004-2014年的10年当中,我们从130亿做到了1400亿,我们终于以自己的品牌走进了世界500强,最高兴的是,我们不是500强的末尾,我们排在了第385位。



2 / 别人认为我比较好斗,确实也是好斗


格力电器在发展过程当中,从1991年的1亿做到2014年的1400亿,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制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数字在一瞬间可以做得很漂亮,但这往往是不可持续性的。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一定是在制度上做文章。


1995年,当时我们遇到一个最大的困境,整个营销队伍集体离开。因为格力电器给他们的待遇太差,千分之八的提成但隔壁的一个空调厂给的提成是5%。


那个企业今天是不是存在呢?那个企业已经没有了


公司遇到这样的问题,叫我回来当销售部长,我当时是不情愿的,1994年格力做了4.6亿,我一个人做了1.6亿。那年我拿了100多万的奖金,回来当部长拿10万块钱的收入,从哪个角度讲我都不想回来。每个人都有一点点私心嘛。再说,回来干部长就是得罪人的事儿。但反过来想,要是企业没有了,我还能做销售吗?所以想了很久之后还是决心回来


此外,我觉得,一个人的财富再多,如果你不能让更多的人在你创造财富的时候,得到共同的分享,那你这个财富创造得也没有价值。


回来当部长的时候我蒙了,我们讲沿海地区、广东地区是一个前沿地区,是一个开放的地方,但当时我们的企业比内地的国企还要严峻:人员之间没有规章制度、没有行为标准


大家都知道现在在反腐败,大家以为腐败的问题是政府的,错了,企业内部也有腐败。我当部长的时候,发现我们的腐败问题非常严重。我觉得不是有权的地方才有腐败,有交易的地方就可能有腐败。


我们企业在淡旺季特别明显,淡季没人拿货,我们的人就坐在那里喝茶,甚至有人从家里带点儿吃的来聊天,非常休闲、优雅地渡过一天,没有任何压力。


很多人希望不要有压力,错了,人的一生一定要有压力才活得有意义,没有压力就没有意义,因为有压力就有挑战精神,你就能取得成功。如果什么都是随手而来的,那不叫挑战,随手而拿的东西、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这种成功的快感是没有价值的。


当时格力电器不是直接的裙带关系,但朋友关系、熟人关系特别多。首先以最高领导为代表,作为高管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他从广西带来的人认为自己有这样的后台,他就可以为所欲为。


所有的人慢慢的在无形当中形成一个氛围,这个人不能得罪、那个人不能得罪,所有人都是察言观色在办事,这样的企业你们认为会有希望吗?那时候,别人一讲到格力电器,只有两个字太黑。到格力电器,哪怕是招工都得花钱,就连搬运工也有腐败。


在不同层面都有腐败,企业的品牌形象怎么可能起来呢?我当时用了一个很笨的办法,在制度上下工夫,把每个岗位的标准、要求挂在墙上,大家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参照自己的标准检讨自己的行为。


因为我在管理上严格,所以成立了纪检办。它是一种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关系,但当你弘扬一种正气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支持你的。


这是我干的第一件事儿,接下来说说我做的第二件事。当时,我们总经理从广西带来一个人(现在退了),专门负责开票,想给谁开就给谁开。我回去后马上对他的帐目进行清理,发现了重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就立了一个规矩,你开票的没有权力给谁发货,财务通知你给谁发货你才能开单。这个制度定下来以后无形之中把他约束了,他就做不了假,也不可能搞关系。


不瞒大家说,你说是有意也好、无意也好,但作为领导干部带来的人,就应该比别人的要求要高一倍,这是第一个要做的事情。


后来,一个经销商没有钱他却把货给发了,另外一家有钱在帐上却没有发货,我不管他如何解释,所有的理由我都认为不成立,错了是失职,有意发就更严重。当时罚他100块钱(他的工资是800块钱),我不知道他后面有多少交易,100块钱对他可能不重要,但面子很重要吧?所以只要出现问题,都会在全公司通报。我这一通报别人就在想,董明珠好厉害,老总带来的人她也敢搞,在全公司都引起了反应,大家觉得董明珠太牛了。


别人认为我是比较好斗的,确实也是好斗,你不斗怎么行?这些行为不斗,那你跟他们一样了,回去当部长又有什么意义呢?


通报完这个事情以后,我降了他一级工资,意味着他这一辈子都要比别人一个月少挣八九十块,他就很着急。当时有人讲,董明珠做人的工作要慢慢来,你要注意一点,搞大了以后对你自己不好。我想我现在不是做人的事情,我是做企业的制度建设问题,凭什么要慢慢来?


当时我就预见到,老板肯定要找我。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一早就叫我过去了,我跟老总讲,我跟你对着干干什么?我做这件事情是维护企业的利益(就是维护你的利益)。你知道吗?不是我跟你过不不去,是他和你过不去,你知道底下的人在说什么吗?员工对这个企业一旦没有信心,这个企业还能谈发展吗?还能谈生存吗?



3 / 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有做人的原则


我应聘到格力电器的时候,是去做业务人员。说实在话,那时候连空调是什么东西我都不懂。但是我去的时候,恰巧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上一任的一个业务人员,留下了一笔四十多万元的债务。很多人都说,董明珠你别去追了,这跟你没有关系。我跟他们说,我是格力的员工,今天我接替了他的位子,我就要对企业负责任。


这一笔债我追了四十多天,天天堵在债主的门口,他到哪我就跟到哪,不断地去问他要。最后他终于同意了,他说你来拿货吧,我把货给你。结果到我去取货那时他又不见了,我特别生气,找到了他手下的员工,动之以情,晓之以礼,让他们能够理解我:如果我们两个企业换过来,你们会怎么样?他们听了很感动,说明天老总一到,就偷偷地通知你。


第二天那个老总到的时候,我就堵在那儿。当时我的心情很激动,我自己去搬,那个空调很重,但是我不管,就是拖也要把它往车上拖。结果我把它拖完以后,我上了车还怕他把货追下来,把我车子拦下来。等我车子发动的那一瞬间,我跟他说:“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再和你做生意!”也就是那个时刻,我真的流泪了,我哭了,因为追债太困难了


很多人对这件事不理解,这不是你个人的东西,你干嘛这么较劲?


我觉得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有做人的原则,就是要对别人负责任,你是这个企业的员工,你要对你的企业负责任。



4 / 人家说我是营销女皇


有一句话叫“无欲则刚”,我没什么欲望、没什么要求,你叫我干我就把事情干好,我把权力用足、用透、用好


人家说我是营销女皇,但是我没有任何诀窍,只有两个字——诚信,一定要让经销商、合作者跟你共赢。


我回来当销售部长后,首先,清理不良经销商。我曾经开掉三个经销商。我要求所有经销商必须打款提货。政策一出,上下都反对,但我说,世界上99%是好人,我为什么要跟那1%的人做生意呢?有一个经销商找到我们老总,说我现在按照你们的规定来打款拿货,但前面欠的300多万能不能慢慢还?我一分析,不行。要么是你货卖掉了,钱不还;要么是货堆在仓库,没钱还。后来他分两批还了150万货款,加上老板(说情),我心软给他发了25万的货,但半个月后,他的公司就被查封了,200多万没追回来。这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我现在想起来还是后悔不已。


还有一个经销商,1995年他占我们销售额的10%(2.8亿)。他跟我讲,你能不能坐得住,取决于我们。我心想,那一定要把你砍掉。为什么?第一,我们公司高层的思路和决定取决于他们的行为绝对是错误的。第二,他做的这10%祸国殃民。当时我们的政策是你做得多,拿得多,你只要比别人多两个点,就可以把整个市场冲烂。反之,那些小的经销商可以因为没有你的冲击而做大。免掉之后,第二年销售额增长了12亿。


从我当部长开始起,我要求所有的经销商必须打款提货,这个政策一出,上下都反对,说什么时代了,你董明珠敢叫人家打钱才能拿货,不打钱怎么办?一年都没有得卖了。后来我跟他们讲了一个通俗的道理,世界上的好人是99%,你一定要用阳光的心态去看这个市场、看这样的人群,你就会做得很开心。


出了这个政策以后,就决定必须是钱到才能发货,很多人就抗议,抗议也不行。我跟他们讲,“县官不如现管”,今天我是部长我说了算。这个决定做完以后,一下子就改变了我们格力电器的运营模式,所有的经销商必须来钱发货。


那年我们公司纯利1亿元(1995年)。应该说是从那一年开始,整个形势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是跟随型的,一下子变成了掌控型的。


过去我们靠银行贷款,但是格力电器因为我这种模式,从1997年42亿的销售发展到了2014年的1400亿的销售,从1997年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现在很多中小企业说最缺资金,你错了,你缺的不是资金,你缺的是管理、缺的是制度、缺的是寻找正确的合作伙伴。



5 / 对自己狠一点


我用两个我当了部长之后的例子,来说明对自己狠一点的好处在哪里。


第一个,我们那个时候销售还有淡旺季,到了旺季大家都来催货,经销商找到我的哥哥说:“你帮我拿一百万的货,我可以给你两三万块钱的提成。”我哥哥很高兴,打了个电话给我说,明珠我明天想到珠海来。


我说你来干什么?他说要来拿货。我说你又不是经销商,你来拿什么货啊?他说我来拿货,经销商有好处给我啊,拿一百万可以给我两三万块钱。当时我一听就跟他说你不要来,接着就把电话挂了。


然后我马上打电话给经销商,问他是不是通过我哥哥拿货呢?他说是啊是啊,他也很高兴,因为觉得接上头了。但是我给了他一句话,说现在开始,通知你停你的货了。


他就觉得不可理解,因为你格力没有任何损失,而且通过你哥哥拿到货,你哥哥也能得到好处,对公对私都有好处,你为什么不干呢?他想来想去想不明白,跑去找我哥哥说,你这个妹妹是不是你亲妹妹啊?我哥哥也不理解,他说,你手上有这个权力,又不是让你违法,你就为我们家里做一点点事,让我们有一点点发财的机会,你为什么不给?


半个月后,那个经销商写了个保证书给我,说绝不再找我哥哥了。那一年格力跟他做了七千多万,如果按照那个百分之二的比例提成,我哥哥当年就可以拿到一百几十万的。但是你要知道,我哥哥是发财了,但所有的商家将如何看格力电器?他们以后还会用心去做市场吗?只怕那时候他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天天找格力电器去勾兑关系。


(对这件事)我哥哥是真的不理解,十几年都不来往,因为他一封绝交信已经给我,是不来往。去年他生病的时候,我去看他,他后来讲了一句话,我觉得也是蛮感动的。他说我今天终于理解你了,你付出那么多,你当时能给我方便却不给,他说我也能够理解,如果我们都去拖你的后腿,可能格力电器没有今天。


第二个对自己狠的例子是什么呢?后来我回来当部长才发现,公司里面原来有那么多的问题。到了旺季,不要说这些开票的人有权力,连我们的搬运工都有权力:你想先上货吗,你先送给我一箱水。甚至后来,演变成“谁给我好处多我就给谁先发货”,这是公司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你们可以想想当时这样的一个状态,这个企业还能不能有生命力?


很多企业请成龙代言以后,为什么垮掉了?不是因为成龙代言垮掉的,我认为导致那个企业垮掉最起码的因素是没有完整的企业制度。所以有人说,董姐以前非常好说话,怎么回来当了部长摇身一变,对我们这么厉害。厉害到什么程度,我们所有的女性是不准戴耳环、戒指,不可以留长头发,要是长头发必须盘起来,否则不可以上班。


大家很奇怪,你董明珠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在一盘散沙的条件下,要让他们有集体的观念,首先要从行为上约束他们。我当时做了一个规定,上班不准吃东西,不准窃窃私耳,不准互相交流讲话。如果没有事情做,你就给我看书。


当时我们的内勤人员觉得我只是说说而已。直到有一天,我从别的办公室走到内勤办公室,大概只有五秒钟的时间,我们下班铃声就响了。但是在铃响之前,我看到我们的员工在吃东西。当时我就罚了他们的款,然后他们又找了一个理由说,我们也没有办法,是某某人带来给我们吃的,你要罚不能罚我们。我说那更好,那你们就罚五十他就罚一百。我们那个罚一百块的员工,家庭条件是非常困难的。那时我们的工资才多少呢,做后勤只有八百块钱一个月,罚一百块钱对他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数字


下班以后,我从我的口袋里拿了一百块钱给他,并告诉他说那罚款跟这一百块钱不是一回事。那个款已经上交了,这是我给你的一百块钱,是因为你家庭困难,我给了你这一百块钱,但不等于是把这一百块钱的罚款还给你。通过这样的处罚,让公司里的员工意识到了我们应该遵守制度。


2001年,我当了总经理,当时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格力电器也开始有员工罢工了。在开会的时候有人说,现在的员工太难管,太刁蛮。但是我说不是,员工是很可爱的,他没有权力,他是被动的。而我们的干部是风,风往哪里吹,草就会往哪边倒。这时我在想,出现这么多的不好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的干部队伍出了问题。于是我刚上任总经理的那一年,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顿干部作风。


很多人都说董明珠管营销很厉害,当总经理能不能管得到我们啊?但是那次干部作风整顿会议以后,他们说董明珠太厉害了,但是希望你光打雷不要下雨,过去的就过去了,从现在开始严格要求行不行啊。我说不行,因为你们侵吞了企业国有资产,利用手上的权力得到你们自己的个人利益,伤害了企业利益,伤害了其他员工的感情,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在对干部作风做了整顿以后,我想我们得知道更多的情况,得听我们真正一线工人的声音。


但是,我发现能倾听一线员工声音的总经理信箱,都摆在了厂长办公室的门口,这样还有谁敢投诉呢?因为当有人投了一个东西进去以后,如果总经理找这个厂长谈话,厂长肯定就知道是谁投的,那这个人很可能就被炒掉了,所以没人敢投诉。


那么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就把我们的食堂、厕所,反正看不见的角落,全部都挂上总经理的信箱。最高峰的时候,我收到过七百多封员工写给总经理的投诉信。我们根据这七百多封投诉信,找出我们的问题,从而练就了一个优秀的干部队伍。


我觉得这些都属于我们讲的所谓“狠”字记得我12岁上学的时候,我们班的辅导员说今天大家一定要去游泳。我觉得自己很难看,很丑,所以不愿意去。后来老师就给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说你个子这么高,你为什么不能去,就是他这句话激发了我,我说去就去。当时老师说给我挑3个能够横渡长江的教练教我游泳。


这3个教练见到水,就像回到家一样,他们在我面前杵了个棍子,说让我先顺着棍子倒在水里等,等他们游一圈回来再教我。恰恰就在他们游一圈的时间里,我差点淹死掉。当时那水大概有这么深,因为在河边上,当你倒进去根本就起不来,后来有一帮刚学会游泳的人看见了,他们过来把我抓起来了。经历过这个,大家可能会说我再也不游泳了,但是后来我就琢磨了一下,我一定要学会游泳,如果我不会游泳,有一天还是会被淹死


另外一个让我感动的,是我的儿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从不需要我到学校接他,一次都没有。有一次我从他校门口走过的时候,看到他正好放学,我开了车,真的想停下来接他。但是我一想,觉得一定要让他自己走回家去,所以我没有接他。那天儿子很晚才回来,我就问他路上干什么去了?


他就告诉我说,他在那等车,因为有空调的车是两块钱,没有空调的车是一块钱,他为了等那一块钱的车,等了有半个小时。你说我们是不是缺这一块钱呢?不缺。但是我觉得对孩子也一样,所谓的狠一点,就是让他培养出艰苦奋斗的精神


儿子跟我讲了一句话,妈妈您能从零开始,我也可以。他自己在外面给别人打工,一个月就挣五千块钱,但是他干得很开心,很快乐。就这点来讲,我很欣慰。



6 / 要想知道什么是人才,你先问自己是人才吗


一、什么样的人算人才?


要想知道什么是人才,你先问自己是人才吗?如果你不是人才,你绝对招不来人才,因为你的思想没有认清什么叫人才。


我们往往把人才定义在技术领域里面,但是一个企业的人才,绝对不局限于技术领域。只有当企业的每一个岗位里面都有人才时,这个企业才真正算是拥有人才的企业。


扫地的算不算人才?很多人可能觉得不是,但是在我的眼里,他是。所有人到格力参观完以后,都会说格力的管理很厉害,走了整个公司一百万平方的地方,没找到一个烟头,看不到一粒灰尘。这个时候,你认为这个扫地的是不是人才呢?当然是!


以前我们招来了一个清华的博士后,当时全国这个专业毕业的博士后只有两个。这个人给我带来了什么?我们跟他说你懂技术,能不能从成本上给我们做研发。因为我们有材料的亏损,所以他来了之后我们就希望能有突破。结果他做了一款叫小蜜蜂的空调,这个空调在使用的时候不知道是开了还是关了。这是按照偷工减料的思维去做的。虽然给我们降低了大概40块钱的成本,但是我们觉得这40块钱的成本宁可不降。


所以,这样的人才我不认同。


我们通常有一个误区,认为无论什么岗位,员工学历越高越好。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各怀其才,关键是如何使用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员工,每个人都可以是必不可少的人才。


以我为例,刚进格力时,没有卖空调的经验,但有吃苦精神,有钻研市场的冲劲,经过一段磨炼摔打后,很快便打开了市场。反过来,如果我当初从事技术或财务工作,虽然也不会干得太差,但绝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每个人都是人才,关键是企业能否给他提供一个人尽其才的岗位。而且,我认为对人才的评判,不能以资格是否老来决定他能不能当领导。而是应该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挑战精神,有没有勤奋的精神,有没有奉献的精神。如果有,就给你机会,就给你平台。


我现在用了一个82年出生的大学生,他进了格力以后,非常勤奋,敢于挑战。所以现在格力有一个很核心的部分就是他在掌管,而且他还不是一本大学毕业的。


另外,对于人才,道德是第一位。人才要忠诚自己的岗位,如果没有道德,他就不是人才。尽管你懂技术,但我认为,你依然不是人才。一个人不爱企业,或者他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对于企业来说他就不是人才。


没有人品的人才不能用。格力有一个技术人员,每天都有人请客吃饭。很多人到我们这里都说原来格力是这样的,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竟然天天有人请吃饭,他的工作精力没有用到技术上。而我们的产品能不能用,是技术系统说了算。这样一来。我们的技术系统不是以产品标准来设定你符不符合要求的,而是给了我多少好处来设定。所以我当初坚决把他开掉。我对他说,你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我们格力,会说格力不注重人才,这样影响多坏?我认为这种人不是人才。


二、人才从哪里来?


技术怎么来?要靠人才。人才在哪里?就在自己的企业里。我们过去讲,技术可以买别人的,或者合资的,但在当下要重新定位和选择的时候,我们选择的是自主创新。


那么,我们对于人才培养的概念是什么?就是坚持自主培养人才。以前很企业自称我拥有多好外国人才,好像有外国人才这个企业就好,但是,我就是要打破这个观念,告诉你,应该是我们拥有多少自己的人才。


格力没有一个外来高薪聘请的人才。我们中国有巨大的人才库,关键是我们怎样培养,有很多的年轻人可以成为技术开发的核心人群。


企业家的一个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培养人才。我们每年招一两千个应届大学生,我们来培养他,有的培养了十年,这一两千个大学生优秀的、认同企业文化的人,他们就会留下。


现在我们格力的人才队伍,平均年龄没有超过三十岁,但是有几千专利是我们发明的。虽然我们没有被评上专家级别的人,但是他们创造了所谓专家没有的技术,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而且我们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人才培养平台,技术不断升级,一直是行业领导者。比如,格力的光伏空调,这个产品拥有世界上最领先的技术,但它的开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8岁,这就是中国人才!


当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格力也遇到了很多很多没有办法克服的难题,比如“挖人”的问题。现在有的企业猖狂到不是在引进人才,而是在偷人,天天堵在我们公司门口骚扰我们。现在不光是中国的企业偷我们的人,外国的企业也在挖我们的人。你让我培养人才可以,但你得给钱啊,你高薪挖走人,怎么让中国制造走上自主创新道路?国家让你创新,不是偷人


遇到“挖人”的,怎么办呢?有人就说,“董明珠,你涨工资。”我说,你错了,如果这个人是为了钱,你怎么加薪,也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如果有人要离开格力,我会说,请走。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倡导价值追求。我们要让每个员工明白,他们在工作上的奉献与企业、国家是连在一起的,过分追求名利和金钱的人离开反倒是件好事。


而且,时代在进步,你今天拥有技术不代表明天也能引领,所以我们不断创新新技术。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被挖走的人带的是旧技术,我们还不断创新,这个时代人才是大把的,关键要有好平台,没有好平台人才也可能不是人才。


其实,从长远观点看,挖人也没有太大用处。第一,挖来的人不会长久。一个人能被你挖来,就能被别人挖走,除非企业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而这在事实上是办不到的。


第二,挖来的人很难融入企业。成熟的企业往往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自己的风格。中国空调厂家在技术上、业务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要长期发展,就要有一大批熟悉企业、对企业有感情的员工。合格的员工不只是技术上合格,还要求思想感情的合格,这样的人靠挖是挖不来的。


第三,挖来的人涣散队伍。自己培养的人才对企业有感情,员工也信服。有的企业好不容易挖来一个营销人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飞了”,即使操作违规,炒机,虚报工程机数量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这个人后来会殃及整个网络,甚至毁掉整个销售队伍。


我们有一个规定,只要是从同行业企业出来的,无论你多能干,原则上不收留。而事实上,从格力走出去的人没有见到一个成功的。



7 / 中国制造为什么能让世界瞧得起?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的含义非常广,不是诞生出一个新产品就是创新。我经常到一些企业参观,如果问“你的企业创新搞得怎么样”,他们往往说,我的企业创新搞得很好,我们引进了多少外国人才,有多少技术是从外面买进来的,我感觉这里存在一种谬误。


虽说现在国际化了,但是把人家所有的核心技术采购过来,组装出来,难道就是国际化产品吗?甚至核心部件都要依赖别人的技术做出来,这样打造出的产品虽然也有自己的东西,但是微不足道。


什么叫创新,什么叫中国“质”造?我认为就是有一天,全世界都要到我这里买我的核心部件,那就是中国“质”造。


中国制造为什么能让世界瞧得起?是因为你在这个领域有话语权,能用技术改变别人,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是你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一种制造。


格力电器从一个没有自己技术的跟随型企业变成创造型企业、引领型企业,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是什么?是挑战自己。


这么多年来,格力对创造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市场销量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们创造了很多技术,所以市场量越来越大。企业不能逐利而行,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对品质的追求、对技术的创新。如果愿意以牺牲自我的精神做创新,这家企业就一定能够获得社会的尊重,也可以赢得更多的市场。


创新还包括诚信,面对现实、尊重现实,这是一个企业的原则和本性。如果一个企业不诚信,它很难创造出好的技术。我们不反对别人买技术,不反对别人高薪引进人才,不反对与国外合资,但是有一条,只有自己创造出来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举个例子,格力空调2005年以前没有自己的压缩机中国的所有家电企业都依赖于别人的压缩机。其中最让我感到心痛的是,1995年日本已经全部用了变频压缩机,2005年我国实现能效等级时才有一级、二级到五级,之前就没有节能概念,只要能吹风,风越大越好,比风扇冷气足就很满意了。我们买了人家已经淘汰的东西,还要给别人专利费。


虽然从1996年、1997年开始,大家觉得格力空调不错,又便宜,外国空调比我们贵一倍,但它靠什么来的?靠材料堆出来的。比如噪音问题,我们解决噪音问题很简单,就用隔音棉包,就像房子一样,用双层玻璃效果会好很多,但这不是从技术角度解决问题。2005年以后,格力电器有了自己的压缩机,有了自己的研发基地。


格力现在有8万人,其中技术开发人员近1万人,有9个研究院,这个数字在一般看来不可思议,一个制造业凭什么这么多?这就是社会责任,我们要尽快把研发出来的技术转换成生产力,我们的技术是让人去享受,而不是一个摆在那儿的理论,这就是创新的价值。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领域里的突破,也是在整个管理体系的突破。比如我们能一眼看出一个人是日本人、德国人或者中国人,为什么?因为一种文化的磁场培育了他的习惯。习惯对企业创新同样重要。


很多企业模仿我们,但后来没有成功,原因是它不敢去较劲。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也许我们今天是正确的,但到了明天就不适应这个时代。要敢于去变革和改变自己。


本文由制造界据董明珠近年来的公开演讲整理而成。




  专注服务中国制造企业

联系我们:xtydqi001(值班微信)

广告及商务合作:电话15053167995    微信qqmm-777

投稿及采访约谈:邮箱xtydqi@qq.com 

版权声明:制造界除发布原创文章以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转载须详细注明文章的来源和作者;申请转载授权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举报 | 1楼 回复